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由海涛,易盛堂第八代传人,集中医,道医,道法于一身的大宗师。
易盛堂成立于清朝中期,先祖为火居道士,与北派全真教马丹阳有极为深厚的渊源,八绝针法在继承了民间中医的基础上充分吸收并融合了马真人的道医理论,形成了一个具有浓郁家族特色的针灸门派。
一,秒杀风湿性手指关节肿大
以祛风散寒,舒筋通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患手指四缝处采血针点刺,挤出内部疳积液。(患指的四缝)
2,手指伴有麻木者,在患手指十宣处刺血(患指放血)。对手指麻木有效果。
3,手指关节肿胀处,尺侧采血针搅刺扫刺(上下划动)患指内溶物三两下即可。
4,取穴
主穴:取健侧开门针,位于足三里后(外)一寸处,直刺0.5-1寸。任何身体侧方的酸麻憋胀痛都可针刺开门穴,意为打开病症的门户,释放身体上的病邪。
配穴:曲池,内关,太溪2(太溪下一寸),阳陵泉,太冲
操作,先取健侧开门针,再针刺患侧配穴即可。
5,点燃艾灸条(雷火灸最好)
由患肘部向患指尖做循环灸,该过程不可低于10分钟,患者多能感觉到一团东西会随着艾灸的逼迫,由手指尖窜出。通过艾灸来达到祛风散寒,消肿止痛。
二,卵巢囊肿
治疗以温通活血,散结消癜
取穴关元,中极,水道,归来,直刺五分至一寸,毫针正常留针,痞根穴艾灸。
痞根穴:具有健脾和胃,理气止痛内分泌,软坚消痞的功效。痞的意思是指腹胜内的肿块,包括肝脾肿大等。位于腰一棘突下旁开3.5寸左右各一穴,此穴悬灸每次10分钟。艾灸隔日一次,6次一个疗程,间隔三日。
方义选用关元调补肝肾调经止带,水道利水消肿调经止痛,中极归来具有通经活络调经止痛。切为双侧扎针。
三,甲状腺结节
取穴:化痰三针
化痰三针位属足阳明胃经远端。
第一针,定位由丰隆穴下2寸斜向丰隆穴一针,进针深度以丰隆直刺1寸-1.5寸为标准。
第二三针,第一针直下二寸为第二针进针点都是斜向上刺。,再直下二寸为第三针的进针点。
隔日一次,八次一个疗程,间隔三日,双侧扎针留针四十分钟。
该针对肌肉硬结,偏头痛,三叉神经痛,乳房肿块均有不俗之功。
四,肺结节
取穴:肺结三针
定位:
第一针,天府穴,向上斜刺,针深0.5-1寸,位于腋前横纹头下三寸。
第二针,尺泽穴向上斜刺,针深0.5-1寸。
第三针,天府与尺泽穴连线中点一针,向上斜刺0.5-1寸。
注意:天府亦是治疗流鼻血的特效穴,左治右,右治左。若天府效果不佳的在加刺侠白穴。
双侧扎针,隔日一次,十次一个疗程。不行针,留针四十分钟。
五,祛风针
一绝祛风问四肢,化瘀化四四肢平
摇腿拉仲法。这句口诀的意思是说四肢上的酸麻憋胀痛都是由淤堵及风寒所致,那么解决了淤堵及风寒其症状自然也就会平息下去。
第一针:
在四肢肌肉丰厚处,酸麻憋胀痛的局部上方或下方一寸处定位,根据患处肌肉的丰厚程度,选择2-3寸较粗的毫针,在定位处以45度向患部深处斜刺,针尖可抵骨,若针尖不能抵骨,也要把针尖放到肌肉深层。提插三几下,针下会有肌肉非常紧致的感觉。
第二针:第一针提插三几下后将针提至皮下,向左或右继续第一针的操作。
第三针:第二针提插三几下后,在向左或右继续第二针的操作方法后,再将针放在第一针的进针位置即可。
在上述三针完成后,取1.5-2寸较粗毫针,在进入皮肤针体上,可间隔1-2厘米直刺二到三针,针尖可抵骨或将针尖放入肌肉深层,一般情况下仅需三针即可。以此来达到祛风散寒,加强缓解局部肌张力的作用。
対于痛感剧烈,症状严重者,可于出针后再于患处刺血拔罐加强疗效,一般的患者一次即能解决。対于症状较重者,五日一次治疗,三两次亦可解决。
出针时摇针,一边出一边摇,最后再刺血拔罐。
注意本针法不可用于小腿腓肠肌处。
如此三针形成了一个爪形模样,又称爪形三针,该针法具有疏通局部紧张的肌张力,打通局部闭塞的气血通道,正所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该针也可以治疗肩周炎。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zydq.1006ss.com/?p=45695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