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
能够运用所学为家人健康护航,
无疑是一件既温馨又充满挑战的事情。
自从我深入学习了经方医学,
家中许多常见的小病小痛
便不再需要频繁跑医院,
而是由我根据经典方剂进行治疗,
这份成就感难以言表。
然而,面对父亲反复发作的肾病,
我深知仅凭一己之力难以全面应对,
于是踏上了寻找专业经方医生的道路。
1
初识病情,西医治疗的局限
父亲的肾病始于2020年,最初的症状是脚部突发肿胀疼痛,不能正常行走,起初误以为是关节炎所致,拍片检查一切正常,经过一系列详尽的检查后,不幸确诊为肾功能异常。随即,在武汉一家西医医院接受了为期一周的住院治疗,并遵循医嘱长期服用非布司他片、百令片和药用炭片,定期复查。
尽管这三年多来,父亲始终遵循医嘱,坚持用药治疗,但病情却如同过山车一般,时好时坏,反复无常。这种不确定性让我们全家都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与担忧之中,我们深知西医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上有着无可替代的优势,但在面对父亲这种慢性且复杂的肾病时,其治疗效果似乎并未能达到我们期望的根治程度,而且长期用药导致的胃部不适让我们对潜在的副作用感到忧虑。
2
转向经方,遇见黄煌经方医学
一个出差的间隙,我前往广州探访友人。踏入友人家的那一刻,满室飘散的不仅是温馨的气息,还有一股浓厚的中医文化氛围——书架上整齐排列的中医典籍深深吸引了我的目光。
友人作为一名中医爱好者,凭借其独特的五运六气的方法,成功地对我的身体状况进行了精准的描述,准确程度令我叹为观止。友人还贴心地为我开具了保健经方—四君子汤,并从家里翻出来一盒四君子汤的成药四君子颗粒送给我,告诉我要加量服用,强调中医的不传之秘在剂量。
友人热情地向我介绍了“经方”的概念,还介绍了“经方”与“时方”的区别。这一番讲解,让我恍然大悟,原来中医并非是遥不可及、深不可测的学问,即便是非中医专业出身,也能通过努力学习和实践,掌握其精髓。
在武汉疫情期间,广州友人指导我用“麻黄桂枝各半汤”治好了我的咳嗽,无意间,偶尔复发的荨麻疹也“无缘无故”不治而愈。友人告诉我,学习中医的钥匙在《伤寒论》,他推荐我先看《胡希恕伤寒论讲座》一书,自此学习经方的小种子在内心开始发芽。
由于经常要到国外出差,工作原因和国内外饮食差异,饥一顿饱一顿,落下严重的胃病。尽管我尝试了中西医的各种疗法,也求教过专家教授名医大师,但效果总是差强人意。一个偶然的机会,黄煌教授的高徒吕东红医生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合温胆汤”,奇迹般地治好了我多年的胃病。这次经历让我再一次领略到了经方的神奇疗效,也让我对黄煌经方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兴趣和信心。
在吕医生的力荐下,我开始阅读黄师的著作《经方的魅力》。这本书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经方的神秘之门,字里行间透露出的精妙理论与生动案例让我热血沸腾,竟让我恍若穿越时空,重返那青涩的学生年代,夜深人静之时,蜷缩在被窝之中,心随金庸笔下那浩瀚无垠的武侠世界起伏跌宕。
在《经方的魅力》的引领下,我对经方的学习热情如同野火燎原,一发不可收,我毫不犹豫地购买了黄师的全套书籍,开始了系统而深入的学习。同时还恶补了中医基础知识,自学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方剂学》等大学核心课程。
在自学的过程中,我遇到了不少难题和挑战,虽然学习了很多课程,但碰到疾病总感觉无从下手,但正是这些困难促使我不断思考、探索和实践。
幸运的是,后来我有幸加入了黄煌经方研习堂这个学习平台,在这里,我遇到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和资深的中医导师,他们的悉心指导和无私分享让我受益匪浅。我坚持做学习笔记,将所学所得、遇到的疑问以及个人的思考感悟一一记录下来,一有机会就找师友请教。这样的学习方式让我仿佛重新回到了撰写研究生毕业论文那段充满挑战与收获的时光,每一天都充满了探索的乐趣与成长。
鉴于自己通过中医经方获得的显著疗效和深刻学习体验,我决定携父亲一同拜访黄师的高徒吕医生,希望能够为父亲定制一套中医治疗方案。
3
看病过程,细致入微的诊疗
初次就诊,吕东红医生对父亲的病情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了解,不仅询问了病史、症状,还详细查看了之前的检查报告和用药记录。在充分掌握病情后,吕医生结合父亲的体质特点和病情发展阶段,开出了经方:升阳益胃汤、大柴胡汤合五苓散。
据吕医生介绍,有西医院医生的小孩很小就得了尿毒症,每天透析小孩都快废了,经过介绍找他用经方治疗,坚持吃了5年中药得以恢复。整个诊疗过程充满了人文关怀,吕医生耐心解答了我们的每一个疑问,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4
病案整理,分享经验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父亲的病情有了明显的改善,不仅症状得到了缓解,而且体质也有所增强,大大小小的肾结石不断排出体外,腰疼也得到改善,肾功能各项指标也明显好转。
为了回馈社会,也为了帮助更多像父亲一样受肾病困扰的患者,我整理了这次看病的全过程及病案资料,希望能为其他患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病案
李某,男,69岁,1.62米,57.7kg。2024年3月12日初诊。
病史:饭量较大,易饥饿;脸暗,舌紫,有眼袋;睡眠好,腰背部常疼,大便可,小便频常胀疼,有黄色泡沫;时有腹胀、口干口苦,晨起有黏痰。2020年初出现脚肿,检查出慢性肾炎,2020年8月在西医院住院一周,出院后一直服用非布司他片,百令片,药用炭片,指标时好时坏。2024年2月29日体检 (甘油三酯4.06mmol/L,肌酐227.42umol/L,尿酸683umol/L,肝囊肿,双肾多发性囊肿,左肾小结石4mm*3mm,L,eGFR肾小球滤过率未作检查)。
体征:体格中等,表情严肃,话语不多,易怒。
处方:
1号处方:升阳益胃汤加绵马贯众、玉米须,10剂。
2号处方:大柴胡汤合五苓散加穿山龙、积雪草、紫苏叶,10剂。
以上两方隔天交替服用。
2024年4月30日二诊:服药后,尿道排出大量红色和黄色沉淀物伴血丝,腰疼好转,腹胀好转,感觉人身体轻松很多,尿黄改善,食欲睡眠正常。血脂和肾功能指标改善(2024年4月29日检查):甘油三酯2.53mmol/L,肌酐183umol/L,尿酸601umol/L,eGFR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33.42 ml/min/ 。
原方1号处方和2号处方各10剂,隔天交替服用。
2024年7月3日三诊:体内大结石4mm排出(见下图),大小便均正常,腰疼消失,腹胀消失,舌像好转(见下图)。除血脂外肾功能指标持续改善(2024年6月29日检查):甘油三酯3.74mol/L,肌酐173umol/L,尿酸540umol/L,eGFR肾小球滤过率估算值35.81ml/min/。
原方1号处方和2号处方各10剂,守方至少3个月以上,定期复查指标。
心得体会
看诊中,吕医生强调,治肾病切记不要猛的药,最好用药食两用药性平和的药。在日本和韩国,升阳益胃汤为治肾病第一方,大柴胡汤合五苓散为排结石和保护肾功能第一方,两方及加味药性都很平和。
升阳益胃汤始载于李东垣所著《脾胃论》,该方由六君子汤加羌独活、防风、柴胡、黄芪、白芍、黄连、泽泻、茯苓组成,全方有补有通,升降相得,清温并施。升阳益胃汤以健脾胃、升阳气、泻湿浊为法,被广泛运用于多种疾病中。原文谓:“脾胃之虚,倦怠嗜卧,四肢不收……体重节痛, 口苦舌干, 食无味, 大便不调, 小便频数, 不嗜食, 食不消……面色恶而不和,乃阳气不伸故也,当升阳益胃, 名之曰升阳益胃汤。
可能由于语言的差异,我在文献里虽没有查到日本和韩国的升阳益胃汤治肾病的报道,但查到了国内中医师用升阳益胃汤加减治疗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患者的许多成功案例。这表明升阳益胃汤在脾胃虚弱、阳气不升、湿浊内蕴类的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治疗方面具有积极作用。父亲血脂较高可以归为“食不消”,“口干、口苦、尿频“均与升阳益胃汤方症相应。
父亲体型中等,饭量大,表情淡漠,易怒,性格执着、坚韧,生活中比较理性,是典型的柴胡人。大柴胡汤为经典的宿食腹满病方,适用于代谢性疾病、胃肠功能紊乱或营养过剩的中老年。父亲时有腹胀可视为大柴胡汤方证“呕吐、呕不止”的延伸,易怒为“郁郁微烦”,方-病-人相应,故用之。
五苓散是治疗肾结石的常用方,适用于小便不利类的疾病,如肾病综合症、肾功能不全、输尿管结石等。“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父亲的小便频为 “小便不利”,尿黄为“微热”,方证相应。
5
结语
肾病的治疗往往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但看到父亲相关指标慢慢改善和身体发生积极变化,这无疑是令人鼓舞的,相信只要坚持使用经方,后续一定会取得良好效果。
通过这次带父看病的经历,我深刻体会到了黄煌经方医学在慢性病治疗中的独特魅力。它不仅仅是一种医疗手段,更是一种以人为本、注重整体调理的医学理念。
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黄煌经方医学将会为更多患者带来健康和希望。同时,我也希望这份病案资料能够为医生和其他患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为更多的人带来帮助和启示,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诗
云
中医之道深且长,
结识同道共徜徉。翻阅伤寒寻真谛,
方症推求探微茫。已病相扶同治愈,
肾病攻坚志如钢。医道仁心传千古,
共研经方保安康。
【END】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6267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