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各类人群治疗失眠的中医经典处方
2024
09-08

各类人群治疗失眠的中医经典处方

失眠通常是指:睡眠时间深度不足,轻者不易入睡,时有寐而易醒,时见醒后不能难以再次入睡,甚至可有彻夜不眠
的表现。

中医学上,失眠又被称为“目不瞑”“不得眠”“不寐”等。

本病最早可追溯到马王堆汉墓帛书上,成为”不卧“”不得卧“

《黄帝内经》上称为“不得卧”、“不得卧”、“卧不得安”、“不得安卧”、“不卧”
“不能卧”“少卧”“目不瞑”“夜不瞑”“不夜瞑”及“不能眠”
等。

失眠的病因病机

古代记载

  • 邪气客于脏腑,卫气常留于阳,不得入于阴,故目不瞑。《黄帝内经》

  • “胃不和则卧不安。”《素问·逆调论》

  • 虚劳虚烦,不得眠,
    酸枣仁汤主之”《金匮要略》

    指出肝血不足、虚热烦躁可导致不寐口

  • “胆冷则无眠”《中藏经》

  • 气虚”“阴
    虚”“痰滞”“水停”“胃不和”五种病因。《医宗必读·不得卧》

  • “年高人阳衰不寐。”《证治
    要诀·虚损门》


  • “血瘀”着手,提出“夜睡梦多,是瘀血”,并用血府逐瘀汤对
    症治疗。清·王清任

  • 现代记载

    精神、生活压力带来的负面影响。

    近年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失眠病因主要由两大方面构成

    一是病人的自身因素,如体质、情绪、遗传因素等

    另一方面是外界因素,如生活环境、
    流行疾病等

    对失眠患者的中医病证进行调查、数据分析

    结果表明:阴虚火旺证、心脾两虚证、肝郁化火证、痰热内扰证、心胆气虚证和其他证型是失眠患者常见的几种中医证型

    其中阴虚火旺型和心脾两虚型占总体调查数据的59.58%。

    失眠的人群中以中老年人占大多数,
    女性比例高于男性,脑力劳动者相对较多,中医证型以气虚、阴虚、痰湿、血虚为主,另有气滞、阳虚、湿热、火热、血瘀
    以及无证可辨等

         

    中医的辩证分型

  • 肝火扰心

    治疗方向:疏肝泻火、镇心安神

    可采用:龙胆泻肝丸

  • 痰热扰心

    治疗方向:清化痰热、和中安神

    可采用:黄连温胆汤

  • 心脾两虚

    治疗方向: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可采用:疏肝健脾安神汤(曹智民自拟方):柴胡、香附、当归、合欢花各10g,党参、
    白术、丹参各12g,茯苓15g,白芍18,生酸枣仁、生麦芽各
    20g,元肉30g,炙甘草5g,临床效果优于单纯的养血安神及补养心脾法

  • 心肾不交

    治疗方向:滋阴降火、交通心肾

    可采用:(赵行五等中医提倡如下)

    久郁伤神者治以
    疏肝解郁、调气畅血,采取逍遥散和血府逐瘀汤加减

    肝火扰神者治以滋阴润燥、清热平肝,用百合地黄汤合龙胆泻肝汤加减

    胆气失和者治以补气益胆、化痰宁心,采取十味温胆汤加减

    肝血不足者治以滋阴养血、柔肝安神,用当归补血汤和酸枣仁汤加味

  • 心胆气虚证

    治疗方向:益气镇凉、安神定志

    可采用:

    采用斑蝥、生姜、大蒜按1:2:5
    的比例捣碎混合。取双侧神门穴、太冲穴,右侧冲阳穴,用
    纱布将上述药物贴敷于穴位24h,患者睡眠节律、睡眠时间
    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孙宁)

    十味温胆汤(朱咏絮)

  • 痰瘀互结证

    治疗方向:祛痰化瘀、益气安神

    可采用:

    采取祛痰化瘀的
    方法,直攻病邪。为防止祛邪伤正,另加以生甘草调和诸药,健脾益气。(何任)

    血府逐瘀汤+酸枣仁25g、合欢皮15g、茯苓
    15g、麦冬20g、夜交藤18g(彭海清)

  • 血府逐瘀汤

    宗气下陷证(大气下陷证)

    治疗方向:补中益气,和胃安神

    可采用:

    近代中医 张锡纯在
    《医学衷中参西录》描述到:“其不寐者,大气既陷,神魂无所
    依附也。”

    如其载案“西丰县张某,年十八九……其证夜不能
    寐,饮食减少,四肢无力……系胸中大气下陷……投以升陷
    汤,为其不寐,加熟枣仁、龙眼肉各四钱。数剂全愈。”

  • 经典治疗失眠的中医处方

  • 宁神汤

    【出处】《嵩崖尊生》卷九:宁神汤

    【处方】人参 青皮各1.5克 黄耆6克 神曲2.1克 黄柏 当归 柴胡 升麻各0.9克 苍术 炙草各3克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清热燥湿。治脾胃气虚,湿热内困,食后昏沉,懒动嗜卧。

    用法用量】水煎服。

  • 温胆汤

    歌诀:温胆夏茹枳陈助,佐以茯草姜枣煮,理气化痰利胆胃,胆郁痰扰诸证除。

    组成:半夏、竹茹、枳实、陈皮、甘草、茯苓。

    用量:半夏、竹茹、枳实各二两,陈皮三两,炙甘草一两,茯苓一两半。

    用法:上锉为散。每服12g,水一盏半,加生姜五片,大枣一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服。现代用法:加生姜5片,大枣1枚,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用:理气化痰,和胃利胆。

    主治:胆郁痰扰证。胆怯易惊,头眩心悸,心烦不眠,夜多异梦;或呕恶呃逆,眩晕,癫痫。苔白腻,脉弦滑。

    配伍特点:综合全方,半夏、陈皮、生姜偏温,竹茹、枳实偏凉,温凉兼进,令全方不寒不燥,理气化痰以和胃,胃气和降则胆郁得舒,痰浊得去则胆无邪扰,如是则复其宁谧,诸症自愈。

  • 酸枣仁汤

    经方:酸枣仁2升 甘草1两 茯苓2两 知母2两 川芎2两

    本方是古代之安眠药,“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

    本方多用于睡眠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如更年期综合症。

    体质:①身体消瘦、干枯,指甲、唇口苍白,容易疲劳,出现中医所说的“肝血虚”征象。②以中老年妇女多见。③患者平时易烦恼,心情紧张,不易放松,情绪不稳定,易激惹,精神恍惚。

    主药酸枣仁用量要大(20-30g),炮制不重要。煎煮效果好,故要将酸枣仁捣成粗末再煮。

  • 4.甘麦大枣汤

    经方:甘草3两 小麦1升 大枣10枚古方之镇静剂,主治妇人脏躁(歇斯底里),喜悲伤欲哭,数伸欠。现代应用于:癔证、神经衰弱、抑郁症、焦虑症、癫痫、精神分裂症(农村妇女常见,苦活、社会压力、阶层低)。特别适用于小儿夜惊、夜啼、多动症等(啼泣不止等)。适用患者:多瘦弱(甘草主治)、腹诊多腹直肌拘急。方中甘草可用至30g;若有浮肿、血压高等副作用(因为血中钠浓度升高),则不宜用大量甘草(但可加利水剂,茯苓、泽泻)。小麦可用至60-100g,或平时多吃面食(所以北方人性格较开朗)。本方不常单用,多与温胆汤、半夏厚朴汤、酸枣仁汤合用。脏躁为情志病,故应辅以心理开导。

    5.四逆散

    经方:柴胡 芍药 甘草 枳实(四味药磨成粉)

    本方为解郁方。传统表述:①四逆。②胸腹症状: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

    本方主治失眠,多为心理压力过大所致。多见于肠易激综合症,抑郁症,神经症,更年期综合症等。①疲劳,情绪低落,抑郁或焦虑。②对环境过敏,一般为怕风,受凉容易关节疼,头晕,感冒,腹痛,腹泻等。③消化道症状:腹胀痛,便秘或腹泻交作,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咽喉异物感等。④躯体症状:胸闷、心悸、头痛等。

    本方加半夏厚朴汤,即为八味解郁汤,可用于伴有消化道症状之忧郁症、更年期、神经症。

    本方加上当归、川芎、桃仁、红花、牛膝、桔梗、生地,即是血府逐瘀汤,主治顽固性失眠(面青暗,肤干,脱屑,舌暗紫)。体质:精神状态佳,无憔悴萎靡之态,面色青或暗,肌肉坚紧,皮肤干甚至脱屑,舌质暗或紫。可治疗城市白领顽固性失眠,黄褐斑。

    改良:若无腰腿下肢疼痛去牛膝、无咽喉疼痛去桔梗、无出血去生地,名八味活血汤(四逆散加当归、川芎、桃仁、红花)。可调经、去黑斑,多用于脸色暗青之城市女性(白领)、容易抑郁。

    食疗配方

    1.百合粳米粥

      食材及量:生百合30克,粳米100克,共煮粥,加白糖或冰糖调食。

      适合人群:阴虚体质,虚火偏旺,失眠多梦,伴有口干、盗汗、手足心热之人。

      2.莲子冰糖粥

      食材及量:莲子20克、糯米100克,共煮粥,加冰糖适量服食。

      适合人群:气虚体质,心脾不足,失眠、乏力,少气之人。

      3.柏子蜂蜜粥

      食材及量:柏子仁15克,粳米100克,共煮粥,蜂蜜适量调服。

      适合人群:阴虚体质,失眠伴便秘之人。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