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洪脉浅解
2025
07-05

洪脉浅解

洪脉,极大在指下。(一曰浮而大)

一、核心定义与指下特征

洪脉是脉诊中特征鲜明的阳热脉象,其核心表现可概括为:

脉形宽大:搏动幅度异常宽泛,占据指下空间明显大于常脉(“极大在指下”)。

来盛去衰:脉搏上升支急速有力(如潮水奔涌而来),下降支相对缓慢(如潮水退去之势缓)。

浮取明显:轻取(举)即得,搏动汹涌澎湃(“浮而大”),重按时脉势稍减但仍宽大有力。

形象比喻:如洪水奔流:波涛汹涌,势大满溢(强调脉势);

如掀浪潮:浪头高耸拍岸(来盛),回落时绵长(去衰)。

二、操作手法要点

轻取(举):手指轻触寸口皮肤,感知脉形是否宽大磅礴、搏动是否浮显有力。

重按(按):施加压力后,重点体察:

脉势是否仍保持宽大(区别于芤脉的“中空”),下降支是否缓于上升支(“去衰”特征)。

三、临床意义(主病)

洪脉反映阳热炽盛、气血奔涌的病理状态,主病集中于:

     洪脉,在时应夏,在脏应心。洪脉多见于外感热病的极期阶段,如伤寒阳明经证或温病气分证。此时由于阳气有余,内热鸱张, 且正气不衰而奋起抗邪,邪正剧烈交争,致使脉道扩张,气盛血涌,故脉大而充实有力。

     若久病气虚,或虚劳、失血、久泄等病证而出现洪脉,必浮取盛大, 而沉取无力无根,或见躁疾,此为阴精耗竭,孤阳将欲外越之兆,多属危 候。 此外,夏令阳气亢盛,肤表开泄,气血向外,故脉象稍现洪大,为夏 令之平脉。

实热证(最常见):

外感热病极期:如阳明经证(高热、大汗、烦渴)、温病气分证。

脏腑实火:如心火亢盛(口疮、失眠等)、肝火上炎(头痛、目赤等)、胃火炽盛(消谷善饥等)。

阴虚阳亢(部分情况):久病阴虚,虚火上冲(如更年期潮热),可呈洪大但无力之象。

危重鉴别点:实热洪脉必有力汹涌(如“洪涛拍岸”);虚性洪脉则大而无力(如“空壳鼓风”),需结合症状鉴别。

四、形成机制(现代医学视角)

洪脉的“宽大汹涌”源于心输出量增加与血管扩张的协同效应:

洪脉形成机制全解

一、上升支陡峭(“来盛”)的成因

心脏高动力输出

心输出量骤增:在发热(如感染)、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等状态下,机体代谢需求激增→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每搏输出量显著增大。

血液高速喷射:心脏收缩期,大量血液被高速泵入主动脉,形成高强度的初始血流冲击波。

动脉扩张与阻力降低

炎性介质作用:感染或炎症时,组胺、一氧化氮(NO)等物质释放→外周小动脉扩张→血管对血流的阻力降低。

血流加速度效应:

血液在低阻力管道中流动速度加快→对动脉壁的冲击力增强→脉搏波急速上升(触诊感如“潮头拍岸”)。

高收缩压的推助

收缩压显著升高→高压血流猛烈扩张动脉→脉搏振幅急剧增高(“极大在指下”)。

本质:心脏强力射血+血管低阻力→血流对管壁的冲击力最大化。

二、下降支延缓(“去衰”)的成因

舒张期压力维持障碍

主动脉瓣反流(典型病因):

心脏舒张期,关闭不全的主动脉瓣使血液反流回左心室→主动脉内压力从峰值骤降→血管充盈度快速下降。

外周储血能力下降:

小动脉持续扩张→血液更易从中央动脉流向末梢微循环→中央动脉内血容量及压力维持时间缩短。

血管弹性减退

病理血管硬化:

长期高血压或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管壁胶原纤维增生→弹性回缩力减弱→心脏舒张期血管无法有效复位。

被动塌陷效应:

失去弹性的动脉在压力下降时缓慢塌陷→脉搏下降支拖尾延长(如“潮水缓退”)。

低舒张压的放大效应

舒张压显著降低→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脉压差)增大→脉搏波从峰值回落时坡度变缓。

本质:压力消散加速+血管复位延迟→脉搏回落速度慢于上升速度。

三、核心驱动因素:脉压差增大

洪脉的“宽大汹涌”本质是脉压差(收缩压-舒张压)显著增大的结果:

参数    变化趋势       对洪脉的贡献

收缩压    显著升高↑↑   推高脉搏波峰值→“来盛”

舒张压    明显降低↓↓   加速压力消散→“去衰”

脉压差    急剧增大↑↑↑   脉搏振幅增宽+波形陡缓对比

四、临床疾病模型

实热证(如阳明经证):

发热→代谢率↑→心输出量↑+皮肤血管扩张→脉压差↑→典型洪脉。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舒张期反流→收缩压↑+舒张压↓↓→“水冲脉”(来盛去衰极致表现)。

甲状腺功能亢进:

高代谢状态→心输出量↑+外周血管扩张→脉压差↑→洪数脉。

经典对应: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舒张期血液反流→收缩压显著升高、舒张压极低→呈现“水冲脉”(Corrigan脉),与洪脉特征高度吻合。

五、经典文献与临床提示

文献佐证:

《脉经》:“洪脉,极大在指下。”

《濒湖脉学》:“洪脉来时拍拍然,去衰来盛似波澜。”

 临态观察:

热病转归:外感病中洪脉出现→标志邪入气分(如白虎汤证);洪转缓和→热退邪解;洪大持续→热毒壅盛需急清。

虚实证转化:慢性病洪大无力→警惕阴竭阳越(如甲亢危象、心衰代偿期)。

禁忌与误治:

洪脉禁用温补!误用可致“火上浇油”,老年孤阳外越之洪大无根脉,需峻补真阴、引火归元(如大定风珠)。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