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杨大夫《金匮要略》8
2024
09-30

杨大夫《金匮要略》8

杨大夫《金匮要略》第七十七讲(黄疸病)

 朋友们晚上好,现在我们继续来学习《金匮要略》。********************************************************************************************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黄疸病,就是指脸黄,眼睛黄,身体黄,小便黄为主要症状的发黄病症。临来上比较常见,一看见这种人,第一印象是血不足,在中医三阴证里,这个还比较轻,属太阴证,如果再严重一点,极怕冷,但欲寐,那就成了少阴证了。所以,本篇讲的是太阴病的证治。我们知道,太阴病是由阳明病和少阳证发展而来的,所以就要治在阳明和少阳了。《金匮要略》第十五篇第1条:寸口脉浮而缓,浮则为风,缓则为痹。痹非中风,四肢苦烦,脾气必黄,瘀热以行。寸口脉浮而缓。这个脉象符合太阳中风的脉象,此时的病人是不是属于太阳中风证呢?这个寸口脉浮而缓,也不一定就是太阳中风证,临床上是要脉证合参,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才能准确对疾病进行定位的。例如,在《伤寒论》278条说,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太阴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从这一条文我们可以看出,本篇黄疸病属太阴病范围,也同时说明病人此时脾脏内热较重,如果拉肚子很多次,这个内热反而能泻掉,反而能情好转。《伤寒论》39条说,伤寒脉浮缓,身不疼,但重,乍有轻时,无少阴证者,大青龙汤主之。关于这个脉浮缓,并不是只有太阳中风有比脉象,即便是太阳伤寒也会有此脉,所以临床上要脉与证互参来进行诊断。浮则为风,缓则为痹。张仲景说了,我们现在所讲的脉浮缓不是指的太阳证时的脉浮缓,这里说的是太阴病的脉浮缓。病人现在脉浮了,说明病人很虚 ,被风吹了就会不舒服,但是他的脉缓,说明血不足了,血液循环就会很差,身体四肢就会出现酸痛麻木的证状。痹非中风,四肢苦烦。现在病人身体酸痛麻木沉,并不是受风吹了才这样子,没有受一点风寒也这样,这个是内证,内因引起的,气血不足了,病人也会四肢屈仲不利,酸痛麻木沉的。脾色必黄,瘀热以行。从《伤寒论》278条可以看出,这个太阴病脉浮缓是由脾家实引起的,所以病人血脉虚衰其病位当在脾脏。脾脏有病,现在是脉浮缓,说明脾中有热,胃中也会有热,消化吸收不好会导玫体内津血不足,就会身体发黄。如果不及时治疗,郁热日积月累,热则生痰,痰积入血分即为瘀,所以就会发展成以瘀和热为特征的病证。这一条就是对一些疑难病的病因形成的一个解释。而本篇实际是对《伤寒论》第278条太阴病的进一步解释。现代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肿瘤,癌证,实际就是一个瘀热的问题,轻重不同,表现的证状也不同罢了,说白了,本是一种病,轻重有别罢了。这个第一条,首先告诉我们了,凡一切重大疾病,与脾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联。《金匮要略》第十五篇第2条:趺阳脉紧而数,数则为热,热则消谷,紧则为寒,食即为满。尺脉浮为份肾,趺阳脾紧为伤脾。风寒相搏,食谷即眩,谷气不消,胃中苦浊,浊气下流,小便不通,阴被其寒,热流膀胱,身体尽黄,名曰谷疸。额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热,薄暮即发,膀胱急,小便自利,名曰女劳疸。腹如水状不治,心中懊侬而热,不能食,时欲吐,名曰酒疸。趺阳脉紧而数。这个趺阳脉是脾胃脉,位于足背冲阳穴,人体正常时它跳动很弱的,现在跳动却又快又有了紧促了。数刚为热,热则消谷。脾胃脉跳的快说明脾胃有热,病人就会很能吃饭,吃饱了还想吃,因为消谷太快了,不到吃饭时间早早就饿,这种人吃饭可以,干活不行,身无力的。紧刚为寒,食即为满。这个脉跳很急促,说明胃中很寒呀,他吃饭下去之后肚子会胀满的,运化无力。这么这时,一边说胃中热,又说胃中寒,这不是自相矛盾吗?我们学习中医要学会从多个角度看问题,很多时候疾病是很复杂的,生理上的很多方面问题要求我们同时能想得到,看得到,临床上才能做得到。这里的发热,过去中医认为是阴虚内热,而现代的观点可以把它看成因为阴虚而引起的炎证,所以这里的发热就是胃中有炎证了,但胃中又寒,这个寒来自于胃血管供血不足了,贫血了,胃就会供血不足而寒。所以这时寒热同时存在,是两个方面的问题。这个太阴病是怎么来的?首先是病人有少阳证,才会有现在。少阳证就是胁下满痛,有肝胆炎证了,病人会有怕冷怕热的证状。那么,也就是说,现在的病人有肝胆脾胃炎证了,都在发热呀,晚上睡觉总想把被子掀开的。尺脉浮为伤肾。正常人的尺脉是沉细的,现是现在又浮大了,说明体内炎证的发展扩散了,由肝传脾又传肾,张仲景在《伤寒论》里己经讲过了,人体五脏六腑一旦有了炎证,就会一纵一横互相传变,现在又传到肾来了,有肾炎了。趺阳脉紧为伤脾。如果趺阳脉是紧促的,也说明了脾脏有炎证了。风寒相搏,食谷即眩。这个风指的是体内发热炎证(脉浮缓),这个寒指的是血不足。本来血就不足了,身体又多器官有炎证,又在消耗津血,这样病情就会日益严重,严重时会有什么表现呢?病人一吃饭就头晕眼花,因为一吃饭下去血往胃脘跑,去帮胃消化,大脑就供不上血了,就会眩晕。谷气不消,胃中苦浊。这时胃中有炎证,严重消化不良,会有胃痛胃胀反酸呕逆打呃的。浊气下流,小便不通。这个脾胃肾的炎证也会向下传导给膀胱,如果膀胱炎有了,还会有小便不通的现象,因为尿路发炎肿大关闭不通了。阴被其寒,热流膀胱,身体尽黄,名曰谷疸。阴就是血,寒会伤人,如果人体的阴血生成系统受到了损害,再加上人体器官多发炎证病变,时间一久,患者就会全身发黄的,这个是因为人体消化系统造成的黄病,叫做谷疸。额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热。病个人额上发黑了,黑色本该入肾,现在不能入肾了说明肾衰了。头上又出汗,说明胃中还有热在上冲。手足中热,也是胃中热传导过去的,说明胃热很重。薄暮即发,膀胱急,小便自利,名曰女劳疸。一到晚上就手足发热头汗出,并且经常会憋尿,尿急,小便的量是正常的,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女人身上,叫做女劳疸,属于虚劳范围了。腹如水状不治。这个肝胆脾胃肾都有炎证,到最后会发展成肚子水胀如鼓,已经是肝硬化腹水尿毒证了,就没法再治了。心中懊侬而热,不能食,时欲吐,名曰酒疸。对于身体发黄的人来说,如果是心烦心而发热,又不能吃饭了,经常又反胃呕吐,这种病人是因为喝酒过多造成的,叫做酒疸。它的区别在于别人黄病患者吃饭很正常。这一条讲的是各种重大疾病都是一个瘀血证,本条对于瘀热证的病理病机进行了说明。再见。

杨大夫《金匮要略》第七十八讲(酒黄疸)

 朋友们晚上好,现在我们继续来学习《金匮要略》我们前面学习的几篇,很多内容,很多病种,篇章中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是原理和方法,治法也多是讲的临时对应处理方法,但不是从根本上来治疗疾病的。那么,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人类很多疾病都是贫血造成的,那么这个贫血又是怎么来的,又该怎样来治呢?这个十五篇讲的就是贫血的治法。尽管疾病证状千变万化,但不离一个阴阳,在人体内的以物质形态表现的方式就是津液和血,津液为阳,血为阴。所以只要维护好人体的津液和血,人的疾病就能康复,所有疑难杂病都能治愈。尽管疾病很复杂,但中医的治法并不复杂,津血一调,就是阴阳一调,百病消。那么,中医治病的着眼点在哪里?在阳明,也就是人体的消化系统,这里是生发阳气的地方,是为人体聚生血液的地方,能让人体健康而光明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所以叫做阳明,也就是人体的中焦消化系统。黄疸病,就是黄病,人体缺血才会发黄,所以黄疸病就是贫血。为什么要叫个疸呢?这个字是一个病字旁,里面放一个旦字,就是说这个病很严重,有可能今天还好好的,明天就就不能走或手抬不起或发生水肿,或突发心脏病,病情变数很大,所以叫做黄疸病。这个第十五篇讲黄疸病,就是讲贫血的治法,这个下手点在阳明,就是人体的消化系统。所以呢,本篇讲的就是《伤寒论》阳明病篇的补充部分。在第1条,张仲景说了,当人体贫血时,寸口脉是浮缓的,这时身体会有某些地方疼痛麻木,病人皮肤会发黄,身体会有瘀血,会感到身上热,不会感觉到冷的。当然,如果再进一步发展,那就会忽冷忽热不稳定了,发展到厥阴证时就会忽冷忽热了,一会还是好好的,突然来个发热,出一身冷汗,这种情况是有的。第1条里,他说脾色必黄,就是说人发黄贫血是由于脾的吸收不良造成的。在第2条里,对贫血病人的常见证状进行了罗列,食即为满,食谷即眩,胃中苦浊,小便不通,微汗出,膀胱急,腹如水状,这些都是最常看到的证状。所以呢,中医临床上,一眼看见病人发黄,就知道病人有什么问题了,如何用药就心里有底了,再通过问诊和切诊来补充一些信息,开方用药就完善了。中医就是这样治病的,几分钟就可以下定案了。一切一切的疾病都是一个津和血的问题,治在中焦阳明消化系统,这样一说,中医还是很复杂吗?很简单的,要比学习电脑容易很多了。《金匮要略》第15篇第3条:阳明病,脉迟者,食难用饱,饱则发烦头眩,小便必难,此欲作谷疸。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            第1条和第2条对人体贫血身黄作了介绍,现在就开始进入正题了。阳明病,脉迟者,食难用饱。人体贫血是阳明出问题了,那么有了这个阳明病的人,消化吸收不好,津血无化生来源,津血不足就会脉迟,正常人一分钟跳75次,而现在只能跳60次左右了,说明血不足了,身体会无力,总想多吃饭来增加气力,胃中有郁热,胃口特别好,吃的多,就是没力气。饱则发烦头眩。因为吃饭很多,吃下去之后全身血液往胃脘集中来帮助胃脘蠕动,头部就会供血不足,就会头晕目花了。小便必难。就是小便也会不正常,会比较频繁,次数较多,每次的量比较少,因为会血不足,憋不住尿,有一点尿就想去跑厕所,总觉膀胱急。此欲作谷疸。如果病人有以上的证状表现,说明不久就会有黄疸证出现,会皮肤发黄的,这种消化不良而起的贫血证状叫做谷疸。虽下之,腹满如故。因为吃的多,消化吸收能力跟不上,所以就会肚子比较胀大,形成一个将军肚,如果觉得不好看想减肥,吃了泻药攻下之后也是没有用的,腹满还是会反弹的,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病人脉迟血不足,这个消化不良是因为病人血不足造成的,不是那么容易就治好了。所以然者,脉迟故也。这个消化不良是因为病人贫血造成的,是恶性循环。脾胃大肠小肠肝胆因供血不足而导致生理功能不能正常发挥,才造成消化吸收不良,因为是恶性循环,所以此病比较顽固,这也就是很多种病不能很快康复的原因。这一说的是贫血的原因在消化系统,并且提示贫血的病机复杂,并且不容易治疗,正所谓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金匮要略》第15篇第4条:夫病酒黄疸,必小便不利,其候心中热,足下热,是其证也。            夫病酒黄疸。因为长期喝酒伤肝伤胃不能吃饭而导致的贫血身黄,这些病人还会有什么证状呢?必小便不利。这个小便不利就是尿很少,因为酒性大热,耗散胃肠津液,酒伤胃又不想吃饭,这样就会津血无源了,津亏就会尿量很少,这叫小便不利。与上一条所讲小便难,那是尿频烦心,别人一上午上一次厕所,他却要跑两三次。其侯心中热,足下热,是其证也。长期喝酒,不能吃饭,津血无源,就会生瘀血,就会得心脏病,会心中痛热,再严重一点就会出现消渴,血循环不能正常进行,是部会因循环不畅而发热,体内热量散发不出去而生郁热。这一条讲的是长期喝酒对人体的危害。仲师在此大声惊呼,凡珍惜生命健康的人,请不要过量饮酒,否则对健康极为不利。《金匮要略》第15篇第5条:酒黄疸者,或无热,靖言了了,腹满欲吐,鼻燥。其脉浮者,先吐之,沉弦者,先下之。            酒黄疸者,或无热,靖言了了。这个因为喝酒太多造成的贫血病人,这种人身体一般不会有热的,因为酒在胃中蒸发宣通人体经络,消耗了大量的津液,酒精把人体的热能发散出去了,过后就会表现体寒胃中冷,胃中不会有热象的。心在胃的上方,心胃相因,胃寒也会导致心中无烦热之象,所以这个酒家黄疸病人就会精神很好,思维清晰,说话有条有理而不乱了。靖言了了,就是坐在那里有条有理不惊不乱地说话,思路很清晰了。腹满欲吐,鼻燥。但是呢,这个酒疸病人,他会有腹满消化不良,有时想反胃欲吐,胃肠太虚寒了,吃饭不能消化,吃了又想吐掉。因为胃中虚冷不能生津液,脾也会寒,然后寒生湿,不能吸收,没有足够的饮食精气往肺中输送,这样就会肺中无津而燥,肺开窍于鼻,肺燥又会导致鼻子干燥了。其脉浮者,先吐之。这里是指酒疸病人腹满欲吐,吃的饭不能消化吸收,无力向下传送而停在胃肠,出现反胃欲吐了,怎么办呢?那要看病人的脉象是怎样的,如果出现了浮脉了,说明胃里在发热了,食物停在胃中发酵产热了,这时要尽快把胃中的食物吐出来,用瓜蒂散也可以,也可以用鹅毛去捣咽喉去催吐,用手指也行,也可以用手去掀背部肩胛骨下面的翻胃筯。沉弦者,先下之。这个脉沉弦,说明胃中很冷,又食积反胃了,这时就不能用催吐法了,因为胃中寒凉是吐不出来的,只有胃中热才能吐出来,这时只能用攻下法了,把食积排出来,保持消化系统常态化。攻下的药物很多,根据情况准确用药才行,不可以随便乱攻的。这一条讲的是酒疸病人出现消化不良的处理方法。朋友们,再见。

杨大夫《金匮要略》第七十九讲朋友们晚上好,现在我们继续来学习《金匮要略》。

第15篇非常重要,黄疸病就是身体发黄的疾病,实际就是贫血。中医的很多病证都是因为贫血造成的,如何从根本上来治疗贫血,这是中医临床成败的关键所在。很多人说自己肾虚,脾虚,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脾肾供血不足了,说白了就是贫血了。如何来治疗脾肾阳虚,实际就是对贫血的治疗了。气血充足,阴平则阳密,百病自退。

《金匮要略》第15篇第6条:酒疸,心中热,欲呕者,吐之愈。

酒疸,就是长期喝酒的人不能吃饭,胃中寒,饮食不消,时间久了就会造成贫血身发黄。 

心中热,就是胃脘发热了,本来他胃中寒凉,怎么会突然发热了呢?这是饮食不消造成食积发酵了,产热了,说明食积的时间有几天了,刚食积时是不会发热的,这时就要及时处理了,不能等的。欲吐者,吐之愈。人的胃中太热就会反胃呕吐,太凉就会打呃,现在欲呕想吐,说明胃中热,寒热确诊了才可以对证用药,这时可以用催吐法,把胃中停食吐出来就好了。

这一条说的是人体消化系统食积的治法,积在胃脘用吐法。吐法和下法千万不可以搞反了。

《金匮要略》第15篇第7条:酒疸下之,久久为黑疸,目青面黑,心中如啖蒜虀状,大便正黑,皮肤爪之不仁,其脉浮弱,虽黑微黄,故知之。

酒疸下之。就是紧接着上一条来说的,酒疸的人胃脘有积食不消,本来应该用催吐法把腐烂发酵的食物吐出去,结果呢,医生搞错了,开了攻下的药了,攻下的药很寒凉的,病人本身就虚寒,再一喝凉药就会下利不止了,病情就会加重的。久久为黑疸。胃肠寒冷,下利不止,饮食不化,下利清谷,这个黄疸病就会加重,身体发黄又发黑了,这就是黑疸,更严重的贫血了,接近了尿毒证了。目青面黑。肝主目,心主面部,目青面黑说明心肝气血衰败了,生命出现危象了。心中如啖蒜虀状,胃里发烧痛了,象吃了葱蒜韭菜一样难受,对应于本篇第1条所讲瘀热以行了。大便正黑。这个大便发黑是因为有瘀血的缘故。凡是有瘀血的人都是贫血时间太久了太会有瘀血的。皮肤爪之不仁。有瘀血的病人,临床上通过望诊即可查验出来,如果皮肤起痒疹或脱皮,爪甲会变形,比如荨麻疹,湿疹,牛皮癣,白瘕风,指甲变形,这些疾病就是贫血时间长了有了瘀血造成的。其脉浮弱。严重贫血又有瘀血的病人,临床上其脉管比平常人的粗大,但脉跳很微弱无力。虽黑微黄,故知之。在中医临床上,医生通过望诊即可知道病人是否有贫血和瘀血了,如果病人脸色又黄又黑,就说明他贫血又有瘀血了,可能会有皮肤病,爪甲病的。病人的脉象也可以据此推理出来,会脉管浮大,跳搏力微。这一条讲的是瘀血以行的中医诊断方法。

张仲景的书,没有空空而谈的词句,每一句话都是一种中医方法,在中医发展史上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所以张仲景被历代医家尊称为医圣。

《金匮要略》第15篇第8条:师曰:病黄疸,发热烦喘,胸满口燥者,以病发时火劫其汗,两热相得。然黄家所得,从湿得之。一身尽发热而黄,肚热,热在里,当下之。

师曰:病黄疸,发热烦喘,胸满口燥者。老师说,我见过一种黄疸贫血的病人,他身体发烧又喘气很厉害,病人胸部胀满又口舌干燥,这肯定是有严重的肺炎发热了,病人怎么会得这个热喘肺炎病呢?以病发时火劫其汗。这是因为这个贫血身黄的病人身体不舒服时医生采用艾灸,火疗的方法让病人出汗伤津液了。本来就津血大亏又血瘀,再一发汗就更严重了,瘀血更重了,瘀热以行,身体就发热,发热就会导致肺炎喘鸣了,外界病毒就就喜欢乘人体温度失去平衡时乘虚而入的。两热相得。病人贫血时会有瘀血,瘀则生热,再用热疗法来治,就会热上加热,津血大耗的。然黄家所得,从湿得之。老师又说了,但是呢,这个黄疸贫血疾病,是因为脾脏功能不正常,吸收不良造成的。脾脏是人体水液循环的中枢,脾主人体一身的燥和湿,如果脾脏有湿就会阻碍其吸收饮食精微物质的功能,贫血就是这么得来的。一身尽发热而黄,肚热,热在里,当下之。如果看到黄疸贫血病人全身在发热,再看一下病人的肚子,如果肚子也发热,这说明是阳明病,有大便堵在肠子里发热了,这说明是热在里,热在胃肠,发热有多种,感冒时也会发热,但感冒是上半身发热,腿脚不会发热。全身到处都发热,内外上下都发热的是阳明病,不是外感发热(热在外),这个是热在里,在胃肠,胃肠主全身体温,这时用攻下法把大便排出来就可以了。

这一条讲的是黄疸病被误治,被发汗后出现发热喘气,全身一身尽热的救治方法。这里的一身尽热是被火劫发汗造成津亏造成的,胃肠无津,肠中燥热,大便不得下行而积热造成的。

《金匮要略》第15篇第9条:脉沉,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皆发黄。

脉沉,就是人体津血大亏了,贫血了,按上一条所讲就是脾脏吸收功能不好造成的,脾中有湿了。渴欲饮水。现在的糖尿病人就是这样子,口很渴,每天要喝很多水,因为是津血不足的原因,口舌及胃都很干燥,胃中又有瘀热,所以总想喝水。是人体津血大亏了,贫血了,按上一条所讲就是脾脏吸收功能不好造成的,脾中有湿了。小便不利者,皆发黄。当人体小便很少的时候,说明体内严重缺津缺血了,尿是由津液汽化来的,尿少说明津亏血少。凡是出现脉沉的,口渴的,尿少的,都说明有贫血的问题,都属于黄疸病范围,并不是说身黄才算有黄疸。

这一条是对黄疸病作了定性,不管是否身发黄,凡贫血者均为黄疸病。

《金匮要略》第15篇第10条:腹满,燥不得睡,属黄家。

腹满。凡是腹满的人,他肯定是消化不良了,自然会贫血了,当属黄疸病。

舌痿黄,燥不得睡,属黄家。如果医生看一下病人的舌头,舌薄,舌窄,舌短,舌烂,这些都是贫血的舌征,身体发黄也是贫血的证兆,心烦不得睡也是贫血的证据,只要看见病人有腹满,或舌缩,或身黄,或失眠,都说明是贫血的问题,属黄疸病。

这一条是对上一条的补充。贫血的证状不胜枚举,数也数不清,都属于黄疸病范围,都可以按黄疸病的治疗方法来治疗。所以,这里也就体现了一个问题浮出水面了,那就是中医的诀窍,一方能治百病。再见。

     杨大夫《金匮要略》第八十讲(谷疸、茵陈蒿汤)

朋友们晚上好,现在我们继续学习《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第15篇第11条:黄疸之病,当以十八日为期,治之十日以上差,反剧难治。

黄疸之病。黄,就是皮肤发黄的人,就是贫血的人,疸,就是病情很严重,黄疸就是严重贫血的意思。当以十八日为期。病人贫血属于慢性病,不是很快就能治愈的,要按疗程周期来治疗了,一般应该是按十八日为一个疗程来治疗的。治之十日以上差。贫血的病人有很多全身证状不舒服,如果用药正确的话,十天之内就会有改善的,证状会减轻的,身体总体上会好转的。反剧难治。如果用药正确,治疗十天不但不好转,反而加重了,这样的病人就不好治了,可能救不回来了,病太重了,扁鹊在世也没办法。

这一条说的是,凡是属于黄疸病范围的疑难杂证,都要按疗程来治疗,要有长期治疗的思想准备。《金匮要略》第15篇第12条:疸而渴者,其疸难治,疸而不渴者,其疸可治。发于阴部,其人必呕。阳部,其人振寒而发热也。

疸而渴者,其疸难治。严重贫血的人如果又有口渴,比如现在的糖尿病人就是典型的这种证状,这样的贫血病人是很难治愈的,因为严重津血不足了。每一种病都分轻重,轻的好治,重的难治 。

疸而不渴者,其疸可治。严重贫血的人只要不口渴,说明津血不是亏得很严重,没有发展到疾病的后期就可以治好的。比如现在的糖尿病人,血糖虽高,但不口渴,这样的病人就可以治好的。发于阴部,其人必呕。这个阴,指的是血,五脏为藏血之所,这里的发了阴指的是五脏之中严重缺血了,人就会出现呕吐,食入即吐,这种病人就没有治疗的希望了。阳部,其人振寒而发热也。这个阳,指是是津液,六腑为藏津液之所,如果人体津液不足了,六腑缺津不得养,人体就会出现阳气不足的现象,会身体发抖比较怕冷,这样的病人一般会有发热的现象,因为阳气不足,抵抗力差,一受风寒暑湿就会发热,胃中阳气要往皮肤走,去抗邪,津液在转化为阳气时会释放出大量的热能。

这一条说的是,疾病有轻重,轻的可以治,重的就不要去治了,不要因为治不好病人而坏了医者的名声,或变生出其它不必要的麻烦,甚至惹祸上身。

《金匮要略》第15篇第13条:谷疸之为病,寒热不食,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

茵陈蒿汤方:茵陈蒿六两,栀子十四枚,大黄二两。

谷疸之为病。就是因为长期消化不良而导致严重贫血的病人。

寒热不食,食即头眩。这种病人又怕冷又怕热,身体太虚了,又不能吃饭了,食下就想晕,晕了就会想吐的,正如前面条文所讲,病发于阴部了,五脏都缺血了,很严重了,难治的。

心胸不安,就是心慌心悸胸痛呼吸短气了。久久发黄为谷疸,茵陈蒿汤主之。这么严重的病人肯定是皮肤发黄很久了没有及时治疗,现在发展到吃不下饭的地步了,这是谷疸证,可以用茵陈蒿汤来治疗。茵陈蒿汤仅三味药,用于治疗长期消化不良而导致的贫血证,此方在中医临床上意义重大,因为很多疑难病都是因为消化不良而引起的。中医界说桂枝汤为天下第一方,而实际上呢,桂枝汤是治疗外感证的第一方,茵陈蒿汤是治疗内科病的第一方,意义不亚于桂枝汤。所以,茵陈蒿汤的临床应用率非常高,我们在大量的临床案例中会常常看到这三味药,因为它能让病人的津血回头,疾病才能走向康复。茵陈,味苦性平,先草木而生,后草木而凋,此草经历寒冬而不死,说明它是纯阳纯阴之物,含天地之灵气,更因为它春天生于旧苗,生命力顽强,有绿茵之势,所以叫做茵陈,又因为其田间地角到处生长,来源易得,所以叫做茵陈蒿。茵陈春天生发最早,含冬季之寒性,阴性足,能入人体血分。又因长于春天,得春天之温气,温为阳,所以茵陈又入人体气分,能补人体津液,所以茵陈具有调节人体阴阳平衡的作用,能调节人体寒热平衡,使人体实现阴阳平衡的作用。茵陈的生长季节在冬夏之间,冬为寒为阴为北方,夏为热为阳为南方,对应于人体来说,上焦心肺为阳,下焦肾为阴,而茵陈处于阴阳之间,也就是处于上焦与下焦之间的中焦。中焦是人体消化系统,茵陈具有统领消化系统的作用。张仲景说了,谷疸是因为脾中有湿造成的,脾中有湿就会不能正常吸收饮食精华,而茵陈具有阴阳之性,能调节人体寒热,当脾脏温度正常时,脾湿自退,吸收营养精华的功能就正常了,会将营养精华上输于肺,在肺中与氧化合,生成人体所需营养而输布于全身,这样,人就不会贫血了,谷疸才能好。栀子,味苦性寒,能够清热解毒,生津养血安神,为中医要药,栀子生用养阴泻火解毒,炒焦用能减缓其寒凉之性,栀子炒炭用能清热凉血止血,止血热妄行。栀子清热以阳分热为主,主要在六腑,比如三焦淋巴,胃肠,膀胱。栀子色红入心,能充血脉,养心血安神。大黄,苦寒,性沉而不浮,大下有形之积,性走而不守,大泻无形之热,能通便消食积,能活血化瘀。大黄生用泻下力猛,酒制大黄泻下力缓,长于清上焦热。

茵陈蒿汤三味药,茵陈能主宰中焦消化系统,调其寒热平衡,司其升降之职,滋阴潜阳,生津养血安神,栀子清热泻火解毒,清气分之邪热,生津养血安神,大黄活血化瘀通便。三药协调共用,热得清,湿得去,瘀得消,正合谷疸病的病机。栀子主上焦,茵陈主中焦,大黄主下焦。三药又共理三焦。

茵陈为中医临床要药,能祛除人体寒热邪气,能生津而通到关节,能消症瘕积聚,能去妇女腹中结块胀痛,能治湿疮瘙痒,其性凉能散热,温能升发,与柴胡功能相近,但比柴胡较柔弱,没有劫阴之弊。

再见。

杨大夫《金匮要略》第八十一讲(硝石矾石散、女劳疸)

 朋友们晚上好,现在我们继续来学习《金匮要略》。昨天学习到茵陈蒿汤,这是一个治疗消化不良引起严重贫血的方子,此方在中医临床上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桂枝麻黄之类方剂,非常重要,疑难杂病常常会用到,因为一切杂病都是气血亏虚造成的。三味药的组合使用非常巧妙,茵陈生于初春,得春木之气,最养肝阴,为人体中焦消化系统要药,能调节中焦之寒热平衡,所以具有利脾湿之功能。关于人体三焦的划分,上焦心肺为阳,为火,主热,主宣发。中焦肝胆脾胃大小肠居上下焦水火之间,主沤,主温,主运,主化。下焦肾主排泻,主寒,主沉降。曾有人把肝划归下焦,这是不对的,肝属中焦消化系统。三味药,茵陈主寒热,利湿。栀子清心热,清胃热,清膀胱热,善清六腑表热。大黄降浊化瘀。全方实现了湿,热,瘀,同时清除的功能,凡中医杂病,大多不离此三种致病因素。这里补充一下,栀子和大黄的使用,这两味药在临床上,栀子有生用,炒焦用,炒炭用,条文中没讲具体,生栀子比较凉,如果是胃寒的人可以用炒栀子,有出血的病人可以用栀子炭来清热凉血止血。大黄要用酒制大黄,生大黄会引起下泻的。临床上要根据证状严格把握。此方为阳明病方,治在中焦消化系统阳明,由此可以看出,很多杂证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阳明,所以仲景六经六病立论中才有了一个阳明病。本方的使用中,要先煮茵陈,一天喝三次,病人服药后小便会增多,这是茵陈利湿,栀子清膀胱热的作用。尿如皂角汁状,色正赤,这是大黄降泄瘀热的作用。一天以后病人腹部会减小,说明瘀热湿从小便排出了。这一条的用药方法也说明,人体消化吸收不良与湿热瘀有密切关系,没有湿热瘀,人体一般不会贫血,不会皮肤发黄的。皮肤发黄,也是体内湿热瘀外透的表现。这一条讲的是贫血的治法,也是各种疑难杂证的重要治疗方法,治在中焦。当人体气血充足时,五脏受血而养,生精藏于肾,肾才能作强,百病不生。《金匮要略》第15篇第14条:黄家,日晡所发热,而反恶寒,此为女劳得之。膀胱急,少腹满,身尽黄,额上黑,足下热,因作黑疸,其腹胀如水状,大便必黑,时溏,此女劳之病,非水也。腹满者难治。硝石矾石散主之。硝石矾石散方:硝石,矾石(烧),等分。黄家,日晡所发热。这个皮肤黄的贫血病人,在半下午的时候出现了发热现象,别的时间不发热,这个时候是胃经当令,说明是胃肠在发热。而反恶寒。我们在《伤寒论》中学习过,阳明病但热不寒,但是现在却有发热怕冷的感觉,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此为女劳得之。这种证状是妇女得了女劳疸所表现的证状。什么是女劳疸呢?在本篇第2条中是这样说的,额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热,薄暮即发,膀胱急,小便自利,名曰女劳疸,是这么一回事。膀胱急,少腹满,身尽黄,额上黑,足下热,因作黑疸。他说这个女劳疸就是黑疸,特别严重的贫血,这个时候应该是瘀热以行,瘀血很严重了,病人发热是因为瘀热造成的。膀胱这个地方有点痛了,小肚子又胀满,瘀血在小肚子这个地方,此处有子宫和膀胱,瘀血在哪个部位呢?小便自利,那说明不在膀胱,应该是在子宫这个部位,就相当于现在的子宫肌瘤了。额头上发黑,身尽黄,足底下热,这都是严重瘀血的外在表现,医生平时可以根据这些证状来判断病人是否瘀血严重。其腹胀如水状,大便必黑,时溏,此女劳之病,非水也。有的妇女腹部胀大,大便是黑色的,有时大便很溏,这样的病人不是水饮病,是瘀血病,叫做女劳疸,就是妇女子宫肌瘤了。所以呢,妇女子宫肌瘤与贫血有关,与消化系统疾病长期不愈有关。腹满者难治。如果腹胀肚子是尖的好治,腹胀如圆盘就不好治了。硝石矾石散主之。这个妇科子宫肌瘤可以用硝石矾石散来把它消化掉。硝石是个什么东西呢?我们前面学习过芒硝,硝石是芒硝吗?两者是有区别的,在加工芒硝的过程中,上面一层细的叫芒硝,沉重结块在下者为硝石,所以硝石的沉降之力较重,对排瘀血有利。硝石有什么功效呢?味苦性寒,能清中焦的热,能泻下焦的湿,其性重浊下行,善于泻热利水,能入血分,破瘀消坚,消不化之瘀血,化腐消瘀,善治黄疸黑疸。矾石,就是明矾,味酸性寒,入血分解毒燥湿,解瘀血所致郁热。这里是用烧过熟制的,以加强燥湿之功。本方两味药,硝石苦寒泻水清热破瘀攻坚,矾石酸涩收湿而泻水。两药互相配合,硝石散而降,矾石收而泄利。制成粉剂,一次服一方寸匕,约4克左右,要用大麦煮成的稀饭和在一起服用。一天三次。体内的瘀血会通过大小便排出来,小便会发黄,大便会特别黑,体内的黄浊和黑瘀就这样被排出来了 ,用药后看到这些现象,都属于正常用药反应。这一条讲的是女劳疸,也就是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法。用大麦粥和服,说明硝石矾石对胃有刺激作用,有不良作用,大麦养胃和胃,同时也有攻坚作用。今天就学习到这里,我们明晚再会。

杨大夫《金匮要略》第八十二讲(栀子大黄汤、猪膏发煎、茵陈五苓散、大黄硝石汤)

 朋友们晚上好,现在我们继续来学习《金匮要略》。昨天学习了硝石矾石散,这个方子也很实用,用治妇科子宫肌瘤,肝硬化,胆结石,肝结石,用其破瘀消坚之功,这些方法属于中医八法中的消法。《金匮要略》第15篇第15条:酒黄疸,心中懊侬或热痛,栀子大黄汤主之。酒黄疸,就是长期喝酒导严重贫血身黄的病人。心中懊侬或热痛,就是心口这个位置很难受,心脏功能不正常了,又说或热痛,实际就是说心口发热又痛,很难受,病机是这样,也可能因人而异没有热痛,但病机是相同的,表现不同而已。那么,为什么会心口热痛呢?有两种原因,一是心中有瘀热,二是胃中有热。心脏病人很多时候在犯胃病的时候会突发心脏病,因为心脏位于胃的上方,心胃相因,当胃功能不正常时就会牵连到心脏,胃不能蠕动了,心脏搏动也会受到影响,人体脏腑是相连协调同步的。所以,这时就要去解决两个问题,心脏和胃。栀子大黄汤主之。这个方子可以治疗心中热痛或心烦懊侬。这个方子共四味药,大黄性沉而不浮,大下有形之积,大泻无形之热,能把胃中瘀热和宿食清解掉,让胃肠排空,枳实是理气的,能破结开瘀,泻痞除满,去痰消饮,下一切腐败浊物。豉,就是香豉,能调和脏腑,能扫荡浊瘀,有除旧布新之功能,能升清降浊,升降胃气。栀子,是治疗黄疸的要药,善清心热,胃热,膀胱热,色红入心,有养心安神作用。四味药共用,化瘀破积,安胃养心,共解心中懊侬疼热之疾。这一条讲的是心胃同病的治疗方法。《金匮要略》第15篇第16条:诸病黄家,但其利小便,假令脉浮,当以汗解之,宜桂枝加黄芪汤主之。诸病黄家,但利其小便。凡是皮肤发黄贫血的病人,其治疗方法都要使用通利小便的方法,让体内的湿热瘀从小便排出来才行。比如茵陈蒿汤就是这样,茵陈调寒热能利湿,栀子清热利小便,大黄破瘀,让体内的湿热瘀从大小便排出来。假令脉浮,当以汗解之。如果黄疸病人出现了浮脉,是怎么回事呢?是感冒了吗?有两种可能,可能是感冒了,也可能不是,太虚了也会出现浮脉的,不管怎样,浮脉一定存在里虚的问题,都可以把津液补上来,再调一下营卫之气的。宜桂枝加黄芪汤主之。桂枝汤由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炙甘草组成,另加一味黄芪。生姜大枣甘草调胃生津,桂枝芍药调营卫之气,这是一个强壮剂,喝了可能会有汗出,所以用黄芪来补肺气,固皮毛,使毛孔固密,防上汗出津脱,此为生津强壮固脱之方剂。这一条说的是黄疸病治疗过程中使用利尿法导致伤津液后出现脉浮的补救方法。《金匮要略》第15篇第17条:诸黄,猪膏发煎主之。猪膏半斤,乱发如鸡子大,三枚。诸黄,就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贫血证,皮肤发黄,一身尽黄之证,可以用猪膏发煎来治疗这个贫血证,这个是攻补兼施的治疗方法,也就是中医八法中的和法。猪膏,也就是猪油,有利水润肠的作用。乱发有利湿消瘀的功能,含有丰富的人体所需多种微量元素,特别是含钙硫锌铁非常丰富,也有调胃安胃的功能。两味药,乱发放入猪油中煎熬,直到看不到头发为止。分开服用,能把体内的湿热瘀从小便里排出来,又不伤胃气。这一条讲的是治疗黄疸病的多种方法之一。《金匮要略》第15篇第18条:黄疸病,茵陈五苓散主之。茵陈五苓散方:茵陈蒿末十分,五苓散五分。凡是贫血的病人,也可以用茵陈五苓散来治疗。茵陈生于春天,木性最强,善理肝阴,对消化系统有统领之功能,能调寒热升降,能化中焦之湿热,再配合五苓散来加强中焦气化功能,加强体内水液循环,使人体寒热趋于平衡。五苓散由桂枝,白术,茯苓,泽泻,猪苓组成,是调节人体温度平衡与水循环的重要方剂,能使中焦气机升清降浊。这一条讲的是从中焦调节人体气机与加强人体水循环这一角度来治疗人体气血不足的方法。中医治病的方法就是对人体进行多方位的调节,使人体各系统恢复常态。《金匮要略》第15篇第19条:黄疸腹满,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为表和里实,当下之,宜大黄硝石汤。大黄硝石汤方:大黄,黄柏,硝石各四两,栀子十五枚。黄疸腹满,小便不利而赤。就是皮肤发黄严重贫血的病人,现在出现腹满了,怎么会腹满了呢?问一下有什么特别证状,中医诊病一定要问二便情况的,病人说了,小便时有不舒服的感觉,并且小便是红色的,说明是尿血了,膀胱里面有热了。自汗出。身上又有汗出了,根据腹满汗出这个证状综合起来,说明胃肠中焦有积热,腹满的原因是有大便停积了。如果腹中有水的话,胃中应该是寒的,不会有汗的,所以可以据此推断为肠中有燥屎。此为表和里实,当下之。病人汗出是因为中焦有热,下焦有热造成的,不是受外界风寒引起的,病位在里,应当用攻下的方法把里热和燥屎清出来才行。可以用大黄硝石汤来清热并同时攻大便出来。这一条讲的是黄疸病中下二焦积热过盛的治疗方法。由此看出,贫血与内热是密切相关的。再见。

杨大夫《金匮要略》第八十三讲(小半夏汤)

  各位朋友晚上好,现在我们继续学习《金匮要略》。

 上一节,讲到19条,黄疸腹满,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表和里实,当下之,用大黄硝石汤方。贫血的病人又肚子很胀,小便尿血,这是里热证,说明胃肠有热,膀胱有热,病人出汗不是感冒的原因,是里热造成的,应该清热才行,不可以错误诊断或错误用药的,如果用了发汗的药,会热上加热,病情会加重的。 那么,中焦消化系统的湿热瘀会不会传给心肺呢?肯定会有的,这一条文里没有说,但意思已经指明了。《金匮要略》开篇就说,不治已病治未病,意思就是说人体脏腑相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当一脏有病时,其它脏也已经有病了,但不一定有证状表现,作为医生不可以在临床上单治某一脏,而是要全面调治才可以。 张仲景讲的方剂,多是针对某一系统来说的,临床上用他讲的方剂去治病行不行呢?回答是,不太行。 那临床上应该如何去组方治病呢?医圣张仲景把治病的方法教给我们了,面对复杂的病情,我们只要掌握了治病的基本方法,把它综合起来,对人体生理机能来一个重新大调整,这样才能有好的疗效。 这个第15篇,讲的就是各种疑难杂证的治疗方法,实际上各种杂病的病机跨越不出湿热瘀这三个因素,导致湿热瘀的原因是人体消化系统发生了病变,这个消化系统就叫做阳明。所以,凡是杂病,我们要以治在阳明为主。这样一说,中医治病是不是很简单了?那么,阳明病应该怎么来治呢? 我们看一下《伤寒论》的篇幅就清楚了,全书讲了什么?用很大的篇幅讲了太阳病,对人体寒热循环糸统作了详佃的解说。阳明病篇又是占了很大的篇幅,这个大家一看便知阳明病是多么重要了 这个《金匮要略》第15篇,讲的是黄疸病,实际还是阳明病的内容,是对《伤寒论》阳明病篇的补充。 所以,这里就不得不再说一下什么是阳明病了,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伤寒论》阳明病篇首条提纲第179条是这样写的: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  阳明病有三种?那个脾约就是体内有虚热,脾中又有寒湿,这种人吃饭很好,但吸收不良,呈现出消化系统运化失职,因为存在体内水循环障碍,所以就叫做太阳阳明。由此可见,阳明病不是单纯指一个胃肠而已。 正阳阳明,就是单纯指胃肠范围内胃气不下行,大便不通顺,这里单指胃肠。 少阳阳明,发汗利小便这几个字属于太阳范围,但后面提到胃中燥烦实,这个烦字,偏旁有个火,说明有胃肠之外的内热之火,这个内热之火属于少阳证,实际上是阳明与少阳合病。他又说,大便难,就是便秘,內火造成肛门肿胀,大便难出。又因肝司二阴,肛门是肝脏在管,所以这个便秘是肝火造成的。 我们知道了阳明病在中医学习中的重要性之后,也就会体悟到《金匮要略》第15篇有多么重要了。只要人体生化系统是正常的,那就会百病不生的。所以,我多次强调,百病求于阳明。 阳明病的病理特征就是三大亮点,湿,热,瘀。把握着这三个方向,就掌握了治病的万能钥匙。当你掌握了这些方法之后,面对病人,中医的十问一问完,方子就出来了,其实这个方子早已在你心中定型了,只需要直接拿出来用就行了,不需要再去胡乱辨征的。 这个19条,讲的就是脏腑相连,中焦阳明热会传导给下焦,正是对应了《伤寒论》中的一纵一横互相传变。 明白了医圣张仲景的苦心相传,你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医生,否则,都是门外汉。《金匮要略》第15篇第20条,患黄疸病,小便色不变,欲自利,腹满而喘,不可除热,热除必哕。哕者,小半夏汤主之。 患黄疸病。什么意思呢?说的还是黄疸病的患者,贫血的患者了,在服用上一条文中的大黄硝石汤之后,病会马上好吗?不可能的。阳明病的治疗周期是很长的,不会马上就好,病情依然还在。 小便色不变。就是上一条所讲病人小便赤,有血尿,喝药后不能控制住病情,因为热太重了,不是一下子就能把热清掉的,內热未除。 欲自利。但又不是自利拉肚子,只是想拉又不拉,有这个想解大便的感觉,就相当于里急后重差不多,说明肛门扩约肌有些松了,这个肛门归肝脏在管,现在肝受內热影响而虚了。欲自利,同时说明大肠里面的粪便是稀的,里面又很热,才会有这种感觉,里面很稀,说明大肠有寒,但又有热,寒热互结了。腹满而喘。病人在喝大黄硝石汤之前只有腹滿,有胃肠炎,可是喝药之后不但没有减轻好转,反而病情加重了,现在又喘气了,又腹满,这是胃肠炎加重了,胃胀把肺顶起了,影响呼吸了。怎么会是这样呢?不可除热。就是说,作为医生,明知病人內热很重,但病人胃肠确实又虚弱,一用凉药又伤胃,这种情况下就不要一味地去清热了。当然,变动一下思路,寒药与热药并用,注重调和胃气,还是可以的,比如甘草泻心汤就是例子,仲景创立几个泻心汤,在中医临床上是非常重要的。 热除必哕。清热的药都是寒性的,胃肠虚弱的人一喝下去就会拉肚子,这样就会伤津液,让胃肠变得更虚。 什么是哕呢?就是噎,干噫,胃中虚冷,胃气衰败造或的,胃津受损太过,胃气衰败了,才喉咙干燥噎塞。 哕者,小半夏汤主之。如果病人干噎胃败,可以用小半夏汤来温胃和胃降逆。 小半夏汤由半夏一升,生姜半斤组成,半夏辛燥,能化痰散结和胃气,生姜辛温,辛能宣通,温能除寒湿之气,二味相伍有和胃降逆之功,为胃家要药。 再见。

杨大夫《金匮要略》第八十四讲(朋友们晚上好,现在我们继续学习《金匮要略》。

昨天讲到第15篇第20条,这里讲到中下焦湿热太重的时候,用药要谨慎,因为病人受病折磨已经胃气衰败了,不可以用大剂凉药让胃受伤,要以守护胃气为重。如果出现干噎的情况,可以用小半夏汤来和胃。人体的胃也容易出现呕吐的情况,一般都会用陈皮和竹茹,或生姜半夏来止呕,这都是和胃的常用药物。《金匮要略》第15篇第21条,诸黄,腹痛而呕者,宜柴胡汤。

诸黄,就是说有严重的黄疸贫血病人,全身都黄了,眼晴也黄了,病情是非常严重的,极度的身体缺血了,体内又湿热瘀严重。腹痛而呕者,为什么会腹痛呢?为什么会呕吐呢?这两个证状要互相参考,腹痛有寒痛有热痛,再一看,病人有呕吐,这个呕吐能说明什么呢?呕吐是,阳证的主要特征,说明病人有少阳证,身体里面有热,那么,这个腹痛肯定是热痛了,有胃肠炎造成的。这里可以这么说,人体为什么会贫血发黄呢?其原因就是胃肠炎造成的,少阳证造成的。那么,我们在学习这个第15篇时曾说过,贫血黄病是阳明证造成的,治在阳明,那么怎么现在又说是少阳证造成的呢?昨天,我们对阳明病的提纲从新学习了一下,阳明病有三种,第三种就是少阳阳明,实际就是阳明与少阳合病,总体上还是叫阳明病。

宜柴胡汤。对于少阳阳明来说,用药法则就是柴胡法。小柴胡汤是即解表证又和里证的方法,表理双解的调和法,而大柴胡汤是针对胃肠炎来用药的,现在病人腹痛,应该是胃肠有湿热,有炎证,应该使用大柴胡汤才对。

大柴胡汤的组成是,柴胡半斤,黄芩三两,芍药三两,半夏半升(洗),生姜五两(切),枳实四枚(炙),大枣十二枚(擘),大黄二两。

这个方子是疏肝,清热,理气,和胃,消痰,化瘀,这么多方法的联合应用。

我说这些方法有什么意义呢?意义非常的重大,你遵循这些治病的方法,把选药思路确定下来,这个就是中医治病的大法,凡一切杂病,用之无不效验,中医就是这么简单而不复杂。一切杂病的发病根源,脱不开阳明病一条,只要按少阳阳明来冶,这就是仲景的心法,也是特设黄疸病这一篇章的用意所在。中医学认为,正气內存,邪不可干,就是说只要人体气血充足,是不会生任何疾病的。那么,气血是否充足,才是生病与否的关键,而导致血气衰败的原因则是少阳阳明这个病,治病,必求于本。这一条讲的也是治疗黄疸病的主方,大柴胡汤,与茵陈蒿汤相比较,茵陈蒿汤注重突出于阳明病的病理机制,湿,热,瘀。这三点是阳明病的主要病机,而大柴胡汤注重于治疗的具体方法。

《金匮要略》第15篇第22条,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于虚劳小建中汤。方见虚劳中。

男子黄。这个皮肤发黄,就是贫血了,中国的古代没有贫血一词,叫做黄病,严重的叫黄疸。男女都会得黄病,但男子黄病与女子黄病有些区别,男子黄病会有抑郁证,便秘,痔疮,早萎早泄这些证状,而女子黄病多有乳腺增生,月经不调,赤白带下,外阴白斑,外阴瘙庠,性冷淡,子宫肌瘤这些问题出现。所以,男女有别。妇科问题先放一边,另作别论,这里单说男子。

那么,男子有了黄病应该怎样治疗呢?首先,要看他病情的轻重,如果严重的话,就要从茵陈蒿汤和大柴胡汤这方面考虑用药了,如果很轻微,也可以用轻剂来治疗,毕竟大柴胡汤和茵陈蒿汤都是重剂,是治疗重证的,茵陈用到六两,柴胡用半斤,一看就是重剂了。那么,如何知道病人的病情是轻是重呢?这就需要医生通过问诊来了解病人的信息了,收集信息是判断疾病的依据。小便自利。这就是收集到的信息。小便次数正常,一昼夜4一5次,每次的量有3OO一4OO毫升,没有不舒服的感觉,这就说明小便很正常了,说明他津血充足,疾病很轻微,可以用轻一剂微调一下就行了。中医诊病,如果是外感,就要问寒热问题,如果是内证杂病,就要问饮食口味和大小便,身汗与睡眠,知道这些就足够了,不需要问很太详尽。如果问得很详尽,那说明这个医生不是很懂医理,治病没方向,没成见。当于虚劳小建中汤。对于气血不足的人,如果小便正常,说明病情很轻微,可以按照普通的虚劳病治疗方法去治疗就行了,治疗虚劳病的方法很多,炙甘草汤,奔豚汤也是,小建中汤也是其中之一。

小建中汤由桂枝三两,甘草二两(炙),大枣十二枚(擘),芍药六两,生姜三两(切),胶饴一升组成。

小建中汤就是桂枝汤原方加倍用芍药,又加了胶饴,能够温中补虚,调和气血,重用芍药大滋肝阴以养血除热,重用生姜以利湿,加胶饴以养脾胃,有桂枝通血脉化瘀滞,同样对湿,热,瘀,有效。

这一条说的是什么呢?重点不是如何来治疗黄病,强调的是中医的诊法,通过饮食口味和大小便及寒热有无汗,即可对疾病作出正确的诊断。

下面有两个附方,是收集其它书中有关治疗黄病的方法。

瓜蒂散,治诸黄。这个瓜蒂散由瓜蒂(熬黄)和赤小豆各等份组成,服用时要用香豉熬的水来送服,要温服,不可以喝凉的。

瓜蒂味苦,性升催吐,赤小豆味酸,能利水消肿,两药合用,又配以香豉升降和胃,可以把胃中的积痰吐出来,对于病情严重的,水饭不入而胃脘疼痛的,可以使用催吐法以应急,此法不是阳明病的常治法,而是备急法。朋友们,我们明晚再见。

杨大夫《金匮要略》第八十五讲(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各位朋友晚上好,现在我们继续来学习《金匮要略》。

昨天讲到这个瓜蒂散治黄疸,这个方子是一个涌吐剂,同时也是一个利水剂,可以治疗严重的水肿病,是针对黄疸病应急时使用的。

《千金》麻黄醇酒汤:治黄疸。

麻黄三两,上一味,以美清酒五升,煮取二升半,顿服尽。冬月用酒,春月用水煮之。这个方子来自于《千金方》,这个黄疸病为什么会用到一味麻黄呢? 这个说的是,黄疸病人如果受寒感冒了,那要怎么办呢?他本身又有少阳阳明证,胃中有热,这个情况很特别的,如果用麻黄汤或桂枝汤。这两个方子里都有桂枝,桂枝性热发越阳气,会导致胃中更热,桂枝是外证用药,不适合有内证的人,如果用了桂枝,病情就会加重,只能用麻黄宣肺平喘泻热了。那生姜大枣甘草是否可用呢?因为病人腹满而喘了,很多药下去不能被吸收,反倒加重胃的负担,所以这个一味麻黄是用来解外感风寒的。

好,这个第15篇学习完了,本篇讲的是贫血的发病原理,黄疸就是贫血,因为中焦消化糸统失职造成的。人体的饮食消化系统在古代中医学中叫做阳明。所以,学会阳明病的治疗方法,就是学会了各种杂病的治法,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首先说一下这一篇的内容,这个第16篇是讲什么内容的呢?其实还是讲的阳明病。为什么要分篇来讲呢?这一篇是针对阳明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出血证和瘀血证来,由于是血证,有点特别,所以分开来讲,另立一个章节。《金匮要略》第16篇第1条:寸口脉动而弱,动即为惊,弱则为悸。寸口脉动而弱。寸口脉就是左手寸脉,为心脏脉,为阳脉。现在的情况是非常弱了,气血严重不足了,这是长期的阳明病失治造成的,心脏供血不足了,又加上有内热上火,心脏跳动不规律了。动即为惊。病人心脏乱跳,就会表现出惊恐的情志证兆,惊恐伤肾,此时病人肾气会爱到折损的。弱则为悸。心脉弱的人就会出现心慌心悸,因为心脏供血不足了,就会发生心脏病了。

这一条讲的是,阳明病是导致心脏病的发病原因。

《金匮要略》第16篇第2条:师曰:夫脉浮,目睛晕黄,衄未止。晕黄去,目晴慧了,知衄今止。师曰:夫脉浮,目睛晕黄,衄未止。老师对学生说,人为什么会发生鼻子流血不止的病证呢?这样的病人,他的脉肯定是浮的了,浮脉说明身体有发热,首先我们知道病人有发热现象了,再通过望诊问诊,知道病人眼睛都发黄了,这是黄疸病呀,中焦有湿热瘀了,热盛所以脉浮,这个热就是炎证了。病人又因湿阻中焦,肝阳上越不得下,所以就头晕。由于内热较盛,中焦移热于肺,肺热应鼻而血管胀破流血。这就是流鼻血的发病机理,阳明热盛。晕黄去,目睛慧了,知衄今止。如果病人头不晕了,说明中焦湿和热都退了,那么黄病也会自然康复的,病人的视力也会恢复正常的,鼻子自然也就不会流血了。

这一条说的是,黄疸病,头晕,视力障碍,鼻子流血,其发病原因都是阳明病造成的,中焦消化系统湿热瘀造成的,所以,阳明病在中医诊疗中极为重要。

《金匮要略》第16篇第3条:又曰:从春至夏者,太阳。从秋至冬衄者,阳明。

张仲景又说了,有关流鼻血的事情,作了一个补充,从春天到夏天流鼻血者,这个是在一年之中的上半年,气温呈上升态势,由于冬天寒冷的原因,皮肤毛孔比较固密,到了天气转暖了,人就会身热汗出,但由于皮肤毛孔很固密,这个热汽就发散不出来,体热上走入肺经鼻外出,鼻腔毛细血管很脆弱,受热易破裂,这样我们看到的就是鼻子流血了。这个出血的原因是人体寒热循环障碍造成的,所以,也叫做太阳病。太阳,就是人体寒热循环与水循环两大系统,两系统之间关系极为密切。

如果是流鼻血发生在秋冬季节,这个是在下半年,因为夏天气候炎热,人体皮肤感孔松驰,都是打开的,气候又在转凉,如果这时再流鼻血的话,就不存在人体寒热循环障碍的事情,肯定是里热太盛造成的,这个里热来自于人体的生化系统,就是中焦消化系统,即古中医所说的阳明。所以说,下半年流鼻血的证状,属于阳明病。

这一条对流鼻血的发病机理作了进一步解释,春夏之间流鼻血是太阳病,秋冬之间流鼻血是少阳阳明病。

《金匮要略》第16篇第4条:衄家不可汗,汗出必额上陷,脉紧急,直视不能舜,不得眠。

衄家不可汗。凡是流鼻血的人,身体里面都是太热了,热则生火生燥伤津耗血,如果再用热性的药物来发汗的话,里热会更盛,发汗后就会耗津伤血更严重,只能用滋阴清热的方法来和解才对。汗出必额上陷,如果汗出了,就会伤津亡阳了,额上为人体阳气汇聚之处,此时会伤阳而陷,正常健康人是应该天庭饱满的,凡陷者,为阳气虛衰。脉紧急。当人体津液流失严重时,阳气严重不足,会体寒而脉跳非常快,比数脉要快,叫紧急脉。。直视不能舜。病人严重津液不足时就会两眼发直,眼珠不能正常灵活转动,不仅如此,可能也会出现痉挛,尿失禁,这个在《伤寒论》第6条讲过了。不得眠。人体津液严重不足时,胃中会很难受,会反胃打呃干噎,会口干,会骨关节疼痛,会心悸,全身的不适会导致病人无法入睡。

这一条强调的是,凡有里热的病人,治疗过程中严禁用热药发汗,一旦误治,病情就会加重。正所谓热则寒之,寒则温之。再见。

杨大夫《金匮要略》第八十六讲(

朋友们晚上好,现在继续来学习《金匮要略》。在上一篇,我多次强调,万病源于中焦阳明,这一篇讲惊悸,吐血,衄血,胸滿,瘀血病,同样与中焦阳明关系密切。首先,要知道,惊悸,吐血,衄血,下血,胸滿,瘀血病,这些证状同属于一个证候群,是由于病人有阳明病失误拖延造成的。中焦阳明运化失常,人体津血化生无源,心脏供血不足,所以才会惊悸。脾胃湿热转移入肺,肺热蒸鼻则衄血。《金匮要略》第16篇第5条:病人无血色,无寒热,脉沉弦者,衄。浮弱,手按之绝者,下血。烦咳者,必吐血。 病人面无色。就是脸色白的象白纸一样,没有血色,贫血很严重的病人。 无寒热。就是不发烧也不怕冷,这样是否属于正常现象呢?病人脸色苍白,是大失血证的表现,有失血问题才会这个样子的。本应该非常怕冷,但是呢,病人同时又有阳明热,这样,就没有怕冷的感觉了,也不会发烧的,因为血出热随之而泻了。脉沉弦者,衄。这个脉沉,说明缺血不足,脉又弦劲,弦脉是少阳证主脉,说明有里热,有炎证。因为脉沉血少,心主血脉,此时心脏已经无能力控制血脉循行了,又加上有里热蒸肺熏鼻,所以会流鼻血。这个衄,就是流鼻血。从这一段话我们可以看出,人为什么会有失血证呢?有两个原因,一是血不足了,心不统血脉了,二是有里热,(西医把发热叫做炎证)。浮弱,手按之绝者,下血。如果病人的脉是浮弱的,应指上去感觉不到脉跳,这个弱脉是他的本脉,而此时的浮,是虚浮,是阴血干枯之后所产生的虚热,所以按上去是没有脉势的。对于这种血枯而又生虚热的病人来说,他很容易出现下血证了,男子则大便下血,女子则崩漏不止,这些病都是很严重的,短期很难康复的。烦咳者,必吐血。这个烦字带火字旁,内热上火引起的,热入心窍才烦,病人又咳了,说明热入肺脏了,其实这些上焦的热是从中焦传导过来的,也说明中焦阳明热盛。胃中太热了,所以才会吐血的,胃中血管本来很脆弱了,一遇大热即破裂出血,所以会吐血。这一条说的是,人体出血证,上升外越的吐衄之证是由于中焦阳明实热太盛造成的,而下行之血(大便下血,女子崩漏)属于虚热造成的。一虚一实,病机完全不同,治疗用药也就不同了。《金匮要略》第16篇第6条:夫吐血,咳逆上气,其脉数而有热,不得卧者,死。夫吐血。根据我们刚刚学习过的条文,病人吐血是因为阳明实热过盛造成的,那么现在病人吐血了,说明中焦湿热瘀太严重了。咳逆上气,就是又咳喘了,中焦热传变到上焦来了,肺热肺肿大而咳嗽又哮喘了。其脉数而有热,病人的脉是数的,跳的快,说明体内有热了。而有热,说的是身体已经发烧了。如果是外感风寒的太阳证发热倒不是很大的事情,但现在是上中二焦都发内热发炎了,这是非常严重的事情,中焦的热同样会下传入肾,会发生肾炎的。不得卧者,就是热入心包扰乱心神,病人心烦不得眠睡了,这个时候已经是五脏六腑都发热发炎了,因为人体发热首先是在六腑,然后才进入五脏的。病邪在脏,都是很难治疗的,病人死亡率很高的。这一条说的是,热入心包,难治,因为心脏是人体抗病能力的最后一道防线,已被病邪攻破了,抗病防线已经全面崩溃了。在学习水肿病时也说到,水饮入心,难治,心脏是人体抗病能力的最后一道防线。《金匮要略》第16篇第7条:夫酒客咳者,必致吐血,此因极饮过度所致也。整天不吃饭,以喝酒度日的人,他的胃和肝都被酒精烧坏了,胃气败了,不喝酒根本就吃不下饭的,胃中极度虚寒了。现在又出现咳嗽了,为什么会咳嗽呢?一喝酒下去。胃中大热,移热入肺,喝酒太多才会这个样子的,肺属五脏之一,脏中有热是很严重的问题,抗病能力大大下降了,其热也会互相传变给它脏的,会造成恶性循环的,五脏六腑热盛,病人就会吐血,这都是因为过度饮酒造成的。因为光喝酒不吃饭,早就处于缺血状态了,心血不足,无以管控血脉,再一遇热,就会发生出血证。这一条说的是,凡以酒为生的人,津血大亏,如果出现咳嗽,很容易出现吐血证,医者当小心处理此类病人,不可误判误治。《金匮要略》第16篇第8条:寸口脉弦而大,弦者为减,大者为芤,减者为寒,芤者为虚,虚寒相击,此名曰革,妇人半产漏下,男子则亡死。这一条文是血痹虚劳病篇中的第12条原文。寸口脉弦而大,指的是左右寸口,这个弦脉是少阳证主脉,说明病人有里热,中焦消化系统有热了,有炎证了。特别要指出的是,少阳证轻时只是关脉弦大,而一旦寸口脉弦,那已经是中焦郁热已经传变到上焦来了,热入里,热入脏了,很严重的了。不仅是寸口脉弦,而且又非常大,这就说明体内热盛,病情很严重了。弦者为减。脉弦是有里热,这个里热会耗散人体津血,会让人体抗病能力下降,减下来。大者为芤。如果脉太大,说明病人血脉已亏空了。减者为寒,芤者为虛。病人的抗病力下降了就会表现为体寒怕冷,血脉亏空仍人会表现为虚弱,四肢无力,精神恍惚。妇人半产漏下,男子则亡死。如果是妇人已经病久了,抗病力下降了,已经是虚寒体质了,又有内热少阳证没好,这样发展下去的话,怀孕的妇人会早产,没怀孕的会月经下个不停,白带也会很多,男子则会亡精,会阳萎早泄,无子不育。这一条说的是,妇科病,男科生殖系统疾病都是少阳阳明证(脉弦大)造成的,所以,乱吃补药是不可以的,要针对病因治疗才可以。再见。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