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溃疡作为口腔黏膜的 “常见入侵者”,其带来的疼痛往往让人食不甘味、言不由衷。这种多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浅表性溃疡,表面覆盖着黄色或灰白色假膜,周围伴有红晕,在接触辛辣、酸甜等刺激性食物时疼痛尤为明显。面对这一反复困扰的问题,合理选用药物是缓解症状、促进愈合的关键。下面,我们将分别从西药和中成药两大类别,详细介绍治疗口腔溃疡的常用药物。
一、西药治疗方案
(一)局部用药:直达病灶快速止痛
1.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
作为生物制剂的代表,其核心作用是通过促进表皮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加速溃疡面的修复进程。尤其适用于久治不愈的顽固性溃疡,临床研究显示可使溃疡愈合时间缩短约 30%。使用时需注意,每日 2 次将凝胶均匀涂抹于溃疡面,用药后避免立即饮水或进食,以保证药物充分作用。需严格外用,严禁口服,若出现局部红肿、瘙痒等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2. 利多卡因凝胶
这是口腔科常用的局部麻醉药物,其作用机制是阻断神经传导,迅速缓解溃疡引起的剧烈疼痛。特别适合在进餐前使用,涂抹后约 5-10 分钟即可发挥麻醉效果,能有效减轻进食时的痛苦。但需明确的是,该药物仅能缓解症状,无法根治溃疡,建议与其他治疗药物联合使用。由于长期使用可能抑制口腔黏膜细胞的正常代谢,连续使用不宜超过 3 天。
3. 地塞米松粘贴片
属于糖皮质激素类局部制剂,通过强大的抗炎、抗过敏作用,减轻溃疡局部的炎症反应,缓解疼痛并促进愈合。每片含地塞米松 0.3mg,使用时将贴片黏附于溃疡面,每日 2-3 次。需注意的是,虽然局部用药的全身不良反应较少,但长期使用仍可能导致口腔内菌群失调,出现真菌感染等问题,因此连续使用不超过 1 周为宜。
4. 氯己定含漱液
主要成分为 0.12% 氯己定,具有广谱抗菌作用,能有效抑制口腔内细菌繁殖,减少溃疡继发感染的风险。使用时每次 10-15ml,含漱 1 分钟后吐出,每日 2-3 次。需要注意的是,长期使用可能导致牙齿着色、味觉改变等不良反应,建议使用不超过 2 周,且使用期间应与其他药物间隔 1-2 小时。
(二)全身用药:调节整体免疫功能
1. 维生素 B2 与维生素 C 联合补充
维生素 B2(核黄素)缺乏可导致口腔黏膜代谢异常,增加溃疡发生风险。临床推荐剂量为每次 10-20mg,每日 3 次,餐后服用以提高吸收效率。维生素 C 则通过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胶原蛋白合成,间接促进溃疡愈合,每次 100-200mg,每日 3 次。需注意的是,维生素 C 对胃黏膜有一定刺激性,胃溃疡患者建议随餐服用,而维生素 B2 长期大剂量服用可能加重肾脏负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 免疫调节剂:转移因子与胸腺肽
转移因子可通过调节 T 淋巴细胞功能,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尤其适用于免疫功能低下导致的反复发作性溃疡。常用口服剂型每次 10ml,每日 2 次,或遵医嘱注射给药。部分患者用药后可能出现皮疹、发热等过敏反应,需密切观察。
胸腺肽则通过促进 T 细胞分化与成熟,调节机体免疫平衡。注射用胸腺肽使用前需做皮试,口服制剂相对安全,但仍需注意观察有无过敏症状。临床研究显示,连续使用 3 个月可使溃疡发作频率降低约 40%。
3. 糖皮质激素:泼尼松片
仅适用于重型阿弗他溃疡或伴全身症状的严重病例。起始剂量一般为每次 5-10mg,每日 3 次,症状缓解后逐渐减量,总疗程不超过 2 周。此类药物虽能快速控制炎症,但长期使用可能引发高血压、血糖升高、骨质疏松等多种不良反应,必须在医生严格指导下使用,严禁自行增减剂量或延长疗程。
二、中成药治疗方案
(一)局部用药:中药外治直达病所
1. 西瓜霜喷剂
作为经典中成药,由西瓜霜、黄连、黄柏等中药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其独特的喷雾剂型可使药物均匀覆盖溃疡面,迅速缓解疼痛。临床研究表明,使用后 24 小时内疼痛缓解率可达 80% 以上。每日 3-4 次喷于患处,使用后 30 分钟内避免饮水。需注意的是,药性偏寒凉,脾胃虚寒者不宜长期使用。
2. 冰硼散
由冰片、硼砂、朱砂等成分组成,外用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使用时用少量凉开水调和成糊状,涂于溃疡面,每日数次。需要警惕的是,方中含有朱砂(主要成分为硫化汞),不宜长期大量使用,以免导致汞蓄积中毒,连续使用不超过 3 天为宜,儿童应慎用。
3. 蜂胶口腔膜
以蜂胶为主要原料,兼具消炎、止痛、促进组织修复的作用。贴膜剂型可使药物在溃疡面缓慢释放,延长作用时间。使用时将贴膜剪成适当大小贴于患处,每日 3 次,通常用药 3-5 天可见明显好转。蜂胶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4. 口腔溃疡散
由青黛、枯矾、冰片等组成,具有清热敛疮的功效。将药粉直接涂于溃疡面,每日 2-3 次,用药后可能出现短暂刺痛,属于正常现象。临床实践表明,该药物对轻型口腔溃疡效果显著,多数患者用药 1 周内溃疡即可愈合。用药期间需忌食辛辣、油腻食物,以免影响药效。
(二)全身用药:辨证治本调理体质
1. 口炎清颗粒
由天冬、麦冬、玄参、山银花等组成,具有滋阴清热、解毒消肿的功效。适用于阴虚火旺所致的口腔溃疡,症见口燥咽干、溃疡疼痛、舌红少苔等。每次 1 袋(10g),每日 2-3 次冲服,一般疗程为 5-7 天。现代药理研究显示,该制剂可调节免疫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从根本上减少溃疡发作。
2. 牛黄解毒片
由牛黄、雄黄、石膏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适用于火热内盛所致的口腔溃疡,症见溃疡周围红肿、疼痛剧烈、口臭便秘等。每次 2 片,每日 3 次口服,症状缓解后即可停药,不宜长期服用。需注意的是,方中含有雄黄(主要成分为硫化砷),长期服用可能导致砷中毒,且药性寒凉,脾胃虚寒者慎用。
3. 知柏地黄丸
源自经典方剂,由知母、黄柏、熟地等组成,具有滋阴降火的功效。适用于阴虚火旺型口腔溃疡,症见反复口腔溃疡、伴潮热盗汗、五心烦热等。水蜜丸每次 6g,每日 2 次口服,一般需连续服用 2-4 周以调整体质。现代研究表明,该制剂可调节下丘脑 – 垂体 – 肾上腺轴功能,改善机体应激状态,减少溃疡复发。
4. 归脾丸
由党参、黄芪、当归等组成,具有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的功效。适用于脾虚血亏所致的口腔溃疡,症见溃疡反复发作、伴神疲乏力、面色萎黄等。大蜜丸每次 1 丸,每日 2 次口服,疗程 4-6 周。临床实践发现,该药物通过改善脾胃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对脾虚型溃疡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三、合理用药指导与注意事项
(一)药物选择策略
对于轻度单发的口腔溃疡,优先选择局部用药,如西瓜霜喷剂、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等,既能直接作用于病灶,又可减少全身不良反应。若溃疡反复发作、数量较多或伴全身症状,则需考虑局部与全身用药联合使用,如局部用利多卡因凝胶止痛,同时口服维生素 B2、转移因子等调节免疫。中成药的选择需辨证施治,火热炽盛者可选牛黄解毒片,阴虚火旺者宜用知柏地黄丸,脾虚气弱者可服归脾丸。
(二)用药安全须知
西药中的糖皮质激素和免疫调节剂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疗程,避免自行用药引发不良反应。中成药中的冰硼散、牛黄解毒片等含有毒性成分,切勿长期大量使用。使用外用药物时,应注意观察局部反应,如出现红肿、瘙痒、疼痛加剧等过敏或刺激症状,应立即停药并清洗患处。
(三)日常护理配合
药物治疗的同时,保持口腔清洁至关重要,建议使用软毛牙刷刷牙,饭后用温水或淡盐水漱口。饮食上应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 B2 和维生素 C 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胡萝卜、橙子等。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适当运动以增强体质,均可降低口腔溃疡的发作频率。
当口腔溃疡持续超过 2 周不愈,或溃疡形态不规则、基底较硬、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等异常表现时,应及时就医,排除口腔癌等严重疾病的可能,避免延误诊治。
通过科学合理地选用中成药与西药,结合良好的生活习惯,大多数口腔溃疡都能得到有效控制。了解不同药物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才能在面对口腔溃疡时做到有的放矢,快速缓解痛苦,恢复口腔健康。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3961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