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2024中医执考伤寒杂病论-条文背诵版
2024
09-08

2024中医执考伤寒杂病论-条文背诵版

《伤寒论》

一、太阳病篇

【原文1】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原文12】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原文34】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原文35】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原文40】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原文71】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原文96】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原文102】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原文138】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原文157】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原文161】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复代赭汤主之。

【原文168】伤寒若吐下后,七八日不解,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舌上干燥而烦,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原文177】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二、阳明病篇

【原文180】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

【原文236】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黄也。但头汗出,身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茵陈蒿汤主之。

【原文219】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

【原文208】阳明病,脉迟,虽汗出不恶寒者,其身必重,短气,腹满而喘,有潮热者,此外欲解,可攻里也。手足濈然汗出者,此大便已硬也,大承气汤主之;若汗出,微发热恶寒者,外未解也。其热不潮,未可与承气汤;若腹大满不通者,可与小承气汤,微和胃气,勿令至大泄下。

三、少阳病篇

【原文263】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四、太阴病篇

【原文273】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原文277】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以其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五、少阴病篇

【原文281】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

【原文301】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

【原文303】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

【原文316】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原文317】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原文318】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四逆散主之。

六、厥阴病篇

【原文326】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

【原文351】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

【原文371】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金匮要略》

一、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原文】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故实脾,则肝自愈。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

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是其义也。余脏准此。【01】

【原文】夫人禀五常,因风气而生长,风气虽能生万物,亦能害万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若五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客气邪风,中人多死。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入脏腑,为内所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传,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房室、金刃、虫兽所伤。以此详之,病由都尽。

若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更能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则无由入其腠理。腠者,是三焦通会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脏腑之文理也。【02】

【原文】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15】

二、痉湿暍病脉证第二

【原文】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此名湿痹。湿痹之候,小便不利,大便反快,但当利其小便。【14】

【原文】风湿,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己黄芪汤主之。【22】

三、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

【原文】论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

每溺时头痛者,六十日乃愈;若溺时头不痛,淅然者,四十日愈;若溺快然,但头眩者,二十日愈。其证或未病而预见,或病四、五日而出,或病二十日或一月微见者,各随证治之。【01】

【原文】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05】

四、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原文】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浮则为虚,寒虚相搏,邪在皮肤;浮者血虚,络脉空虚,贼邪不泄,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即急,正气引邪,㖞僻不遂。

邪在于络,肌肤不仁;邪在于经,即重不胜;邪入于腑,即不识人;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02】

【原文】诸肢节疼痛,身体魁羸,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08】

五、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原文】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02】

【原文】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一作目眶痛),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龙骨牡蛎汤主之。【08】

六、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原文】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10】

【原文】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14】

七、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原文】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01】

【原文】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03】

八、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

【原文】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厚朴七物汤主之。【09】

九、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原文】肾着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一作表)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16】

十、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原文】问曰:四饮何以为异?师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饮后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谓之悬饮;饮水流行,归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出,身体疼重,谓之溢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谓之支饮。【02】

【原文】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16】

十一、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原文】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03】

十二、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原文】师曰: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黄汗。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皮水其脉亦浮,外证胕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渴,当发其汗;正水其脉沉迟,外证自喘;石水其脉自沉,外证腹满不喘;黄汗其脉沉迟,身发热,胸满,四肢头面肿,久不愈,必致痈脓。【01】

【原文】师曰: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18】

【原文】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而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越婢汤主之。【23】

十三、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

【原文】寸口脉浮而缓,浮则为风,缓则为痹。痹非中风,四肢苦烦,脾色必黄,瘀热以行。【01】

十四、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原文】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10】

十五、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原文】妇人宿有癥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为癥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后断三月,衃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症不去故也,当下其症,桂枝茯苓丸主之。【02】

【原文】妇人怀妊,腹中㽲痛,当归芍药散主之。【05】

十六、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原文】问曰: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何谓也?师曰:新产血虚、多出汗、喜中风,故令病痉;亡血复汗、寒多,故令郁冒;亡津液,胃燥,故大便难。【01】

十七、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

【原文】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05】

【原文】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06】

注:改内容为康康笔记作者整理,如有需要执医备考的可以关注医心医考公众号,跟着康康老师复习!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