生活里总有人脾胃不好,吃点东西就腹胀,大便稀溏,脸色发黄,试遍了健脾养胃的法子——吃山药粥、喝四君子汤,甚至天天按足三里,可脾胃还是没见好转。其实很多人都忽略了,脾胃的“动力”不止来自自身,还和心阳息息相关。中医里说“心为脾之母”,心阳就像太阳,脾胃就像大地,太阳光照不足,大地就没法滋养万物;心阳不足,脾胃自然没力气运化食物。不过得说清楚,“补心阳是调理脾虚不二法门”“没有治不好的脾胃病”这种说法太绝对,脾虚分很多类型,心阳不足只是其中一种,盲目补心阳反而可能适得其反。先得搞懂心阳和脾胃的关系。心阳能推动气血运行,而脾胃运化食物需要气血的滋养和动力。要是心阳不足,气血运行就慢,就像河里的水流变慢,岸边的庄稼(脾胃)就得不到足够的养分;而且心阳不足还会影响心神,人容易心慌、没精神,连带着脾胃也会“没干劲”,吃进去的食物没法好好消化,慢慢就成了脾虚。这类人除了脾胃弱的症状,还会怕冷、手脚冰凉,尤其手心脚心总觉得凉,晚上睡觉容易醒,甚至有点心慌气短,就像冬天的大地,没有阳光照射,一片萧瑟。之前小区里的张阿姨就是这样,脾胃弱了好几年,吃了不少健脾药都没用,后来看中医,医生说她是心阳不足导致的脾虚,让她在健脾的同时补心阳。医生给她开了桂枝甘草汤配合四君子汤,桂枝能温通心阳,就像给心这个“小火炉”添柴;甘草能益气和中,帮着把阳气输送到脾胃;再加上四君子汤健脾,双管齐下,喝了一个月,张阿姨腹胀的毛病好了,吃饭也香了,连之前总犯的心慌都少了。她笑着说,以前只知道健脾,没想到补心阳才是关键,就像给庄稼浇了水,还得让太阳晒一晒,才能长得好。补心阳调理脾虚,除了吃药,日常也有简单的方法。比如用桂枝、生姜泡水喝,桂枝温心阳,生姜温脾胃,两者搭配,既能补心阳,又能帮脾胃运化,每天喝一杯,温和又安全。还可以多吃点桂圆、红枣,桂圆能补心脾、益气血,红枣能健脾养血,早上煮粥的时候放几颗,既能调味,又能补心阳、健脾胃。但要注意,桂圆偏温,容易上火的人别多吃,每天三四颗就够了;红枣皮不好消化,脾胃弱的人可以把皮去掉再吃。很多人调理脾虚只盯着脾胃,忽略了心阳,就像给汽车加油,却没给发动机点火,油加得再多,车也开不起来。之前邻居王大哥总觉得腹胀、没精神,以为是单纯的脾虚,天天喝山药粥,喝了半个月没效果,后来才知道他心阳不足,光健脾没补心阳,脾胃还是没动力。后来他每天用桂枝泡水喝,配合吃桂圆,不到一个月,脾胃就舒服多了。不过补心阳也有讲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要是体内有热,比如口干舌燥、舌苔黄腻、大便干结,补心阳只会火上浇油,加重上火症状;要是阴虚,比如手心发热、盗汗,也不能补心阳,会耗伤阴液,让阴虚更严重。之前有个朋友,脾虚还带着上火,听人说补心阳能调理脾虚,就买了桂枝泡水喝,结果喝了几天,嘴巴起了水泡,大便也更干了,后来才知道他是湿热困脾,不是心阳不足,补心阳反而加重了湿热。还有人觉得“补心阳没有治不好的脾胃病”,这是个误区。脾虚的类型很多,除了心阳不足,还有湿热困脾、食积脾虚、肝郁脾虚等,比如湿热困脾的人,得清热祛湿;食积脾虚的人,得消食导滞;肝郁脾虚的人,得疏肝健脾,这些都不是补心阳能解决的。就像庄稼长得不好,可能是缺水,也可能是缺肥,还可能是有虫害,不能都靠晒太阳解决。平时调理脾胃,除了补心阳,还得注意别伤了心阳。少喝冷饮、少吃生冷的食物,生冷的东西会损伤心阳和脾胃阳气;晚上别熬夜,熬夜会耗伤心阳,影响气血运行;保持心情舒畅,别总生气,生气会耗伤心气,进而影响心阳,脾胃也会跟着受影响。咱们调理脾虚别再只盯着脾胃了,要是脾虚总不好,不妨看看是不是心阳不足。补心阳确实能给脾胃“加油”,但得先辨准体质,是心阳不足导致的脾虚再补,不然只会适得其反。脾胃病的调理讲究对症,没有哪一种方法是“不二法门”,找对原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6657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