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中风脑梗死后失语症效验良方
2025
07-01

中风脑梗死后失语症效验良方

      失语是中风常见临床症状之一,其机理在于患者皮质语言功能区与皮质下结构的纤维传输被病灶阻断,或言语功能区被病灶破坏,其恢复有赖于大脑皮层功能代偿、重组。现代医学治疗中风后失语以言语训练为主要康复方案,通过对患者长期、重复的听、说、读、写等具体功能训练,刺激患者言语中枢,形成条件反射,促使患者再获得言语交流能力,其多在训练2~6个月后取得疗效,但单纯言语训练难以满足患者病情需求,且广泛患者主观依从性影响较大,对依从性差的患者疗效极差,因此临床多以中药、针灸等联合言语训练为治疗方案,以求取得更佳康复效果。  中医认为,中风后失语当属“喑痱”之病范畴,其继发于中风之后,而“痰”为中风最主要的致病因素之一,患者或因过食肥甘,或因饮食失节,脾失健运,津液不化,聚而成痰,痰浊内蕴,或化热伤津,或郁滞阻络,或郁火内生,终致脑络闭塞或脑络血溢发为中风,再因清窍受蒙,舌本脉络受阻,舌体僵硬,而发为言语謇涩,故治疗当以化痰通络,开窍宁神为大法。  方一 开语汤  【主治】:脑梗死后遗症失语  【方药】:白附子10g,菖蒲10g,远志10g,全蝎10g,天麻10g,南星10g,当归10g,赤芍10g,水蛭15g,黄芪15g,黄精10g,熟地10g。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温服。另外辅助语言锻炼三步法,依次为刺激促通法、交流训练法、日常训练法。具体方法如下:病人入院后首先选用刺激促通法,按病人病情及文化程度选择不同的读物,让护理人员反复对患者阅读,对听力有障碍者,可采用看口型、手把手书写的办法,造成语言刺激。当患者达到能说词组或简单句子时,采用交流训练法即让患者听读一段材料后,与患者交流材料中的内容,可采用提问的形式,要求患者尽量用完整句子回答,必要时,用手势比划。若交流达到一定水平,采用日常训练法即让患者家属帮助患者谈论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事,共同完成家务劳动,从而回归家庭和社会,达到康复的目的。  【编按】:语言的产生通过将视、听刺激产生的信号传递到大脑,进行整合后,通过传出神经,支配构音器官,发出语言。若损坏大脑皮质或皮质下结构,则产生语言障碍。语言障碍是脑梗塞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有轻重之分,轻者仅表现为语言障碍,重者则表现为失语。对于失语的治疗一般以治疗原发病脑梗塞为主。应用本方治疗脑梗死后失语症36例,经过治疗痊愈8例,显效14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8.89%。[杜玉玲,张运克.开语汤结合语言锻炼三步法治疗脑梗塞后失语36例[J].江苏中医,2000,(06):18-19]  方二 加味解语丹  【主治】:中风后失语  【方药】:石菖蒲15g,天麻12g,远志15g,全蝎6g,胆南星9g,白附子3g,木香6g,当归9g,川芎15g,甘草6g。  【加减】:痰热盛者加瓜蒌12g,陈皮12g,川贝母9g;肝阳亢盛者加石决明12g,钩藤12g,赭石12g;阴虚伤津者加生地黄12g,麦冬15g,玄参12g;血瘀盛者加丹参15g,红花12g,桃仁12g。  【用法】:每天1剂,水煎取汁约400ml,分早晚2次温服。另外所有患者均给予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基础治疗。配合语言功能训练,主要包括口腔发音器官、口语表达、单词理解、阅读理解、书写等训练内容,30分钟/次, 1次/天,6天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天,连续治疗4个疗程。  【编按】:解语丹成方首见于清程钟龄之《医学心悟》,以石菖蒲、天麻共为君药,平肝潜阳、祛风通络、化湿祛痰;远志、全蝎、胆南星、白附子共为臣药,搜经通络、清热化痰,增君药通络祛痰开窍之力;木香、当归、川芎活血行气为佐,通达三之气血;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全方具有化湿祛痰开窍、通经活络、平肝息风之功用,为治疗中风后失语症之名方。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解语丹组方中的有效成分具有改善血液流变性、促进脑微循环、抗自由基、减轻神经损伤及炎症反应、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学习、镇静等多重机制,作用于脑卒中康复的多个环节,促进脑卒中患者语言神经及功能恢复。治疗28天后,加味解语丹结合言语训练能有效改善风痰瘀血型中风后失语症患者的口语表达、听理解、阅读、书写能力和有效沟通能力,疗效优于单纯言语训练。[张铭,白艳杰,郭健,赵薇.加味解语丹治疗中风后失语症40例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17,32(10):1416-1418]

  方三 中风康复汤  【主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謇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失禁,舌暗淡、苔白,脉缓无力。  【方药】:生黄芪120g,当归尾6g,赤芍5g,地龙3g,川芎3g,红花3g,桃仁3g,豨莶草15g,天麻10g。  【加减】:若半身不遂以上肢为主者,可加桑枝、桂枝,以下肢为主者,加牛膝、杜仲、木机;语言不利者,加石菖蒲、郁金、远志等;口眼斜者,加白附子、僵蚕、全蝎;痰多者,加半夏、天竺黄、黄芩;脾胃虚弱者,加党参、白术。  【用法】:每日1剂,水煎成250mL药液,分2~ 3次服,可连服半年。  【编按】:本方重用生黄芪,补益元气,意在气旺则血行,瘀去络通,为君药;当归尾活血通络而不伤血,用为臣药。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协同当归尾以活血祛瘀为佐;地龙通经活络,力专善走,周行全身,以行药力,亦为佐药;稀莶草有祛风湿、止痹痛、通经络的作用;天麻平肝息风、通经活络。诸药合而用之,则气旺、瘀消、风息、络通,诸症可愈。[吴琦.吴琦效方治验——中风康复汤[J].江苏中医药,2021,53(09):3-4]  方四 涤痰汤  【主治】:中风失语  【方药】:炙甘草6g,生姜6g,石菖蒲6g,茯苓15g, 川芎10g,丹参10g,人参10g,竹茹10g,炒枳实10g,橘红10g,制南星10g,半夏10g。  【用法】:水煎,日1剂,口服,1次200mL, 日2次。持续治疗3个月。  【编按】:涤痰汤药方中茯苓、天南星、半夏、橘红化痰理气、健脾安神,竹茹、枳实清热化瘀、化痰消痞,人参大补元气,石菖蒲化湿和胃、宁心开窍,丹参、川芎可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甘草调和药物。诸药合用,有益气活血、健脾化痰、开窍醒脑的功效。药理研究证实,人参中人参皂苷可明显改善人体记忆功能,石菖蒲中β细辛醚可增强学习记忆能力。涤痰汤加味治疗中风失语,可显著改善失语症状,疗效较好。应用本方治疗40例,显效21例,有效1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豆华明,周红,董超.涤痰汤加味治疗中风失语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9,35(07):800-801]  方五 涤痰汤合解语丹  【主治】:脑梗死后遗症失语  【方药】:胆南星10g,半夏10g,石菖蒲10g,竹茹12g,白附片10g,远志10g,全蝎10g,僵蚕10g,天麻10g,蝉蜕9g,土鳖虫12g,水蛭6g,郁金10g,羌活10g,莲子心1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同时配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30天。  【编按】:方中胆南星、石菖蒲开窍祛痰;竹茹清热化痰,郁金活血止痛,可降低患者血液黏稠度及血小板聚集率等;天麻祛风通络,息风止痉,平抑肝阳,善治“风痰语言钚遂";羌活既祛外风又去寒湿,《药性论》中言羌活“能治贼风失音不语;心开窍于舌,莲子心、远志归心经具有清心火、利心窍、逐痰涎的作用,可治疗心气实热,语言謇涩;全蝎搜内外之风,且止痉;水蛭含大量的水蛭素,能明显降低血小板表面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使血液黏度降低,进而降低血小板凝聚度和血液黏稠度;土鳖虫破血逐瘀,可使血液黏稠度进一步降低;甘草调和诸药。以上药物联合使用,达到有效的祛痰、开窍、化瘀的效果,同时,还能够显著降低患者血液黏稠度,对脑梗死导致的其他症状也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邓军.涤痰汤合解语丹加减治疗脑梗死后失语症37例[J].中国民间疗法,2018,26(14):32-33]  方六 针刺放血疗法  【主治】:中风后失语症  【组成】:针刺金津、玉液穴。  【用法】:令患者张口,用消毒棉签将舌体向上翻卷,暴露出穴位,选用5mL注射器针头快速点刺金津、玉液穴位各2~3次,不留针,使两穴各出血约3mL。隔1~2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  【验案】:患者,男,65岁,工人,2008年9月16日初诊。脑出血后8月余,语音不清,言语困难。查体见神志清楚,左侧上、下肢肌力4级,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舌暗红,边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治以活血通络,通经开窍。用5mL注射器针头,快速点刺金津、玉液使其各出血3mL,隔日治疗1次。治疗10次后,言语障碍改善明显,又治疗20次,语言基本正常。  【编按】:金津、玉液两穴位于舌系带两侧静脉上,其下布有舌下静脉、舌下神经、舌神经。点刺这两穴放血可刺激神经,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舌肌运动能力,共奏通经活络、调畅气血之功。中风失语患者在治疗同时,要鼓励其多与家人及陪护人员交流,多说话,勤练习,以促使语言功能的尽快恢复。临床观察表明,点刺金津、玉液放血疗法治疗中风失语疗效肯定。应用本方经治疗1~3个疗程后,显效28例,有效17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8.2%。[张勇.金津、玉液放血治疗中风失语51例[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10):696]  方七 资寿解语汤  【主治】:中风后失语  【方药】:防风、制附子、天麻、天南星、石菖蒲各9g,桂枝3g羌活、甘草各6g,竹沥30mL,姜汁10mL,羚羊角粉2g。  【用法】:上方前8味药加水600mL,煎至300mL,滤出,再加水450mL 煎至200mL,2次药液混合,分早晚2次服,每次服药时冲服羚羊角粉2g,另服竹沥30mL,姜汁10mL。治疗2周为1疗程,共治4疗程。  【编按】:中风后失语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在辨证时应分清虚实,实证多因风痰瘀阻,经络失和,治宜祛风豁痰,通窍活络,方用资寿解语汤;虚证多因肾虚精气不能上承,治宜壮水之主,方选地黄饮子。临床上失语实证多见于中风病早期,并且容易治疗,疗效较好;虚证多见于中风日久,往往久治不愈疗效较差。因此,本病应争取早期治疗,病程超过3月者治疗效果较差,早期治疗是治疗成败的关键。本组所选病例全部为中风失语实证者;至于虚证患者则非本法所宜。方中天麻、防风、羚羊角、羌活祛除风邪;石菖蒲、竹沥、姜汁健脾化痰开窍;桂枝、附子温通经络;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使风消、痰祛、络通,药证相合,故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应用本方治疗中风后失语76例,经过治疗痊愈48例,有效17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85.5%。[贺建国.资寿解语汤加减治疗中风后失语76例[J].新中医,2007,(04):69-70]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