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中发现很多患者的症状并未达到住院手术的程度,如果能够做好日常保健并适当用药,就能缓解病情甚至逐渐治愈。因此,我经常鼓励患者先尝试保守治疗并回家坚持,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虽然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但日常保健伴随着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本文根据我的日常门诊从各位朋友最常见的不适中总结出来,只要您静下心来好好加以利用,基本能够缓解日常的许多不适。以上所说的所有方法均可自由进行组合,或者多种一起坚持。退一步讲,就算各位朋友想要手术治疗,也要把身体整体调整到舒适状态之后再住院手术,这样才能尽最大可能减少住院时间,规避随着住院时间延长出现的更多并发症。在使身体舒适、保卫身体健康的战线上,我们是一条战线上的战友,我们共同努力进步。
一、饮食保健方法:
饮食方法1:当归甜汤
缓解症状:缓解下腹不适,女性痛经也可饮
食材:
白芍 9g,
当归 9g,
肉桂 5g,
炙甘草 5g,
大枣 3-5枚(掰开),
生姜 3片,
麦芽糖 1勺
(以上食材在超市、网上均可自购)。
泡茶法:以上食材用沸水加盖冲泡20分钟以上,再小口饮用,每次材料可冲泡多次饮用,直至无味道后更换。如饮用后有口干、舌头长泡等“上火”表现,可暂时停饮,或全部材料量减半冲泡。
煮汤法:以上食材放入锅内浸泡15分钟,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30分钟,煮开后趁热加入麦芽糖1勺逐渐融入,放入保温杯当茶温饮。(喜欢喝水就多加些水,不喜就少加水,类比煮汤煮饭,无需过于纠结水量。)
饮食方法2:桂圆甜汤
缓解症状:尿频,喝水后不久就想拉尿,平日容易感到疲乏劳累。
食材:
黄精 25g,
麦冬 10g,
百合 15g,
桂圆肉 10枚;
(以上食材在超市、网上均可自购)。
煮汤法:以上4种食材可和其他肉类食材同煮,煮好后吃肉喝汤;或仅用此4种材料放入锅内,浸泡15分钟,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30分钟,放入保温杯代茶小口温饮。
饮食方法3. 咸鸡蛋汤
缓解症状:肚子容易胀气、不消化,晨起容易疲乏劳累,空腹饥饿就容易情绪不佳,或者体检血糖波动有异常的朋友
食材:
食用鸡蛋 1枚
食用盐 少许(微咸即可)
(自行购买)
冲泡法:如食用鸡蛋不过敏,每日晨起空腹,碗中打入1枚生鸡蛋,沸水冲泡搅拌成“嫩蛋花汤”,加入少量盐(不必用火煮沸。盐一点即可,勿过多,以免齁到自己)。长期坚持,逐渐增强体质。(体质欠佳、血糖异常等朋友都可长期坚持对比试试看,身体感受会逐渐有不少收获)。
饮食方法4. 山药糖水
缓解症状:体质弱,容易感冒着凉、气力不足的朋友
食材:
铁棍山药 100g
黄冰糖或麦芽糖 10g
(自行购买)
泡茶法:如食用山药不过敏,可菜场自行购买铁棍山药,每日切片煮水,根据口味自行加入黄冰糖或麦芽糖10g代茶饮;(不方便煮水可常常吃山药粥、山药汤),调节肠胃运化能力,均衡身体所需能量。
饮食方法5. 覆盆子茶
缓解症状:拉尿次数过多,干扰到日常生活的朋友
食材:
覆盆子 10g
(自行购买)
泡茶法:沸水冲泡,代茶饮。(每次冲泡量约10g)
饮食禁忌
冷饮 (禁忌)
雪糕 (禁忌)
各种饮料 (禁忌)
酸奶 (禁忌)
牛奶 (禁忌)
(为何禁忌冷饮,敬请期待后续公众号不定期科普内容)。
二、日常保健方法:
保健方法1. 下腹隔姜艾灸保健法
缓解症状:可辅助缓解痛经、小腹不适。
具体位置如图示1、2点,隔姜灸后可酌情将门诊所开膏药贴于图示1、2两点处。
定位法:耻骨联合上缘就是各位朋友自己摸到小腹骨头——俗称耻骨的上缘。肚脐、耻骨联合上缘之间平均点4个点,从下往上数第1、2两点(即图示两点)。
隔姜艾灸法:平卧后在此两点放姜片,姜片可用牙签扎适量小孔,姜片上放点燃的艾条(长度约0.5-1.0cm),如逐渐感到较热,可在姜片底下再垫姜片,每周进行2-3次,每次0.5小时至1小时,如有口干舌燥等上火感,可减少艾灸时间,总体以身体舒适为宜。
图 1 下腹隔姜艾灸保健法
保健方法2. 双足、双膝按摩保健法
缓解症状:缓解拉尿诸多不适。
按摩法:图示1-5处找疼痛不适点,按顺序自行往深处按摩,每日按摩2-3次,每处2分钟,按摩后可酌情将门诊所开膏药贴于图示1-5点处。
图 2 双足、双膝按摩保健法
保健方法3. 泡脚按摩法
缓解症状:缓解下腹疼痛不适,肠胃消化能力弱,白天疲乏劳累不适
按摩法:每日睡前适当温度热水泡脚30分钟,水需没过小腿中间,图示3条线自行按摩,如遇痛处在热水中缓慢按揉,每日坚持泡脚按摩。
图 3 泡脚按摩法
肾绞痛发作简易自行缓解法
缓解症状:缓解急性肾绞痛
图示附近找最疼痛不适点,往深处按摩,同时闭眼放松,鼓肚子深吸气,再缓慢吐气,逐渐拉长呼吸时间,感受身体的逐渐放松。(也可在热水泡脚中进行此项按摩缓解法,泡脚方法同上)
图 4 肾绞痛发作简易自行缓解法
三、运动锻炼保健方法: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zydq.1006ss.com/?p=43646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