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邓中甲方剂学讲稿—第三章和解剂—和解少阳—蒿芩清胆汤
2024
08-31

邓中甲方剂学讲稿—第三章和解剂—和解少阳—蒿芩清胆汤

蒿芩清胆汤

(《重订通俗伤寒论》)

【组成】

青蒿脑钱半至二钱(4.5~6g)

 淡竹茹三钱(9g)

 仙半夏钱半(4.5g)

 赤茯苓三钱(9g)

 青子芩钱半至三钱(4.5~9g)

 生枳壳钱半(4.5g)

 陈广皮钱半(4.5g)

 碧玉散(滑石、甘草、青黛)包,三钱(9g)

【用法】

原方未著用法。

(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

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主治】

少阳湿热证。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膈闷,吐酸苦水,或呕黄涎而黏,甚则干呕呃逆,胸胁胀疼,小便黄少,舌红苔白腻,间现杂色,脉数而右滑左弦者。

这个方出自《重订通俗伤寒论》,作者俞根初对伤寒的研究创造很多,擅长于使用伤寒的思想,本方是针对南方一带湿热痰浊这类疾病的。湿热这类温病,的确跟地域环境有关系。

病机分析:

治疗的证候是少阳湿热痰浊证,有的称少阳湿热痰热证。湿热痰热,本属同类,当然从形成具体机制有不同。蒿芩清胆汤,邪实在少阳,少阳半表半里,但是它有个特征,第一个偏里热;第二,兼有湿热痰热的特点,这是和小柴胡汤证标准的邪踞少阳不同的,这是它的两个特点。

从临床表现来看,以小柴胡汤作为参照,蒿芩清胆汤的主治证候特点,它所不同处主要就体现在刚才说的两个特点,一个偏里热,一个兼湿热痰热。小柴胡汤证邪在半表半里可以有往来寒热;蒿芩清胆汤证,病邪侧重于半里,寒热如疟的意思,还是往来寒热,但是寒轻热重,半里之热偏重。胸胁苦满,在小柴胡汤证来讲,是少阳经气不利;那在蒿芩清胆汤证来讲,胀痛、胸闷是由于兼有湿浊、痰浊,湿浊、痰浊阻滞气机就更严重。像少阳证,胆热上犯,可以有咽干、目眩、心烦。这几个方面表现在蒿芩清胆汤证,可以有口苦,胆热上犯,同时胆胃之气上逆,由于湿热痰浊兼夹,所以吐酸苦水,或者呕吐口水黄涎。所以,胃气上逆一般来说也比较严重,因为有里热重,再加上湿热痰浊阻滞,本来经气不利可以有胆胃之气上逆,现在偏于有实邪,胃气上逆了更重。从舌象、脉象来看,小柴胡汤证是苔薄白,脉弦;蒿芩清胆汤证,由于有湿热,偏里热,舌红苔白腻,过去有些教材谈到黄白相间,黄白相间说明是湿热程度的不同,兼有湿热的特点,脉滑,体现有痰湿,热重可以有滑数。所以这个证,基本是小柴胡汤证的邪踞少阳基本思路,加上偏里热,兼湿热痰热的特点。

治法:

主治的病机特点既然是少阳湿热、痰热,而偏里热,主要是胆热造成胆胃不和,所以本方的治法要清胆和胃,同时解除湿热、痰热,利湿化痰。

方义分析:

这个方是个复方,它利用了几个基础方,可以说是三个基础方的合方。首先,利用小柴胡汤中的柴胡、黄芩这个基本结构,把它换成青蒿、黄芩。柴胡和青蒿有共同之处,都能透邪达外,青蒿透散力量不如柴胡,但青蒿透热力强,清热力量更强,它既能作用于肌表,又能够清肝胆系统的邪热,加上青蒿又有芳香特点,针对湿热痰热芳香化浊,对湿热、痰热更有针对性。半夏、陈皮、茯苓、竹茹、枳实和甘草相配。这里枳实改枳壳,行气降气作用更好。这实际上一个温胆汤的基本结构,用来清化痰热。滑石、甘草是六一散,加青黛是碧玉散,它是清利湿热的一个常用方,清利湿热。所以这样三个部分构成和解少阳兼清湿热痰热。全方的特点,清里为主,同时和解少阳和清化湿热痰热相结合。

类方比较:

小柴胡汤和蒿芩清胆汤主治功效的比较,小柴胡汤体现了邪踞少阳,胆胃不和;蒿芩清胆汤体现了少阳湿热痰浊证,其胆热偏重,兼有湿热痰热。功用来看小柴胡汤是和解少阳、调和胆胃;蒿芩清胆汤,调和胆胃,同时利湿化痰,这是它们不同的方面。

辨证要点:

一个是有半表半里证特点,寒热往来,寒轻热重;一个是湿热痰浊阻滞气机的表现,胸胁胀疼,胆胃不和又吐酸苦水,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这也是常用于治疗湿热的很重要的一个方。

病案举例:

蒿芩清胆汤,治疗肠伤寒报道很多,肠伤寒那个热有时不好退,一定要从湿热角度考虑,所以报道当中蒿芩清胆汤、甘露消毒丹用得很多的。有次在病房看一个肠伤寒病人,上午流汗,高热39℃,到下午热更高,下午流的汗最有特征,像油珠一样,颜面看起来也比较垢浊,典型的一种湿热状况。当地的医生多用银翘散、白虎汤,因为一看发烧很高,以为是阳明经热,所以都这样用,这样单纯的清热冰伏,不化湿兼合利湿,则湿浊没有出路,退了热,郁而又化热,形成反复不好,高热,一个多礼拜,一直退不下,反复不好。当时用蒿芩清胆汤合甘露消毒丹加减,两付药下去,效果很明显,高热就退下来了。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