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用量】
熟地黄18g,淮山药、枸杞子、杜仲各12g,制附片(先煎)9g,山萸肉6g,炙甘草、肉桂各5go【服用方法】
水煎服。
【功效作用】
方用附子、肉桂温肾助阳,熟地黄、山萸肉、枸杞子、杜仲、淮山药滋阴补肾。全方合用共呈温肾填精之功效。主要用来治疗肾阳不足之病证。
本方具有增强内分泌功能,强心等作用。
【辨治病证】
中医临床运用以神疲,腰酸,肢冷,舌淡,脉沉细为其汤证之要点。
本方适用于治疗高血压病、自身免疫功能低下、造血功能障碍、功能性低热、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精液异常、性功能减退、慢性肾炎、心肌劳损等病证。而必须症见腰膝软弱,阳痿,畏寒肢冷,脉沉弱者之病人。
【现代运用与主治疾病】
1.进行性系统性硬皮病(脾肾阳虚型)治宜温补脾肾。
以本方合理中汤(党参、白术各10g,干姜6g),去杜仲,加仙灵脾、巴戟天各10g,鹿角霜6g为主治方。
若腹胀者,加厚朴、木香各10g。舌暗有瘀斑者,加赤芍、丹参各15g。饮食不香者,加炒山楂15g。泄泻者,加莲子肉、生薏苡仁各10g。
2.骨性关节炎(正气亏虚型)治宜补气血,益肝肾,通经络,止酸痛。以本方去附桂,加黄芪、白芍、肉苁蓉、巴戟天各15g,当归、怀牛膝、补骨脂各10g为主治方。
若舌暗有瘀者,加丹参15g,泽兰10g。阴虚有热者,加生地黄15g,黄柏5g。畏寒肢冷者,加附子、桂枝各10g。关节痛甚者,加威灵仙、千年健各15g。3.再生障碍性贫血(脾肾阳虚,阴寒内盛型)治宜温补脾肾,壮阳驱寒。以本方加减:鹿角胶(烊化)、菟丝子、熟地、枸杞子、仙茅、仙灵脾、巴戟天、补骨脂、肉苁蓉、山萸肉各10g,肉桂5g为主治方。
若出血者,去鹿角胶、肉桂,加女贞子、旱莲草。神疲乏力者,加黄精、黄芪。四肢冰冷者,加鹿茸粉(另吞)、附子。血红细胞久不上升者,酌加赤芍、红花、丹参、鸡血藤以活血生新。大便溏薄者,去熟地、肉苁蓉,加淮山药、肉豆蔻。夜尿频多者,加龙骨(先煎)、桑螺蛸、益智仁。
4.儿童多动症(心肾阳虚,虚阳浮动型)治宜温补心肾,敛阳安神。
以本方加龙骨20g为主治方。
若心悸怔忡,四肢冰冷者,加桂枝。脘腹胀闷,饮食不香者,加白术、陈皮。大便溏薄者,加肉豆蔻、吴茱萸。
5.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肾精亏虚型)治宜补肾填精。
以本方加女贞子、补骨脂、菟丝子各12g,鹿角胶(烊化)、炙甘草各6g为主治方。
若表情淡漠,多睡少动,舌胖大苔腻者,加菖蒲、远志、郁金。脘腹胀满,饮食不香,舌苔厚腻者,加莱菔子、鸡内金、焦山楂、焦神曲。大便秘结者,加肉苁蓉、锁阳、麻子仁。
6.桥本病(阳虚痰凝型)治宜调补肝肾,化痰散结。
以本方加减:黄芪20g,熟地、女贞子、蜂房、海藻各15g,山萸肉、贝母、香附、杜仲各10g,肉苁蓉14g为主治方。
7.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肾虚精亏,命火表微,髓海匮乏型)治宜补肾填精,温养阳气。
以本方去枸杞子、杜仲,加肉苁蓉、仙灵脾各12g为主治方。
8.更年期综合征(肾阳虚衰,冲任失调型)治宜温肾补精,调理冲任。以本方加仙茅、当归、知母各9g为主治方。
若头昏,小便频数者,加黄芪30g,桑螺蛸9g。
9.肾性视网膜病变(脾肾阳虚型)治宜温补脾肾。
以本方去肉桂,加茯苓、黄芪各15g,白术10g为主治方。
10.自身免疫功能低下(脾肾阳虚型)治宜补肾温脾。
以本方为主治方。
11.高血压病(肾阳不足型)治宜温肾、补阳、降压。
以本方加磁石、钩藤为主治方。
12.性交不射精(肾阳不足型)治宜温肾填精。
以本方为主治方。
13.系统性红斑狼疮(肾阳虚表型)治宜温补肾阳,化瘀退斑。
以本方为主治方。
【随证加减】
1.气虚者加人参、白术、黄芪。
2.呕哕吞酸者加干姜
3.腹痛腹泻者加肉豆蔻、党参。
4.少腹疼痛者加吴茱萸。
5.带下淋漓者加补骨脂、芡实。
6.月经稀少,腹痛者加当归、白芍。
7.肾虚性高血压眩晕加磁石、钩藤。
【化裁变通】
右归丸(《景岳全书))
本方加菟丝子、鹿角胶、当归。功能温肾阳,补精血。主治命门火衰,精血不足之证。
【注意事项】
凡腰酸腰痛,口干舌红者,不宜使用。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1526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