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讲, “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血瘀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血液运行不畅,像河道被泥沙堵住,水流不再顺畅,时间一长,必然引发各种疾病。
血瘀之害,不容小觑! 面色暗沉、皮肤粗糙、手脚冰凉、头晕健忘、胸闷心悸……这些症状,往往都和血瘀脱不了干系。
不同的脏腑瘀阻,治疗方法各有不同! 这就像修房子,屋顶漏水和地基下沉的修补方法肯定不一样。今天,我就从中医的角度,带大家看看 “瘀在肝,丹参;瘀在心,红花;瘀在脑,川芎;瘀在腿,鸡血藤” 这句话的真正奥秘!
瘀在肝,丹参最妙!
肝主疏泄,调畅气血运行,肝的气血不畅,就容易形成瘀血。肝郁血瘀的人,往往脾气暴躁、胸胁胀痛、女性月经不调,甚至长出肝斑,脸色暗沉。现代人压力大,熬夜、饮酒、情绪不稳定,都是导致肝气郁结、血瘀的元凶!
丹参,被誉为“活血化瘀的圣药”,尤其擅长活血通络,最适合用来调理肝血瘀。它能加速血液循环,缓解肝郁气滞,还能养血安神,特别适合长期熬夜、用脑过度、压力大的人群。
我有个老朋友,五十多岁,常年工作压力大,脸色晦暗,月经紊乱,脾气大得不得了,稍微不顺心就发火。
后来,我给她推荐了丹参泡水喝,配合疏肝理气的疗法,一个月后,她不仅气色红润了,连家人都说她脾气好了很多。可见,血流畅了,人的精气神都不一样!
瘀在心,红花通络!
心主血脉,心血运行不畅,就容易形成心血瘀阻。心血瘀阻的人,常常感觉胸闷、心悸、手脚冰凉,严重的甚至会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 这类人群,多见于老年人、高血压患者、长期情绪抑郁者。
红花,被誉为“活血化瘀的良药”,其性温,入心经,能够温通血脉,使瘀血化开,特别适合心血瘀阻的人群。红花泡酒、泡茶,甚至加入日常炖汤中,都能起到很好的活血作用。
我有个老病人,六十多岁,长期胸闷气短,晚上睡觉时心口堵得慌,检查发现是冠心病。我让他每天用红花泡水,配合黄芪补气助血行,坚持了三个月,胸闷的情况大大缓解,走路也不再气喘吁吁。这就是中医讲的,“血行则痛止”,只要血脉通畅,疾病自然远离!
瘀在脑,川芎开窍!
大脑是人体的“司令部”,一旦血液供应不足,后果不堪设想。瘀血阻滞大脑,轻则头晕健忘、反应迟钝,重则可能诱发中风! 现代人久坐不动、饮食油腻、熬夜成习,脑血管问题越来越多,如何活血化瘀,保护大脑健康,成了当下最重要的话题之一。
川芎,被称为“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妙药”,它能够促进脑部血液循环,缓解头痛、眩晕、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古人说“头痛不离川芎”,就是说它对脑部供血不足有很好的帮助。
我曾遇到一个四十多岁的男性患者,长期伏案工作,时常头晕眼花,记忆力下降,甚至有时感觉手脚发麻。
我让他用川芎泡水,坚持服用,同时每天坚持活动筋骨,一个月后,头晕明显减轻,记忆力也恢复了不少。这说明,脑部供血充足了,人才会更清醒,思维更敏捷!
瘀在腿,鸡血藤最补!
腿部血瘀,最典型的表现就是静脉曲张、下肢沉重无力、麻木疼痛。 许多中老年人,尤其是长期久站久坐的人,都会出现腿部血液循环不良的问题。这些人往往觉得腿脚沉重,晚上睡觉时小腿抽筋,甚至有的人小腿皮肤发黑,形成慢性溃疡,影响生活质量。
鸡血藤,被称为“活血补血的神药”,它既能活血通络,又能补血养血,非常适合腿部血瘀的人群。它的名字很形象,切开后,汁液如鸡血一般鲜红,正说明它有强大的活血作用。
有位六十岁的阿姨,长期站立工作,腿部静脉曲张严重,晚上睡觉时常常抽筋,用了鸡血藤煮水泡脚,并配合内服鸡血藤茶,一个月后,腿部沉重感明显减轻,晚上也不再抽筋了。她高兴地说:“这药真管用,走路都轻松了许多!”
活血化瘀,贵在坚持!
中医讲究整体调理,活血化瘀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坚持,配合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真正改善体质。
保持良好的情绪,避免肝气郁结。适量运动,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瘀。 饮食清淡,少吃高脂肪、高糖食物,避免血管堵塞。定期按摩穴位,如太冲、合谷、足三里,促进气血流通。
血管畅通了,人才会有精神,身体才会健康! 血瘀不可轻视,早调理,早受益!
参考文献:
《中药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主编
《血瘀证的中医治疗》—中国中医科学院论文集
《黄帝内经》—中医经典著作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49643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