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曾荣修医案集锦心脏心慌心痞血液
2025
02-11

​曾荣修医案集锦心脏心慌心痞血液

关键词:胸膜炎、贫血、心悸、气短、眩晕、低血压、胸腔积液、胸痛、 白血病、失眠、心律不齐、心烦失眠、歇斯底里(癔症)

医案一:胸膜炎

赵某某,男,22,造纸一厂

1981年10月24日,初诊,病已二月余,初起感冒、咳嗽,经打针吃药后,胸胁开始胀痛。诊断为胸膜炎。目前感冒咳嗽已愈,仍胸胁胀痛,发烧最高38度,蒸蒸汗出,手心烧灼,自觉小便热,大便燥结。脉弦,苔黄。

症属:少阳阳明腑实合并膀胱腑热

治宜:和解少阳泻阳明腑实兼清胱经热。

方药:柴胡25g,黄芩10g,半夏10g,枳实10g,白芍10g,大黄6g,大枣10g,生姜10g,滑石30g,二付。

1981年10月27日,二诊,发热减,汗止,大便不结,左胁痛明显减轻,右胁仍胀痛,手心仍热,喝水少则小便黄,但已不热。苔黄减,脉弦。

三诊时左足背突然痛,如汤元大小,足背属阳明地界,故原方再加葛根20g,二付。

四诊时足背痛愈,直至五诊,仍用大柴胡汤,全愈。共五诊,10剂。

医案二:贫血

吕某某,男,50,织巾厂

1976年3月5日,心悸、气短、眩晕数月,华西医大诊断贫血,眼睑内苍白,原有大便下血、脱肛等都在我处治愈。脉弦滑、数、无力,舌质淡,苔白

辨证:中气不足,脾胃虚损。

治宜:扶阳补中

方药:黄芪30g,桂枝10g,白芍20g,灸甘草10g,大枣10g,生姜10g,贻糖100g,二付。

1976年3月22日,病愈饮食增加,今日另治其他病而来。

医案三:低血压

谢某某,男,55,成都乐器厂

1981年11月5日,病十余日,心悸、眩晕,走路飘盈,周身串痛,口苦、口干思饮,干呕,气间偶尔心脏剧跳,烦燥,大便三天一次,溲黄似茶,次数多量少,热上冲,低血压110/60mmg,脉沉,弦数96次/分,舌质红,苔白腻。

症属:阳虚水泛兼虚烦。

治宜:温阳行水兼清热除烦。

方药:茯苓20g、苍术12g、桂枝10g、甘草10g、栀子10g、茵陈30g,二付。

1981年11月10日,心烦愈,腰痛愈(腰痛一年),眩晕减,一身串痛愈,热上冲愈,口苦愈。原方二付,痊愈。

医案四:胸腔积液

杨某某,男,48,成都生物药品研究所

1980年6月21日,内二病床,住院号9510,胸腔积液入院25天,抽胸水一次250cc。现胸痛,背痛,咳嗽,痰清稀易吐,嗝逆,胃脘痞,纳差,口苦无味。脉沉濡,苔厚腻。

辨症:痰湿阻滞肺胃二经,肺气不宣,中焦不运。

治宜:宣肺散邪,健脾行水。

方药:麻黄10g,杏仁10g,薏仁15g,茯苓20g,甘草6g,二付。

1980年6月23日,背痛咳嗽好转,背灼热愈,胃脘胸背好转,纳增。脉沉细濡,苔减,原方二付。

1980年6月26日,胃脘痞、胸背痛均愈,咳好转,足已有力。

原有肺结核,午后低烧37.5度。汗出,呃逆。脉沉细弦数94次/分,苔微腻。

方药:麻黄10g,杏仁10g,薏仁15g,甘草6g,知母10g,川贝母10g,天冬10g,麦冬10g,北沙参15g,三付。

又二诊:烧退,诸症愈出院。

[分析]该病员因胸水住院,有胸背痛,咳嗽等症。虽然抽出胸水250cc,不可能抽走寒湿。抽胸水后,仍有胸痛、背痛、咳嗽、胃脘痞等症,舌苔厚腻,脉沉濡,脉沉,所以病在里,濡者湿邪重也。

由于辨症准确、用药处方切题,肺气宣通,中焦运转,寒邪去痰湿消,诸症好转,背热愈,湿邪郁滞化热,故背热、湿去,热自愈。由于患者旧有结核病,午后低热及结核病的咳嗽,再加入养肺阴以治结核之药。故新旧老病都很快痊愈出院。

医案五:慢性淋巴白血病

张某某,男,46, 地质疗养院三床病人

1975年11月6日,初诊发现慢性淋巴白血病一年多,白血球总数38200,血细胞37800,血小板80000,淋巴85~90%(中性26%)。

目前主症:心悸、头眩、失眠、腹满、四肢酸软、手足心灼热,自觉面部时时发热,咽干不思饮,肝大2cm,脾3cm,有时胃脘痛,双侧颈淋巴稍大,便溏。脉双寸弦,右关弦滑,左关尺沉细,苔黄微腻。

症属:心阳虚,水泛凌心兼肺阴虚。

治宜:扶心阳、伐水邪兼养肺阴。

方药:茯苓30g,桂枝20g,甘草10g,大枣10g,百合30g,龙骨、牡蛎各15g,三付。

自觉有效又续六付,继后原方加橘核10g,荔枝核10g,六付。

1975年12月5日,三诊,腹胀睡眠及咽干大有好转,头眩、心悸精神均好转,手足心及面部发热愈。茯苓20g,桂枝20g,甘草10g,大枣10g,龙骨、牡螺各30g,橘荔核各10g,三付,后来诊一次,症状基本消失,双侧淋巴缩小。

医案六:心悸怔忡(心律不齐)

刘某某,女,20,社会青年

1978年1月26日,初诊心悸怔忡半年,睡眠中有时自觉心脏剧跳,未介意,因招工体检发现心律不齐。脉独左寸弦数120次/分,苔薄白。

症属:心阳虚水气上犯。

治宜:挟心阳伐水邪。

方药:茯苓20g,桂枝20g,甘草10g,大枣10g,龙骨、牡蛎各30g,三付。

1978年2月1日,二诊自觉好多半。脉左寸弦数90次/分。原方三付。

医案七:心烦失眠,心悸气短

黄某某,女,成

1975年11月25日,心烦失眠,心悸气短。脉滑数,苔白。

辨症:邪热陷入胸中,致心肾不交故失眠心烦,热伤元气故气短,邪伤心包故心悸。

治宜:清热透邪,按仲景加减法,少气加甘草。

方药:栀子15g,香豉20g,甘草10g,二付。

1976年1月28日,带来上次处方,并说上次二剂后,心烦不眠,心悸气短痊愈,目前复发,原方二付。

仲景之方用之得当,一战即胜,若该病员不是这次复发,并带来处方,说明情况,此疗效还无法知晓,仲景之方,绝妙无伦。

医案八:歇斯底里(癔症)

陈某某,女,45,103厂医务室

1980年7月4日,内科一病室3床,诊断:歇斯底里入院五天,目前心慌失眠,胃脘不达,不痞塞,大便结,四、五日一解,腿软无力,现二人架扶不能起步,发病20余日,卧床10余日,初起即腿软头晕。脉沉濡偏数,苔白黄而腻。

辨症:中焦素有痰湿,蕴湿化热,邪伏心包。

治宜:清热透邪,交通心肾兼清湿热。

方药:栀子10g,香豉12g,苍术10g,黄芩10g,薄荷10g,连翘10g,木通10g,意仁15g,甘草6g,
三付。

1980年7月7日,心烦失眠好转,饮食好转,余平稳。原方三付

1980年7月9日,进一步好转,饮食大增,有饥饿感,能坐起说说笑笑,大便已解,较干燥,头眩好转。原方三付,明日出院。

医案九:心烦失眠

孟某某,女,42,郑居的妹妹

1972年9月29日,心烦失眠很长时间,患慢性肾炎多年,经期一贯提前,食欲不振。脉沉数,苔薄白。

辨症:血海蓄热,则经期提前,邪犯心包,则心烦失眠。

治宜:养血凉血,兼清心包经热,令心肾相交。

方药:生地25g,当归10g,白芍10g ,川芎10g,丹皮10g,栀子15g,香豉20g,二付。

1972年10月2日,诸症好转。原方二付。

医案十:心悸怔忡

谭某某,女,45,省金厅干部

1976年4月5日,初诊应邀出诊,病休在家一年余,经本市三大医院诊治其诊断各不相同,有冠心病,风心病、心动过速、植物神经紊乱等,常服心得宁、栢子养心丸等多种中西药无效,目前仍心悸、头痛、失眠、咽干等症。脉左寸弦滑,右寸数余沉,苔薄白。

症属:心阳虚,肾邪乘虚上干阳位兼肺阴虚。

治宜:扶心阳伐肾邪兼补肺阴。

方药:云苓20g,桂枝20g,甘草6g,大枣12g,百合25g,龙骨15g,牡蛎15g,三付。

自觉效果好,续服三付共服六付。

1976年4月13日,二诊,诸症基本愈,现颜面及双下肢微显水肿,改用下方:黄芪25g,桂枝12g,云苓20g,防己12g,甘草6g,百合25g,三付,前后共九付,诸症悉愈。

于1976年4月19日上班,仲景之方神妙如此,年余之疾数剂痊愈,追访数年,至终未复发。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