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息四至号和平,更加一至无大疴,三至为迟一二败,两息一至即云殂,六至为数七至极,八脱九险十危机。脉无上下阴阳诀,脉无来去本元枯,动止频繁不久矣,只须决绝莫含糊,。大凡诊脉要数息,五十不止身无疾,指下欣欣生意多,虽然有病将安逸。
在古代中医的博大精深中,脉诊是一种极为高超的诊断技艺。它不仅是医生洞察患者身体状况的重要手段,更是中医智慧的集中体现。通过脉诊,医生能够细致入微地感知到人体内最微小的变化,从而揭示出疾病的迹象和身体的状况。
古人对脉象的描述十分生动形象,他们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脉搏跳动的韵律与节奏。一息四至的脉象,古人称之为和平之脉,它宛如溪水潺潺,柔和而流畅,给人以宁静、平和的感觉。这种脉象代表着身体机能的正常运作,气血的调和以及五脏六腑的平衡。在中医理论中,这种脉象的出现是身体健康的象征,使人倍感安心。
1. 一息四至号和平:一息之间脉搏跳动了四次,这是正常的脉象,表示身体处于和平状态。古人对脉象的描述十分生动形象,他们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脉搏跳动的韵律与节奏。一息四至的脉象,古人称之为和平之脉,它宛如溪水潺潺,柔和而流畅,给人以宁静、平和的感觉。这种脉象代表着身体机能的正常运作,气血的调和以及五脏六腑的平衡。在中医理论中,这种脉象的出现是身体健康的象征,使人倍感安心。
2. 更加一至无大疴:如果一息之间脉搏跳动了五次,虽然有些快,但如果没有其他症状,通常不会有什么问题。然而,当脉象出现变化时,医生便会警惕起来。一息五至的脉象虽然只是轻微加速,但仍暗示着身体出现了一些细微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是气血运行的暂时紊乱或是某个脏腑功能的轻微失调。面对这种情况,医生会建议患者密切关注自身的感受,留意身体的变化,并采取适当的调理措施。轻微的问题得以解决,身体才能恢复和谐的状态。
3. 三至为迟一二败:如果一息之间脉搏只跳动了三次,这是迟脉,可能表示身体有些问题。如果脉搏跳动更加缓慢,就可能存在更大的问题。当脉象变得极为缓慢,一息仅三至时,这可能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古人称之为危殆之脉,这种脉象往往与重病或濒临死亡有关。在古代医学中,对于这种脉象的出现,医生会给予极高的重视,并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来挽救患者的生命。他们深知生命的脆弱与宝贵,竭尽全力与死神赛跑,为患者争取一线生机。
3. 两息一至即云殂:如果两息之间脉搏只跳动了两次,这是非常缓慢的脉象,可能表示身体状况很差,甚至可能表示死亡。“古人诊脉两息一至即云殂”这句古老的谚语,所描绘的脉象,实则是身体状况出现严重问题的警示。两息之间,脉搏只跳动两次,这种近乎停滞的脉象,如同缓慢流淌的河流突然凝滞。此等脉象显现出沉、涩之象,力度微弱,且跳动间常有停顿。中医认为,这种脉象是气血运行受阻、阳气不足的表现。当身体内的气血无法顺畅流通,身体各部位得不到充足的滋养,各种疾病便会悄然滋生。更甚者,这种缓慢且不规律的脉象可能预示着心脏功能的衰退。心脏作为身体的根本,它的正常运作是维持生命的关键。一旦心脏功能出现问题,其他的脏腑也会受到影响,进而使整个身体陷入危机。“古人诊脉两息一至即云殂”所描述的脉象,无疑是身体状况告急的警钟。
4. “六至为数七至极”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当脉搏在一息之间跳动了六次或七次时,这是非常不正常的。按照中医的观点,人体的阴阳五行平衡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而脉搏的跳动频率则是反映这种平衡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过快的脉搏跳动可能意味着体内的阳气过盛,阴气不足,气血运行失衡,进而可能引发一系列身体不适的症状,甚至危及生命。具体来说,快速脉搏可能伴随出现的症状包括心慌、气短、乏力、失眠等,这些症状的产生与心、肝、脾、肺、肾等多个脏腑的功能失调有关。例如,心主血脉,脉搏的跳动与心气的盛衰密切相关,如果心气亢盛或心阴不足,就会导致脉搏跳动加速;肝主疏泄,如果肝气郁结或肝火旺盛,也会影响气血的运行,进而引发脉搏异常;脾主运化,如果脾气虚弱或湿邪内蕴,会影响气血的生成和运行,从而导致脉搏异常;肺主气司呼吸,如果肺气虚弱或痰热内蕴,会影响气的运行,进而影响脉搏的跳动;肾主藏精,如果肾精亏虚或阴虚火旺,会影响全身脏腑的功能,从而导致脉搏异常。
总之,“六至为数七至极”这句话提醒我们注意脉搏跳动频率的变化,及时发现身体异常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通过中医的综合调理方法,可以帮助患者逐步恢复正常的脉搏跳动频率,改善身体状况,从而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5. 八脱九险十危机:如果脉搏跳动更加快速,达到了八次或九次,这是非常危险的,可能表示生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脉搏跳动十次或以上,这表示生命垂危。“八脱九险十危机” 在民间流传甚广。 它似乎是在形容脉搏跳动的异常情况。具体而言,当脉搏跳动达到八次或九次时,被视为较为危险的情况,可能预示着病情较为严重;而当脉搏跳动达到十次或以上时,则被视为生命垂危的信号,病情极为危急。这一说法的理论依据可能与中医对心脏功能的认识有关。中医认为,心脏是人体五脏之一,主宰着血脉的运行,是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而脉搏的跳动与心脏的功能密切相关,通过切脉可以了解心脏的状况。当脉象出现异常时,往往意味着心脏的功能出现异常,进而影响全身气血的运行。然而,“八脱九险十危机”这样的表述方式并非普遍适用于所有情况。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多个方面来进行诊断和治疗。不同的疾病和个体差异都可能影响脉象的表现,因此不能仅凭脉搏跳动的次数来判断病情的轻重缓急。
7. 脉无上下阴阳诀:这里提到了脉搏没有上下、阴阳的区别,这可能是指在诊脉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而不能只关注脉搏的跳动次数。脉无上下阴阳诀,这一独特的脉学理念,彰显了中医脉学的博大精深。它不仅揭示了脉搏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更突显了中医在疾病诊断中的独特视角和全面考量。
首先,脉无上下阴阳诀强调了脉搏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在中医理论中,脉搏并不仅仅是心脏跳动的反映,而是全身气血运行的综合体现。通过细致的切脉,中医师可以深入了解患者的心脏、血管、气血等各方面的状况。这种全面而深入的了解,为疾病的准确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8. 脉无来去本元枯:这里指出,如果脉搏没有来去的规律,表示身体的根本已经枯竭,这是非常危险的信号。“脉无来去本元枯”这句话是描述在中医脉诊中,如果脉象没有来去的规律,则预示着身体的基本能量已经枯竭,是病情危重的信号。这其中,“来去”是指脉搏的跳动节奏,而“本元枯”则代表生命的原动力已经严重受损。因此,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情况,需要立即采取相应的医疗措施。
9. 动止频繁不久矣:如果脉搏跳动频繁,时快时慢,这可能表示身体状况很差,生命可能不久矣。如果脉搏跳动频繁,时快时慢,这可能表示身体状况很差,生命可能不久矣。这句话是一个医学观点,认为脉搏的不规律跳动是一个不利的生理信号,可能预示着身体状况的恶化或生命即将结束。
10. 只须决绝莫含糊:这里强调了在诊断时应该果断、确诊。不能含糊其辞或者模棱两可。在医疗或者其他专业领域,准确的诊断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后续的治疗方案和结果。如果诊断不准确或者含糊不清,可能会导致误诊或者延误治疗,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风险。因此,在诊断时需要果断、明确,不含糊其辞,以确保准确性和可靠性。
11. 大凡诊脉要数息:在诊断时需要数清脉搏的跳动次数。在中医诊断中,诊脉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诊脉,也被称为“切脉”或“脉诊”,是通过对病人脉搏的观察和感觉,来了解其身体状况的一种方法。诊脉的过程中,医生会用手指轻轻地按压病人的手腕处的脉搏,细心地感受脉搏的跳动,并数清脉搏的次数。诊脉时,医生需要全神贯注,用心去感受脉搏的每一次跳动。通过诊脉,医生可以了解到病人的心率、心律以及心脏的状况。如果病人的心率过快或过慢,或者心律不齐,都可能表明其心脏存在问题。此时,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给出相应的治疗建议。
12、一息五至身无疾:如果一呼一吸之间脉搏跳动了五次,这表示身体很健康。 这句古训,蕴含着深厚的医学智慧,是中华文化中健康观念的独特表达。它所传达的是,当一个人的脉搏在一呼一吸之间跳动五次以上,这通常表明其身体非常健康,没有疾病的困扰。
脉搏的跳动次数作为生理指标之一,是衡量个体健康状况的重要依据。在医学领域,健康的成年人在静息状态下,脉搏的跳动次数通常维持在每分钟60次至100次之间。这一范围是由个体的生理特征、心脏功能以及血液循环状况所决定的。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人的脉搏跳动次数可能会超过每分钟100次,甚至达到每分钟120次或更高。这种现象在医学上通常被视为心脏及循环系统功能良好的表现,而非疾病征兆。这类人群通常具有较好的身体素质和较强的生命力。
13. 指下欣欣生意多:在诊脉时感觉到脉搏跳动有力、有规律,这表示身体很健康。,“指下欣欣生意多”是指在诊脉时感觉到脉搏跳动有力、有规律,这通常被认为是身体健康的表现。在中医理论中,脉象是反映人体内在生理和病理变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正常的脉象应该是和缓有力、有规律的,代表着气血充盈、脏腑功能正常。
当人体气血充盈时,脉搏的跳动就会有力,因为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血充盈则身体机能旺盛,身体的抵抗力、免疫力也较强,能够抵御外邪的侵袭。而脉搏的有规律跳动则代表着心脏和血管的功能正常,能够有效地将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
此外,中医认为人体的五脏六腑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如果某个脏腑出现病变,就会影响到其他脏腑的功能,进而影响整个身体的健康。而脉象的变化可以反映人体脏腑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因此通过诊脉可以了解身体的健康状况。
综上所述,“指下欣欣生意多”反映了人体气血充盈、脏腑功能正常的状态,是身体健康的表现。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医生会通过诊脉来判断病人的病情和身体状况,进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14. 虽然有病将安逸:即使身体有些小病,如果脉象显示身体状况良好,那么病情也不会严重。虽然有些小病在身,但如果脉象平稳,气息安逸,这说明身体状况尚可,病情应该不会太严重。然而,我们不能仅凭脉象就对病情做出判断,还需要结合其他因素,如症状、体征、病史等。例如,如果身体出现持续的疼痛、发热等症状,即使脉象平稳,也需要警惕潜在的疾病风险。因此,在面对身体不适时,我们应保持警觉,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身体的健康,避免小病酿成大患。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zydq.1006ss.com/?p=45069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