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中医学习的过程中,很多朋友会存在各种各样的困惑,而解决这些困惑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五脏穿凿论!该理论被称为民间中医致胜的法宝、国医大师的成功秘诀、医圣仲景的不传之秘,我们不妨一看!
五脏穿凿论最早的完整记载,见于明朝李梴写的一本书籍《医学入门》,是他从民间中医高手处搜集得到的一个理论,写在了这本书中。使该理论第一次完整呈现在了我们面前。
有些医家讲,五脏穿凿论是《黄帝内经》遗失的核心篇章。《黄帝内经》的整理出版者是隋唐医家王冰,其在序言中明确指出,有些医家不愿意献出黄帝内经的部分核心篇章,即“时有所隐,师氏藏之”。所以五脏穿凿论就一直流传于民间中医之间。
《伤寒论》原序中,医圣仲景讲述了中医诊疗的基本原理,其中“阴阳会通”一词,一直是千古谜团,大家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意思?阴阳会通,我们就从字面理解,一阴一阳,一手一足,交会相通,正好是五脏穿凿论的内容。
长期以来,大家使用脏腑经络解伤寒,一直不能走通这条路,即使是刘渡舟刘老,终其一生也未能如愿。刘渡舟刘老的弟子们,也纷纷放弃了脏腑经络解伤寒这条道路。作者在机缘巧合下,于广东省中医院的“杏林寻宝”大会上获悉这一理论,如获至宝,在刘渡舟刘老脏腑经络解伤寒的基础上,引入五脏穿凿论,没想到能够解决伤寒六经的结构问题,以及条文蕴含病机问题。所以在这条道路上一直走了下来,先写成了《六经三十六方》一书,已经出版。
通过这张图及众多类似图中,我们可以观察到,目前的中医大家、中医教授们发表的论文等很多优秀内容,都是我们今天分享的五脏穿凿论的内容。只不过大家一直在使用,从未认真停留思考,或者已经知道,不愿意分享出来。民间中医的很多诊疗经验,以及刮痧方法,针刺取穴,移毒疗法等,都是使用五脏穿凿论作为指导,尤其是著名的《董氏奇穴》,包括以往我们认为奇怪的穴位组合,都是该理论的实践。
五脏穿凿论,绝对是未来中医发展,未来中西医结合的根本性理论,也期待该理论能够从《黄帝内经》遗失的地位中走出来,重新回归中医的核心序列!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zydq.1006ss.com/?p=47608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