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古文化根基,融今时代变化,理论临床并重,尊重客观事实。行山野之中,感万物之性。以己身探药,用阴阳思考。内外治不离,食养为根基。求源不唯书,内证不糊涂。自觉自醒,为灯为明。燃己,不悔,众明,我归。
水也是有寒热温凉的。
有一次呢,我遇到一素体胃寒患者,平时吃一点凉的胃就会不舒服,最近他每日晚饭后就会肠胃痉挛痛,就是那种抽筋的寒痛,痛的腰直不起来,喝热水也不能缓解。
经过详细询问,了解到其最近每晚下班回家开始使用冰泉水做粥炖菜,而确实也是此后开始出现寒痛,嘱咐停用此水,果真寒痛未再复发。
一家人共同吃饭,其他人并无此症状,而且煮粥炖菜都是烧开之水,所以说并非是温度所至。而是因其脾胃虚寒中焦运转缓慢,冰泉水虽烧开了,但其性犹寒,寒性传于脾胃导致受寒痉挛而生痛。
所以从这个侧面也可以证明古人称水有寒温之分,看来确实如此。
水味甘而淡,可润下。
总体分为天上水,地表水,地下水三类。越向下的越寒,越向上相比之下越温,清者上升浊者下降,这和水中矿物质的多少有一定关系,但水总体还是寒凉的。
天上水为雨水,过去有节气之分,这种水一般用做药引子,这个有很多分类不必要了解那么多,几乎没人用,而且现在雨水污染太大。
地表水有海水有淡水,海水用不了。淡水有流动水叫千里水,比如一些湖泊河流,从西向东流叫东流水,因为它在地表又流动不静止,所以这个水它不是很寒它性凉,它的矿物质不是特别多,反而很适合饮用。
流动水属于活水,与他相反的死水,比如水潭,小水库,这种水不好,正常是不适合长期喝的。但现在科技发达过滤的好。但尽量喝活水,而且是没被污染的水。
地下水有泉水,有井水。
泉水是被地气涌上来的水,矿物质多,性寒,矿物质高是好事,但也要看个人的体质,吸收能力差的进去那么多矿物质,肾不能把水中矿物质转化就会沉积,所以根据体质适当饮用。现在有些水还人为的添加矿物质,这个也会增加过滤的负担。而性寒不适合脾胃虚寒的人长期饮用。
而井水就是大寒之水了,比矿泉水寒还要寒一些。属于阴水。
所以相比之下比较适合长期饮用的是无污染的千里水,偶尔喝点矿泉水,但喝着不舒服就不要喝了。但无论哪种水,最好都烧开了喝,烧开后的水会少一些寒性,温喝,不要太凉也不要太烫。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50764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