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医世界
图*南京中医药大学 黄煌教授 直播授课
针对发热性疾病后期的治疗,黄煌教授强调,应遵循“方证相应”的原则。
基于深厚的临床实践,他精选了柴苓汤、栀子豉汤、竹叶石膏汤和百合知母汤等经典方剂。这些方剂经过时间的考验,能有效应对病情后期的特定需求。
本文节选自华医世界私塾班·新年公益直播课“万人学中医”第九场课程—黄煌教授《发热性疾病后期的常用经方》。
发热性疾病后期的常用经方
一、柴苓汤
发热后疲劳腹泻浮肿方
●柴胡一钱六分、半夏(汤泡七次)七分、黄芩六分、人参六分、甘草六分、白术七分半、猪苓七分半、茯苓七分半、泽泻一钱二分半、桂五分。上用水二盏,生姜三片,煎至一盏,温服。柴苓汤治发热泄泻里虚者。
●广按:此方即小柴胡汤五苓散相合是也。除伤寒表证不治,外邪传半表半里及内伤发热、杂病发热无不知也。(《丹溪心法附余》卷一。明·方广撰,刊于1536年)
柴苓汤为后世医家基于临床实践所创。是小柴胡汤和五苓散两首经方合用,适用于发热性疾病的中后期治疗。
黄煌老师提醒,原方剂量小,在临床实践中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灵活调整。
适用范围
●病毒感染的发热、消化道症状明显或浮肿者。患者大多伴有淋巴结肿大、皮疹疱疹以及腹泻等。
●也可以用于发热性疾病后期疲劳、低烧、食欲不振、大便不成形、湿疹皮炎等后遗症的治疗。
“疲劳”症状不单单指肉体疲劳,若患者感觉精神疲惫、有抑郁倾向,可以考虑使用此方治疗。
适用人群
1、面黄浮肿貌
●疲劳困倦,有抑郁容貌;
●面色黄或黄暗,或黧黑,或有黄褐斑或暗斑;
●面有浮肿貌,眼袋大。
2、舌胖有齿痕
●舌胖大质嫩边齿痕,苔白厚腻或水滑苔。
3、皮肤有痒疹
●皮肤红斑、丘疹、水疱、结节、肿块、溃疡;
●如皮肌炎、红皮病、硬皮病、带状疱疹、红斑狼疮等多见。
4、怕冷身体痛
●怕风冷,易于感冒,多有过敏性鼻炎;
●身体疼痛,或神经肌肉痛,或关节冷痛,或有晨僵,或头痛。
柴苓汤方证( “CLT综合症”)
●一种以浮肿、发热或过敏为临床表现特征的疾病,大多在过敏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毒性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中出现。
●是一种寒热虚实表里夹杂的体质状态,既有表证,也有里证,既有热证,也有寒证,风、寒、湿、热、水饮、气滞、瘀血……“正邪分争”
柴苓汤的应用范围广泛,它不仅适用于发热性疾病的后期治疗,还能广泛应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毒性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以及内分泌疾病等。
黄煌教授提倡,针对寒热虚实、表里夹杂的体质状态,采取调和法进行综合调理,恢复身体的平衡状态。
柴苓汤药理
●柴苓汤是基本方,小柴胡汤透发郁热,五苓散健脾利水,柴苓汤全方有抗炎、利尿、免疫调节的作用。
●实验发现柴苓汤具有抗炎、抗凝、抗氧化、抗血小板聚集、抗肝肾纤维化、促纤溶、降血糖、减少蛋白尿、免疫调节、水液代谢调节、利尿、镇静、抗癌减毒等作用。
参考用量
柴胡20g,黄芩10g,姜半夏10g,生晒参5g,生甘草5g,白术20g,茯苓20g,猪苓20g,桂枝15g,泽泻20g,干姜5g,红枣20g。
以水800mL,煮取汤液400mL,分2~3次温服。
药后避风,忌食冷物,如饮热水,让微微汗出,更佳。
黄煌教授医案
不明原因高热两年的青年
男,20,高三,173cm,45.5kg 2023-09-13轮椅初诊;
病史:接种新冠疫苗2周后出现发热,2年多次来往多家医院求诊,诊断为持续性发热、脓毒血症、低蛋白血症、低钾血症、重度贫血、胃肠功能紊乱、多脏器损伤、心包炎、疑似克罗恩病等,采用抗生素、解热镇痛剂、激素冲击疗法等均无疗效,
2023年1-2月间高热得到控制,关节游移红肿痛逐渐消失。但8月又出现发热伴腹泻、腹胀、胸闷,咳嗽。
浙江邵逸夫医院2023-8-22诊断:发热待查、脓毒血症、低蛋白血症、重度贫血、低钾血症。
每天发烧前寒颤伴骨痛,用美林退烧。食欲一般,进食后腹胀,干呕,大便2-3次偏稀不黏,咳嗽痰白。对牛奶、大米、玉米、西红柿、豆类等过敏。
体征:消瘦贫血貌,舌淡苔薄白,咽喉不红,脉弱数,胃内振水音,腹跳明显,两少腹股沟淋巴肿。
处方:柴胡25g、黄芩10g、党参15g、姜半夏15g、生甘草10g、茯苓40g、白术15g、陈皮30g、桂枝15g、猪苓30g、泽泻20g、白芍15g、枳壳20g、干姜10g、红枣30g,7剂
2023-9-28:体温较前稳定。“动不动就出汗”,时有乏力,体重下降。大便2次,不成形。“感觉有气上顶”。原方加厚朴20g、苏叶10g,党参改生晒参15g,15剂。
2023-10-11:体温基本正常,今早36.8,大便转好很多,排便后舒适,出汗减轻,体重增1斤(46.5kg)
处方:柴胡15g、黄芩10g、姜半夏15g、党参15g、生甘草5g、桂枝15g、白芍15g、白术20g、茯苓30g、猪苓30g、泽泻20g、枳壳30g、陈皮30g、干姜5g、厚朴20g、苏梗15g、红枣20g、生晒参10g,20剂
2023-11-08:体温稳定,无腹痛,眠食可,唇转红,48.2kg
二、栀子豉汤
发热性疾病后期抑郁方
栀子十四个(擘),香豉四合(绵裹)。
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为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伤寒论》)
生用泻火,炒用止血。仲景栀子十方,均用生栀子。
栀子炒制以后,药的性质发生改变,清热作用减弱,针对发热性疾病,栀子应选用生栀子。
适用范围
●感冒发热、上呼吸道感染后的抑郁状态,见烦躁、坐立不安、睡眠障碍、胸闷窒塞感者。
●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更年期综合征、多动症等。
睡眠障碍是使用栀子豉汤一个非常重要的指征,栀子能够助眠。
适用人群
1、急躁神情
其人眼睑充血,语速快,不耐烦候诊,声音响亮。
2、睡眠障碍
胸闷烦躁,常常翻来覆去,入睡极其困难。
3、烧心胸痛
常伴有嘈杂饥饿感,但缺乏食欲。常有胃痛腹胀。
胸骨后是栀子豉汤方证的见证区
4、咽红鼻衄
咽喉充血,或鼻衄。感冒多有上呼吸道症状。
5、尿黄尿痛
小便黄,气味重。常有尿路刺激症状,甚至尿血。
6、腻苔满布
●舌质红,舌尖有红点。
●舌苔满布,粘腻或厚。
推荐用量
●生山栀子10~20克、淡豆豉10~20克,水煎取汤液300毫升,分2~3次温服。
●栀子一枚0.5克,《伤寒论》通常用14枚。
●一般用生栀子,胃寒腹泻者,可用炒栀子,处方名黑山栀。
加味与合方
●脏躁:如烦躁不安、腹肌紧张、哭泣不断者,加甘草。
●水气:如恶心呕吐、胃内有水声,舌苔白滑者,加生姜。
●食复:热退后再起,胸闷痛,腹胀满,食欲不振者,加枳实、厚朴;大便不通,加大黄。或合用保和丸。
●心火:尿路感染疼痛,加淡竹叶、六一散。
●痰气:咽喉异物感,腹胀,合半夏厚朴汤。
黄煌教授验方:八味除烦汤
●组成:山栀子15克、厚朴15克、枳壳15克、姜制半夏15克、茯苓15克、苏梗15克、黄芩10克、连翘15克。
●适用范围:各种热性的神经症,患者多面容滋润,唇舌多红,舌苔黏腻,脉多滑数。
多用于发热性疾病中或后期的睡眠障碍,以及青少年抑郁头痛胸满。
用药注意
●本方是药食两用方,相对安全。不过,本方大量服用,可以导致腹泻。
●第二,本方及其类方久服,可能导致眼圈发黑或面色发青,停服后可消退。
三、竹叶石膏汤
虚羸老人低热方
竹叶二把、石膏一斤、半夏半升、麦门冬一升、人参二两、甘草二两、粳米半升、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纳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伤寒论》)
黄煌教授指出,对于一些瘦弱的老人,尤其是躺在ICU病房久久不能出院,低烧持续的老人,此方有很好的退热功效。
经典方证
●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397)
●提示本方证多见于发热性疾病的恢复期。
●虚羸:“羸,病而瘦也”。“骨瘦如柴”“形销骨立”
●少气:指呼吸短浅。也指极度疲劳。
●“气逆欲吐”,指食欲不振,或恶心;也指咽喉干燥、声音嘶哑、干咳等。
适用病症
●感染性发热性疾病多用,如肺炎、乙脑、麻疹、流感、病毒性心肌炎、心内膜炎、病毒性腹泻等见发热反复者;
●长期住院,食欲不振,营养不良、贫血者;
●长期发热,常规疗法以及屡用抗生素无效者;
●肤白贫血消瘦舌红而干的老人多用。
●“余热未尽,气液两伤”
适用人群
1、消瘦贫血
●消瘦,肌肉萎缩,体重下降明显;
●面色苍白,皮肤枯燥,贫血貌;
●疲倦乏力,呼吸短浅,声音低微;
●高龄老人、瘦弱的儿童比较多见。
2、舌红苔薄
●舌红嫩,贫血者舌淡红,舌体多瘦薄。
●舌苔少,或苔剥如地图,或舌裂,甚至光红如镜面,或口腔糜烂溃疡;
●但也有舌苔者,但必定干燥无津。
3、脉弱数无力
●或数,或细,但大多按之弱,或空大。
脉缓,心动过缓者慎用。
● “仲景虽未言脉,若察其脉虚数而渴者,当以竹叶石膏汤主之。” (清钱潢《伤寒溯源集》)
● 脉象是重要的客观指证。
4、多汗口干不思食
●多汗,大汗,大多衣被皆湿;
●口渴喜饮冷水,水入即安片刻,而复烦渴;
●不思饮食,或饥不欲食,或恶心欲吐。
参考用量
竹叶10-20克、生石膏30-60克、清半夏10克、麦门冬15-30克、生晒参10-20克、炙甘草10-20克、粳米30-100克。
以水1000mL,先煮前面的6味药30分钟,去药渣,再入粳米,煮至米熟,去米取汤液,分2~3次温服。
2、竹叶与淡竹叶的用法
●竹叶为禾本科毛竹属植物淡竹的叶子,淡竹叶为禾本科淡竹叶属植物淡竹叶茎叶。
两者都能清热,可以通用。使用区别如下:
●肺胃有热——发热多汗、咳嗽、呕吐,用竹叶芯,如竹叶石膏汤。
●心热——小便黄短,用淡竹叶,如导赤散。
3、关于粳米
●经方中白虎汤系列方大多用粳米。
●“米熟汤成”是煎煮时间的标准。黏稠的米汤度有助于石膏微细颗粒悬浮,增加汤中无机元素的含量。(周鸿飞 白虎汤“煮米熟汤成”煎法解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 远程教育,2012,10(3) :56)
●粳米不可缺,米熟汤便成。
四、百合知母汤
发热后焦虑多汗方
●百合病发汗后者,百合知母汤主之。(三)
●百合七枚,知母三两,右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别以泉水二升煎知母,取一升,去滓;后合和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
适用病症
●发热性疾病后期焦虑不安、自汗盗汗者。
●多见于女性。
●月经量少,大便干结、皮肤干枯者,加地黄(百合地黄汤)。
●小便黄短灼热,加滑石(百合滑石散)或六一散,或合猪苓汤。
推荐用量
百合干30-60克、知母15-30克,水煎取汤液300毫升,分2~3次温服。
加味与合方
●虚烦:焦虑症、抑郁症、更年期综合征等见精神恍惚、失眠健忘者,合酸枣仁汤。
●脏躁:面色黄,贫血、喜悲伤欲哭者,合甘麦大枣汤。
●伏热:虚羸烦热,月经先期或小便涩痛,配黄柏。
黄煌教授指出:发热性疾病后期的方很多,没有专方,秘诀是方证相应!
*注意:文中涉及方药请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使用。
#artContent h1#artContent p img#artContent table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s://zydq.1006ss.com/?p=40656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