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瞅着入伏的日子越来越近,这天气就像蒸笼似的,闷得人浑身发黏,手脚却容易发凉。为啥?阳气往外散,里头反而虚了!这时候咱们中老年人最要紧的就是“扶阳”,把身体里的阳气养足,寒湿自然待不住,浑身都舒坦。
今儿二丫就跟大伙儿唠唠,怎么用一碗简单又养人的茶饮,把阳气从头顶暖到脚底板!
一、入伏为啥要“扶阳”?阳气足了,寒湿不缠身
阳气是身体的小太阳
中医讲“阳气者,若天与日”,阳气就像天上的太阳,晒哪儿哪儿暖和。三伏天虽然外头热,但咱们贪凉吹空调、吃冷饮,反而把寒气往身体里摁。阳气一弱,手脚冰凉、关节发沉、肚子胀气这些毛病就找上门了。
寒湿最怕阳气足
老话说“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气黏糊糊的,和寒气搅和在一起,就成了寒湿。
这东西赖在身体里,容易让人犯困、大便黏马桶、舌头齿痕重。扶阳就是给身体加把火,把寒湿慢慢烘出去。
夏天其实是养阳的黄金期
夏天阳气旺,咱们借着天时补阳气,可比冬天容易多了!这时候喝点温补的茶饮,就像给灶台添柴火,火旺了,锅里的寒气自然蒸腾掉。
二、这碗扶阳茶,食材普通,功效却不简单
二丫推荐的这碗茶,主角是生姜、红枣、桂圆和枸杞,别看都是厨房常备的玩意儿,搭配好了,补阳气、散寒湿的效果顶呱呱!
生姜——阳气冲锋号
生姜性子辛温,是发汗解表的“能手”。《药性论》说它“宣通脉络,祛脏腑沉寒”,能把藏在脾胃、关节里的寒气逼出来。夏天吃点姜,就像给身体装了个小暖炉,从里往外热乎。
红枣——脾胃的贴心棉袄
红枣甘温,专补脾胃之气。脾胃是后天之本,它好了,阳气才有根。而且红枣能缓和生姜的辛辣,让茶汤甜润适口,喝起来不呛喉。
桂圆——心脾的双补能手
桂圆肉补心血、益脾气,适合睡不踏实、记性差的老伙计。它和红枣搭档,既能养阳气,又能安神,喝完浑身暖洋洋的,晚上睡觉也踏实。
枸杞——阴阳两头顾
枸杞性子平和,既能助阳气,又不会让人上火。《本草汇言》夸它“补而不峻”,适合长期喝。尤其对眼睛干涩、腰膝无力的朋友特别友好。
三、做法讲究三步走,效果翻倍不费力
这茶做起来简单,但细节决定功效!二丫手把手教你:
①备料阶段
生姜3片(带皮!姜皮能中和热性,不上火)
红枣6颗(撕开去核,枣核容易生热)
桂圆肉10克(干鲜皆可)
枸杞15粒(清水冲掉浮灰)
②熬煮关键
所有食材下锅,加600毫升清水,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熬15分钟。
重点来了!生姜要久煮,辣味散了,温补之力才沉得下去。
关火前5分钟撒枸杞,煮久了营养会流失。
③喝法有门道
趁热小口喝,让热气慢慢渗到四肢。
上午喝最好,借着自然阳气升发,事半功倍。
每周喝3-4次,坚持一个伏天,寒湿重的能感觉手脚轻快不少。
注意:容易上火的人,生姜减半或加5克菊花;血糖高的老友,红枣少放2颗。
#artContent h1#artContent p img#artContent table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4611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