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祖传“排汗方”,化解前阴爱出汗!湿热一出,全身清爽,今天详细说一说
2024
10-02

祖传“排汗方”,化解前阴爱出汗!湿热一出,全身清爽,今天详细说一说

(本文仅供学习和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方剂,非专业读者务必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中医基础理论》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今天这篇文字,我给你说一个,特别容易困扰当下中年男性的问题,这就是前阴多汗,也就是中医所谓“阴汗”。再直白一点讲,就是男性外生殖器及其周围,特别容易出汗,一天到晚湿漉漉,十分难受。这个问题,非常普遍。尤其是中年、中老年男性,患者众多。我给你说个经典的案例。通过它,我们能看清中医对它的治疗思路之一。说有这么一个男子,当时42岁。初诊的时间,是2009年的3月份。

他什么毛病啊?就是爱出汗。出汗,以下半身为主。上半身轻很多。白天自汗,晚上睡着了以后还盗汗。总之啊,这个汗是不分时候,出得没完没了。当然,最尴尬的,就是他前阴爱出汗,伴有异味。上述这些情况,转眼已经半年了。患者决定投中医治疗。接诊的是谁呢?是段富津前辈。段师1930年生人,吉林人,是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导,也是第二届国医大师称号获得者。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查阅一下他老人家的学术生平。刻诊,患者舌红,苔腻而微黄。脉略数。细问得知,患者现在小便有点发黄,睡眠质量差,偶尔腰腿还觉得疼痛。段师询问患者的生活习惯,尤其是饮食习惯。患者面露愧色,说自己有一个毛病,他知道不好,但是改不了,这就是爱喝酒,甚至可以说是嗜酒。以前还有过痛风病史,血压高压150,低压100。了解到这些以后,段师提笔书方一首。但见:茵陈20克,茯苓25克,泽泻20克,猪苓15克,木瓜15克,砂仁15克,焦白术15克,郁金15克,厚朴15克。所有这些,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结果如何?患者服用之后复诊,说现在下半身出汗的现象已经大大减轻,舌不红,苔薄白。但是睡眠质量还是很差。这时候,原方猪苓和茵陈去掉,加生薏苡仁25克,酸枣仁和柏子仁各20克。投14剂。这就是医案的基本经过。它收载于《段富津医案精编》里面,在业界有一定的影响,颇具示范性。现在,我们就聊聊这背后的道理。这个患者的问题很简单,就是下半身出汗,前阴多汗,自汗盗汗。中医讲,阳加阴谓之汗。患者这么爱出汗,体内是不是也有阳热之性,迫津外出而成汗呢?咱们仔细观察患者的躯体症状和舌脉,会发现,他体内的确有湿热。

首先,就舌脉看,舌红苔黄腻,脉数。这就是湿热之征。舌红苔黄为热,苔腻为湿。脉数,也是热。再看,患者平时小便黄,这更是热象了。结合生活习惯,患者平时爱喝酒。酒本身乃是湿热之物,长期摄入,必然引湿热之邪蕴于内。总之,患者体内有湿热这个事儿,定下来了。那么,湿热为什么偏偏让患者下半身汗多,而上半身汗少呢?原因在于,湿邪下趋,就像水一下,喜欢往地势稍低的地方走。因此啊,湿热容易聚于下焦,对下半身的影响明显。当然了,湿热阻滞,经络气血不畅,患者容易腰腿疼痛。身体内环境有了湿热这么一大滩的垃圾,心神必然收到影响,所以患者睡不好觉。这个时候怎么办?非常明确,就是清热利湿。你看当时医家的配伍——茵陈20克,茯苓25克,泽泻20克,猪苓15克,木瓜15克,砂仁15克,焦白术15克,郁金15克,厚朴15克。这里头,我们重点看茵陈、茯苓、白术、泽泻、猪苓。这个方子,是茵陈五苓散去桂枝,或者说是四苓散加茵陈。先来看看什么是五苓散吧。五苓散,出自《伤寒论》,基本配伍是猪苓9克,泽泻15克,白术9克,茯苓9克,桂枝6克。它可以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主治,最初是太阳蓄水证。这涉及到伤寒论六经辨证,比较复杂,我们今天暂且不提。而除了太阳蓄水证,五苓散还常常被用于治疗水湿内停证,或者痰饮证。其中,泽泻利水,猪苓和茯苓帮助泽泻利水。白术健脾运化水湿。桂枝,温阳化气,来帮助水湿的排解。可以说,这是治疗水湿内停的常用方、标准方。医案里这个患者,是湿热内停。所以段师就借用了五苓散,用于利水湿。但是,这个患者本身还有热,因此去掉桂枝,以免温阳之性助热。五苓散去掉了桂枝,就是四苓散了。四苓散主脾失健运、水湿内停。在这个基础上,加茵陈。茵陈是清热利湿的专药。除此之外,加用木瓜、砂仁、郁金和厚朴。其中木瓜舒筋活络,兼可化湿。郁金则活血止痛。两者配合,改善患者下肢疼痛。砂仁和厚朴则行气化湿。

等二诊的时候,患者黄腻苔退了,这说明湿热已经化去大半,所以去掉猪苓和茵陈,以免过度利水伤阴,加薏苡仁即可,并配枣仁、柏子仁安神助眠。这就是基本的用药思路。总体看,就是茵陈五苓散,去掉桂枝,加木瓜、郁金、砂仁、厚朴。读者朋友,大家医案的价值,就在于树立样板,让我们有所借鉴。上面段富津前辈的用药,其实很具有模板价值。它向我们展示了,湿热蕴于下焦,导致异常出汗的调治思路。这就是利用茵陈五苓加减。而且,段师的加减之道,尤其是药后的随证调整,可谓丝丝入扣,细致入微。这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总之,对湿热导致的阴汗,以及自汗盗汗等,你记住,中医是有办法的。这个办法,就源于古籍,源于中医大家的笔下。只要认真学习, 我们不难掌握它们。好了,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