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肺,一点点变硬,就像干裂的泥土,呼吸也成了折磨。很多人还没搞明白怎么回事,病就到了晚期。现在,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正是因为这个“沉默杀手”——肺纤维化,悄无声息地走了。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这不是吓唬人,这是从一位临床医生眼中看到的真实现状。
在门诊上,时常能遇到这样的场景:老人走进来,不停咳嗽,却说自己只是“上火”了,或者“年纪大了,咳两下正常”。
但一查片子,心一下就沉了——肺纹理紊乱、间质增厚、蜂窝样改变,已经是典型的肺纤维化中晚期了。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肺纤维化不是感冒,不是支气管炎,它是一种不可逆的慢性进展性疾病。它意味着肺组织正在慢慢变硬、变厚,最终失去弹性,让人窒息——字面意义上的窒息。
根据《中国间质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22年版)》统计,我国每年新发的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约为数万人,且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尤其集中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体中。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这不是偶然,是积年累月生活方式、环境因素、慢性刺激共同促成的结果。
问题是,很多人直到病入膏肓都没意识到,自己做错了哪几件事。
作为一名接触这类病人超过20年的医生,看到太多老人因为同样的生活习惯,走进了同一条死胡同。
肺纤维化不是天降横祸,它是积累下来的结果。只要早点停下这四件事,很多悲剧本可以避免。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第一件事,是不当吸入。
这里说的吸入,不只是吸烟。那只是最明显的一种。真正让人防不胜防的,是长期暴露在粉尘、油烟、香烟、化学气体等污染环境中。
有的老人年轻时干矿工、石材工、棉纺厂职工,几十年吸进去的粉尘沉到肺里,等到退休就开始咳、喘、憋气。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更常见的,是家庭主妇。每天炒菜不开抽油烟机,满屋油烟弥漫。时间久了,肺泡被慢性刺激,炎症不断,最后成了纤维化的温床。
还有些人喜欢点蚊香、烧香、熏艾草,空气中满是细颗粒物,这些都可以引起肺组织慢性损伤。
根据《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3年一项研究显示,长期厨房油烟暴露与老年女性肺功能下降呈显著正相关,肺纤维化风险提高约32%。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不是小数字。这不是说不能炒菜,是说要会炒菜,别让肺天天遭罪。
第二件事,是滥用药物。
很多人感冒发烧就吃抗生素,咳嗽就买止咳药,自己给自己当医生。甚至有些人,为了“强肺”,长期服用某些中草药制剂或保健品,结果反而对肺造成了慢性毒性。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很少有人知道,一些药物,比如甲氨蝶呤、胺碘酮、某些中草药(如鱼腥草注射液、柴胡注射液等)是明确列在肺毒性药物清单里的。长期服用可能导致肺泡炎、肺间质炎,最终演变为肺纤维化。
不是所有的药都能乱吃,特别是老年人,代谢能力减弱,肺部的耐受性更差。滥用药物,看似“积极治疗”,实则是在“自毁肺功能”。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2024年《中华临床药理学杂志》刊登的数据显示,60岁以上人群中,因药物相关肺间质病变住院的比例达到了12.4%,且误诊率高达65%。
原因就是症状不典型,医生难以判断,患者更是毫无察觉。
第三件事,是忽视慢病管理。
高血压、糖尿病、类风湿、系统性红斑狼疮这些基础病,如果控制不好,也可能诱发或加重肺纤维化。尤其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的肺间质病变,是最容易被忽视的。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许多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本来只是关节疼,结果慢慢出现咳嗽、喘气、憋闷……一查才发现,肺已经被慢性炎症“啃”掉了一大片。
更严重的是,这些病往往需要长期吃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而这些药物本身也可能引起肺部副作用。一边治病,一边伤肺,进退两难。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一项发表于《中华风湿病学杂志》的研究指出,类风湿患者中肺间质改变的发生率高达38%,其中20%的患者最终发展为肺纤维化。这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第四件事,是拖延就医。
太多人对咳嗽不上心。咳三个月不看医生,喘气以为是体虚,胸闷以为是心脏问题。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但肺纤维化早期的症状就是这些模糊的信号,一旦错过早诊,等出现活动后呼吸困难、干咳不止,往往已经是不可逆阶段了。
肺纤维化的特点就是隐匿、进展快且不可逆。早期可能只是轻微气促,后来发展成呼吸衰竭,只能靠氧气机维持生命。有的老人,最后连走两步都要停下来喘半天。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根据2023年中国呼吸疾病中心的全国多中心调查,特发性肺纤维化从首次症状出现到确诊的平均时间是1.8年。也就是说,很多人等确诊时,已经错过了最佳干预期。
说到底,肺纤维化不是一朝一夕的病。它是几十年生活习惯的积累,是一个个“没关系”的小错误叠加起来的后果。它不痛、不痒,却能要命。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很多人到了晚期,才想起戒烟、开窗、戴口罩、规律吃药。这时候,肺已经像干枯的海绵,弹不起来了。医生能做的,只剩下减缓恶化、延长时间,但无法根治。
真正聪明的人,不是等病来了才治疗,而是懂得提前避坑。
如果家里有老人,或者自己年纪渐长,以下几点,记住了,可能就是保命的关键: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别让肺天天吸油烟,开窗、用抽油烟机、少炸少煎,能省不少事。
别把药当糖吃,尤其是来路不明的补品、中成药,多一个成分就多一分风险。
慢病要规范管理,不偷懒、不自作聪明,定期复查、按时吃药,是对肺最好的保护。
咳嗽别拖着不管,尤其是干咳、活动后气喘,一定要检查肺功能和CT,别怕麻烦。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生活不是非得等掌声响起才珍惜健康。很多人临终前最大的遗憾,是早知道,就该早点停下那四件事。
参考文献:[1]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中国间质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22年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2,45(9):721-737.[2]张晓峰,王丽华,李珍.厨房油烟暴露与肺功能变化关系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3,46(1):35-40.[3]刘明,赵宏.类风湿关节炎相关肺间质病变的临床特征分析[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24,28(3):183-188.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5111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