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归脾汤临床运用及名家经验
2024
10-26

归脾汤临床运用及名家经验

张景岳中医书友会

2023-02-04 11:52 ·广东

2

归脾汤自严氏创制以来,经后世医家不断努力,其适应证已拓展至内、外、妇、儿、五官等诸科。诸证凡是心脾气血两虚者皆可用之。现撷其主要方面附列如下。

1.内科

(1)咳嗽:《内经》有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若咳嗽日久,子盗母气,肺病及脾,脾虚化源不足,无以上奉于心,以致心血亏虚,神无所主,此可谓“心咳”之证。故临床常可以本方加减进行治疗。去甘温之黄芪、龙眼肉,加止咳润肺之紫菀、川贝,化痰止咳之白前、陈皮。

(2)脱发:肾藏精,其华在发,肝藏血,发为血之余,而精血相生,精足血旺则毛发繁茂润泽,故头发的生机根源于肾,而头发润养来源于血。若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暗耗阴血,血虚生燥生风,故不能润养而脱发。常可以本方为主加入养血祛风之品如何首乌、黑芝麻、荆芥穗、柴胡、麦冬、防风、桑椹子。

(3)血证:本方自严氏创立经元代危亦林扩展,将其用于出血诸证之后,后世医家常用本方治疗各类出血疾病。如名医江尔逊就曾以本方合乌贼骨、白及、三七等止血之药用于治疗十二指肠溃疡便血。其对本病的认识颇有新意,他认为十二指肠溃疡之疼痛,多以久痛、饥时痛、得食稍减为特征,当属“虚痛”无疑,黑便日久,气血匮乏,溃疡病灶失却温煦与濡润而难以愈合,故用归脾汤以益气补血,佐收敛止血之品,促使溃疡愈合。

(4)泄泻:本病与脾胃关系最为密切。《景岳全书·泄泻篇论证》:“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因生活失于调摄,致使脾胃功能失调,宜补脾健胃,涩肠止泻。所以归脾汤有满意疗效,能恢复脾胃功能,使后天之本强壮,泄泻消失,病去身安。但临床使用时往往去其方中养心补血之药,而加入可涩肠止泻,健脾化湿之品如山药、焦山楂、炒扁豆、神曲、苍术、苡仁,以及升阳之品升麻。

(5)便秘:便秘临床分为热秘、冷秘、气秘、虚秘四型,如若属于气血虚弱,肠腑气滞所致的虚秘可用归脾汤补气养血,润肠通便,另加厚朴行气消胀,助燥屎排出;升麻配枳壳升清阳而降浊气;牛膝引药下行,诸药合用补气养血,润肠通便。

(6)癃闭:《内经》有云:“膀胱,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说明小便的正常排泄需要气化过程,虽说其主要依赖于肾脏,然而脾胃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先天之元气也需依赖后天水谷精微之气的滋养,方可发挥其正常的生理功能,故临床若遇证属中气亏虚而致的癃闭可以本方为主健脾胃、助气化、以复膀胱之职,具体方药一般可去其方中养心补血之品,配伍开泄降浊,宣达通利之药,如瞿麦、萹蓄、车前子、木香、牛膝等药。

(7)郁证:抑郁症属于中医“郁证”范畴,常可因七情所伤,导致肝失疏泄,脾失运化,气机不畅,常致痰浊内生,加之生化之源不足,心无所养,故致神志异常,而呈抑郁之证。故临床上可用本方益气养血,健脾补心以治其虚,配以二陈汤理气化痰以治其实,还可加天麻等柔肝解郁。

(8)心悸:中医认为“心主血,而藏神”,心血亏虚不能养心,则心中悸动不安,然气血不足,常致血运不畅,久而致瘀,瘀久又可化热,故而临床上可以本方为主,加郁金、茵陈等清热之品,川芎等活血理气畅运血行之药。

(9)高脂血症:王异凡教授曾以归脾逍遥汤治疗高脂血症,疗效确实。该方实为归脾汤合逍遥散而成。王老认为肝为木脏,性善条达,恶抑郁,肝郁则气滞,气滞则血瘀;脾为土服,喜燥恶湿,而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不运,生化无由,气血亏虚,心失所养,更使运血无力,终至血脂湿浊内聚,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故用归脾汤补脾养心,逍遥丸疏肝解郁,正虚得扶,气机舒展,而血脂自然得以降低。

(10)眩晕:中医认为该病是由风、火、痰、虚、瘀引起清窍失养所致,其中以气血亏虚,不能上充头窍者为临床常见证型,故有“无虚不作眩”,“上虚则眩”之说。若遇此型,可以本方加减,疗效较为肯定。张燕青曾报道以本方为主加入血肉有情之品的阿胶、紫河车以助补益气血之力,收到理想效果。

(11)内伤发热:该病多以内伤为病因,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亏虚为基本病机,归脾汤适合气血亏虚而致发热者,所谓血虚无以制阳,阳气奔越于外而热,故应益气以生血固脱,养血以制阳,气血双补以收阴生阳长之妙,故而用之临床可收显效。

(12)汗证:中医认为气虚者自汗,阴虚者盗汗,若气阴两虚往往昼夜汗出不止,而汗乃心之液,汗液外泄更伤气阴,而本方恰为气血双补,健脾养心之良方,故临床辨证准确,放胆投之,无不应手而效。临证之时,可视情形加减用之,若汗多者,可加龙骨、牡蛎、五味子、浮小麦等收敛止汗之品,若气虚明显者可重用黄芪,阴虚明显者配以黄精、麦冬等养阴固汗之药。

(13)痿证:中医认为“阳明者胃也,主纳水谷,化精微以资表里,故为五脏六腑之海,而下润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阳明虚则血气少,不能润养宗筋,故弛纵;宗筋纵则带脉不能收引,故足痿不用”,故有“治痿独取阳明”之说,本方善能益气养血,健脾补心,故临床以其治之而收效者不少。如林聪曾报道以本方合用木瓜、秦艽、赤芍、桂枝等祛风通络,牛膝、桑寄生等补肝肾,强筋骨之品而有良效。

(14)水肿:经云:“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失健运,不能将水谷精微转化为血,心主血脉,致使心脉充盈不足,久之心气更虚,无力泵血,血水同源,“血不利则为水”,故而亦可加重水肿。若遇此证者,可以本方加以温阳化气利水之品如桂枝、白芍、薏苡仁、扁豆等其效更佳。

(15)失眠:中医认为不寐其原因主要多由营血不足所致,营主血,血虚则无以养心,心虚则不守舍。然而临床上一些顽固性失眠的病例,病因又非如此单纯,又常因“气弱而血不行”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瘀阻心脑之脉络,阴阳失交,加重了失眠病证,又成为患者顽固不眠的重要原因。故此可以本方合用血府逐瘀汤治疗,而收桴鼓之效。

(16)阳痿:《景岳全书》曾说:“凡思虑焦劳忧郁太过者,多致阳痿。盖阳明总宗筋之会·····若以忧思太过,抑损心脾,则病及阳明冲脉······气血亏而阳道不振矣。”临床常可见到因过度思虑忧郁,损伤心脾,以致气血两虚,而致本病者。归脾汤则是治疗思虑过度、劳伤心脾的名方,故用该方益气补血,健脾养心,酌加杜仲、枸杞壮肾填精。若能辨证准确,药证相符,则效如桴鼓。

2.皮肤科

(1)瘾疹:本病多由风毒之邪侵袭人体,与湿热相搏,郁于肌腠,日久伤营,加之瘙痒导致夜寐不佳,耗气同时也伤血。故治当祛风、养血、益气、除湿。临证可以本方配土茯苓除湿,防风、浮萍祛风止痒,生地凉血养血。

(2)皮肤瘙痒:皮肤瘙痒多为阴血不足,肌肤失于濡养,易致血虚风燥,久则出现皮肤干裂。治宜益气养血,润燥息风。方用归脾汤补气生血,加地黄、元参凉血润燥,浮萍、防风祛风止痒,用于皮肤瘙痒疗效显著。

3.妇科

(1)癥瘕:子宫肌瘤属癥瘕范畴。《灵枢·水胀》曰:“石瘕生于胞宫中,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得通,恶血当泻不泻,以留止,日以益大,状如怀子,月事不以时下。”寒凝而致血瘀是子宫肌瘤的病因,因此治法上应补益气血,活血化瘀,散结消癥。临床常可以本方合以桃红四物汤进行治疗。

(2)闭经:该病病因较复杂,可分为虚实两端。虚者以精血不足,血海空虚,无血可行为主要病机。临床常见因劳心紧张,思虑过度而致阴血耗伤而致,故可以本方为主重用鸡血藤补血行血,通络活血;香附理气通络调经,冲脉得滋,血海渐满则经水自然来潮。

(3)崩漏:心主血脉、脾主统血,心脾气血亏虚,导致脾不统血,而易为崩漏之证,名医刘炳凡医师临床常以本方减木香加荆芥炭、蒲黄炭、灵脂炭而成归经汤进行治疗,效果良好。他认为崩漏时的高凝出血最忌见血止血,以失笑散(五灵脂、蒲黄)加荆芥,三味炒炭(外焦内黄)活血以止血,即“通因通用”之法。方中五灵脂一味,朱丹溪最为赏识,半炒半生,每服三钱,水酒调眼,名独行丸,治妇人产后“血冲心动”。荆芥一味,华佗取其炒黑名“愈风散”、治产后血晕。清·吴仪洛在《本草从新》中载:“本品能助脾消食,通利血脉,治吐衄、肠风、崩中、血痢、产后血晕。”并说自行医以来,常与失笑散合用,取效颇多。

(4)带下:本病为妇科常见病,多为脾虚、肾虚和湿热所致。《女科经纶》曰:“白带多是脾虚······是脾精不守,不能输为荣血,而下白滑之物······故健脾补气要法也。”《妇人秘科》云:“带下之病,妇女多有之······年久不止者,以补脾胃为主兼升提。”故临床上常可以本方去龙眼肉、大枣之滋润,加薏苡仁、山药、车前子、龙骨、牡蛎等,脾健湿除带止而病除。

4.儿科

(1)夜啼:《幼幼集成》曾说:“小儿夜啼有数证······有吐泻后及大病后啼,亦由心血不足。”脾气不足,心血亏损,心气不和,心不藏神,神不守舍,精神不安则夜啼作矣。杨金强曾报道以本方为主治疗该病疗效确实。方中减去过于温燥的龙眼肉,加入有一定清肝息风止痉作用的蝉蜕。

(2)断齿:中医认为该病多由心胃火盛、饮食积滞、虫积及热盛动风所致。然因虚致病者亦不少见,先天不足,后天失调,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肝藏血主筋,肝血不充则筋脉失养,拘挛为病而发为断齿,血虚不能上奉于心则心神不安,更加重疾患。临床可以本方健脾养心为主,加龙骨、菖蒲、五味子安神定志,僵蚕息风止痉,使气血旺盛,筋脉得养,心神安宁,疾患可愈。

(3)胸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可属中医胸痹范畴,因小儿元气未充,脏腑娇嫩,极易因实致虚,故临床上常显心气不足,脾阳不振之证,何世英老中医曾以加减归脾汤治疗该类病候,取效颇著。该方减去白术、当归、枣仁等稍显温燥之品,而加入具有养血、活血、凉血、安神、通脉之效的丹参,使得全方针对性更强,药简而力专,颇居匠心。

(4)癫痫:《景岳全书》认为该病:“有从胎气而得者,有从生后受惊而得者,盖小儿神气尚弱,惊则肝胆气夺而神不守舍,舍空则正气不能主而痰邪足以乱之。”癫痫日久不愈者,常可引起气血耗散,肝肾亏损之虚证。由虚而病,因病致虚是造成经久不愈的原因。临床报道以本方为主益气养心,安神定志,同时加入石菖蒲、南星豁痰开窍以及全蝎止痉镇惊。

5.五官科

(1)鼻鼽:过敏性鼻炎属中医鼻鼽范畴,其因肺气虚,腠理疏松,寒风客于鼻窍,肺气不通,津液停骤,鼻窍壅塞,遂致喷嚏,流清涕。病程日久,脾肺皆虚,气血不足,故临床可用本方健脾益气,培土生金,再加苍耳子、辛夷、白芷、川芎等辛散风寒,通利肺窍。

(2)暴盲:急性球后视神经炎与中医学中的暴盲、视瞻昏渺等病颇为相似,多由体力、脑力、目力的过度疲劳,致气血耗伤,阴精亏损,心火上炎,从而目失濡养,视物模糊。中医认为,“心主藏神,目为心使”,“肝受血而能视”,“脾气统血,血养目窍”,故用归脾汤益气补血,健脾养心,安神明目。

(3)云雾移睛:《兰室秘藏》有“夫五脏六腑之精气,皆禀受于脾,上贯于目,脾者诸阴之首也,目者血脉之宗也,故脾虚则五脏之精气皆失所司,不能归明于目矣”之说,也有“目者,心之使也”之说,故而可见心脾两虚,目失血养则不明,脾虚健运,常致湿浊上泛清窍,故而眼前视物可呈云雾之状。临床可以本方配合二陈汤燥湿化痰之药使脾旺血盈,痰去脉通,营血注目,复归睛明。

(4)口疮:脾开窍于口,心开窍于舌,手少阴心经之别系舌本,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心脾两虚,气血不足,阴火上炎,故口疮连年不愈。故而可以本方健脾益气,补血养心,加玄参滋阴降火,肉桂引火归原,心脾得补,气血旺盛,浮阳降,清气升,故口疮愈。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