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血是有形能量,是滋养身心的保障。
2025
08-28

血是有形能量,是滋养身心的保障。

中医有句行话:气血不分家,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为将帅主功能,血为母亲主滋养,一阴一阳,分工合作,为我们的身体提供能量。

前面分享了气是怎么回事,今天再来聊聊血液的问题。无形的能量叫做“气”,有形的能量便是血。血液有形有相,它很容易看到,也容易理解。

先从血液的来源说起,血液主要有2个来源。

1、水谷精微,是气血化生之源。

我们身体里的血液,始于简单的一餐一饭。每天吃下的五谷杂粮,经过胃的初步腐熟,再由脾的“运化”之力,从中提炼出最精华的部分,就是水谷精微,然后向上输送到肺,与肺吸纳的清气交融后,注入到心脏,经过心火的温煦和淬炼,才最终成为我们血管的血液。

很多人简单地认为,吃黄芪人参,吃当归阿胶,就能补好气血,其实只能解一时之急,并不治本。气血不足的根源在脾胃,只有把脾胃养好了,化生气血的能力增强了,气血的源头才能真正得到补充。

2、血液可以由精化生而来。

中医讲精血同源,精和血在本质上是同一种生命物质,形态不同而已,它们都由水谷精微化生,并且可以相互资生、相互转化。

肾藏精,主骨生髓,精能生血,髓能化血。肾中珍藏的先天之精,是生命最底层的燃料,为血液的生成提供最原始、最根本的动力。换句话说,肾精是生成骨髓的物质基础,肾精充足,则骨髓充盈,而骨髓则是化生血液的“工厂”。所以调理血虚,不仅仅是补脾,也要考虑填精补髓。

血液在我们的身体里流淌不息,是滋养生命的物质基础,具体有哪些作用呢?

血液最大的作用就是滋养全身。

身体的皮肉筋骨都需要血液的滋养,血液流到哪里,就滋养到哪里。皮肤得到血液的滋养,就会白里透红;毛发得到滋养,就会乌黑亮泽;眼睛得到滋养,才能看清东西;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都要受到血液的滋养,才能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

血液不但可以滋养肉身,还可以滋养心神。

我们都知道,心主血脉、心藏神,只有血液充足,心神才能得到安居,人才会精神充沛,情绪稳定,夜寐安和。如果心血不足,心神就会不安,就会出现心悸心慌、失眠多梦,精神恍惚、记忆力下降等症状,甚至还会有烦躁不安等神志方面的问题,这些都是“血不养神”的缘故。因此,中医在治疗失眠、焦虑时,常常会从“养血安神”来入手。

用一句话来总结:养血就是养命,血液滋养着我们的“身心灵”。

气为阳,血为阴,气血本是同源,要彻底理解血液的作用,还要把气血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气和血之间,还有很微妙的关系。

气为血之帅,通俗点说,气能领导、推动和掌控血液,表现在三个方面:

气能生血,血液的化生过程,离不开气的运动和变化,水谷精微要转化成血液,每一个步骤都需要气的参与和推动。

气能行血,血液的运行全靠气的推动。气本身具有强大的动力,能推动血液在脉管中循行不息,输布至全身。气虚了推不动血液,就容易产生气虚血瘀;气郁了,血液运行不畅,会导致气滞血瘀。

气能摄血,气对血液有固摄作用,能保证血液在脉管中正常运行而不会逸出脉外。如果气不足,就拉不住血液,血液就会乱冲。比如,胃气虚会导致牙龈出血,脾气虚会导致经血淋漓不尽,还有皮下瘀斑各种慢性出血症等等,治法就在于补气。

血为气之母,简单理解 ,血就是气最重要的载体,无形的气要依附于有形的血液,才能运行到全身各处。中医讲“气随血脱”,如果血液大量流失,气也会随之大量耗散。

另外一方面,气的一切功能活动所消耗能量,最终来源于血液输送的水谷精微。血液充足,气得到充分的濡养,则精力充沛;血液亏虚,气得不到滋养,其功能也会减弱,导致气血两虚。正因为如此,中医在调理身体时,往往会气血同治。

一个健康的人,血液干净,血液量充沛,血流速度正常。而一个不健康的人,血液不干净,血量过少,血流速度过慢或者过快。现在有很多的毛病,本质上都是血液病。体检也好,医院看病也好,第一件事就是验血,通过血液来检查人的健康。

血液里糖分太高了,叫做高血糖;血液里脂肪多了,叫做高血脂;血液黏稠血管硬化,叫做粥样动脉硬化;血管堵塞,血管压力增大,叫做高血压等等。。。

这些现代医学定义的慢性病,本质上都是血液病。从中医角度来看,也叫血液实证,说通俗点就是血液里多了不该有的,也就是血液里垃圾太多,中医统称为血瘀。

其实当代人血液的特点,既血瘀又血虚。既要活血化瘀,同时又要去调补脾胃,把气血的源头补足,才能真正调理好那些疑难杂症。

在这里,我想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血液病,应该快治还是慢治?一条很脏的河流,能不能在短时间内得到彻底地清理?显然不能。所以,血液病多为慢性病,它是日积月累形成的,病是慢慢地来,就得慢慢地去。

中医不是慢郎中,中医可以很快的,比如治感冒可以做到覆杯而愈,治气病也很快。但中医绝对不会为了快而快,该快的时候就快,该慢的时候就慢,快有快的道理,慢有慢的道理,一切都在“道”中。

血液的内容就和大家分享这么多,其实呢养生补血,都不必远求,好好吃饭,早早安睡,保持心态平和,适度运动便是守护血液的源头活水。

只要你用心倾听身体的声音,这些最朴素的方式 ,都可以滋养我们的身心。

#artContent h1#artContent p img#artContent table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