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中医辨证治疗白带过多,症状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
2025
08-02

中医辨证治疗白带过多,症状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

中医辨证治疗白带过多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脾虚湿盛证

 

– 症状:白带量多,色白或淡黄,质地黏稠,无臭味,伴有面色萎黄,四肢不温,神疲乏力,纳少便溏。舌淡胖,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濡缓。

– 治法:健脾益气,除湿止带。

– 方剂:完带汤加减。药物包括白术、山药、人参、白芍、车前子、苍术、甘草等。白术、苍术健脾燥湿;山药、人参健脾益气;白芍养血柔肝;车前子利水渗湿,使湿邪从小便排出。

 完带汤加减。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

方剂组成及剂量(成人常用量)

 

– 基本方剂:白术30g、山药30g、人参6g、白芍15g、车前子9g、苍术9g、甘草3g、陈皮2g、黑芥穗2g、柴胡2g。

 

功效

 

– 健脾益气,除湿止带。用于脾虚湿盛导致的白带过多,能有效减少白带量,改善白带质地黏稠等情况,缓解脾虚相关症状。

 

方解

 

– 健脾祛湿药物:白术苦、甘,温,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是本方中健脾祛湿的关键药物;苍术辛、苦,温,燥湿健脾,加强白术祛湿之力;山药甘,平,补脾养胃,补肾涩精,协助白术、苍术健脾,同时能防止精微物质流失;人参甘、微苦,平,大补元气,健脾益肺,增强脾胃运化功能。

– 利水渗湿药物:车前子甘,寒,利水渗湿,使湿邪从小便排出,有助于减少白带量。

– 理气药物:陈皮辛、苦,温,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使气机通畅,有助于祛湿药物发挥作用,同时防止补药滞气。

– 养血柔肝和升阳举陷药物:白芍苦、酸,微寒,养血调经,柔肝止痛,敛阴止汗,能防止肝气乘脾;黑芥穗辛,温,入血分,收涩止带;柴胡苦、辛,微寒,疏肝解郁,升举阳气,协助黑芥穗升提下陷的清气,防止湿气下流。甘草甘,平,调和诸药。

 

用法

 

– 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用。不过,具体的剂量可根据患者的体质、年龄、病情严重程度等因素进行适当调整。比如,对于体质较弱、脾胃运化功能差的患者,人参的剂量可以适当增加以增强补气之力;如果湿邪较重,车前子的剂量也可以适当加大,以增强利湿作用。同时,在服药期间,患者应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生冷、油腻食物,以免影响药效。

二,肾阳虚证

– 症状:白带量多,清冷质稀,终日淋漓不断,腰酸如折,小腹冷痛,畏寒肢冷,夜尿频多。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迟。

– 治法:温肾培元,固涩止带。

– 方剂:内补丸加减。主要药物有鹿茸、菟丝子、潼蒺藜、黄芪、桑螵蛸、肉桂等。鹿茸温肾阳;菟丝子、潼蒺藜补肾固精;黄芪补气;桑螵蛸收涩止带;肉桂温肾助阳。

 内补丸加减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

方剂组成及剂量(成人常用量)

 

– 基本方剂:鹿茸(另炖)6g、菟丝子12g、潼蒺藜12g、黄芪18g、桑螵蛸12g、肉桂3g、制附子(先煎)6g、白蒺藜12g、紫菀9g、肉苁蓉12g。

 

功效

 

– 温肾培元,固涩止带。主要用于肾阳虚型白带过多,可改善白带清冷质稀、腰酸腹冷等症状,起到温补肾阳、止带的作用。

 

方解

 

– 温肾壮阳药物:鹿茸味甘、咸,性温,为血肉有情之品,能温补肾阳,益精血,是温肾壮阳的主要药物;制附子、肉桂辛热,可温肾助阳,增强鹿茸的温阳作用。

– 补肾固精药物:菟丝子味甘、辛,性平,能补肾益精,固精缩尿;潼蒺藜(沙苑子)味甘,性温,补肾固精;肉苁蓉味甘、咸,性温,补肾阳,益精血,这三味药辅助温阳药物补肾固精,减少白带量。

– 补气药物:黄芪味甘,性微温,补气升阳,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使阳气得以恢复,且能防止精液外泄。

– 收涩止带药物:桑螵蛸味咸、甘,性平,能补肾助阳,固精缩尿,收涩止带,有效减少白带。

– 理气和润肺药物:白蒺藜味辛、苦,性微温,疏肝解郁,行气活血;紫菀味苦、甘,性微温,润肺下气,止咳化痰,二者使全方补而不滞。

 

用法

 

– 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用。其中,鹿茸另炖,即单独用少量水小火慢炖,取其汁液与其他药物的煎液混合服用;制附子有毒,先煎30 – 60分钟,以降低毒性。具体剂量和用法可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病情程度等因素,在中医师的指导下适当调整。尤其对于阴虚火旺或有实热者,此方剂应慎用,以免加重体内热象。

三,阴虚夹湿证

 

– 症状:白带量多,色黄或赤白相兼,质地黏稠,有臭味,阴部灼热感,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咽干口燥。舌红,苔少或黄腻,脉细数。

– 治法:滋阴益肾,清热祛湿。

– 方剂:知柏地黄丸加减。知母、黄柏清热泻火;熟地、山茱萸、山药滋阴补肾;泽泻、茯苓、丹皮利水渗湿,清热凉血。

柏地黄丸加减。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

方剂组成及剂量(成人常用量)

 

– 基本方剂:知母12g、黄柏12g、熟地24g、山茱萸12g、山药12g、泽泻9g、茯苓9g、丹皮9g。

 

功效

 

– 滋阴益肾,清热祛湿。用于阴虚夹湿型白带过多,能够改善白带色黄、质地黏稠等情况,缓解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等阴虚症状,同时清除体内湿热。

 

方解

 

– 清热泻火药物:知母苦、甘,寒,清热泻火,滋阴润燥;黄柏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两药相须为用,清除体内湿热,尤其下焦湿热,对白带异常有改善作用。

– 滋阴补肾药物:熟地甘,微温,滋阴补血,益精填髓,是补肾阴的主要药物;山茱萸酸、涩,微温,补益肝肾;山药甘,平,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这三味药共同滋补肾阴,使肾阴充足,以制约虚火。

– 利水渗湿和清热凉血药物:泽泻甘,寒,利小便,清湿热;茯苓甘、淡,平,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丹皮苦、辛,微寒,清热凉血,活血化瘀,这三味药在滋补肾阴的同时,防止滋补药物过于滋腻,并且清除体内湿邪和虚热。

 

用法

 

– 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用。不过,具体的剂量和用法可根据患者的体质(如素体阴虚较严重者,熟地等滋阴药物剂量可适当增加)、病情(如湿热较重时,知母、黄柏剂量可适当加大)等情况,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调整。同时,在服药期间,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体内湿热。

四,湿热下注证

– 症状:白带量多,色黄或黄绿,质地黏稠,有臭味,或如泡沫状,阴部瘙痒,口苦咽干,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止带。

– 方剂:止带方加减。药物有猪苓、茯苓、车前子、泽泻、茵陈、赤芍、丹皮、黄柏、栀子等。猪苓、茯苓、车前子、泽泻利水渗湿;茵陈、黄柏、栀子清热燥湿解毒;赤芍、丹皮凉血化瘀。

 止带方加减。方剂剂量功效方解用法

方剂组成及剂量(成人常用量)

 

– 基本方剂:猪苓10g、茯苓10g、车前子(包煎)15g、泽泻10g、茵陈15g、赤芍10g、丹皮10g、黄柏10g、栀子10g、牛膝10g。

 

功效

 

– 清热利湿,解毒止带。用于湿热下注引起的白带过多,可改善白带色黄、质黏、有臭味等情况,还能缓解阴部瘙痒、口苦咽干等症状。

 

方解

 

– 利水渗湿药物

– 猪苓甘淡平,利水渗湿;茯苓甘淡平,利水渗湿,健脾宁心,二者合用增强利湿之力,使湿邪从小便排出。

– 车前子甘寒,利水渗湿,清热明目,包煎是为防止其黏糊锅底和刺激咽喉,它能引导湿热下行。泽泻甘寒,利小便,清湿热,与前面药物共同排出体内湿邪。

– 清热燥湿解毒药物

– 茵陈苦、辛,微寒,清利湿热,利胆退黄,主要针对下焦湿热发挥作用。黄柏苦,寒,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尤其善于清下焦湿热。栀子苦,寒,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三药联用,清除湿热毒邪。

– 凉血化瘀药物

– 赤芍苦,微寒,清热凉血,散瘀止痛。丹皮苦、辛,微寒,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二者在清热的同时,可改善因湿热蕴结导致的气血瘀滞状况,牛膝苦、酸,平,逐瘀通经,引血下行,也有助于气血通畅,并引导诸药下行。

 

用法

 

– 水煎服,每日1剂,分两次服用。具体剂量可根据患者体质、病情轻重等适当调整。如湿重可适当增加利水渗湿药物剂量;热重可加大清热燥湿解毒药物的量。在服药期间,患者应保持外阴清洁,饮食上避免辛辣、油腻和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湿热。

中医治疗白带过多还需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并且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同时,需要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