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中医临床经验1000条,让你快速成为国医大师(23)​眩晕症深入研究
2024
07-28

中医临床经验1000条,让你快速成为国医大师(23)​眩晕症深入研究

                   中医方剂应用

        中医临床经验1000条,让你快速成为国医大师(22)眩晕症深入研究

397、眩晕症方剂之二

(1)平肝清晕汤

【组成】生白芍12克,石决明15克,蒺藜12克,菊花9克,生地12克,龙骨、牡蛎各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用】平肝清热。

【主治】肝阳上亢致眩晕,每逢用脑过多,或情绪激动,神经紧张而增剧。伴有目糊,口干、少寐、心慌等症。脉弦数。

【加减】

如眩晕甚者,加天麻、钩藤、玉竹等柔肝熄风之品;

耳鸣甚者加磁石;大便干者,加当归、火麻仁;

手足心烧者,加丹皮、地骨皮;恶心者,加竹茹、赭石;

失眠者,加远志、炒枣仁;

食少纳呆者,去生地。

【疗效】屡用屡验。

(2)大黄导瘀汤

【组成】大黄15克,红花、桃仁各9克,钩藤15克,白芷、甘草各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功用】泻实导瘀,祛风止痛。

【主治】各种疾病临床表现眩晕、头部胀痛、食欲不振、大便干结,舌苔黄厚,脉实大等。

【加减】

头胀痛剧烈者加川芎、僵蚕、全蝎;

后颈麻木或渴者加葛根;呕吐者加姜竹茹;小便赤涩者加滑石;

服药后大便畅下,诸症减轻时减少大黄用量,或随症改用他药。

【疗效】屡用皆效。尤以外伤性脑震荡后遗症头昏、头目胀痛、睡眠欠佳等效著。

(3)定眩汤

【组成】姜竹茹、姜半夏、广陈皮、云茯苓、炙甘草各10克,炒枳实5克,干葛根、紫丹参、双钩藤、生磁石(打碎、先煎)各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豁痰泄火,平肝和络,升清降浊,开壅和中。

【方解】本方实即加味温胆汤,从各种反复发作性眩晕的临床表现来看,其病机总不越风、火、痰、瘀、虚五字,本虚标实,虚实挟杂,而其发作期又多为本缓标急之证,故借温胆汤豁痰泄火、开壅宣痹、降逆和中;

配干葛根,以升清,协紫丹参以和络;佐钩藤扩张血管,增加脑及内耳血液灌注量,从而迅速收取晕止呕除之效。

【主治】以耳源性眩晕、晕动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为代表的各种反复发作性眩晕的发作期。

【加减】

痰涎壅盛者加广郁金10克,陈胆星5克;

肝阳亢甚者,加明天麻10克,生石决明(打碎、先煎)15克;

络脉瘀甚者,加三七4克(研末;分冲),桑枝15克。

【疗效】临床屡用,均获得满意的疗效。

(4)独活30克,鸡蛋6个,加水煮半熟时,打碎蛋壳再煮15分钟,

每次吃2个,每日一次,连吃6-9天治愈,不复发。

(5)仙鹤草60克,红枣10个,每日一剂,水煎服二次,3-5天治愈。

(6)苍术、白果仁各15,独活、仙鹤草、代赫石、泽泻各30(克),每日一剂,水煎服二次,3-5天治愈,不复发。

(7)白术15,泽泻、牛膝各10,玉米须30(克),每日一剂,水煎服二次,三剂治愈。

398、眩晕症病因研究。

(1)眩晕是什么?

包括视觉、本体觉、前庭功能障碍所致的一组症候。一般认为眩晕是人的空间定位障碍所致的一种主观错觉,对自身周围的环境、自身位置的判断发生错觉。

一般来说,头晕、头昏相对较轻,而眩晕则较重。眩晕包括摇晃感、漂浮感、升降感。

(2)头晕目眩。

《剪灯馀话·贾云华还魂记》:“夫人亦眩晕思卧,乃先就榻。惟 娉 率诸婢收拾器皿,锁闭门户。” 

清蒲松龄 《聊斋志异·地震》:“人眩晕不能立,坐地上,随地转侧。”《医宗金鉴·内治杂证法·眩晕》:“伤损之症,头目眩晕,有因服克伐之剂太过,中气受伤,以致眩晕者。” 

清 昭连 《啸亭续录·王功伟》:“﹝ 王富顺 ﹞尝病眩晕,恒恐毙於道途,每出行,必小纸书其姓名居址,以防颠仆。”郁达夫《采石矶》二:“他觉得晴光射目,竟感觉得有些眩晕。”

(3)引申为迷惑。

瞿秋白 《<饿乡纪程>跋》:“二十年来盲求摸索不知所措,凭空舞乱我的长袖,愈增眩晕。”

眩晕是目眩和头晕的总称,以眼花、视物不清和昏暗发黑为眩;

以视物旋转,或如天旋地转不能站立为晕,因两者常同时并见,故称眩晕。

(4)眩晕的原因。

引起眩晕的疾病种类很多,大约有上百种病可以引起眩晕,不同的疾病的原因也是不一样的。按照病变部位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周围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两大类。

中枢性眩晕是由脑组织、脑神经疾病引起,比如听神经瘤、脑血管病变等,约占眩晕病人总数的30%。

周围性眩晕约占70%,多数周围性眩晕与我们的耳朵疾病有关。周围性眩晕发作时多伴有耳蜗症状(听力的改变、耳鸣)和恶心、呕吐、出冷汗等植物神经系统症状。部分疾病可反复发作性眩晕,自行缓解。

(一)高血压病:

高血压所致的眩晕多数是由于情绪变化、精神紧张或受精神刺激等因素的影响 ,使血压产生波动而引起的。也有的是滥用降压药 ,使血压突然大幅下降 ,发生眩晕。

(二)低血压症

低血压眩晕也是非常多见的 ,特别是年轻人 ,容易反复发作。姿势性低血压眩晕则多见于中老年人 ,在起立或起床时突然眩晕 ,旋即消失 ,再做同样动作时又觉眩晕。

(三)动脉硬化症

动脉硬化造成脑血栓附着可诱发脑缺血发作。这种脑缺血如果来自颈内动脉 ,就可出现浮动性眩晕和眼前发黑。

(四)脑瘤

发生在中枢前庭系的小脑、脑干易发生旋转性眩晕。脑瘤引起的眩晕一方面是由于颅内压增高 ,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脑瘤的压迫而致血循环障碍 ,使前庭神经核区及其通路直接或间接受损而造成眩晕。

(五)脑血栓

轻度的脑血栓可引起眩晕。这是因为动脉硬化造成动脉管腔内膜病变出现狭窄后 ,其远端部分仍可通过自动调节 ,使血管阻力减低 ,并建立侧支循环而维持“正常”的血流量 ,暂时不使脑血栓形成。

但是患者仍可出现头晕或眩晕。一侧肢体麻木或无力等症状。

(六)贫血

:贫血容易引起脑缺氧而出现眩晕 ,恶性贫血眩晕尤为明显 ,患者可因中枢神经系统缺氧 ,导致神经系统的器质性变化。因此 ,患者的运动或位置感及下肢震动感均可丧失 ,眩晕加重。

(七)甲状腺功能减退 :本病患者血压低、心脏输出血量减少、血流迟缓而致前庭系缺氧出现眩晕。

此外 ,新陈代谢较低 ,血中乳酸聚集波及内耳 ,也可引起眩晕。

(八)运动不足

有些人平时缺乏锻炼、心肺功能较弱 ,如果突然剧烈运动 ,可出现头晕。

运动时间过长 ,体内营养物质耗损过多 ,血糖浓度降低 ,或者剧烈运动时 ,呼吸加快体内氧气供应不足也易产生眩晕。

(九)内耳疾病

耳源性眩晕常见者有美尼尔氏综合征 ,迷路炎、前庭神经炎等。

(十)某些药物服药期的不良反应。

399、眩晕的临床治疗研究。

中医认为,肝为风木之脏,主动主升。忧郁恼怒,可致肝气不调,气郁化火,肝阳上亢,肝风内动,上扰清窍,发为眩晕。

此型眩晕症的临床表现为头晕目眩,头胀或痛,心烦易怒,失眠多梦,耳鸣口苦,面色红赤,血压偏高等。此症多因情志刺激而诱发。

治疗此症应以平肝熄风为主,另外,患者应该培养起较好的生活习惯,如晚饭后多散步,平常多运动等等,这些对于症状的恢复均有很好的帮助。

(1)眩晕发病机理

机体的平衡及定向功能是视觉、本体觉和前庭系统(平衡三联)三者共同完成的。各种外界刺激通过平衡三联传入皮质下中枢、前庭神经核、红核、小脑及颞叶皮质,不断反射性调节机体的平衡。

平衡三联、平衡调节中枢。传导径路及中继核的机能障碍均可导致眩晕。前庭核血供不畅且极易障碍,微小的血管腔改变和血压下降即可影响前庭核的功能,因此,眩晕多系前庭核功能障碍的结果。

前庭系统功能障碍时,前庭感觉与来自肌肉、关节的本体觉以及视觉不同步,产生运动错觉,即眩晕。前庭核的异常信息通过内侧纵束激动动眼神经核,产生眼球震颤,而且其它核团的反馈性调节不断使异常运动得到纠正。

于是产生一快一慢有节律的眼球运动;前庭诸核的不平衡信息通过内侧纵束、前庭脊髓束及前庭—小脑—红核—脊髓通路,反馈性调节脊髓前角细胞功能,力图使身体保持平衡,由于信号是错误的,躯体反而因平衡调节失当而倾倒,肢体运动失衡使指物偏向;

血管运动中枢、迷走神经核因强烈的异常而产生反馈调节,出现恶心,呕吐、出汗、皮肤苍白及脉搏、呼吸、血压等改变。

(2)眩晕的种类

①、真性眩晕(周围性、前庭外周性)

呈阵发性的外物或本身的旋转、倾倒感、堕落感,症状重,多伴有明显的恶心、呕吐等植物神经症状,

持续时间短,数十秒至数小时,很少超过数天或数周者。因多见于前庭外周性病变 。

②、假性眩晕

(中枢性、脑性):为外物或自身的摇晃不稳感,或左右或前后晃动,注视活动物体时,或嘈杂环境下加重。

症状较轻,伴发植物神经症状不明显,持续时间较长,可达数月之久,多见于脑部和眼部等疾患 。

③前庭神经元炎

前庭神经元炎 此病为末梢神经炎的一种。病变发生在前庭神经节或前庭通路的向心部分。病前两周左右多有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史。

眩晕症状可突然发生,持续数日或数月,活动时症状加重。植物神经系的症状一般比梅尼埃病稍轻。无听力改变,即无耳鸣及耳聋的主诉。

多数患者两三个月后症状完全缓解,仅少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现象。检查时可见有向健侧的自发眼震,患侧前庭功能低下或半规管麻痹。无其它颅神经受损症状。

④突发性聋伴眩晕

突发性聋伴眩晕 30~50岁多见,可能因内耳病毒感染或血管病变或窗膜破裂引起。

患者突发一侧耳鸣、耳聋,其中部分病例伴眩晕呕吐,病情似梅尼埃病,但眩晕持续时间较长,以后无反复发作。

听力检查呈重度感觉神经性聋(多大于60dB),伴眩晕者前庭功能可有损害。

⑤迷路炎

迷路炎 患急性或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者,感染扩散可波及内耳迷路,发生浆液性或化脓性迷路炎,此时患者除耳漏外,会伴有耳鸣、眩晕、恶心、呕吐及听力下降,可出现向患侧的自发眼震,迷路有瘘孔时,外耳道加压可引起眩晕,眼震更加明显,即瘘管试验阳性。

当病情进展为化脓性迷路炎时不仅眩晕严重,持续存在,听力可下降为全聋,自发眼震转向健侧,前庭功能检查患侧反应消失。

上述情况发生时,应拍耳乳突X线片,最好做颞骨CT扫描,明确是否存在乳突炎、胆脂瘤、迷路瘘管。病毒性迷路炎多因疱疹病毒、腮腺炎病毒、麻疹病毒感染引起。

继病毒感染后,患者出现眩晕、步态不稳,明显的恶心呕吐,多伴有重度耳聋。前庭功能检查患侧功能低下或消失。

眩晕症状由于患者健侧前庭功能正常,经1~3个月左右眩晕症状可逐渐完全消失。

⑥、迷路震荡

迷路震荡 多由于头外伤引起,常与脑震荡同时存在,因爆炸后产生强大的空气气浪冲击,同样可引起内耳迷路震荡。

创伤后患者出现眩晕、恶心、呕吐、受伤耳听力明显下降。耳科检查时部分可见伴有鼓膜外伤,鼓膜出现破裂或出血。

听力检查中可见到不同程度和不同性质的单侧或双侧的听阈改变,重者可全聋,有的声导抗测听可提示有听骨链损伤,患侧前庭功能低下。

在诊断脑震荡患者时,特别是伴有听力障碍和眩晕主诉者,应注意到同时可有迷路震荡存在。

⑦前庭系药物中毒

前庭系药物中毒 多在使用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或用奎宁、水杨酸类药物,或用苯妥英那过量后,可引起内耳中毒。

一般在用药后数日或数周出现前庭中毒症状,表现为头晕、步态蹒跚,原来会走路的孩子会出现站立不稳、走路困难,成年人会感到脚下没根及步行困难、夜间尤为明显,坐位或卧床时眩晕不明显,活动时眩晕加重,部分人伴有耳鸣、耳聋,耳蜗中毒的症状可与前庭中毒同时或稍后出现。

前庭系药物中毒如发生在儿童期,由于儿童尚在发育期,代偿能力强,经数周后步行困难可明显改善,症状消除,一般预后良好。相对老年人来说,年龄越高,恢复越慢。

⑧晕动病

晕动病 俗称“晕车”、“晕船”、“晕机”等。学龄儿童多见,女多于男。

表现为乘坐某种车、船、飞机或旋转的玩具时,由于对运动中的加速度刺激不适应,而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出冷汗、面色苍白等症状。

以乘小卧车引起者居多,可能与汽车速度快、封闭等因素有关。约半数患者有阳性家族史。检查时听力正常,前庭功能可比较敏感或低下。

晕动病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每个患者症状轻重不等。一般通过多次的逐步的乘车训练,晕车的程度可以减轻或消除。

⑨、位置性眩晕

位置性眩晕 与上述梅尼埃病不同,位置性眩晕系指眩晕的发作不是自发性,而是诱发性的,即仅在一个或几个特定头位时发生眩晕,有周围前庭性及中枢性两种。

周围前庭性者称为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最可能是由于外伤、血管疾患、感染等引起耳石器病变,变性的耳石、细胞等沉积在后半规管壶腹胶顶,致密度增加,头位改变时引起胶顶偏斜,诱发眩晕。

临床表现仅在取某种头位时出现一过性眩晕,持续时间很少超过30秒钟,无耳鸣耳聋。

取眩晕发作头位时,经数秒潜伏期后出现眩晕及旋转性眼震,重复实验时反应减弱以至不复出现,隔一段时间检查又可诱发。前庭功能多正常

中枢性者见于后颅窝疾患,取诱发头位时出现的眼震持续时间长,多为垂直性,无潜伏期及疲劳现象。

⑩、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多见于中年女性,神经较敏感易激动或性格内向者容易发病。

病前可有精神刺激,出现突然发作眩晕、外景旋转、不敢睁眼,一般伴有恶心、出冷汗、面色苍白等症状,发作后恢复正常。听力及前庭功能检查均正常。

⑾、先天性前庭导水管扩大综合征

该病多在儿童期发现,患儿自幼听力差,伴言语障碍,双耳听力可不对称,常因头部外伤、感冒等诱因而有听力波动,部分患儿有典型的眩晕发作史,发病极似梅尼埃病,眩晕发作后多有听力下降,反复听力波动后,可造成听力重度损伤难以恢复。

该病诊断主要依颞骨CT检查呈现前庭导水管扩大为据,有时可伴有前庭和半规管或耳蜗的先天畸形。患儿可有阳性家族史,同胞易同样发病。

⑿、颈性眩晕。

为颈椎及有关软组织(关节囊、韧带等)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变化引起的眩晕。

常见的颈椎器质性损害及颈部软组织病变,如颈椎病、环枕畸形、颈部外伤、颈肋、颈肌损伤、关节囊肿、椎间盘突出、前斜角肌压迫、韧带损伤等,刺激颈交感神经引起椎动脉痉挛等。

眩晕多在颈部转动时发生,一般无耳蜗症状,可伴有颈、枕部疼痛,颈椎旁有深压疼,手臂部麻木、无力。

⒀、耳源性眩晕:

系指前庭迷路感受异常引起的眩晕。

当发生迷路积水(梅尼埃综合症)、晕动病(晕舟车病)、迷路炎、迷路出血或中毒、前庭神经炎或损害,中耳感染等都可引起体位平衡障碍,发生眩晕。

由于前庭核通过内侧束与动眼神经核之间有密切联系,因此,当前庭器受到病理性刺激时,常发生眼球震颤。耳源性眩晕的主要表现为发作性眩晕、听力减退及耳鸣,重症常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等迷走神经刺激现象,可发生水平性或水平兼旋转性眼球震颤。

一次发作的时间较短,病人常感物体旋转或自身旋转,行走中可出现偏斜或倾倒,发作中神志清醒。

⒁、中毒性眩晕:

常见耳毒性药物有链霉素、卡那霉素、新霉素、异烟肼、奎宁、水杨酸类药、有机磷、汞、铝、酒精、烟草等中毒。

主要损害内耳听神经末梢,前庭器官中毒引起眩晕,如耳蜗神经亦受损则发生双侧感音性耳鸣。

⒂、椎动脉压迫综合征造成的眩晕:

大多由于颈椎肥大性骨质增生引起,造成脑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眩晕发作常与头颈转动有关。固定患者头部,使其身体左、右转动,可立即诱发眩晕,常伴有复视、火花或暂时性视野短缺。如进行X射线检查,则显示颈椎有骨质增生。

⒃、小脑疾病造成的眩晕:

可见于蚓部下端及小叶小结部肿瘤和小脑后下动脉血栓形成。

多表现为平衡失调,轻度眩晕、醉汉样步态,眼球震颤常不明显。

小脑后下动脉血栓形成常骤然发生严重的眩晕,上、下肢共济失调,多无神志昏迷,可有眼球震颤、言语不清及吞咽困难。

⒄、大脑疾病造成的眩晕:

如癫痫发作的眩晕先兆、偏头痛发作、脑血管硬化和脑瘤的颅内高压等。此类眩晕常根据其原发病进行诊断。

⒅、眼原性眩晕:

如眼肌麻痹产生复视,注意飞快行车或站立于悬崖等,引起头晕眼花及眩晕。

400、眩晕的诊断

根据病史分析及检查结果的定位诊断

(一)前庭末梢性眩晕——感受信息障碍

【症状】 发作性运动错觉性眩晕,头部活动时加剧,通常在48小时后逐渐减轻,其后主要为平衡障碍,有耳蜗症状,恶心,呕吐,焦虑。

【体征】 眼震,共济失调,偏点试验阳性,偏倒。

听力学:一侧听力损失。

眼震电图:半规管功能减退,固视抑制。

(二)脑干、小脑病变性眩晕——信息整合功能障碍

可有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多发性硬化、肿瘤、基底动脉偏头痛等疾患。

【症状】 强烈的急性运动错觉性眩晕,恶心,呕吐,严重共济失调,复视,面部无力,麻木,感觉异常,蹒跚,偏倒,咽下困难,意识丧失。

【体征】 核内眼肌麻痹,共济失调征,听力损失,吞咽障碍及构语障碍,感觉缺失,肢体无力或麻痹。

听力学:蜗后性听力损失失征象。

眼震电图:水平或垂直性眼震,固视诱发眼震,扫视障碍,平滑跟踪障碍,优势偏侧,麻痹,强烈位置性眼震。

(三)丘脑、皮层功能障碍性眩晕-知觉障碍

如脑震荡后遗症,药物的作用,焦虑,心理障碍,过度换气综合症,前庭性癫痫等。

【症状】 头晕,头昏,晕厥,耳鸣,记忆力减退,平衡失调,疲劳,焦虑,情绪不稳定,抑郁,认识障碍等。

【体征】 检查常无异常发现,症状多于体征,轻度不稳,未能避免倾倒,立行不能(asta-sia,abasia),不伴有恶心之呕吐。

听力学:正常。

眼震电图:正常。

①、应明确眩晕的性质:周围性眩晕,眼球震颤多有固定方向;阵发的、偶发的或严重的眩晕发作,间歇期无异常者提示周围性病因;单侧耳聋伴耳鸣是周围性病因;

单侧耳聋伴耳鸣是周围神经病变的可靠标志。中枢性眩晕,眼球震颤方向不固定;

持续的眩晕或失平衡状态,伴有眼球震颤与步态障碍者,提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复视、构音不清、共济失调、单侧轻瘫等也提示中枢性病变。

②、前庭功能测验、电测听较有价值,头颅摄片、脑电图、脑脊液检查、Cr、hmI、脑血管造影可进一步明确病因。

③、再结合上述疾病的临床特征,最终明确诊断。

       原文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4HhKAFo4XzktmbnMaJ8FOQ

(发表於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富力湾小区)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