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脾胃虚不可妄用吐药论​
2025
02-13

脾胃虚不可妄用吐药论​

《六元政纪论》云:木郁(木气本性生发,现木气郁)则达(条达,通畅)之者,盖木性当动荡轩(昂起,高举)举,是其本体(本来的样子),今乃郁于地中,无所施为(不能有所作为),即是风失其性(风木失掉它的本性)。(前边讲得是自然现象,下边讲天人相应)人身有木郁之证者(如果人得了木郁之证),当开通之(应当用通的方法使之条达),乃可用吐法(可以尝试用吐法,吐法也是通法之一种也),以助风木(来帮助风木条生发条达。注意,这里的吐法之用,当是在肝气初郁犯脾胃之时,即肝郁犯脾胃,脾胃胀满,若是年轻人得之,可以用吐法,使肝郁得解,总之,这里讲得是一个实证,年轻人易得,肝气旺而郁,郁而犯脾胃),是木郁则达之之义也(这是木郁而用达法的这样一个义理的运用)。又说(《六元政纪论》又云),木郁达之者(木郁用条达的方法),盖谓木初失其性(是木刚刚失掉其生发的本性),郁于地中,今既开发(今用开发之法),行于天上(使肝气得舒,行于颠顶),是发而不郁也,是木复(回复)其性也,有余也(这是讲,这个证应是一个实证,也即这里讲的肝郁是一个实证,不是虚证的肝气郁);有余则兼其所胜(肝气郁,肝主木,木克土),脾土受邪(木克土也),见之于木郁达之条下(如果实证的肝郁,木克土,脾胃受犯,这时候用条达吐法,是很有灵验的一种方法)不止此一验也(这是李东垣自夸,意思是讲,这种肝郁的实证犯脾胃用吐法治好的医案,他不止见过一例呀,呵呵)。又厥阴司天(厥阴主时,厥阴当令,厥阴是阴最少的,应天当是冬末,冬去春来,风木当旺),亦风木旺也(冬去春来,万木向荣),厥阴之胜,亦风木旺也,俱是脾胃受邪(还是五行法,木克土),见于上条(可以参见上一条所说),其说一同(两条的说法,意思是一样的)。或者(有的人)不悟(不能领悟)“木郁达之”(实证的木郁,当用达之法)四字之义,反作“木郁治之”(虚证的木郁,却是要用补治法),重实其实(实实),脾胃又受木制(实实,使脾胃更受肝邪所犯),又复(反过来)其木(脾胃邪气又反侮肝木),正谓补有余(实实)而损不足(虚虚)也。既脾胃之气先已不足,岂不因此而重绝乎!(脾胃本来就虚损了,经过这样子一折腾,病就更重了。)

再明胸中窒塞(闭塞不通)当吐(可以用吐法),气口三倍大于人迎(寸口脉大于人迎脉),是食伤太阴。上部(寸关部)有脉,下部(尺部)无脉,其人当吐(气口处,寸关部有脉,而尺部无脉,说明邪气并于上,胸胃堵,当吐之,不吐邪气出不来),不吐则死(肾气绝也,人就会死。这是讲天人相应。树木有根,有枝叶,根部即下部,枝叶即上部,当上部邪气郁滞,枝叶败落了,只要枝叶能用吐的时候,吐,这里指枝叶焕发生机之意,那就说明根部,下部,肾气还有,哪怕脉摸不到,但能吐,就说明肾气还能往上冲;如果下部无脉,并且是无气了,枝叶就不会“吐”,就不会焕发生机,那么这棵树就会死掉)。以其下部无脉,知其木郁在下也,塞道(要塞,主要的通道)不行,而肝气下绝矣(水生木,肾气只要有,肝气就不绝,反之,亦然)。兼肺金主塞(要塞,这是指肺之所主咽胸部)而不降(气不能降,说明肺金已病),为物所隔,金能克木(肺金有病,当犯肝木),肝木受邪,食塞胸咽(肝木有病,又犯脾土,脾土有病,食寒胸咽。东垣在这里还是运用五行理论,绕来绕去,绕到脾胃上来,呵呵),故曰在上者因而越之(在上的病,可以用吐法治之,注意,当是实证,或虚证初起时)。仲景云:实烦以瓜蒂散吐之(实证的烦,治之瓜蒂散);如经汗下(经过汗法下法治过的病,属虚证),谓之虚烦,又名懊憹,烦躁不得眠,知其木郁也,以栀子豉汤吐之(虚烦,治之以栀子豉汤)。昧者(蒙昧不清楚的人)将膈咽不通,上支两胁,腹胀,胃虚不足,乃浊气在上,则生 胀之病吐之(虚证用吐法,是可以用,但要虚证乍起,不能成为真正虚证之时用之。这是指病候的把握上。)。况胃虚必怒(胃肠主情志),风木已来乘陵(凌)胃中(胃虚则邪之所凑,肝气来犯,必然动怒)《内经》以铁落镇坠之(是说《内经》以铁落饮治之),岂可反吐(岂可反用治实证的吐法呢),助其风木之邪(更伤脾胃,更助风木之邪气)?不主吐而吐,其差舛如天地之悬隔(不该用吐法的,却用了吐法,就是大错!)。大抵胸中窒塞,烦闷不止者,宜吐之耳。(当然,一般情况之下,胸中窒塞的,烦闷不止的,可以用吐法。实证用之!治病要辨明虚实也。)

2022/4/25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