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遭遇一些小病痛,比如头痛、咽痛、眼痛等。这时,家中若备有一些合适的中成药,就能及时缓解不适。下面为大家介绍7种常见且实用的中成药,建议收藏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一、头痛——养血清脑丸
功效:养血平肝,活血通络。当人体出现血虚肝旺的情况时,气血无法很好地滋养头部,头部血管可能因肝旺而痉挛,养血清脑丸能从根源上调节,通过养血让气血充足,滋养头部,同时平肝抑制肝的过旺之象,活血让头部血液循环更加通畅,从而缓解头痛。
表现:主要适用于血虚肝旺所致的头痛,患者往往还伴有眩晕、眼花、心烦易怒、失眠多梦等症状。比如,长期熬夜、过度劳累或失血过多的人,容易出现这种类型的头痛。
辩证:针对血虚肝旺证。中医认为,肝藏血,若血液不足,肝脏功能失调,就容易出现肝旺的表现,引发头痛等一系列症状。
二、眼痛——蒲公英颗粒
功效: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眼痛很多时候是因为体内热毒积聚,上攻于眼,蒲公英颗粒中的主要成分蒲公英,本身就具有强大的清热解毒之力,能清除体内热毒,消散眼部因热毒导致的肿胀,缓解疼痛。
表现:适用于风热所致的眼痛,同时可能伴有咽干、口渴、咽喉红肿疼痛、吞咽不利、大便干、小便黄等全身症状。比如在风热感冒时,有些人就会出现眼睛红肿疼痛的情况。
辩证:针对风热证。风热之邪侵袭人体,首先犯肺,肺经与大肠相表里,所以容易出现一系列热象症状,波及眼部就导致眼痛。
三、咽痛——蒲地蓝口服液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利咽。咽喉是人体呼吸和饮食的要道,容易受到外邪侵袭,蒲地蓝口服液中的蒲公英、板蓝根、苦地丁和黄芩等成分协同作用,能迅速清除咽喉部位的热毒,减轻炎症,缓解疼痛。
表现:用于实热证引起的咽痛,患者可能还伴有发热、怕冷、烦渴、大便秘结等症状。像急性扁桃体炎、咽炎等疾病,多属于此类。
辩证:针对实热证。体内阳热过盛,或外感温热邪气,导致实热内生,蕴结于咽喉,出现咽痛等症状。
四、耳痛——龙胆泻肝丸
功效:清肝泻火,行气止痛。耳部与肝脏经络联系紧密,当肝胆出现问题,尤其是肝胆湿热时,湿热之邪循经上扰耳部,就会引发耳痛等症状。龙胆泻肝丸能清除肝胆湿热,让耳部的气血运行恢复正常,从而缓解疼痛。
表现:适用于肝胆湿热所致的耳痛,还可见头晕目赤,耳鸣耳聋,胁痛口苦,尿赤,湿热带下等症状。比如,长期饮酒、过食辛辣油腻食物的人,容易滋生肝胆湿热,出现耳部不适。
辨证:针对肝胆湿热证。湿热内生,阻滞肝胆经络,影响胆汁排泄和肝脏疏泄功能,进而引发一系列症状。
五、鼻疖——连翘败毒丸
功效:清热解毒,散风消肿。鼻疖是由于风热毒邪蕴结肌肤导致的,连翘败毒丸中的多种药材能共同发挥作用,清除体内热毒,疏散风邪,消散因热毒和风邪积聚在鼻部肌肤形成的疮疖。
表现:用于风热毒邪蕴结肌肤导致的疮疖溃烂,症状可见灼热发烧,流脓流水,丹毒疮疹,疥癣痈痒等。
辨证:针对风热毒邪蕴结肌肤证。外界风热毒邪侵袭人体,蕴结在肌肤表面,尤其是鼻部等部位,气血不畅,形成疮疖。
六、口疮——牛黄上清片
功效:清热泻火,散风止痛。口疮的出现多与体内热毒内盛、风火上攻有关,牛黄上清片中的牛黄、黄连、黄芩等成分能清热泻火,疏散上攻的风火,缓解口疮带来的疼痛。
表现:适用于热毒内盛、风火上攻所致的头痛眩晕,目赤耳鸣,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大便燥结等症状。比如,吃了过多辛辣、油炸食物后,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辨证:针对热毒内盛、风火上攻证。体内热毒积聚,加上外感风邪,两者相互作用,上攻于头面部,导致多种不适症状。
七、颈椎病——尪痹颗粒
功效:祛风湿,强筋骨,通经络。颈椎病在中医看来,多与肝肾不足,风寒湿邪侵袭有关。尪痹颗粒能补益肝肾,增强筋骨力量,同时祛除风湿之邪,疏通颈部经络,改善颈部不适。
表现:用于肝肾不足所致的颈椎病,患者常出现头昏眼花,四肢酸麻,腰膝无力等症状。尤其是中老年人,肝肾逐渐亏虚,更容易出现这类颈椎病症状。
辨证:针对肝肾不足证。随着年龄增长或长期劳损,肝肾亏虚,筋骨失养,容易受到外邪侵袭,引发颈部病变。
在线中之医 弘扬中医文化,维护全民健康。倡导科学养生,探讨疑难问题。85篇原创内容公众号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4878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