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述而不作是很有道理的,至少是一种很认真负责任的态度。因为,相比于面对面的交流,文字和图像甚至是视频传递信息还是有相当大的局限的。所谓“若无明师传真意,终是一生也惘然”。
圣人如老子,也没有主动著作过。一部5162字的《道德经》,根据司马迁在《史记老子传》中记载老子“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言道德五千言而去,莫知始终”。尹喜感动了老子,遂有了上、下两篇,共五千余言《道德经》。
《道德经》英文版封面
说回到站桩,之前虽然拍了录像,也写了不少文字,但近日在沟通过程中,还是发现练习时与基本功法大相径庭,在此,再次特别提醒如下:
一、身体姿态,不能屈膝。
我们讲到膝盖部分,讲过委中,讲过阴陵泉。现在看来,是说得多了,初始练习,大可不必关注。只要在练习中让膝盖处于将弯未弯的状态即可,既不能让前面的肌肉紧张,也不能让腿后侧的肌肉紧张。记住,核心是欲弯未弯。至于全身状态,我们上一篇文章说过,玉树挂宝衣,是筋骨在站桩,而全身的肌肉一定都是放松的。
站桩骨要撑,肉要松
二、意念,无为为真。
大家也可能通过别的渠道了解或者阅读了很多别的关于站桩的文章,可能会被引导用意念去导引,想象“气(炁)”怎样怎样运行。其实大可不必,而且也没有什么功效。练习站桩有“意通”和“炁通”两种状态,“意通”的意义不大,只有“炁通”才会真正达到我们所需要的状态。而要达到“炁通”,一定是达到“致虚极,守静笃”的松静状态。所谓“有形皆为假”,在站桩过程中,“有意皆为假”,一定是尽量向“一念不起”的无为状态靠拢,才能达到彼岸。
《黄帝内经》:恬淡虚无,真炁从之
三、时间,半小时以上。
前面说到,要做到无为状态,“致虚极,守静笃”,可是我们每于事务那么多,很难做到空与静。所以,我们强调,尽量要尽可能长时间地站,至少要半小时以上,才可能有那么一小段达到空静状态,从而形成“养吾浩然之气”的效果。另外,如果大家在入静上做不到,也可以采取一点技巧,那就是默念“无形无象,全体透空”,或者用丹田气默念“静定安宁”。汉语的发音是有讲究的,发什么样的音用到哪块肌肉,振动什么样的位置都是有学问的。说到这儿,您就明白不能数羊了吧。
量变到质变,需要时间
四、舒服,舒服,舒服。
之前数篇文字都强调了舒服的重要性,这里再强调一下。不管什么样的姿态或意念要求,舒服还是排在第一位的,我们这个桩,最看重练习时的舒服状态,只有站舒服了,人才会放松,才会更容易进行松静状态,才能“致虚极,守静笃”。所以,不管什么样的要求,都是建立在舒服的基础上的。一千人站桩有一千人的站法,有些身体姿态的要求,不见得适合所有人所有时段。这些要求,是在不影响舒服的状态下再加以考虑的。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舒服!舒服!舒服!
舒服是第一位的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zydq.1006ss.com/?p=45343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