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李冠杰讲康平本伤寒论》之第九十七条
2025
07-15

《李冠杰讲康平本伤寒论》之第九十七条

这条在康平本里是降一字格排版的条文。

条文中“脏府相违、其病必下”在宋本里是“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病下”在宋本里是“邪高痛下”。这样差别就比较大了,咱们下面通过解读,把这些问题客观地分析一下。

先说“血弱气尽腠理开”。“腠理”是人体部位的名称,原意泛指皮肤肌肉脏腑之纹理,以及皮肤与肌肉交接的地方,是渗泄津液、宣通阳气的门户,有抗御外邪内侵的作用,这是辞海上的解释。“血弱气尽”在这个条文中应该是一个形容词,并不是特指“气尽”。人就凭着一口气,人要没气了就到死亡的时候了,它这就是指人体患了表证以后,由于抵抗力不断下降,以致于最终失去了在体表层面与致病因子抗衡的能力,导致“腠理开”,使疾病进一步发展为更深层次的,或者说更严重的疾病,它就指的是这个意思。

“邪气因入”的本义,这个用不着给古人打掩护,古人的意思就是指外界的致病因子在人体抵抗能力不断降低的情况下,乘虚而入;但是通过现代医学的研究,再看待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把它理解成人体防线不断地向后撤退,用中医的话说是人体正气的衰退,相对的看作是病邪往里进,但实际上不是病邪往里进。我们下边以一种疾病做个分析,比如说肝炎,真正健康的人是不会得肝炎的,凡是得这个病的,一般情况下必然有一个浅表性疾病发病的经历,或者是由于失治或者说是由于误治。特殊的除外,比如输血的过程当中,血源的主人就有肝炎,这是很特殊的情况了,不能算作一个正常的病理发展。现在像感冒这一类的疾病,用现代医学的方法来治,基本上都不可以叫做治愈。现代医学说的也很清楚,不能治感冒,只是消除、缓解感冒的症状,但是感冒是治不了的。所以说到一些大医院、正规的医院或者到国外,就因为失治或者误治造成人体免疫力的下调,恰恰这个人体肝脏尤其不好,以致于首先引发肝脏功能降低,从而才发生这种疾病;而不是造成浅表性疾病的比如说感冒病毒,通过肌肤一路长驱直入,进入肝脏造成肝炎。虽然肝炎跟浅表性疾病不能说一点关系没有,但是造成肝炎的直接的因素不是造成浅表性疾病的那些因素,不是那些致病因子。所以说我们今天对“邪气因入”的理解,就应该把它理解成人的正气的退缩。

“与正气相抟,结于胁下”。这实际上是对小柴胡汤证“胸胁苦满”证所作的病理解释。“胸胁苦满”怎么来的?古人认为外界的致病因素由于人体抵抗能力不足,一路深入进去以后,人体在半表半里这一层,在胁下与它作斗争,然后“结于胁下”。

“正邪分争”,本来是对“往来寒热”所作的病理解释,但是这却是本段落里最精彩的地方。它说明中国古人早在数千年以前就对疾病的本质有科学的、深刻的认识。前边我们就说过,凡是疾病都不外乎三个发展方向:一个是自愈,一个是保持原来的状态,一个是进一步发展成新的、更严重的疾病。那么,这里论述的就是人体在表证阶段没有达到自愈的目的,而且也没有能力保持一直在表证阶段与致病因子抗争下去,所以说人体的抵抗力就弱下来,以后就发展为半表半里证这么一种情况。但是,它不管是哪一类的情况,就算是自愈也好,或者是前面那个层面上与致病因子抗争也好,所有的疾病过程中,都始终贯穿着人体的免疫力与致病因子之间的相互的分争,这一点是永远不变的真理。尽管古人认为是外界的致病因素一路深入进去、由表及里地造成一系列的疾病,现在我们看来不是;但是人体与致病因子之间的抗争,这种性质是永远不会改变的。

我们也能从这里看出另一个挺有意思的事。这类病理方面的解释,顶格条文的作者很少写,他就是摆事实,就讲什么样的证用什么样的方剂来治,因为这些东西是最经典的东西,直到现在也没有人能够否定,而且将来相当一段历史时期内也还否定不了,可以说是绝对的真理。这个对病理的解释,从这一条就看出来解释得非常好,但是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研究的深入,你会发现它落后了,方向是对的,具体论述的内容落后了,我们也可以说它不够经典。顶格条文的作者很少论述这一类的东西,他写的全是经典的东西。

“往来寒热”不用说了,前面的条文里已经论述过了。

“休作有时”是这条里的另一个亮点,指的是一种病症在特定的时间有规律地周期性地发作。“休作有时”是半表半里证的又一个典型的症状反映。降一字格条文的作者实际上认为是临床当中总结出来的这么一条,把它放在这里边。作为发病机制来说,它和“往来寒热”基本相同,也是随着人体的节律,疾病的症状会有周期性的变化;但是在临床当中,这种变化有它自己的规律性。我把从临床统计资料中总结出来给大家说说,比较有启发性,“休作有时”的临床当中的规律有这么几项:

第一,疾病发作或者病情变化有固定的时间。比如每月定期发作的精神方面的疾病,比如嗜睡、惊恐、哭闹等等;比如像月经前发作的经期感冒,每到月经前几天必会感冒;还有每至月经周期吐泻,上吐下泻、然后腹痛;还有每五日一作的定时吐血,这在临床当中也有这一类的情况;或者说每四日一作的伏暑阴疟、疟疾,每三日一作的疟疾,隔日一作的疟疾;还有每日的子午两时发作的神智痴迷、四肢不收;子卯两时加剧的咳嗽,每晨必发的荨麻疹, 每日一作的昼日明了、夜则谵语如见鬼状这一类的症状;每日发作的腰疼、发热、还有每日下午必发的往来寒热等等。这些都是带有规律性,当然仅凭这一个症状还不能作为小柴胡汤证的证据,如果再伴随其它小柴胡汤证的话,那么这也就是小柴胡汤所主之证。

第二,发作过程有固定的时限。比如说定时发作手足抽搐,这个眼睛发直,稍候就自己停止了,就跟常人一样;还有每天造成发作的荨麻疹,过了中午以后它自己就消退了,每天都是这么一种情况;那么子午两时发作的那个痴迷,一个小时它就醒如常人了,就是一个小时之后就醒过来了;像子午两时定时发作的这个发热,它持续两个小时,然后就自行消失了;比如说经前一周,有的身体浮肿,那个月经一来它就消失了;还有经前一周发作的感冒,行经三天自行消失,它又自愈了,不用治;像子夜的腰疼,等子时一过就疼痛自消了。这一类的疾病它有固定的发作时限,在这一段时间内发作。

第三,是发作常有固定的原因。比如说经期的各种疾病,在没有月经的时候,非月经期它是不发作的。像有的头痛,是每因饮酒、郁怒而诱发。这儿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事,现在有的酒做广告都说好酒喝了不上头,有的人喝了这酒也不头疼,但下一次去喝就出现头疼。如果老是这样子,后来一直在头疼,你再看看是不是有小柴胡汤证。喝了酒以后如果不出现呕吐的,就是胃里不舒服,甚至有点右胁部不舒服,喝小柴胡汤缓解得很快。还有三叉神经痛,多由洗脸、吃饭、情绪激动而触发。慢性胆系病多因情志不遂、饮食不洁而发。这都是有固定的原因。

第四,发作有定症、定位。比如子时发热了,它这个皮肤灼热,有时候都像烙铁烫醒了一样,每天都这样。还有子时腰疼的,只是夜里边疼。定时发热的,发作的时候就头疼、头晕、乏力、胸闷、时呕,甚至还有的规律性发热十一年,每月一次,只要是发病就感觉胸胁满闷、腹胀纳差、口中粘腻、咽干吐痰,等这个过去以后就没有什么其它的症状。

第五,休作有定证。就是说发作的过程或结束的时候有固定的表现。比如说往来寒热、休作有时,持续若干时间以后微自汗出,热退身凉,再次发作的时候还以这种形式结束。这也是一种休作有时的一种情况。

仔细地分析一下,我们可以发现,现代医学和经方医学,包括传统医学,对疾病本质的认识都有独到之处,但是它们的侧重面不一样。现代医学它关注的重点是致病因子,而传统医学特别是经方医学关注的是人体自身的因素。正因为基本点的不同,致使医学在治疗理念上也有所不同。现代医学是讲究对抗治疗,是什么样的致病因子造成疾病的,就想办法把这些致病因子消灭掉,在消灭的过程中对人体有多么大的伤害常常就顾及不到了,就没有能力顾及到,如果考虑人体所受的伤害,现代医学很多的治疗办法都不能用了。但是传统医学、特别是经方医学不存在这类的问题,它是通过增强改善人体的内环境来治疗疾病的。

下边的条文就存在了好多问题。咱们按着康平本的条文来跟大家读一下,后边作个分析。

“脏府相违、其病必下、邪高病下,故使呕也”。像这个条文,我个人的观点是不解释,咱们继承下来的就这些东西,你想把它再完善起来也完善不了,但是这些文字还是以不解释为好,有几个理由:一个是,在康平本和宋本这两个比较完善的版本中,短短的十几个字就有两个字的差异,而且还是比较关键的字,说明这个条文很难取哪一个为准。特别是像这个,经过推敲以后明显能看出有存在错字,以哪一个为准都有一定的道理。其二,这条前面的条文,后边的条文,从康平本就能看出很多问题。在康平本中明显能看出来好多条文存在明显残缺的情况。这个条文里边的字儿又这么不统一,说明这个条文是否完整也不好说。最后一个因素,这个条文从意思上看,它论述的是“喜呕”这一个症状的病理,但是我们把这两个版本所论述的文字分别进行解读的话,也不能很清晰的反应出它要论述的“呕”是怎么来的,不是很清晰。像这一类的条文反倒不如把它绕开,再看看“喜呕”这个症在小柴胡汤证里是怎么来的?无论从人体的病理上,还是从方剂的药物组成上分析,它都应该是人体本身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里虚证,里虚就是胃肠功能的低下,它有停水或者吃了东西消化不好,都有可能造成呕。再加上一些精神方面的因素,所以没必要去用那些脏腑相违也好、相连也好解释。大家知道这个事儿就行。

这个条文实际是对小柴胡汤证所作的一个病理解释。它除了休作有时之外,没有特别新的症状出现,多是作的病理解释。但就是这样,我们也应该把它看作这是作者从临床中总结感悟的一些宝贵经验。特别是条文的前半部分,包括了经方医学理论上的一些精华,对经方理论的深入理解还是很有帮助的。

下面就是小柴胡汤证涉及的现代病和方证。

症状:往来寒热,饮食减少,口苦,咽干口渴,胸胁苦满,恶心呕吐,眩晕。

舌质:舌红(边、尖) 舌淡,绛舌,舌嫩、胖大、齿痕、瘀斑。

舌苔:白苔,其中有:薄白、厚白、薄腻白、厚腻白、白滑黄苔,其中有:薄黄、厚黄、薄腻黄、黄腻、黄厚腻、糙黄。另黄白相间,脉象:弦数,弦,弦细,弦滑。

现代应用:慢性胃炎、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肠伤寒、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消化性溃疡、脂肪肝、肝硬化、消化系统肿瘤、肝硬化、感冒、流感、扁桃体炎、麻疹、胸膜炎、肺门淋巴结肿胀、脓胸、哮喘、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过敏性哮喘、肺炎、肺结核、原发性肝癌、肺癌、胸膜炎、肺门淋巴结肿胀、脓肺、肋骨结核、急性黄疸、疟疾、肋间神经痛、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炎、血压异常、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风心病、心律不齐、败血症、菌毒血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肾炎、慢性肾炎、肾盂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肾病综合征、肾绞痛、尿路感染、尿毒症、遗精、阳痿、睾丸炎、副睾丸炎,腹股沟淋巴结炎、神经官能症、顽固性失眠、坐骨神经痛、感觉障碍、癫痫、美尼尔氏综合征、神经性休克、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胶原病、睾丸炎、性机能减弱、附丸炎、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产褥期精神阻碍、产褥热、女性生殖器病、附件炎、乳腺炎、乳突炎、急性附件炎、急性化脓性乳腺炎、乳腺增生、反复继发性流产、习惯性流产、耳前庭神经元炎、中耳炎、结膜炎、巩膜炎、过敏性鼻炎、全身红斑狼疮、淋巴结炎、甲亢、糖尿病、高热、低热、黄疸病、疟疾、小儿原因不明发热、腮腺炎、瘰疬等。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