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武术源远流长,门派林立,南北各具特色。一般来说,北方的拳法多讲求气势磅礴,动作开阔;而南方则以紧凑刚猛见长,发劲凶狠迅速。从技法来看,人们常把少林拳、炮拳、洪拳等称为“外家拳”;而像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这类更强调内在修为的拳法,则被称为“内家拳”。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内家拳不仅仅是用来对敌的,它集武术、体育、医疗、艺术和养生为一体。练的时候,讲究的是内外合一:心意相通,气力相合。每一个动作都像水流一样不断,源源不绝。发力不是靠猛冲猛撞,而是像推进器一样从内到外渗透出去。这种力道,不是“推墙不回头”那种蛮劲,而是一种看似柔和、实则深藏爆发力的功夫。
外家拳则完全是另一种风格。讲究的是速度和爆发力,动如脱兔,力如弓箭离弦。手、眼、身、步之间配合极紧密,讲五合三催:手眼合、眼心合、肩胯合、上下合、身步合,手身步互相催动,一气呵成。它的发力是点到即止,瞬间碰撞,像蜻蜓点水,不拖泥带水。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练内家拳最核心的一点,是“返先天”。先天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人在还没出生前,在母亲腹中的自然状态。那时候脊柱是直的,肩垂、颈挺,小腹自然内收,呼吸能直达丹田,整个人呈现一种圆融自然的状态。内外通畅,没有病邪侵扰。这个时候,身体的任督二脉是通的,气息沉稳绵长。
但人一出生,身体姿态就变了。头在上、脚在下,脊柱变弯,胸部前挺,肩张臀翘,呼吸也从腹部转到了肺部。气息浅,任督不通,丹田之气被隔断。内家拳之所以强调“意守丹田”“含胸拔背”“垂肩坠肘”,就是要通过这些方法,逐渐恢复身体的先天状态,让呼吸重新回到深层,把断掉的气机接回来。
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掌这些拳术,不仅仅是动作上的套路,更是通过配合呼吸、调动意念,让身体上下贯通,气血运行顺畅。这就是“返先天”的根本目的:让身体回到自然、协调、内外和谐的状态。
再看外家拳,它更多强调的是后天的训练,也就是说,通过动作、肌肉、骨骼去打磨实战能力。两者各有长处,谁也不必否定谁。但内家拳的独特价值,在于“还精于周身”。小时候人的气血足、面色红润,但到了三十岁左右,气血开始下滑,脸色暗淡,皱纹增多。这并不是无解的自然规律,而是身体精气逐渐外泄的结果。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黄帝内经》早就说得清楚:女子七岁肾气渐旺,十四岁月事来潮,三十岁开始气血衰减,面色也随之改变。这些变化,其实和身体内部的运转息息相关。内家拳,就是通过调息导气,把已经分散的精气重新凝聚起来,不让它流失,达到强身延年的目的。
不管练的是外家拳,还是内家拳,目的都不只是打人。真正有境界的武术人,练到后来都是为了修身、养命、悟道。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气行则血顺,血顺则病消。练拳不是表演,是在一点一点把自己的身体调回自然,回到那个“先天”的状态,才是内家拳真正的精髓。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5365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