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何氏家藏方之专克脾胃虚寒,胃痛反复:益气和胃汤
2025
09-02

何氏家藏方之专克脾胃虚寒,胃痛反复:益气和胃汤

组成:黄芪18~30g,白芍30g,炙甘草6,干姜6~9g,党参10~15g,九香虫6g,乌药10g,茯苓15g,蒲公英15g

      胃脘痛一病,涵盖现代医学之慢性胃炎、胃痛及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等,属中医“胃脘痛”、“痞满”范畴。其病位在胃,与肝脾关系至为密切。溯其源流,《黄帝内经》即有“胃脘当心而痛”之述。汉·张仲景于《伤寒论》、《金匮要略》中详辨心下痞满疼痛,创诸泻心汤、建中汤等法度,奠定辨治基石。综览古今,结合临证所见,本病多属本虚标实。本虚者,脾胃气虚、中阳不足也;标实者,气滞、湿阻、郁热、络瘀也。其病理因素不离虚、寒、滞、湿、热、瘀数端。

     治之大法,贵在调和,以通为用,以补为基。调和者,调畅气机、调和寒热、调和肝脾也。“通”者,行气导滞、辛开苦降、活血通络;“补”者,益气健脾、温中散寒。二者并行不悖,重在恢复中焦斡旋升降之职。尤须顾护胃气,防其传变。

     据其核心病机,设此益气和胃汤。方中取黄芪、党参、炙甘草益气健脾,补虚建中为君;干姜温中散寒,振奋脾阳;白芍配甘草,酸甘化阴,缓急止痛,柔肝和营;九香虫、乌药辛香走窜,行气止痛,温而不燥,尤善解郁结、通滞气;茯苓健脾渗湿,蒲公英苦寒清泄,入胃肝经,善清郁热而无伤胃之弊,兼能散结,为寒热错杂、郁热内扰之要药,在此方中取其反佐监制之妙用,使全方温而不燥,补而不滞,寒热相宜。

     诸药相合,共奏益气健脾、温中和胃、行气止痛、兼清郁热之功。凡属脾胃气虚,中焦寒热不调,气机郁滞所致之胃脘胀痛、痞满、嗳气、纳差、嘈杂等证,随证加减,灵活化裁,每获良效。

温馨提示:本平台分享的家藏方只是提供一种个人经验视角,用以整理经验集成,亦盼有识同道交流,临证时须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加减变化,有是证则用是药,无是证则不用是药,其中加减变化,药之增减,灵活复杂,医者须明,中医诊治的核心是辨证论治,而非按图索骥,疾病常复杂,用药须谨慎,个体常有差异,请勿擅自用药,需在专业医师指导下用药。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