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人体的“阳气窝 ”!拍一拍,从头舒服到脚!
2024
05-22

人体的“阳气窝 ”!拍一拍,从头舒服到脚!

《黄帝内经》中有一句话,深刻揭示了“阳气”对人体健康的重大影响:“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这句古语如同明灯,照亮了我们对健康的认知之路。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或许不经意间已经让阳气逐渐流失。不规律的作息、过度的压力、不良的饮食习惯等,都可能成为消耗阳气的隐形杀手。因此,了解并养护自身的阳气,已成为我们追求健康生活的当务之急。

阳气不足的表现

阳气,作为人体健康的守护神,一旦不足,便会带来诸多不适。以下就是阳气不足时可能出现的一些症状:

  • 肢冷畏寒

  • 很多人一到冬季就感到手脚冰凉,甚至后脖颈子和小腹也发凉。这是因为阳气无法顺利抵达四肢末梢,造成肢冷畏寒。

  • 情绪低落

  • 阳气充足的人往往心情愉快,而阳气不足的人则容易感到抑郁、苦闷,对压力也更为敏感。

  • 排泄异常

  • 阳气不足时,小便可能变得不畅,大便也可能不成型,甚至出现淋漓不尽的情况。

  • 异常多汗

  • 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异常多汗都是阳气不足的表现。尤其是白天没有明显活动也一身汗的人,更应警惕阳气不足。

  • 体重超标

  • 特别是腹部肥胖、舌胖苔白腻的人,往往伴随着阳气不足。因为阳气是推动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原动力,一旦不足,便会导致代谢异常,引发肥胖。

  • 头晕迷糊

  • 记忆力下降、头晕迷糊也是阳气不足的信号。因为清阳之气无法顺利输送至头部,导致头脑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

  • 出血或淤血

  • 阳气不足还可能导致血液运行不畅,出现淤血或异常出血的情况。如脑梗、心梗以及女性月经量大、崩漏等。

    为了养护阳气,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方法。除了晒太阳、饮食温补和运动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拍打身体的“阳气窝”来通经络、补气血。

    这些“阳气窝”是人体自带的养生穴位,通过拍打它们可以促进阳气的生发和运行。让我们从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做起,呵护好自己的阳气吧!

    8个穴位激发身体阳气,提升气血活力

    气海穴

    气海穴,位于下腹部,是气的聚集地。通过按摩此穴,可强化元气,稳固肾精,提升身体免疫力,助你远离疾病。

    涌泉穴涌泉穴,位于足心,是肾经之气的源泉。时常按摩此穴,可刺激气血流通,强化阳气,为你的健康注入活力。

    劳宫穴劳宫穴位于手掌中心,双手交叉,用大拇指顶揉,每次3分钟,可帮助补充阳气,特别是在正午时分晒太阳时,效果更佳。

    足三里穴足三里,被誉为“长寿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常拍揉此穴,可补气壮阳,特别适合30岁以上的人群,助你远离气短、眼花之困扰。

    后溪穴后溪穴位于手掌尺侧,是手太阳小肠经的穴位,与督脉相通。经常按揉此穴,可调整长期坐姿对身体的不利影响,同时增强全身阳气。

    极泉穴极泉穴位于腋窝顶点,是心经的重要穴位。弹拨此穴可去除心脏郁火,促进气血流通,宽胸理气,保护心肺健康。

    承山穴承山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上,是身体阳气的重要枢纽。按摩此穴可振奋膀胱经的阳气,为你的健康加分。

    血海穴

    血海穴,顾名思义,是血液汇聚之地。它位于大腿内侧,按摩此穴可补血养肝,滋润皮肤,同时还能缓解多种妇科疾病和皮肤问题。

    养阳之道:早睡与暖养

    想要在日常生活中养护我们的阳气,关键在于两个方面的注意。

    1.我们要保证充足的休息,以补充体内的阳气

    正如《黄帝内经》所云:“阳气尽则卧”,这意味着当我们体内的阳气消耗殆尽时,就应该休息。

    因此,保持规律的作息,特别是在晚上11点之前入睡,是非常重要的。

    这样可以让我们的身体顺应大自然的昼夜阴阳变化,从而避免因为熬夜而耗损人体的阳气。

    2.我们还需要注意穿衣和饮食的“暖”度,以保护我们的阳气不受伤害

    在穿衣方面,我们要注意保暖,特别是在寒冷的季节,要避免穿得过少导致身体受寒。

    在饮食方面,我们要多喝热水,特别是那些手脚冰冷、有宫寒现象的人,可以多喝一些红糖姜茶,这样不仅可以驱寒,还可以祛湿。

    通过这样的“暖”养方式,我们可以有效地保护我们的阳气,让身体更加健康。

    #artContent h1#artContent p img#artContent table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