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治疗风湿、痛风和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药配方及其制备方法.pdf
2025
05-06

治疗风湿、痛风和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药配方及其制备方法.pdf

治疗风湿、痛风和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药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配方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治疗风湿、痛风和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药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西医上现在有很多治疗风湿、痛风和强直性脊柱炎的各种药方,但是一般治疗时间长,有的疗效差,副作用还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西医上现在有很多治疗风湿的各种药方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治疗风湿、痛风和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药配方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治疗风湿、痛风和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药配方由艾草、虎尾草、松塔、菊花、萝卜缨和生姜组成,按其重量百分比计包括5%~15%的艾草、10%~30%的虎尾草、40%~60%的松塔、2%~8%的菊花、5%~10%的萝卜缨和5%~10%的生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治疗风湿、痛风和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药配方治疗时间短,疗效好,且副作用小。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治疗风湿、痛风和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药配方的制备方法,包括:按中药配方的重量百分比计将5%~15%的艾草、10%~30%的虎尾草、40%~60%的松塔、2%~8%的菊花、5%~10%的萝卜缨和5%~10%的生姜分别粉碎后,混合均匀。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治疗风湿、痛风和强直性脊柱炎的中药配方的制备方法,包括:按中药配方的重量百分比计将5%~15%的艾草、10%~30%的虎尾草、40%~60%的松塔、2%~8%的菊花、5%~10%的萝卜缨和5%~10%的生姜不用粉碎,直接混合均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本发明的中药配方在治疗风湿、痛风和强直性脊柱炎时:先按中药配方的重量百分比计将5%~15%的艾草、10%~30%的虎尾草、40%~60%的松塔、2%~8%的菊花、5%~10%的萝卜缨和5%~10%的生姜分别粉碎后,混合均匀,用纱布制成药包后,再将所述药包用95℃~100℃的水浸泡50分钟~70分钟后,将浸泡产生的药水连同药包一起放入蒸汽发生器中利用产生的中药蒸汽对人体进行30分钟~40分钟的透穴蒸汽理疗;再按中药配方的重量百分比计将5%~15%的艾草、10%~30%的虎尾草、40%~60%的松塔、2%~8%的菊花、5%~10%的萝卜缨和5%~10%的生姜不用粉碎,直接混合均匀后,再点燃放入烘炉利用点燃后产生的中药烟气对人体的会阴部位进行30分钟~40分钟的透穴烘熏理疗。在上述混合物中加入的水的体积不限,只需保证所述艾草、虎尾草、松塔、菊花、萝卜缨和生姜的混合物完全浸泡在水中即可,但是加入的水也不能太多,使得产生地中药蒸汽中中药的浓度太小,达不到很好的理疗效果,优选地,加入的水的质量相对于混合物质量的20倍~50倍。所述透穴蒸汽理疗和透穴烘熏理疗中相同中药成分的质量是相等的。    实施例1    首先将8克的艾草、14克的虎尾草、40克的松塔、2克的菊花、7克的萝卜缨和7克的生姜分别粉碎后,混合均匀,用纱布制成药包,用4000毫升100℃的水浸泡50分钟后,然后将药水连同药包一起放入蒸汽发生器中利用煮沸后产生的中药蒸汽对人体后背督脉部位及大小腿肚部位进行透穴蒸汽理疗30分钟;再将8克的艾草、14克的虎尾草、40克的松塔、2克的菊花、7克的萝卜缨和7克的生姜不用粉碎直接混合均匀后,点燃后放入烘炉利用点燃后产生的中药烟气对人体的会阴部位进行透穴烘熏30分钟。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一般15天为一个疗程。10天~15天后可减轻症状,20天~30天疼痛症状可消失,逐步恢复生活自理的能力。    实施例2    首先将13克的艾草、12克的虎尾草、50克的松塔、3克的菊花、6克的萝卜缨和6克的生姜分别粉碎后,混合均匀,用纱布制成药包,用4500毫升95℃的水浸泡1小时后,然后放入蒸汽发生器中利用产生的中药蒸汽对人体后背督脉部位及大小腿肚部位进行透穴蒸汽理疗35分钟;再将13克的艾草、12克的虎尾草、50克的松塔、3克的菊花、6克的萝卜缨和6克的生姜不用粉碎直接混合均匀后,点燃后放入烘炉利用点燃后产生的中药烟气对人体的会阴部位进行透穴烘熏35分钟。对痛风患者,一般15天为一个疗程。10天~15天后疼痛症状可消失,85%患者尿酸明显降低甚至达到正常。有糖尿病或中风等合并症的患者,20天~30天疼痛症状可消失,尿酸可明显降低甚至达到正常。    实施例3    首先将15克的艾草、12克的虎尾草、58克的松塔、5克的菊花、8克的萝卜缨和8克的生姜分别粉碎后,混合均匀,用纱布制成药包,用5000毫升100℃的水浸泡70分钟后,然后放入蒸汽发生器中利用产生的中药蒸汽对人体后背督脉部位及大小腿肚部位进行透穴蒸汽理疗40分钟;再将15克的艾草、12克的虎尾草、58克的松塔、5克的菊花、8克的萝卜缨和8克的生姜不用粉碎直接混合均匀,点燃后放入烘炉利用点燃后产生的中药烟气对人体的会阴部位进行透穴烘熏40分钟。对风湿患者,一般15天为一个疗程。10天~15天后疼痛症状可消失,85%患者抗0指标明显降低,20天~30天疼痛症状可基本消失,抗0指标进一步降低或达到正常。    本发明中药配方的病理机制为:艾草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故又被称为“医草”。关于艾草的性能,《本草》载:“艾草能灸百病。”《本草从新》说:“艾草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说明用艾草作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等作用。现代药理发现,艾草挥发油含量多,1.8-桉叶素(占50%以上),其他有α-侧柏酮、倍半萜烯醇及其酯。风干叶含矿物质10.13%,脂肪2.59%,蛋白质25.85%,以及维生素A、B1、B2、C等。灸用艾草,一般以越陈越好,故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孟子》)的说法。  全草有调经止血、安胎止崩、散寒除湿之效。治月经不调、经痛腹痛、流产、子宫出血,根治风湿性关节炎、头风、月内风等。因它可削冰令圆,又可炙百病,为医家最常用之药。现代实验研究证明,艾草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镇静及抗过敏作用;护肝利胆作用等。虎尾草味辛;苦;性微温,具有祛风除湿和解毒杀虫的功效。松塔性味苦、温,可以祛痰、止咳、平喘。菊花味甘苦、微寒、散风、清热解毒,主治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用于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肝经有热,或肝肾阴虚;肝阳上亢,眩晕头痛;疮疡肿痛,现代又用于冠心病、高血压病。萝卜缨性味甘苦平;具有消食理气的功效,其营养价值很高,纤维高,可预防便秘;并含有维生素和矿物质,维生素A和B1很高,所含的维生素C也很丰富,又含有丰富的水分,有润肤养颜的作用;其味道有点辛辣,带点淡淡的苦味,可以帮助消化,理气;萝卜缨中含钼较高。生姜性味辛、微温,姜含有挥发性姜油酮和姜油酚,具有活血、祛寒、除湿、发汗等功能,此外还有健胃止呕、辟腥臭、消水肿之功效。故医家和民谚称“家备小姜,小病不慌”。姜的营养成分和葱蒜相似,同样含有蛋白质、糖类、维生素等物质,并含有植物抗菌素,其杀菌作用不亚于葱和蒜。生姜还含有较多的挥发油,可以抑制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防止肝脏和血清胆固醇的蓄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