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汗证——《中医内科》丨分型、方药的趣味记忆丨中医执业医师考试
2024
10-28

汗证——《中医内科》丨分型、方药的趣味记忆丨中医执业医师考试

文章字数 / 2551

阅读时长 / 6分钟

汗证的知识点全貌

高清版详见:MindMaster(一林学习录)/“联系我”

思维导图中,每条细则的复习方法,参考如下“说明书”: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丨《中医内科》 复习前的准备 贰丨思维导图“说明书”文字部分重点展开辨证分型与选方的趣味记忆与方名字面义(强、弱联系),以及每个辨证分型的证候拆解。有大量重复内容,助以形成对考点的条件反射。有些摘录的舌、脉象与辨证不符,做个参考而已。

分型与选方的趣味记忆(强联系)

分型:

汗证湿热心血虚

方药:

两个黄屏风,遮阳不出汗

分型部分:

用考点记忆考点

汗证,包含自汗、盗汗。

病理性质:

“自汗”多为气虚,“盗汗”多为阴虚。

对应证型:肺卫不固(肺气虚)、阴虚火旺

汗液的状态是湿热、黏稠的,

这是“邪热郁蒸”的辨证要点。

汗血同源,“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汗出多了,就会心血虚(心血不足)。

为什么是心?

心主血脉,有生血之用,所谓“奉心化赤”。

方药部分:

4个选方,其中2个是经典方。

没有拟联想画面的,说明就是经典方。不用刻意去记,看到证型名称就能条件反射出来。

心血不足——归脾汤

邪热郁蒸——龙胆泻肝汤

“邪热郁蒸”的证候中有湿热表现,伴口苦,弦脉,本质属肝胆湿热;

“病理性质”中也提到:汗证,属实证者,多由肝火或湿热郁蒸所致。

还有2个用联想来记忆:

两个黄屏风,遮阳不出汗

商场大厅门口,摆放两个黄色(当归六黄汤、桂枝加黄芪汤)的屏风(或玉屏风散),遮挡太阳让行人不出汗(汗证)。

对应关系:

肺卫不固——桂枝加黄芪汤或玉屏风散

玉屏风散,益气固表止汗,主治表虚自汗。

“玉屏风”取名很形象,宛若光滑如玉的肌肤表面的一道“屏风”,遮挡外邪,保护腠理,固表止汗。

黄芪补气药,也有固表止汗之功效;桂枝,通阳扶卫。

两者选其一,“或”。

阴虚火旺——当归六黄汤

当归六黄汤,清热剂(清虚热),主治阴虚火旺盗汗。

“六黄”:2个补虚药,4个清热药

熟地黄、黄芪;生地黄、黄芩、黄连、黄柏

熟地黄,乃补肾阴之要药,对应“阴虚”。

证候拆解

肺卫不固证

证候:汗出恶风,稍劳汗出尤甚,或表现半身、某一局部出汗,易于感冒(卫外不固),体倦乏力(脏腑辨证——肺气虚证),周身酸楚,面白少华,舌苔薄白,脉细弱。

舌象:

薄白苔:正常舌象,或见于表证初期,或是里证病轻,或是阳虚内寒。

脉象:

细脉:气血两虚、湿邪为病。

弱脉:阳气虚衰、气血俱虚。

肺气虚证=咳嗽无力、气短而喘、自汗、畏风、易于感冒+气虚证

代表方:桂枝加黄芪汤或玉屏风散加减

字面义:

桂枝:解表药(发散风寒)——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

黄芪:补虚药(补气)——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疮生肌

防风:解表药(发散风寒)——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玉屏风散:补益剂(补气)——益气固表止汗——表虚自汗

心血不足证

证候:自汗或盗汗,心悸少寐,神疲气短(气虚),面色不华(脏腑辨证——心血虚证),舌质淡,脉细。

舌象:

淡白舌:主气血两虚、阳虚。

脉象:

细脉:气血两虚、湿邪为病。

代表方:归脾汤加减

字面义:

归脾汤:补益剂(补血)——益气补血,健脾养心——脾气血两虚证;脾不统血证

阴虚火旺证

证候:夜寐盗汗,或有自汗,五心烦热,或兼午后潮热,两颧色红(八纲辨证——阴虚证),口渴,舌红少苔,脉细数。

固定搭配:

舌红少苔/津,脉细数=阴虚

舌象:

红舌:主实热、阴虚。

舌体小,舌鲜红而少苔,或有裂纹,或光红无苔:属虚热证。

脉象:

“脉细数”在《中医内科》的语境下,就是阴虚内热。

细脉:气血俱虚,湿证。

数脉:热证;亦主里虚证。

代表方:当归六黄汤加减

字面义:

当归:补虚药(补血)——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熟地黄:补虚药(补血)——补血滋阴,益精填髓

生地黄:清热药(清热凉血)——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黄芩:清热药(清热燥湿)——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黄连:清热药(清热燥湿)——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柏:清热药(清热燥湿)——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

黄芪:补虚药(补气)——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疮生肌

当归六黄汤:清热剂(清虚热)——滋阴泻火,固表止汗——阴虚火旺盗汗

邪热郁蒸证

证候:蒸蒸汗出,汗黏(湿性黏滞),汗液易使衣服黄染,面赤烘热,烦躁,口苦(多见于肝胆火热),小便色黄(热证),舌苔薄黄,脉象弦数。

舌象:

薄黄苔:提示热势轻浅,多见于外感风热表证或风寒化热。

脉象:

弦数脉(相兼脉):肝郁化火或肝胆湿热、肝阳上亢。

弦脉:肝胆病、疼痛、痰饮等,或为胃气衰败者。亦见于老年健康者。

数脉:热证;亦主里虚证。

口苦,

《中医诊断学》:可见于心火上炎、肝胆火热;

而在《中医内科学》,绝大多数都是肝胆火热。

正好对应该证候的治法:清肝泄热。

代表方:龙胆泻肝汤加减

字面义:

龙胆:清热药(清热燥湿)——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龙胆泻肝汤:清热剂(清脏腑热)——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肝胆实火上炎证;肝经湿热下注证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