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脉:极细而软,或欲绝,若有若无。(一曰小也;一曰手下快;一曰浮而薄;一曰按之如欲尽。)
一、核心定义与指下特征
微脉是虚损危重脉象的代表,核心特征如下:
极细而软:脉形细如丝线,搏动微弱无力,需凝神静察方能感知。
若有若无:脉搏搏动模糊不清,似断非断,如欲断绝(“或欲绝”)。
浮而薄、按之欲尽:轻取时脉位表浅(“浮而薄”),但搏动微弱;重按时脉搏几乎消失(“按之如欲尽”)。
形象比喻:
如水中游丝,轻触似有,细察则无;或如残烛将熄,火光微弱欲绝。
生理性变异与影响因素:
体质虚弱:年老体衰、久病者生理性气血不足,脉象可能偏微,但程度较轻。
低温环境:寒冷致血管收缩,血流减缓,可暂时出现类似微脉的指感,温暖后恢复。
二、操作手法要点
举(轻取):手指极轻触皮肤(近乎悬空),感知表浅微弱搏动。
按(重取):稍加压力即感脉搏消失或极模糊(“按之如欲尽”)。
三、临床意义(主病)
微脉极细极软,按之欲绝,若有若无。脉象特点是脉形极细小,脉势极软弱,以致轻取不见,重按不明显,似有似无。如《脉理求真》云:“微则似有若无,欲绝不绝,指下按之,稍有模糊之象。”
临床意义多见于气血大虚,阳气衰微。
机理分析:营血大虚,脉道失充,阳气衰微,鼓动无力,故见微脉,按之欲绝,似有似无。若久病脉微,是正气将绝,气血衰微之兆;新病脉微,则是阳气暴脱之征,临床上多见于心肾阳衰及暴脱的患者,或久病元气大虚者。正如《景岳全书·脉神章》所说:“微脉……乃血气俱虚之候……而尤为元阳亏损,最是阴寒之候。”微脉主气血大虚、阳气衰微。常见于以下危重证候:
阴阳气血俱虚:久病重病(如晚期肿瘤、脏器衰竭)、大失血、剧烈吐泻致津血耗竭。
机制:精血亏虚不能充盈脉道,阳气衰微无力鼓动血脉。
亡阳危证:休克、心衰晚期、急性循环衰竭。
关键鉴别:脉微欲绝、四肢厥冷、冷汗淋漓、神志淡漠,为阳气暴脱之兆。
虚寒重症:如少阴病(心肾阳衰),症见但欲寐、下利清谷、四肢逆冷。
四、六部脉微的总病机与治疗原则
核心病机:六部脉微皆属脏腑气血衰败、阴阳欲脱的危重证候,反映特定脏腑精气枯竭。
治疗大法:
急救固脱:以大补元气、回阳救逆为首务,方如四逆汤、独参汤、参附汤。
分部论治:根据脉位对应脏腑精准施治。
灸药结合:艾灸关元、神阙、气海等穴回阳固脱。
一、左寸脉微(候心与膻中)
临床意义:
主心阳暴脱。症见胸痹剧痛(如急性心肌梗死)、冷汗淋漓、面唇青紫、神识恍惚(谵语微弱)。
治法:回阳救逆,配合艾灸膻中穴、内关穴。
方药选回阳救急汤(附子、干姜、人参、麝香),心阴耗竭者合生脉散(红参、麦冬、五味子)。
二、右寸脉微(候肺与胸中)
临床意义:
主肺气欲绝。症见喘促欲脱(呼吸衰竭)、气短不续、声低息微(如重症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呼衰)。
治法:方药选升陷汤(黄芪、知母、柴胡、升麻)合四逆汤(附子、干姜、甘草),痰壅者加皂角刺豁痰通窍。
三、左关脉微(候肝与胆)
临床意义:
主肝血枯竭或厥阴寒逆。症见爪甲苍白、筋挛抽搐(如失血性休克),或头痛干呕、四肢厥冷(休克早期)。
治法:方药选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温肝通脉,血虚者合胶艾汤(阿胶、艾叶)补血止痉。
四、右关脉微(候脾与胃)
临床意义:主中阳衰败或胃气将绝。症见暴泻不止、完谷不化(如霍乱),或呕逆拒食、汤药难入(晚期恶病质)。
治法:
方药选附子理中汤(附子、干姜、白术、人参),呕逆者用伏龙肝(灶心土)煎汤代水。
五、左尺脉微(候肾阴与膀胱)
临床意义:
主真阴耗竭或膀胱气脱。症见羸瘦骨立、齿枯发焦(晚期肿瘤),或小便失禁、癃闭(神经源性膀胱)。
治法:方药选大补阴丸(熟地、龟板、黄柏)合滋肾通关丸(知母、黄柏、肉桂),阴虚阳浮加龙骨、牡蛎潜阳。
六、右尺脉微(候肾阳与命门)
临床意义:主命门火衰或肾阳欲脱。症见畏寒蜷卧、冷汗如油(肾上腺危象),或浮肿无尿、五更泄泻(终末期肾病)。
治法:艾灸命门穴、涌泉穴引火归元。方药选四逆加人参汤(附子、干姜、甘草、人参),水泛者合真武汤(茯苓、白术、白芍)温阳利水。
临证要点
分经论治:
左寸脉微重心阳,右寸脉微补肺气;
左关脉微养肝经,右关脉微温中焦;
左尺脉微滋真阴,右尺脉微温命门。
脉证互参:
微脉必伴虚证(如汗出肢冷、息微神疲),若见躁狂等“假实”症状,实为虚阳外越。
中西医协同:脉微伴收缩压<80mmHg时,需同步抗休克治疗(快速补液、血管活性药物)。
警示:六部脉微是“脏气将绝”的危候,当以“留人治病”为原则,争分夺秒抢救!
五、形成机制(现代医学视角)
微脉的形成与循环衰竭密切相关:
心输出量锐减:心肌梗死、严重心衰时心脏泵血功能崩溃,每搏输出量显著降低。
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大出血、脱水导致血容量骤减,桡动脉充盈度极度下降。
外周血管收缩与低灌注:休克早期交感神经兴奋,外周血管强烈收缩,但晚期失代偿时血管张力丧失,血流停滞。
脉压显著缩小: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极度降低(如收缩压<70mmHg),脉压差可<20mmHg,脉搏搏动微弱难以触及。
结果:血管内血流缓慢微弱,脉管萎瘪,轻取仅感细微搏动(“若有若无”),重按则血流中断感(“按之如欲尽”)。
六、常见病理场景的现代解读
疾病类型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4054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