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某
于1984年秋在市一医院住院曾为之会诊,用六味地黄汤加重山药,再加黄芪,致血糖100多mg/dl①、尿糖转阴而出院。10月再发入十二人民医院,初仍用六味地黄汤加味,尿糖逐步有些好转,至11月20日服下方:黄芪30克,山药60克,山茱萸12克,五味子6克,生地黄24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牡丹皮10克,莲须10克。
西洋参10克,另炖。
1985年1月3日来诊,血糖从358mg/dl降至280mg/dl,尿糖由原来之:早上空腹(+),午餐后(+++),晚(+),(+),变为早上空腹(-),午餐后(+),晚(-),(-)。诊其面色潮红,唇红,舌嫩,苔少,脉左弦右细。处方如下:
黄芪20克,山药90克,山茱萸12克,五味子6克,生地黄30克, 茯苓9克,泽泻9克,牡丹皮10克,莲须10克。
西洋参或生晒参10克,另炖。
1985年1月3日记
①mg/dl为血糖旧制单位,目前临床常用的mmol/L为血糖新制单位。1mmol/L等于18mg/dl。
——摘自邓铁涛撰《治病小抄》
按语
糖尿病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属于中医“消渴”病,临床多责之于阴虚火旺和气阴两虚。患者面色潮红,舌嫩苔少,脉弦细,故为气阴两虚之证。11月20日仍选用六味地黄汤为主方,加黄芪、五味子、莲须等药组成。方中重用山药、黄芪以补益肺脾之气,生地黄易熟地黄以滋阴清热而无熟地黄滋腻之性,西洋参补气滋阴,山茱萸补养肝肾,亦助五味子、莲须固肾涩精之效。茯苓、泽泻利湿,渗脾、肾之浊气,以助脾气之运、利肾之气,牡丹皮清泄虚热,并制山茱萸之温。全方共奏补益、固涩、泄浊之效,重在补益脾气,以恢复脏腑运化,固涩精气以减少尿糖。二诊因面色潮红、唇红苔少而减少黄芪用量、增加山药以加重补益脾阴之力。
本文中的方药及剂量仅适用于患者当时的病情,广大读者如有需要,请至正规医院就诊,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选择治疗用药方案,以免贻误病情。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zydq.1006ss.com/?p=41387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