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皮肤瘙痒|老中医的一个“特效”止痒方,治疗多种类型的皮肤瘙痒,加减运用有奇效!
2025
01-22

皮肤瘙痒|老中医的一个“特效”止痒方,治疗多种类型的皮肤瘙痒,加减运用有奇效!

瘙痒是多数皮肤病常见症状,给患者带来极大困扰。

西医认为,慢性瘙痒发病机制不明,与肥大细胞、P物质等多种介质相关,虽有抗组胺等药物治疗,但易产生中枢镇静毒性等副作用且易复发。

中医则认为,瘙痒一般是外邪侵袭和正气亏虚为主要致病因素。正如《诸病源候论·风瘙痒候》记载“风瘙痒者,是体虚受风,风入腠里,与血气相搏,而俱往来于皮肤之间。邪气微,不能冲击为痛,故但瘙痒也”。

痒是由虚邪贼风游走于肌肤腠理之间所引起,单纯的外邪往往不能直接造成瘙痒的产生,正如《内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诸痛为实,诸痒为虚”。说明外邪侵袭和正气亏虚是瘙痒的主要致病因素。

赵炳南先生是中医皮肤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他认同《诸病源候论》对于瘙痒的病机认识,认为本病是由于“风湿热虫”等外邪以及血虚所致,故论治瘙痒时本着“扶正祛邪”的原则。

他在当归饮子的基础上化裁而成一方——止痒合剂,将其用于治疗不同证候的风瘙痒,有着较好的疗效。

止痒合剂

【组成】防风9克,当归9克,首乌藤30克,苦参15克,白鲜皮30克,刺蒺藜30克。

【功效】养血散风止痒。【主治】瘙痒性皮肤病,以慢性荨麻疹、慢性湿疹、玫瑰糠疹、皮肤瘙痒症最适合。

止痒合剂是赵老将当归饮子去生地、白芍、川芎、何首乌、荆芥、黄芪、生甘草加首乌藤、苦参、白鲜皮化裁而成。

方中防风,味辛甘性温,入膀胱、肺、脾经,有祛风解表胜湿之效,为风中之润药,可以治疗多种皮肤病,其中尤以风邪所致之瘾疹瘙痒较为常用。

苦参,味苦性寒,入肝、肾、大肠、小肠、胃经,有除湿止痒、清热杀虫之效,为治湿热所致皮肤病的常用药。

白鲜皮,味苦咸性寒,入脾、胃经,有祛风燥湿、清热解毒的功用。白蒺藜,味苦辛性温,入肝、肺经,有散风行血止痒、柔肝明目的功效。

当归,味甘辛性温,入肝、心、脾经,可补血和血、活血止痛,又可破恶血养新血、补五脏、生肌肉,为补血之常用药。

首乌藤,味甘微苦性平,入心、肝经,有养血安神、祛风通络、止痒的功效。    

方中六药在《神农本草经》记载中均有止痒之效, 诸药合用从祛风、除湿、清热、杀虫、养血不同方面入手,以达养血润燥、祛风止痒之功,使止痒合剂有更大的应用范围,通过加减可治疗多种证候的皮肤瘙痒。

·

风盛证:风邪侵袭肌肤引发的瘙痒,起病急、变化快。防风、白蒺藜、白鲜皮三药并用可治疗风邪所致瘙痒。若为风寒所致,需辛温透表、疏风止痒;风热所致,则要疏风解表、清热止痒。

·

湿盛证:湿邪所致瘙痒好发于下肢,病程缠绵。苦参、白鲜皮、防风相配可治疗湿邪瘙痒。临床常分为湿热证、脾虚湿蕴证、顽湿聚结证,分别采用清热利湿凉血、健脾燥湿和中利水、除湿解毒息风止痒等治法。

·

热盛证:热邪导致的瘙痒,皮损红肿灼热。苦参和白鲜皮可清热止痒,若为肝胆实热,还可配用龙胆泻肝汤。

·

虫淫证:针对虫邪引起的瘙痒,苦参能清热燥湿杀虫止痒。治疗时多配合外用百部、雄黄等药物,增强杀虫之力。

·

血虚证:血虚风燥引发的瘙痒,多昼轻夜重、皮肤干燥。首乌藤和当归养血润肤,可治疗血虚所致瘙痒。还可合用养血润肤饮,增强养血滋阴之效。

治疗瘙痒时,应根据患者病机病因灵活辨证用药:

例如发病急、游走全身、痒无定处的风痒,可加祛风止痒的浮萍、蝉蜕;

病程缠绵,时轻时重,伴有渗出、糜烂、肥厚等表现的湿痒,可加利水渗湿之车前子、茵陈、泽泻、地肤子等;

若皮肤红肿热痛的热痒,可加清热凉血之牡丹皮、赤芍等;

若遇痒若虫行、痒有定处、遇热痒甚的虫痒,可加杀虫止痒的地肤子、百部等;

若血虚失养,痒无定处或皮肤干燥脱屑、肌肤甲错,可加滋阴养血的生地、鸡血藤、麦冬等。

我是哈刚您如果有皮肤瘙痒带状疱疹湿疹牛皮癣荨麻疹等皮肤问题, #artContent h1#artContent p img#artContent table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留下一个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