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从阳化气,阴成形看结节形成,名医张锡纯消瘰丸助力患者重获健康
2025
08-02

从阳化气,阴成形看结节形成,名医张锡纯消瘰丸助力患者重获健康

结节是如何形成的?《黄帝内经》中有一段话可以很好的描述这一过程——“阳化气,阴成形”。

万物一直处于阴阳平衡,相互制约的状态,当人体阳气不足时,其固有的温煦、发散与推动作用便显得力不从心,此时,阴气相对占据上风,导致体内环境失衡,“阴成形”的过程加速。在这种阴阳失衡的状态下,本应被阳气发散和推动的痰饮、水湿、瘀血等病理产物在局部区域滞留、积聚。这些物质如同冬日湖面上的冰凌,逐渐凝结成块,最终形成了我们所见的结节或囊肿。因此,可以说,身体阳气不足和气血亏虚,是结节、肿瘤等病理变化的重要温床。

名医张锡纯先生有一张方子是专为此症所做,叫作消瘰丸,这张方子最早是记录在清代的《医学心悟》,后经过改良,一直流传了下来,用于治疗结节、囊肿等疾病。

方组:牡蛎、玄参、浙贝母、生黄芪、三棱、莪术、朱血竭、生乳香、生没药、龙胆草、用海带洗净切丝,煎汤送服

接下来,让我们进一步解析此方的组成与功效:

牡蛎:性味咸寒,归肝、肾经,具有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的功效。在此方中,牡蛎主要用于“软坚”,即化解和消散体内的痰饮、瘀血等坚硬结块。

玄参:味甘、苦、咸,性微寒,归肺、胃、肾经。它既能清热凉血,又能滋阴降火,解毒散结。玄参与牡蛎相伍,增强了软坚散结之力,同时又能滋养阴液,防止散结过程中耗伤正气。

浙贝母:味苦,性寒,归肺、心经。功擅清热化痰,散结解毒。对于痰热互结所致的结节、囊肿,浙贝母有良好的化解作用。

生黄芪:补气升阳,益卫固表,为补气之要药。在此方中,黄芪不仅增强机体正气,还能促进气血运行,有助于散结化瘀。

三棱、莪术:皆为破血行气、消积止痛之药。它们能深入血分,破除瘀血积聚,对于瘀血阻滞形成的结节尤为适宜。

朱血竭、生乳香、生没药:此三药皆具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之功。它们能增强三棱、莪术的活血化瘀效果,同时缓解因结节引起的局部疼痛。

龙胆草:苦寒之性,归肝、胆经,能清热燥湿,泻肝胆火。在此方中,龙胆草主要用于清除因结节引起的局部热毒,以及调节肝胆功能,防止湿热再生。

海带:作为药引,海带味咸性寒,入肝、胃、肾经,有软坚散结、利水消肿的功效。用它煎汤送服,既能引导药力直达病所,又能增强全方的散结效果。

全方通过调和阴阳、补气活血、软坚散结、清热解毒的综合作用,有效治疗因阳气不足、气血亏虚、痰瘀互结所致的结节、囊肿等疾病。然而,需注意的是,中医治疗讲究辨证施治,具体用药应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

我之前治疗过一个40岁的患者,她因偶然间发现颈部有一枚花生米大小的肿块而前来就诊。自述该肿块无明显疼痛感,但近期频繁感到疲倦乏力,食欲不振,并伴随着月经不调的症状,具体表现为量少色淡,以及经前乳房胀痛。经过仔细诊察,患者的舌质淡白,苔薄白,脉象细弱无力。为明确诊断,我们进行了超声检查,结果确诊为甲状腺结节。西医方面建议随诊观察,但患者出于对病情发展的担忧,希望通过中医调理来消散结节。

综合患者的舌脉及症状表现,我辨证其为阳气不足、气血亏虚、痰瘀互结之证。为此,我采用了消瘰丸作为基础方,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加减。

在原方的基础上,我保留了牡蛎、玄参、浙贝母、生黄芪等药物,以发挥其软坚散结、滋阴降火、补气扶正的作用。同时,针对患者疲倦乏力和食欲不振的症状,我增加了党参和白术,以增强补气健脾的效果。

为了缓解患者的月经不调及乳房胀痛,我加入了当归和川芎,以活血调经。鉴于患者月经不调与肝脾功能失调有关,我还特别加入了白芍和柴胡,以疏肝解郁,调和肝脾。

考虑到患者体质较弱,我对于三棱、莪术等破血药进行了减量使用,并增加了丹参等温和的活血化瘀药,以避免过于峻猛而耗伤正气。此外,我还加入了淡竹叶,以清心除烦,并同时保护脾胃。

经过连续三个月的中药治疗,患者的颈部结节明显缩小,触摸时几乎难以察觉。更为可喜的是,疲倦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也得到了显著改善,月经恢复了正常,乳房胀痛也完全消失。复查超声检查结果显示,结节已基本消失,仅留下微小钙化灶。

虽然结节已得到有效控制,但我仍建议患者李女士继续注意调节饮食,多食用温补气血、健脾和胃的食物,同时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以防病情反复。此外,我还强调了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的重要性,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潜在的健康问题。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