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胸部学组:肺弥漫性小结节影-粟粒性肺结核、过敏性肺炎和结节病影像特性
2025
07-16

胸部学组:肺弥漫性小结节影-粟粒性肺结核、过敏性肺炎和结节病影像特性

肺弥漫性小结节影:粟粒性肺结核、过敏性肺炎和结节病影像特性

肺部小结节影,指的是直径不超过3毫米的高密度影像,其形态可以是类圆形或不规则。当结节影呈现多发性时,被称为弥漫性结节。肺结节的高密度特性表明其所在部位的组织密度高于正常肺组织。这种密度增高可能源于多种原因,包括感染、污染物吸入、肿瘤播散等,这些原因既可能直接作用于肺组织,也可能与肺部的小血管和支气管有关。结节的分布模式通常包括随机分布、小叶中心性分布和外淋巴分布。肺CT上常出现弥漫性小结节影的病理改变,影像学通常根据三种分布方式确定其分布特点:一是按小叶中心分布、外淋巴分布和随机分布;二是按肺界分布;三是按均匀或不均匀分布。其中,小叶中心分布指的是结节影围绕小叶中心小动脉分布,与胸膜和小叶间隔保持一定距离,多与支气管病变相关,较少见于动脉病变。此外,还可见于郎汉氏细胞病、间质性肺病等,但临床发病率较低。沿外淋巴分布则主要指的是结节影沿支气管血管分布,少数沿脏层胸膜、叶间裂、小叶间隔分布,多与淋巴循环受阻有关,还可见于淋巴细胞学间质性肺炎、尘肺等疾病。粟粒性肺结核、过敏性肺炎和结节病是三种在肺部产生结节影的常见疾病。在高分辨CT扫描下,这三种疾病的弥漫性小结节影影像学各有其独特的表现。1.粟粒性肺结核的结节影多呈现为全肺均匀随机分布,且结节大小基本一致。这是由于结核杆菌通过血液播散至肺部,形成大小相近的结核结节。这种分布模式对于诊断粟粒性TB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过敏性肺炎的结节影则多围绕小叶中心分布,且主要集中在中下肺区域。这是因为过敏性肺炎通常是由吸入过敏原引起的,过敏原在肺部引起炎症反应,形成结节。这些结节往往围绕小叶中心分布,且中下肺区域更为常见。3.肺结节病是一种多系统肉芽肿性疾病,其确切病因尚不明确,其病理特点为广泛的非干酪样上皮样细胞肉芽肿。在肺部表现方面,结节病呈现出双侧肺内弥漫性分布的微小结节影、片状实变影以及斑片状磨玻璃影。结节影直径通常在2-10mm之间,沿着肺内淋巴管分布,最常出现在邻近肺门支气管血管束周围以及胸膜下区。此外,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小叶间隔或叶间裂可出现不规则增厚或串珠样增厚。典型的结节病肺部表现还包括双侧肺门对称性淋巴结肿大,边界清晰,密度均匀。部分患者可能仅表现为单侧肺门淋巴结肿大,并常伴随纵隔内淋巴结肿大。          上图:结核病人:多发粟粒性结节及大结节影,沿支气管方向播散,主要集中两肺上叶,累及小叶间质及胸膜下间质。    上图:尘肺病合并结核患者,两肺粟粒性结节伴气胸。粟粒性结节大小、密度及分布较为均匀,由于受到气胸及纤维化的牵拉,部分结节聚拢,两肺上叶对称性大结节为尘肺病特有征象。个人曾在煤矿区工作半个月,从事建筑工作十多年,有明确粉尘接触。上图:粟粒性肺结核:两肺弥漫性粟粒性结节,沿支气管血管束、小叶核心及胸膜下间质分布,随机分布特点,结节大小及密度大致相同,部分融合,可见细支气管间质增厚及管腔扩张改变。上图:过敏性肺炎。两肺磨玻璃密度及多发小结节,无明显分界,呈弥漫性分布。    上图:结节病。两肺弥漫性粟粒性结节,沿支气管血管束轴心分布,伴纵隔淋巴结对称性增大。上图:结节病,两肺弥漫性粟粒性及GGO影,小叶性、肺泡性分布。综上所述,不同疾病在高分辨CT下的弥漫性小结节影表现各异。粟粒性TB的结节影多呈现全肺均匀随机分布且大小一致;过敏性肺炎的结节影多围绕小叶中心分布,以中下肺为主;而结节病则多分布在外淋巴。因此,结合CT影像对肺病患者进行诊断,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判断疾病的类型,还可以为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以及CT影像等多方面的信息,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例如,对于粟粒性TB患者,医生需要询问其是否有结核病史或接触史,并结合其发热、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以及CT影像上的结节影特点进行诊断。对于过敏性肺炎患者,医生需要详细了解其过敏原接触史以及过敏症状,并结合CT影像上的结节影特点进行诊断。对于结节病患者,医生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引起肉芽肿的疾病,并结合CT影像上的结节影特点以及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