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审证求因辨治杂病(脘痞、痤疮)
2024
05-11

审证求因辨治杂病(脘痞、痤疮)

邓某,女,31岁。主诉:胃脘部痞硬、面部痤疮3个月余。患者自感胃脘部有硬石感,怕冷、饥饱均可见,饥饿时泛酸,易矢气,食辛辣后易腹泻,平素大便一日1~2次,易不成形,面颊与额部痤疮较多,色略红,小便时有灼热感,患者1年前曾患细菌性阴道炎,经治疗后始觉外阴部有烧灼感,就诊当月月经推迟7日未至,近半年经期易推迟,有轻微痛经,经期易腹泻、头痛,经血色暗红、有血块,时有乳房胀痛,自觉有口臭,不渴,睡眠欠佳,舌略红,有齿痕,苔薄白,脉沉无力,尺部略弦。

诊断:脘痞,痤疮。

辨证:肝郁脾虚,痰饮停胃。

治则:疏肝理气健脾,化痰消痞。方选疏调气机汤合半夏泻心汤加减:

柴胡10g,白芍12g,枳壳15g,牡丹皮10g,刺蒺藜15g,黄芪40g,党参30g,法半夏10g,黄连3g,黄柏8g,干姜5g,大枣5g,马齿苋15g,香附15g,郁金15g,生蒲黄10g,五灵脂10g,山药15g,炒白术15g,炙甘草3g。7剂。

一周后复诊,患者胃部不适症状明显减轻,痤疮无新发,服药期间月经至,无腹痛、腹泻,外阴部烧灼感也明显减轻,患者心情大为改善,言谈中再无初诊时的焦虑紧张,现大便不成形,睡觉时觉腰部空虚,舌淡红,有齿痕,苔薄白,脉沉无力。效不更方,患者月经已至,去上方中活血调经药物。一周后再次复诊,患者胃部已无不适,痤疮基本消退,外阴部烧灼感完全消失,大便基本成形,饮食睡眠可,患者心情愉悦,舌轻微齿痕,脉力欠佳。病久脾虚尚未恢复,方用参苓白术散善后,并嘱患者注意调节情绪。三诊即病愈。

按 患者第一次就诊时愁容满面,手里拿着厚厚的一叠诊疗单,迫不及待地给医生介绍病情,诉一年前曾患有细菌性阴道炎,当时有明显的外阴瘙痒、白带异常、小便灼热等症状,经某医院治疗后各项检查指标正常,诊断为痊愈。但之后患者始终觉得外阴部有烧灼感,小便时有灼热感,怀疑疾病没有痊愈,于是自行购买外阴清洗药物治疗,症状时好时坏,患者又更换医院就诊,检查结果提示无异常,但患者自述症状并没消失,心情忧郁,此后逐渐出现月经不调、面部痤疮、胃部不适症状,更加重了患者的担忧,又多次前往医院就诊,检查显示均无明显异常,遂寻求中医诊治。

该案是比较典型的情志不调导致脏腑功能失调的病案,患者因既往疾病症状未完全消失而产生焦虑情绪,未得到正确的疏导及治疗而逐渐加重,情志不疏则肝气郁结,日久则月经失调;气郁化火则出现面部痤疮;木郁乘土则损及脾胃,脾虚则生痰湿,停聚于胃,阻滞气机则出现胃脘痞硬;湿热下注则出现小便灼热等症,治当疏肝理气健脾,化痰消痞,方选疏调气机汤合半夏泻心汤加减。疏调气机汤为国医大师、云南省中医中药研究院主任医师张震所创,药物组成为柴胡,香附,郁金10g,丹参,川芎,枳实,杭芍,白术,茯苓,山药,仙灵脾,薄荷,生甘草。除了给予口服中药以外,医生与患者进行了沟通,告知患者目前的病症是需要治疗的,但病情也不是非常严重,而且告知患者中药治疗效果显著,让其宽心,通过沟通明显能感到患者的紧张情绪有所缓解。了解到患者每日都用药物搽洗外阴部皮肤,此行为对外阴部皮肤产生了严重的刺激及损伤,嘱患者停止,改为每日清水清洗即可并少量涂抹食用橄榄油滋润皮肤。

该案涉及妇科、消化内科、皮肤科、精神内科,患者最初的疾病属妇科病,后来情绪出现了明显的焦虑,属精神内科,随后出现胃部不适属消化内科,由于患者自行乱用药物造成局部皮肤伤害以及出现痤疮,又属于皮肤科。患者一年来一直在西医医院的妇科就诊,专科医生只知治疗专科病,只着眼于妇科检查指标以判断疾病是否痊愈,忽略了患者所出现的消化系统、精神系统、皮肤系统的症状。但对中医来讲,通过正确的辨证论治,该案其实并不复杂,故三诊即愈。因为患者就诊时的基本病机是情志不调,肝气郁结,日久木郁克土导致脾胃运化失常而出现胃胀便溏,所以内服药物以疏肝健脾为主,但是患者还因错误用药导致严重皮肤症状,这是患者情绪焦虑的根本病因,故如果不能解决皮肤病问题,疾病就无法根本消除。所以本案的治疗既与辨证准确有关,也与内科外科并治方法得当有关,亦与情志疏导有关,充分说明了医生具备全科知识的重要性。(雍小嘉  成都中医药大学)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