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中医常见证型及治疗
2024
08-14

中医常见证型及治疗

阳 虚 证

阳虚则寒,在慢性病当中有75%的人都会表现出阳虚怕冷的症状。因为阳气是身体的主气,身体虚弱,日久不愈,就是因为阳气耗损太过。

阳虚的表现非常多,仅就五脏阳虚简略以下代表症状。

肝阳虚,面色青褐、筋脉拘挛、心情抑郁、噩梦易惊。

心阳虚,心悸气短、胸闷不适、口唇青紫、面色苍白。

脾阳虚,纳差腹胀、消化不良、大便稀溏、四肢困乏。

肺阳虚,容易感冒、咳嗽无力、胸痛气憋、痰白清稀。

肾阳虚,腰膝冷痛、精神萎靡、憔悴早衰、性欲淡薄。

身体阳气不足时,头上怕风要戴帽子,腰背、小腹、下肢穿得很厚也觉冷。夏天也不敢吃凉水果,蔬菜不炒热都不敢吃,很少出汗,身体虚弱,没有气力。

兹提供以下处方,对五脏阳虚都有治疗作用,可参考服用。

组方:党参15克,生白术15克,黄芪12克,川芎6克,当归6克,肉苁蓉18克,川续断18克,杜仲12克,巴戟肉15克,菟丝子15克,补骨脂6克,仙茅6克,仙灵脾4克,五味子8克,女贞子8克,山萸肉8克,砂仁8克,小茴4克,干姜4克,枸杞子12克,肉桂2克,鹿角片6克,甘草4克,生姜8克,大枣3枚,大葱3寸许。

用法:每天1剂,每剂煎3次,每次煎20分钟,共煎药水2.4斤,分作一天3次温服。


阴 瘀 证

阴瘀,血液循环慢,新陈代谢慢,会出现各种症状,如:头昏眼花视力差,脑响耳鸣头木沉,口干咽黏痰不爽,心急烦热乱如麻。出潮汗,出盗汗,手心脚心红热烫。后背烧,头皮烧,周身皮肤烫又热。性子急,脾气大,易怒发火不由人。这些症状都是阴瘀造成的,是浊邪垃圾排泄不出去,瘀积而生烦热。

其实,在体内,血水食物运行消化不好会生寒湿,浊邪垃圾代谢排泄不畅会生热躁。生烦热的是邪能量,生气血的是正能量。所以,并不是所有的阴瘀都是生热。

为什么会阴瘀呢?就是因为阳气不足,不能推动阴邪循环代谢,瘀积堵塞,憋闷生热。所以,治疗瘀滞烦热不能只知用“知柏地黄汤”之类,而应该温阳散火,行气解郁,避知柏地黄苦寒害胃之弊端。兹提供以下处方,可以参照服用。

组方:玄参15克,太子参15克,丹参18克,陈皮8克,怀牛膝18克,生白术25克,川芎8克,天麻12克,大黄8克,川续断17克,杜仲12克,巴戟肉12克,菟丝子12克,仙茅6克,五味子6克,女贞子6克,山萸肉6克,肉苁蓉18克,枳实8克,砂仁8克,山楂18克,柴胡8克,生姜8克,白萝卜50克,苹果150克,梨150克。

用法:每天1剂,每剂煎4次,每次煎20分钟,共煎药水3斤,分一天4次凉或温服。


肝阳上亢证

肝阳上亢,是传统中医的一个名词,是指肝血虚,肝阴不足,阴不制约阳气,而出现阳气上越亢进的一种证型。肝阳上亢是一个抽象的名词,是传统中医运用阴阳五行理论,推演出的形容疾病表现特征的术语。

肝阳真的会上亢吗?我的阴阳同虚论否定了肝阳上亢的说法。血压高,血脂稠,动脉硬化,头痛头晕上火,不是肝阳上亢,而是血液里垃圾太多,热毒导致。

肝阳,应为肝脏的正能量,是肝脏分解、代谢、排毒的功能动力。肝阳之气旺盛,肝脏功能则正常,就会存储更多精血,而不会出现阳气上亢。

传统中医所描述的肝阳上亢症状,实际是局部血管瘀堵,浊毒结聚,血液循环慢,新陈代谢差造成的。如眩晕、耳鸣、头目胀痛、面红目赤、头重脚轻、急躁易怒、头胀痛、脑出血等。这些都是上焦瘀堵不通,积热上火所致。

上焦积热上火,浊毒瘀积,血液循环慢,新陈代谢差,血液黏稠,动脉硬化,主要还是下焦肾肝心功能虚弱造成的。如果肾肝心阳气旺盛,精血充足,功能动力正常,解毒好,排泄好,血液循环好,就不会积热上火,也不会血液黏稠,动脉硬化。

所以,头重脚轻、步履不稳、头摇肢颤、高血压、脑梗死、脑出血等,都用肝阳上亢来解释,是不对的。是因为肝肾阳亏,解毒代谢功能降低造成的。不应该叫肝阳上亢,而应该叫虚火上亢。

中医所描述的肝阳上亢症状,在治疗时应该主治本,兼治标。补益肾、肝、心三脏之阴阳,健脾消导,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坚持治疗,高血压、心脏病、动脉硬化、血液黏稠等就会好转甚至康复。兹提供以下处方,对眩晕、耳鸣、头胀痛、血压高、心脏病、血液黏稠、动脉硬化、血管狭窄等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组方:川牛膝8克,怀牛膝12克,天麻12克,夏枯球6克,川芎6克,白芍8克,丹参18克,山楂15克,枳实8克,砂仁8克,川续断15克,桑寄生12克,杜仲12克,巴戟肉12克,菟丝子12克,五味子8克,女贞子8克,山萸肉8克,陈皮8克,生首乌8克,制首乌8克,大黄4克,生白术18克,枸杞子18克,白萝卜50克,苹果150克。

用法:每天1剂,每剂煎4次,每次煎20分钟,共煎药水3斤,分一天4次凉或温服。


心肾不交证

心在上,肾在下,上为阳,下为阴,人体要阴阳循环,上下交换。下部的清气上升补给,上部的浊气下降排泄,才能新陈代谢,身体健康。当浊气下降不利,清气上升不及,即称为阴阳不循环、心肾不交证。

心在上,古人称上为天,两仪总称为阳,五行中心属火;肾在下,古人称下为地,两仪总称为阴,五行中肾属水。当人体上下循环代谢出现障碍时,所发生的一组病变,即为天地不交换,阴阳不循环,水火不周济,心肾不相交证。

下部的清气为正气,上部的浊气为邪气,清气足,正气旺,才能推动上部的浊气下行,邪气排出。当人体正气虚弱、肾气不足时,无力推动上部的浊气下降,浊气瘀积,化生邪火,扰乱神明,心神不安,夜寐不宁。

心肾不交,心脏邪火过旺,肾脏精水不足,上实下虚,上热下寒,则失眠不寐、心烦急躁、头晕耳鸣、健忘焦虑、潮热盗汗、腰膝酸软等症状多发。

治疗心肾不交,标为心火,本为肾虚,多用下火药治标反伤肝肾,应主用补肾药治本,清升浊降,阴阳循环,事半功倍。

兹提供以下处方,可以参照服用。

组方:玄参8克,丹参18克,灵芝6克,枣仁12克,仙茅6克,仙灵脾6克,杜仲12克,巴戟肉12克,川续断12克,菟丝子12克,肉苁蓉15克,黄精15克,女贞子9克,五味子9克,山萸肉9克,川芎6克,枳实6克,怀牛膝9克,大黄6克,天麻12克,陈皮8克,砂仁8克,肉桂2克,夜交藤12克,麦冬8克,梨150克,苹果150克。

用法:每天1剂,每剂煎4次,每次煎20分钟,共煎药水3斤,分一天4次凉或温服。


肝肾阴虚证

传统中医将头晕目眩、两目干涩、耳鸣健忘、口干咽燥、失眠梦多、五心烦热、腰酸腿软、潮热盗汗等症状定为肝肾阴虚所致。认为阴虚了,阴不制约阳气,才会有虚火产生。

临床用药多以女贞子、五味子、生地黄、熟地黄、何首乌、旱莲草等滋补肝肾之阴精的药物治疗。

而这类滋补肝肾阴精的药物,都兼有清热下火作用,是阴性的偏寒凉药物,过量服用和长期服用都会伤害身体的阳气、脾气、胃气和肠气,降低免疫功能。

想纠正肝肾阴虚证,单纯说肝肾阴精亏虚,而不讲肝肾同时也有阳气虚损,是不对的。无阳虚何以有阴虚,因为阳气可以制造阴精血液呀!阴阳互生,阴阳互转,阴阳互根,阴阳本为一体,不可分割。阴虚必定在阳虚的基础上出现。所以,单纯滋阴是不对的。过用滋阴清热药反而损伤阳气,使身体虚而更虚,雪上加霜。

口咽干燥,目昏干涩,耳鸣失眠等,当然是阴精不足的表现了。而上焦阴虚是因为下焦阳虚无力升发阴水,或是无力制造阴精所致。

至于心烦、虚热、失眠、潮热、手脚心热等症状,是脏器功能低下、代谢循环障碍、虚瘀积滞形成的。

正确地治疗肝肾阴虚证时,应该六分补阳,四分补阴,火气大者热药凉服。若惯用杞菊地黄汤(丸)之类滋补肝肾阴精药,仅是表浅临时治标之法,初期有效,后期无效,久服多服反有伤害。

兹提供以下处方,五脏六腑同调,阴阳气血双补,主治肝肾阴虚证。

组方:五味子8克,女贞子8克,山萸肉8克,玄参8克,制首乌8克,怀牛膝15克,砂仁6克,小茴3克,枳实6克,山楂12克,川续断12克,巴戟肉12克,杜仲8克,菟丝子8克,肉苁蓉15克,枣仁8克,丹参18克,灵芝8克,生姜8克,梨150克。

用法:每天1剂,每剂煎3次,每次煎20分钟,共煎药水2.8斤,分一天3次或4次凉服或温凉服。


肝火旺盛证

五脏,肝心脾肺肾为阴脏,多是育藏阴精血液,制造阳气正气。阳气是人体的正能量,也是人体的正气。正气往往是不足的,而没有过余的。若是说五脏的阳气盛,则说明人体精力旺盛,身体壮实,免疫功能强,不会生病。一旦生病,即是正气不胜邪毒,邪浊毒气产生疾病。所以,肝火旺盛,应该找出邪火浊毒到底在什么地方,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肝火旺盛,表现为目赤肿烂,头晕胀痛,急躁易怒,肋胁胀痛等。中医经典训言:五脏多虚证,六腑多实证。具体分析症状形成原因:头晕胀痛,是头上血管增粗绷紧,头皮肌肉肿胀热灼,是因为上焦邪火浊毒瘀积于血管、淋巴管、肌肉组织内,主要原因是肝肾解毒慢、代谢慢、血液循环慢,外加胃肠消化慢、导浊慢、排泄慢。是因为脏腑功能虚弱,导致邪火浊毒瘀积,瘀积生热,热火上炎,引起诸多肝火旺盛的表现。是因虚而瘀,因瘀而积,积而生热。本为正虚,标为邪瘀。

若肝血足,肝阳盛,肝脏的解毒代谢功能正常,自无邪火浊毒上升,则不会出现肝火旺盛的症状。总体结论:上焦有邪毒灼热瘀积,皆因下焦脏器虚弱。治疗正法是调补五脏六腑功能,消导清泻上焦邪火浊毒。扶正祛邪,标本兼治,铲草除根。扶正可以帮助驱邪,驱邪又不会损伤正气。消除“肝火旺盛,责之于肝脏”的旧观念,不要再单一使用清热解毒、泻肝火的错误治疗方法。清热解毒泻肝火的寒凉药物伤害心肝肾,损坏脾胃肠,宜少量、短期使用。

兹提供以下治疗方药,可以参照服用。

组方:柴胡6克,郁金6克,川芎6克,白芍6克,川牛膝8克,怀牛膝8克,太子参16克,香附6克,天麻15克,女贞子8克,五味子8克,山萸肉8克,枸杞子12克,肉苁蓉12克,砂仁8克,川续断12克,杜仲12克,巴戟肉12克,菟丝子12克,麦冬8克,枳实6克,陈皮6克,山楂8克,生姜8克,大枣3枚,白萝卜50克,苹果150克。

用法:每天1剂,每剂煎3次,每次煎20分钟,共煎药水2.8斤,分作一天3次温凉服。


心火过旺证

传统中医的心火过旺,就是热入心窍,心烦失眠,面红口渴,便干尿黄。

而人睡不着觉,总是脑子在胡思乱想,头晕脑胀,耳鸣脑响,不得安静,不能入眠。由此明显看出,人睡不着觉是与脑子、脑神经支配有关系,而与心火过旺没有关系。心脏是凉的,是不会上火的。

别把无名的火气扣给心脏。头上有火,实际是脑烦失眠。脑为肾脏精髓之海。五脏之真,唯肾为根。肾虚,上下循环不好,供济不调,才是导致失眠多梦,耳鸣脑响,健忘烦躁的真正原因。

所以,治疗失眠要重在补肾,补肾的阴精,补肾的阳气,肾精肾气充足,能够将上焦的、远端的邪火浊毒排出体外,大脑得清净自会眠安。

在补肾的阴和阳之外,治标之法就是兼要清热泻火,最快的方法就是泻空胃肠。三天只喝汤,火气自会降。健脾胃、助消化、导浊排毒也是好方法。

工作劳累,熬夜上网,都是容易上火的。安静下来,多休息,多睡觉,少思虑,少操心,火气就会消除掉。心静自然凉,实际是脑静自清凉。

寒凉苦涩难下咽的清热解毒药,一定要少用,或尽量不用。

切记,心火,非心脏真有火,实是上焦之火、头脑有热。兹拟出治疗心火过旺证的方药,可以参照服用。

组方:丹参18克,玄参8克,太子参15克,灵芝6克,枣仁10克,川牛膝8克,怀牛膝18克,山楂18克,大黄6克,枳实6克,肉苁蓉18克,砂仁8克,生石膏20克,黄精18克,川续断18克,杜仲12克,巴戟肉18克,菟丝子18克,延胡索8克,陈皮8克,甘草6克,白萝卜50克,苹果150克。

用法:每天1剂,每剂煎3次,每次煎20分钟,共煎药水2.8斤,分作一天3次温凉服。


心阴虚、心气虚证

心阴虚即心血虚,心血虚则能量阳气供给不足,相继出现心气虚。心阴虚会导致虚火旺,心气虚则会导致气血瘀堵,浊毒积滞。临床表现:心悸不安,气短,失眠多梦,心烦易怒等。

心阴的补给是由肝肾制造精水来完成,肝肾强,心阴足。心气,是指心脏搏动的力度及心血所含的能量。心脏不停的搏动,其力量来源于大脑神经的指挥和内分泌激素的补给。而大脑又源于肾精肾气的供给,因肾主骨、生髓,其髓中之精华升于脑,供脑变成激素或能量再分配利用。所以,通过补肾阳肾精可以治疗心阴虚,心气虚。

由于心阴虚、心气虚而产生的虚火或瘀火,通过补肾强心、活血行气,就可慢慢消除。扶正祛邪,正复邪去。在施方治疗时只宜稍加滋阴下火药。兹提供以下处方,可以参考服用。火气大者,煎好的药水凉服效果更好;火气小而短气明显者最好于方中加入生姜8克、大枣3枚同煎温服。

组方:丹参8克,麦冬9克,太子参15克,红参6克,党参18克,枣仁18克,柏子仁18克,怀牛膝18克,肉苁蓉18克,生白术18克,川芎6克,当归12克,砂仁8克,山楂8克,枳实6克,女贞子8克,五味子8克,山萸肉8克,川续断15克,杜仲12克,巴戟肉12克,菟丝子12克,仙茅8克,仙灵脾4克,苹果150克。

用法:每天1剂,每剂煎3次,每次煎20分钟,共煎药水2.8斤,分作一天3次温凉服。


心血虚、心阳虚证

水为阴,血也为阴,精血要比阴水重要。心阴不足则心气虚,心血不足则心阳虚,阳虚比气虚更重。心血虚与心阳虚在治疗上要比心阴虚、心气虚的时间长,难度大。

心血虚、心阳虚的临床表现:心慌心跳,心悸怔忡,胸痛憋闷,气短冷汗,面色苍白,口唇青褐,形寒肢冷等。

心脏每次泵出来的血,由于所含能量营养不足,不能满足身体需求,自会使心脏加速泵血,所以出现心悸怔忡、心累乏困的症状。由于心阳虚,阳虚生内寒,寒血凝滞,流动不畅,故会出现胸背憋闷胀痛。心血虚,上不荣面则面色苍白,不通四肢则四肢厥冷,血瘀寒滞则口唇青褐,精血不足、阳虚体寒则会胆小易惊。

治疗心血虚、心阳虚,必须通补五脏。因为五脏之中彼此之间都可以互相补给,补肾可以强心,补肺也可以强心,补脾同样可以强心。五脏不虚,六腑强壮,循环代谢正常,人自健康无病。

兹提供以下处方,可以参照服用。

组方:红参6克,丹参15克,党参18克,生白术18克,黄芪18克,砂仁8克,小茴4克,干姜4克,肉苁蓉18克,枣仁16克,龙眼肉8克,枸杞子12克,川续断18克,杜仲8克,巴戟肉12克,菟丝子12克,仙茅6克,五味子8克,山萸肉8克,鹿角片5克,延胡索8克,灵芝6克,生姜8克,大枣3枚。

用法:每天1剂,每剂煎3次,每次煎20分钟,共煎药水2.6斤,分作一天3次温服。


肺气虚、肺阳虚证

五脏皆分阴阳,肺脏也然。肺气虚为肺的功能降低,而肺阳虚则为肺寒。肺主皮毛,皮肤怕凉,易被冷风侵袭。肺气虚发喘,肺阳虚生痰。肺气虚和肺阳虚常同时出现。临床表现:怕凉怕风,畏寒肢冷,气短声低,自汗喘咳,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咳痰清稀,咳嗽无力,咳喘痰鸣,胸闷气憋等。

由于肺气虚,肺的吸气、吐气、排痰、化浊等功能降低,吸收不了足够的氧气而喘憋,排不利痰浊而咳嗽。氧气不够而神疲乏力,声怯气短。由于肺阳虚,皮肤毛孔容易张开进冷风,受寒感冒。由于肺阳虚,氧气不够,热量不足,而面色苍白,肢冷畏寒,痰涎清稀。

肺脏之病,初病易伤阴,久病易伤气,重病易伤阳。

肺气虚,肺阳虚,为慢性病,较为难治,应该坚持多服中药,慢慢治疗,才会好转。

肺病虽治在肺,而肺气尤赖于肾脏阳气的吸纳帮助,故补源温肾当为治本之法。使用温热药剂量不能猛,治疗虚寒病慢治不能急。大病、久病、重病,一点点克服,日久则收大功。还要调脾胃以治肺病,脾胃温健,咳痰自少。兹提供以下处方,可以参考试服。

组方:生白术18克,山药18克,麻黄6克(另包后下),杏仁8克,莱菔子8克,陈皮8克,干姜4克,砂仁8克,小茴4克,补骨脂6克,红参6克,党参18克,五味子8克,川续断18克,杜仲12克,巴戟肉12克,菟丝子12克,仙茅8克,上好沉香3克(碾细粉冲服),黄芪18克,枳实8克,覆盆子8克,肉苁蓉18克,鹿角片5克,生姜8克,大枣3枚。

用法:每天1剂,每剂煎3次,每次煎20分钟,共煎药水2.6斤,分作一天3次温服。


肺阴虚、肺燥热证

风寒入肺,瘀而化热,热灼津液,日久损伤肺阴。若是肾阴不虚,肾阳旺盛,则可以升津入肺,补充肺阴,肺阴虚证不治自愈。倘若肺有阴虚,肾又阴阳双亏,不济肺脏,则会由肺阴虚证进而转为肺燥热证。

肺阴虚、肺燥热证的临床表现:口咽干燥,咳而痰少,黏稠难咯。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颧红心烦,咳甚胸痛,痰中带血,声音嘶哑。

治疗肺阴虚、肺燥热证,众人皆知滋阴润肺,清火化痰。而急性者、初起者,用此法每多收效显著。如果是慢性证,半月以上都没有好转的肺阴虚、肺燥热证,仅用滋阴润肺、清火化痰的药,往往收效甚微。这类药物多用久用,不但肺阴虚、肺燥热症状未除,反而还会伤害脾胃消化功能及肝肾生化代谢功能,有碍身体康复。

我多年来善治慢性病,多于温阳补肾中滋阴润燥下火。因为阳可生阴,又有张景岳名训佐证:“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阴得阳升,而源泉不竭。”

兹提供以下处方,主治慢性肺阴虚、肺燥热证。补肺润肺,化痰止咳,固本补肾,治病保健。如果是急性病有发热、炎症者,初服此方,可于方中加入梨150克,鱼腥草20克,同时煎服效果更佳。

组方:杏仁8克,莱菔子8克,陈皮8克,五味子8克,玄参8克,太子参15克,党参18克,红参6克,麦冬8克,生白术18克,丹参12克,肉苁蓉18克,川续断15克,杜仲12克,巴戟肉12克,菟丝子12克,仙茅6克,山萸肉8克,百合8克,砂仁8克,肉桂2克,小茴4克,生姜8克,白萝卜50克。

用法:每天1剂,每剂煎3次,每次煎20分钟,共煎药水2.8斤,分作一天4次温服。


脾气虚、脾阳虚、寒湿困脾证

脾脏的功能是帮助胃肠消化吸收,运化水谷精微。当脾气虚时,脾的功能降低,水谷精微运化障碍,就会积而化湿,损碍脾阳。脾气虚弱,脾阳不旺,寒湿困脾,运化障碍,就会出现全身的不适症状。脾在五行为土,靠阳气动力而运化水湿,布散精微。若是脾脏有病,多为气虚、阳虚、湿聚寒滞,因此,古人认为,脾脏是喜燥恶湿,喜温恶寒。

脾气虚,脾阳虚,寒湿困脾证临床表现为:腹胀纳少,食后胀甚,恶心反胃,大便溏稀,周身乏困,少气懒言,面黄消瘦,腹痛绵绵,喜温喜按,四肢不温,小便短少,头身困重,虚胖浮肿(脾胃相连,其症状脾胃不分;脾帮助肠消化吸收,其症状与肠关系甚切)。

由于脾气虚,功能降低,运化慢,食物聚于胃肠故会腹胀纳少。脾气虚,脾阳虚,消化差,寒气大,故才大便溏稀。消化差,吸收差,营养不良,故少气懒言,面黄消瘦。脾阳虚,水湿不化,寒湿困脾,故恶心反胃,头身困重,虚胖浮肿等。治疗脾虚证,除补脾、健脾、温阳除湿以外,上治重在健脾和胃,下治重在补肾温肠。脾胃肠肾同步治疗才能运化正常,消化良好,事半功倍。

兹提供以下处方。

组方:生白术18克,党参18克,茯苓8克,山药18克,砂仁8克,枳实8克,建曲6克,麦芽6克,山楂8克,补骨脂6克,仙茅6克,仙灵脾6克,川续断18克,杜仲12克,巴戟肉15克,菟丝子15克,覆盆子9克,陈皮8克,延胡索9克,生姜8克,大枣3枚,白萝卜50克。

用法:每天1剂,每剂煎3次,每次煎20分钟,共煎药水2.6斤,分作一天3次温服。


湿热困脾证

湿性缠绵,黏滞难去,加上瘀热,更加顽固。湿热性疾病在治疗上难度是非常大的。

脾脏本性温柔,德厚载物,不善克伐,偏于忍让。易被湿热困扰,皆因脾虚而瘀,因瘀积热,热灼津液,湿滞黏腻,因而顽固难去。

过用补虚药有生热之弊,过用泻火药有伤脾之弊,过用燥湿药有损气之弊。我在临床中遇到湿热困脾证,或湿寒、湿热夹杂混合证时,治疗总是主补肝肾,兼调脾胃,少加除湿清热药。往往反复调方,有时重温补,有时重燥湿,有时重清热,孰多孰少量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湿热困脾证的临床表现:脘腹痞闷,纳呆呕恶,大便黏滞不爽。腹腔或肌肉里有气在窜动,挤压就会打嗝或有响声。精神不振,情绪低落,心情烦闷,抑郁寡欢。干渴而不能多饮,身热而不能透汗。面目晦黄褐暗,肢体困重热烫。睡觉不解乏,工作没激情等。

以上症状,皆因脾的运化功能降低,肝的解毒功能降低,肾的排泄功能降低,心的循环功能减低,胃的消化功能降低,肠的导浊功能降低等。事关心、肝、脾、肾、胃、胆、大小肠和膀胱等。治疗需要温补下焦肝肾,健补中焦脾胃,清泻上焦头胸,消导大肠小肠,通利尿道膀胱,活血化瘀,行气解郁。综合调理一段时间就会好转康复。兹提供以下处方,可以参照服用。

组方:大黄6克,枳实6克,生薏苡仁12克,生白术18克,苍术4克,陈皮8克,砂仁8克,炒大白4克,川芎4克,川续断12克,杜仲12克,巴戟肉12克,菟丝子12克,仙茅6克,女贞子8克,五味子8克,山萸肉8克,甘草3克,山楂16克,香附6克,延胡索8克,白萝卜50克。

用法:每天1剂,每剂煎3次,每次煎20分钟,共煎药水2.6斤,分作一天3次温服。


胃气虚、胃阳虚、胃肠虚寒证

胃气是胃的功能,胃阳是胃的热量,热量即能量,能量产生动力,动力就是功能。所以,胃气虚与胃阳虚,表面有差别,实质本为一体。胃气虚则气短无力、胃体下垂,胃阳虚则胃凉怕冷、纳食不化。胃气虚与胃阳虚综合表现出来的症状就是胃肠虚寒证。

胃气虚、胃阳虚、胃肠虚寒证的临床表现:胃脘痞闷,胀满疼痛,按之觉爽,纳差厌食,嗳气打嗝,脘腹冷痛,怕进凉食,大便稀薄,气短神疲,懒言低语,面色苍白或微黄。

胃气虚责之于脾气虚,胃阳虚责之于肾阳虚。治疗胃病,胃为腑,是脾脏的副官,首当实其正,健其脾。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肾是脾的上级,健脾首当补肾。所以,补胃气就要补脾气,补脾气更需补肾气;温胃阳就要温脾阳,温脾阳更需温肾阳。胃肠相连,消化导浊,功能同步。胃在上焦由脾管,肠在下焦由肾管。上焦如锅,下焦如柴,下焦的火力旺,阳气盛,功能强,锅内的食物才能熟得快,消得快,化得好。因此,治疗胃气虚、胃阳虚、胃肠虚寒证,要补肾、温肠、健脾、益胃,本是一路一体,治疗时不能分开。

中医治病,是把人看作一个整体来治疗的。五脏六腑都是在相互协调、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的情况下来完成各自工作任务的。兹提供以下处方,主治胃气虚、胃阳虚、胃肠虚寒证,可参考试服。

组方:砂仁8克,小茴4克,干姜4克,肉桂2克,当归8克,生白术18克,陈皮8克,炒麦芽6克,炒鸡内金8克,党参12克,补骨脂6克,仙茅6克,川续断12克,杜仲12克,巴戟肉12克,菟丝子12克,五味子8克,枸杞子9克,山楂8克,枳实6克,山药18克,覆盆子16克,鹿角片5克,生姜8克,大枣3枚,白萝卜50克。

用法:每天1剂,每剂煎3次,每次煎20分钟,共煎药水2.6斤,分作一天3次温服。


胃阴虚、胃肠胀气证

胃阴虚,阴为精水,胃阴不足是胃体的精血、精水亏虚,营养不良,而导致的胃体功能下降。

胃阴虚为慢性病,天长日久才会耗伤精血阴水。因为胃阳是制造转化阴精阴水的,由于胃阳不足,胃体功能长期虚弱,才会出现胃阴不足症状。我前已有“阴阳同虚论”,所以,先有胃阳虚损,后有胃阴亏虚。胃阴虚、胃肠胀气证为慢性、顽固之重症。

胃阴虚的临床表现:舌体瘦红,舌面干燥,舌苔厚腻、干黄、垢贴舌体,舌体中间或出现干裂沟纹。胃脘隐痛,胃肠胀气,饥不欲食,嘈杂痞满,打嗝嗳气,干呕呃逆。口腔异味明显,口咽干燥,食管干燥,胃肠道无规律的咕噜响声,大便黏滞不爽,矢气不顺。

胃阴虚证不能单单理解为阴虚有火,胃阴虚只是胃体的精血津液不足,而出现的胃体功能降低症状。胃肠有火热浊毒,不是胃阴虚导致的,而是胃阳、胃气、胃阴、胃津亏虚,胃的功能降低,消化缓慢,积食积滞产生的。

胃阴虚,胃肠胀气,是慢性顽固的难治胃病,不能只以行气、顺气、理气表浅治疗,古人讲“见胀勿行气”,才是真道理。胃阴虚也不能主以滋阴,应主补阳,兼滋阴;主补肾,兼补脾;主导肠,兼消胃。下通,上缓;肾脾强,胃肠健;阴阳双补,气血充足,胃体功能才会逐渐恢复。

胃病看似小病,由于多年积滞,多脏亏虚,治疗起来,非常缓慢。有的需要几个月,甚至一年。特别是胃阴虚证治疗更不能着急。只要有信心,坚持治疗,就会康复。兹提供以下处方,五脏同调,可参考试用。

组方:生白术18克,砂仁6克,陈皮6克,石斛6克,玄参8克,太子参12克,党参15克,红参4克,枳实6克,山楂8克,炒大白4克,莱菔子8克,肉苁蓉15克,鹿角片4克,川续断16克,杜仲12克,巴戟肉12克,菟丝子12克,补骨脂4克,仙茅6克,五味子6克,山萸肉6克,大黄6克,山药18克,覆盆子8克,白萝卜50克,生姜8克,苹果150克。

用法:每天1剂,每剂煎3次,每次煎20分钟,共煎药水2.6斤,分作一天3次或4次温服。


胃积食、肠宿便、胃肠湿热证

胃积食,吃得多容易积食,吃得好容易积食,食后不运动容易积食,胃气虚、胃阳虚、胃功能差、消化慢等,都容易积食。

肠有宿便,甚至两宿三天不解,或干结,或黏滞,排便无力,排泄不畅。其主要原因是肠的传导排泄功能差,而肠的动力主要来源于肾阳肾气的温化和推动。如,年轻人、儿童多肾气旺,肠的导浊排泄多快而顺畅;而老年人、妇女多肾气弱,肠的导浊排泄多慢而干结。胃消化慢、积食积滞,肠导浊排泄差,大便黏滞干结,久而久之,胃肠就会瘀积湿热。湿性缠绵,虚热夹杂,湿邪更为顽固,麻痹胃肠,致使周身困乏无力,酸楚不适。

胃积食、肠宿便、胃肠湿热证的临床表现:口臭,牙龈、唇舌容易发炎溃烂,嗳气吞酸,脘腹胀满疼痛。大便黏滞不爽或干结,小腹下坠,排便不彻底,肛门灼热。

胃肠道积滞浊邪,瘀而生热,火热之性炎上,故易发生咽喉、口腔、唇舌慢性炎症。脾胃健,胃肠通,火自降,湿自消。胃虚消化慢,食物积聚则嗳气吞酸,脘腹胀满。肠虚蠕动差,糟粕难下则大便干结,黏滞不爽。胃肠兼热重者火大便干,兼湿重者酸困便黏。

胃积食、肠宿便、胃肠湿热证的治疗:此非三五日形成之病,慢性病不能以泻下、导浊、清火、祛湿为主治其标,而应该以补肾、健脾、益胃、温肠为主治其本。补药主治其本,泻药兼治其标,祛邪而不伤正,扶正而不留邪。衡其虚几少而补,量其瘀几多而泻,大小轻重视患者具体情况而定,正复逼邪而退,才能从根本解决。若正气不复,胃肠功能不增强,臆想先去邪后再扶正,则邪难除。慢性病必须主治本,兼治标,先治本,后治标。

兹提供以下处方,补中有泻,量小味多,五脏六腑,全面调理,可参照服用。

组方:枳实8克,大黄8克,炒大白4克,陈皮8克,砂仁8克,生白术18克,炒鸡内金18克,山楂16克,玄参9克,生石膏20克,五味子8克,山萸肉8克,苍术4克,生薏苡仁8克,川续断12克,杜仲9克,巴戟肉9克,菟丝子9克,肉苁蓉18克,香附6克,延胡索8克,党参18克,莱菔子15克,肉桂2克,白萝卜50克,苹果150克,梨150克。

用法:每天1剂,每剂煎3次,每次煎20分钟,共煎药水2.8斤,分作一天3次或4次温或凉服。


肝血虚、肝阴虚证

肝为藏血之脏,血足胆壮,血亏胆小。肝血充足,周身皆润,肝血亏虚,疲乏无力。肝阴虚也包含有肝血虚,阴者,阴精、阴液、阴血、阴水,肝阴虚是精血阴水之不足。

过度劳累可耗伤肝脏的阴精和血液,长期睡眠不足更易耗损之。脾胃虚弱,肾的制造精血功能降低,同样可以导致肝血虚、肝阴虚。过多地使用手机和电脑,看电视过久,烦恼忧虑多,精神压力大,不能放松休息,都会导致肝血虚、肝阴虚。

肝血虚、肝阴虚临床表现:头晕目眩,两目干涩,视力减退,面白无华,皮肤干燥,爪甲不亮,肢体麻木,关节不利,面红潮热,急躁烦闷,肋胁隐痛等。

肝血虚相对较轻,而肝阴虚是肝血虚之加重,虚的程度深而多,为慢性病。肝病重在养,愈过于清热解毒则肝愈虚。治疗肝血虚、肝阴虚证重在补肾。肾在五行为水脏,肝为木脏,水可生木,肾可养肝。补肝血,补阴精,当然离不开脾胃的消化吸收代谢,五脏之间,相互协调、相互滋生、全面调理非常重要。兹提供以下处方,可参考试服。

组方:白芍8克,当归8克,五味子8克,女贞子8克,山萸肉8克,肉苁蓉15克,黄精15克,山楂16克,砂仁8克,干姜4克,熟地黄12克,怀牛膝16克,枸杞子16克,陈皮8克,川续断16克,杜仲12克,巴戟肉16克,菟丝子16克,枣仁18克,灵芝6克,天麻12克,党参18克,生白术18克,鹿角片4克,生姜8克,大枣3枚,白萝卜50克。

用法:每天1剂,每剂煎3次,每次煎20分钟,共煎药水2.4斤,分作一天3次温或凉服。


肝胆湿热证

肝胆湿热证,是指肝脏的解毒、疏泄功能受影响,胆汁的分泌排泄有障碍,而出现的标实本虚证。

肝胆湿热证多表现于胆,是胆腑出了问题。而根本原因要责之于肝,是肝脏的消化、解毒、疏通、排泄等功能降低,长期的肝瘀邪浊,积聚生热,侵腐胆管胆囊,胆汁瘀积所致。

肝胆湿热证的临床表现:厌食腹胀,脘腹胀满,肋胁隐痛,口苦呕逆,小便黄赤,大便干黏,身目发黄,皮肤瘙痒,困倦乏力等。

在治疗上,既要治其标,祛湿解毒;又要固其本,滋补肝肾。当看患者的症状孰轻孰重,哪头急就应该先治哪头。如果黄疸、湿热、浊毒表现明显,症状痛苦,就应该以治标排毒为主,扶正补益在后辅助。但是,需要强调的是,祛邪的药不能长服,也不能大量服用,恐伤肝肾正气。若是慢性病,湿热浊毒表现已经很久,很难消除,理应从扶正调养着手治疗,兼用清热祛邪之药。

肝脏从血液中制造的胆汁,是用来帮助胃肠道内的食物消化分解的。一旦胆汁分泌受阻,瘀于某处,势必造成局部的损伤破坏。清热利胆、疏通胆汁的管道固然重要,但扶助正气、增强脏腑功能更为必需。兹根据临床经验,提供以下处方,可以参考服用,仅适合慢性病患者。

组方:大黄6克,茵陈12克,龙胆草6克,白茅根8克,香附6克,柴胡6克,陈皮8克,山楂16克,党参18克,生白术18克,砂仁8克,郁金6克,干姜4克,延胡索8克,肉苁蓉18克,枳实8克,肉桂2克,五味子6克,女贞子6克,山萸肉6克,川续断12克,巴戟肉12克,菟丝子15克,生姜8克,白萝卜50克,大枣3枚。

用法:每天1剂,每剂煎3次,每次煎20分钟,共煎药水2.4斤,分作一天3次温或凉服。


肾阳虚水泛证

肾为五脏之本,周身之根,上善若水,供给全身,易于虚亏,少有肾实证。肾阳为肾的功能动力,肾虚首先虚损者当数肾阳。

肾阳主温暖、温煦、温通、温化、气化等功能。肾阳一旦虚亏,各种代谢发生障碍,阳不化水,阴浊积聚,水泛肿胀证就会发生。

肾在五脏的最下部,若水之性,甘居五脏最低处,乐善付出。五行言肾为水,水为万物之源,水性多阴寒。八卦作肾为坎,寓意为一阳陷于二阴之中([插图])。所以,肾虚多见阳虚证。

肾阳虚水泛证的临床表现:面色[插图]白,或者黧黑;四肢冰渗,尤以下肢明显;腰背酸痛,两膝酸困;精神萎靡,困倦乏力;男子阳痿早泄,精液清稀;女子性欲淡薄,宫寒不孕,妇科炎症,长期不愈;大便稀溏,五更泄泻;小便清长,夜尿频多,尿频尿急,闻滴水声就有尿意;小腹坠胀疼痛不适,或有硬块,喜温喜按;走路易累,站立不久;严重者两腿肿胀,按之陷指,身体虚胖浮肿,甚或腹水泛滥。

肾为先天之本,治先天也要调补后天脾胃,脾胃健壮,消化良好,补助先天肾阳,恢复更快。治疗肾阳虚,一定要减少性生活,多喝牛羊肉汤,少用手机和电脑,早睡早起,加强身体锻炼。坚持服用中药,慢慢治疗就会好转。兹提供以下处方,可以参照服用。两腿肿胀、眼睑肿胀、腹腔积液者,可在本方的基础上再加入茯苓皮8克,大腹皮6克,陈皮6克,黄芪12克,同煎。

组方:鹿角片5克,海马3克,海龙3克,红参4克,党参18克,生白术25克,山楂12克,苍术4克,山药20克,肉苁蓉18克,砂仁8克,小茴5克,肉桂4克,枳实8克,山萸肉12克,川续断18克,杜仲12克,巴戟肉18克,菟丝子18克,补骨脂6克,仙茅6克,仙灵脾6克,川芎6克,茯苓12克,生姜8克,大枣3枚,白萝卜50克。

用法:每天1剂,每剂煎3次,每次煎20分钟,共煎药水2.8斤,分作一天3次或4次温服。


肾阴虚、肾精不足证

肾阴是精水、精血,也是精髓、精液等。

精水、精血是营养肾脏的,而精液主要作用为生殖繁衍,男女都有精液,只是分泌的形式不同。精髓的功能最大、最全面,精髓由肾脏来制造、精炼、提升、转化,然后再分配到周身各处。其精髓中最精华之品提升到脑部,转换成各种内分泌激素供给周身各组织器官。

疾病的产生,初有肾阳虚,而后才有肾阴虚。阴虚为阳虚之渐,也比阳虚重。当肾脏已经发展到阴精亏虚的地步,说明病的时间久了,需要用相当长时间的治疗才可慢慢恢复。

肾阴虚、肾精不足的临床表现:头昏眩晕,头响耳鸣,脱发容衰,面黑消瘦,记忆力差,腰膝酸软,疼痛麻沉;男子阳痿、精少、性冷淡,女子经少、闭经、性欲差;失眠健忘,精神萎靡不振,自汗潮热,严重者骨蒸潮热等。

中医治疗阴虚,不能只知滋阴,要明白阴精由阳气来制造的道理,于补阳之中加入补阴的药才会事半功倍。阴虚有火,不是实火,是虚火,不可真的用清火药。其实,肾阴虚而产生的火,用清火药也清不走,反而还会伤阳气、败胃气。如果通过补阳,阳渐升,阴渐长,肾脏不虚,制造阴精加速,排泄浊毒彻底,虚火不清自消。兹提供以下处方,可以参考试用。

组方:山萸肉8克,枸杞子8克,五味子8克,女贞子8克,肉苁蓉18克,黄精15克,怀牛膝15克,鹿角片5克,川续断15克,杜仲12克,巴戟肉12克,菟丝子12克,砂仁8克,小茴4克,龙眼肉8克,熟地黄12克,枳实8克,山楂8克,白萝卜50克,苹果150克。

用法:每天1剂,每剂煎3次,每次煎20分钟,共煎药水2.8斤,分作一天3次或4次温服。


肝胃不和证

肝胃不和,即肝脏与胃肠不好好合作。肝的义务是要帮助胃肠的。肝为木,脾胃为土,木要疏松胃土,也就是说,肝脏要分泌出很多的消化液,来帮助胃肠消化、吸收、代谢。

当肝脏因某种原因而没有好好地工作,给胃肠分泌的消化液不够,就会形成胃肠道的一系列症状。这样的一系列症状在传统中医上即被称为肝胃不和证。

肝胃不和证临床表现:胃脘胀满,肋胁胀痛,有时隐痛,有时串痛,有时气鼓;嗳气,呃逆,恶心,嘈杂吞酸;情绪易变,精神抑郁,生气易怒,气短太息,食少纳差,身体困乏。

人体的五脏六腑是相互配合、相互帮助、相互为用、非常团结的一个整体。肝是帮助胃肠消化的,胃肠的消化吸收,也会将能量供给肝脏。补肝可以帮助胃肠消化,消积导浊可以减轻肝脏的负担,肝胃不和证需要肝胃同治。

肝胃不和证,表现在胃肠,主要原因在肝肾,肾气旺,肝血足,消化代谢解毒正常,胃肠功能自会好转。以补肝肾、疏肝气为主,以消积导浊、缓解胃肠症状为辅,标本同治,才可斩草除根。切不可过用柴胡之类苦寒药清火疏肝,胃病未除,反伤肝肾。用药治病,量不能猛,一次不够,可以续服,一次过量,胃肠受伤,患者不敢再服。治慢性病,要多补少泻,多温少寒,不能过急。

兹提供以下处方,可以参照服用。

组方:延胡索8克,砂仁8克,山楂12克,枳实8克,陈皮8克,半夏8克,补骨脂6克,川续断15克,杜仲12克,巴戟肉12克,菟丝子12克,怀牛膝12克,川芎4克,海螵蛸8克,炒鸡内金9克,炒麦芽6克,肉苁蓉15克,生白术18克,党参18克,莱菔子10克,白萝卜50克。

用法:每天1剂,每剂煎3次,每次煎20分钟,共煎药水2.6斤,分作一天3次温服。


肝郁气滞证

肝为将军之官,性喜条达。肝主疏泄,即疏通和代谢。一旦肝的功能降低,疏通和代谢不通畅,气血津液瘀堵,疾病即会产生。

肝脏虚弱之人容易发怒,肝的疏泄障碍,胸肋瘀积浊气,憋闷不舒,若有外来的细微精神刺激,就会发怒。怒则更加伤肝损气,身体愈虚,恶性循环。所以,身体虚弱的患者,心情常不好,很容易生气发脾气,皆因肝脏疏泄障碍导致的。

肝郁气滞并非都是无形的浊气瘀积,肝郁气滞的同时也会导致肝血、肝阴、肝津、肝液的瘀阻。无论是浊气、浊水,还是精血、津液,只要瘀阻就会生病。

肝郁气滞证的临床表现:精神不爽,情绪低落,抑郁寡欢,善于叹气,常深呼吸,胸口憋闷,肋胁胀满,容易激动,性子着急,不耐烦,打嗝嗳气,消化不好,乳房胀痛,颈背压抑等。

疏泄需要动力,即需要肝脏的阳气、正能量,所以,补肝血、补肝阳、补肝气、补肝阴,强肝护肝非常重要。肝为木脏,肾水滋养肝木,肝肾同源,应补肾养肝,同步治疗。兹提供以下处方,可参考试服。

组方:香附6克,延胡索8克,川芎6克,柴胡8克,陈皮8克,枳实8克,山楂12克,党参18克,覆盆子8克,金樱子8克,五味子8克,山萸肉8克,川续断15克,巴戟肉15克,杜仲12克,菟丝子12克,补骨脂4克,怀牛膝15克,生白术18克,砂仁8克,小茴4克,合欢皮8克,丹参12克,白萝卜50克,苹果150克。

用法:每天1剂,每剂煎3次,每次煎20分钟,共煎药水2.6斤,分作一天3次温服。


脾肾阳虚证

脾主运化,肾主吸收、排泄。脾肾之阳气,即脾肾之功能。一旦脾肾阳虚证出现,就说明人的消化、吸收、运化、排泄、升清降浊等功能出现异常。

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本是人的根本,是脏器中最主要的。所以,脾肾阳虚证会影响到生长发育、温煦调节、新陈代谢、免疫防御等很多功能。

脾肾阳虚证的临床表现:形寒肢冷,面色黄白,腰腹冷痛,困乏无力,消化不良,大便溏稀,五更泄泻,小便清长,精神萎靡不振,月经量减少或后推或闭经,性功能差、性欲淡薄等。

治疗脾肾阳虚证,当然都知道用温补温热药,但却有人不知温热药之弊。前曾遇到一患者,自述她服用一位老中医方子治疗脾肾阳虚证,光附子就用了120克。可是,连续服了3个多月,其怕冷症状没有好转,转来找我诊治。我剖析,附子是大辛大热,少用补阳,多用损阳,反而有毒伤害身体,近几年我临床很少用。用温热药犹如人饮酒,少饮一两,周身温暖,精神焕发;多用三两,胃肠积热,容易上火;过用半斤,害肾伤肝,反损阳气。长期大量饮酒有百害而无一利,何况过服猛烈有毒的附子,与饮酒何异!

除去附子有毒,各种温补药如补骨脂、川续断、巴戟肉、杜仲、仙灵脾、仙茅、肉桂、桂枝等,皆温燥伤阴,过可伤阴,继而损阳。也就是说,温补药物少用可温热补阳,过用则伤阴损阳,与饮酒的道理相同。

故劝医者及患有脾肾阳虚之证的患者,温补药一定要少用。患者不要催医生多用药、快些好,医生不要恨病下药、急收功、猛用药。多用药害处多,当慎重。

兹提供以下处方,供参考试服。

组方:砂仁8克,小茴4克,干姜4克,生白术18克,党参18克,覆盆子16克,山药18克,川续断16克,杜仲15克,巴戟肉15克,菟丝子15克,补骨脂6克,仙茅6克,仙灵脾6克,山萸肉8克,肉苁蓉16克,枣仁18克,鹿角片6克,红参6克,当归8克,生姜8克,大枣3枚,白萝卜50克。

用法:每天1剂,每剂煎3次,每次煎20分钟,共煎药水2.6斤,分作一天3次温服。


气 虚 证

气,有元气、精气、阳气、正气、宗气等。气的功能很多,可推动循环、加速代谢、温煦调节、固摄防御、消化运化、气化生育、导浊排泄等。一旦气虚证发生,身体的许多功能降低减退,会出现很多痛苦不适症状。

气虚的临床表现:声低气短,神疲乏力,胸闷气喘,自汗盗汗,底气不足,中气不接。因气虚而出现脏器下陷,脾胃下垂,肝脏下垂肿大,肠下垂脱肛,睾丸下垂,子宫下垂,皮肤松弛下垂,肌肉松软下垂。因气虚而出现小便余沥、失禁、频数,遗精、滑精、早泄。因气虚而导致大便稀溏,大便次数多,或大便稍干无力排出。因气虚会导致胎元不固,死胎滑胎。因气虚而血液妄流,血不归经,出血失血。心气虚则心慌,肺气虚则气喘,脾气虚则纳呆,肝气虚则太息,肾气虚则怵惊等。

气为动力,气为阳气,气为热量,气为功能。气为阳,血为阴,气为主,血为次。补气就是温阳,所以补气药多是温性药。

气由下出而上升,气发于丹田,发源于肾元之气。所以,欲补气者,必先补元阳肾气。只知用大量的黄芪补中气者,是治标的、浅表的、容易产生副作用的中工之法。

补气药,与补阳药同,不可多用,犹如人之吃饭,多吃伤,少吃香,道理一样。慢慢补,慢慢调养,气虚就会逐渐恢复。五脏之主气,相互协调作用,一脏气虚,五脏皆补,尤以肾脏为重。欲补肺气也必补肾气,欲补脾气也必补肾气,欲补心气也必补肾气,欲补肝气也必补肾气,而欲补肾气者,又要加补五脏之总气。

补气之时更需兼以补血,血为阴函阳,犹如贤妻约束好丈夫一样,气自归位而不乱行。兹提供以下处方,患有气虚证者皆可服用。

组方:党参18克,红参5克,太子参5克,丹参18克,生白术18克,黄芪18克,砂仁8克,小茴4克,肉苁蓉18克,枸杞子15克,当归16克,五味子15克,山萸肉15克,补骨脂8克,川续断15克,巴戟肉15克,菟丝子16克,川芎6克,白芍8克,山楂8克,枳实6克,大枣3枚,生姜8克。

用法:每天1剂,每剂煎3次,每次煎20分钟,共煎药水2.6斤,分作一天3次温服。


血 虚 证

血虚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有形的血虚,可以通过化验检查出来,临床称贫血;另一种是无形的血虚,是从症状和患者自身感觉上判断,但化验检查却正常,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气血双亏证。

血液是用来营养脏腑、经络、周身组织的,血液中还含有无形的气,一旦出现血虚,气也会随之虚亏。所以,真正出现实质性的血虚——贫血,要比单独的气虚更难治疗。

血液是由阳气,利用饮食物中的米谷精微及肺吸入的清气,通过复杂的程序制造出来的。血虚表明全身的阳气功能已经下降,所以,一般都是先有阳气虚,而后有血虚。急性病是先血虚后气虚,慢性病是先气虚后血虚。

血虚证的临床表现:面色[插图]白,口唇淡褐,爪甲枯白,头发枯干或掉落。头晕眼花,视力模糊,困乏无力,心亏气短,多梦易醒。手足麻木,筋惕肉[插图],月经减少,延期闭经。

月经量过大会导致血虚,分娩出血过多或大手术后失血都会导致血虚。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肾虚肠寒,吸收功能差,也会导致血虚。长期的营养不良,节食减肥,也会导致血虚。思虑劳神太过,失眠熬夜加班,过度玩弄手机和电脑等,都会导致血虚。

兹提供以下处方,可以参照服用。

组方:当归8克,白芍8克,熟地黄8克,川芎6克,党参12克,黄芪8克,生白术12克,枸杞子8克,山萸肉6克,龙眼肉6克,砂仁8克,小茴4克,肉苁蓉18克,黄精18克,制首乌8克,五味子8克,山楂16克,陈皮8克,补骨脂6克,仙茅6克,川续断15克,杜仲12克,巴戟肉15克,菟丝子15克,生姜8克,大枣3枚,阿胶8克(烊化冲服)。

用法:每天1剂,每剂煎3次,每次煎20分钟,共煎药水2.6斤,分作一天3次温服。


血 热 证

血热是因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出现障碍,浊毒热气不能通过正常的新陈代谢排泄出去,瘀积滞留于血液所致。

血热表现为邪盛,是本虚造成的,正气不足,本虚标实。有些人认为血热证是实证,而多用清热凉血下火药。其实不然,短期内服用凉血下火药还行,长期清热下火肯定损伤正气,热气未除,正气又伤,反生他病。哪有脏腑功能强盛,代谢循环正常之人出现血热妄行症状的。

血热证的临床表现:鼻衄,牙龈出血,大便出血,月经量大等;手掌发红发烫,手足心发热,周身皮肤热灼,心烦意乱;头发枯白,面部红疹,疔疮痒痛,入睡困难等。

治疗血热证首先要通畅胃肠道,使其消化顺利,排泄正常;其次要补益肝肾,使其肝肾两脏的解毒代谢功能强盛,这样血热症状就会从根本上解除。需要强调的是,清热凉血下火药对脾胃肝肾有伤害,尽量短期用或少量用。唯有滋补肝肾、调理脾胃的药才可以长期服用,兹提供以下处方,可以参照服用。

组方:大黄5克,生首乌8克,制首乌8克,怀牛膝17克,旱莲草4克,山楂17克,砂仁8克,枳实8克,五味子8克,女贞子8克,山萸肉8克,天麻8克,川续断16克,杜仲12克,巴戟肉16克,菟丝子16克,生地黄12克,白茅根10克,玄参6克,生白术25克,藕节50克,苹果150克,梨150克。

用法:每天1剂,每剂煎3次,每次煎20分钟,共煎药水2.8斤,分作一天3次或4次凉服或温凉服。


血 瘀 证

血瘀有因脏腑虚弱、气滞血瘀者,也有因外力损伤、阻滞血瘀者。

气推血走,血载气行,阳气虚弱,动力不足,功能降低,血液循环受阻,就会形成气滞血瘀证,主因正气不足;外力损伤,血液运行受阻,血瘀气滞,损伤面积大,经久不愈也会伤损正气,导致身体虚弱。

无论是气虚引起的血瘀,还是外力损伤引起的血瘀,其临床表现都具有疼痛、肿块、肿胀、痛有定处、痛处拒按等特点。

气虚引起的血瘀是先有身体虚弱,气虚推动力不够,气虚固摄血液的功能减低,而出现瘀血失血现象;而外力损伤导致的血瘀,则是先因外力受伤,引起局部瘀血肿痛或失血,肿痛和失血都会伤损正气,导致身体虚弱。所以,在治疗血瘀证的时候,既要活血止痛,还要扶正温通。扶正的药可以使气血足、循环好、再生快,活血的药可以使瘀血散、腐浊去、肿痛消。但是,活血化瘀之药用量不能过大,过大会损伤正气;且通过扶正,使身体强壮,正气旺盛,同样可以活血祛瘀消肿痛。

兹提供以下处方,可以参照服用。

组方:桃仁18克,红花4克,川续断18克,杜仲12克,巴戟肉18克,菟丝子18克,仙茅6克,生白术25克,党参18克,香附6克,延胡索8克,三七粉6克(每天两次冲服),砂仁8克,山楂18克,川芎8克,当归16克。

如果是血瘀证兼虚寒,可在本方的基础上加入桂枝3克,红参4克,肉桂2克,黄芪8克,生姜8克,大枣3枚,同煎温服。若是血瘀兼有红肿热痛者,或有炎症、低热者,可在上方的基础上加入川牛膝8克,大黄4克,三棱6克,莪术6克,旱莲草6克,同煎凉服。

用法:每天1剂,每剂煎3次,每次煎20分钟,共煎药水2.6斤,分作一天3次温服。


附:养生保健、延年益寿、训言

人就像是一棵树,这棵树先天就弱小,但是你很爱惜他,你尽心保护他,你每天浇水、施肥、剔除周边对他有影响的杂物,慢慢地这棵树就长大了,长强了,由于你的倍加爱护,这棵树日益繁茂。

人还像是一棵树,这棵树先天就茂盛,但是你不在乎他,你任意克伐他,你经常折枝、损皮、毁根,也不尽心供他营养和水,渐渐地这棵树就不长了,弱小了,或许一天大风一吹,这棵树折倒死亡。

人的道理同样,虽然你先天体质虚弱,但是你很注重治疗保养,经常找中医保健调理,身体会慢慢好转强壮。我曾见很多体质虚弱、整天病怏怏的人,经常吃药治病,饮食保养调理,照样活到八九十岁。

人的道理同样,虽然你先天身体强壮,但是你不在乎健康问题,整天喝酒熬夜打麻将,身体会逐渐损坏衰弱。我也见很多身体强壮、平时精力充沛的人,有病不重视治疗,胡吃海喝,却说不行就不行了。

汽车平时不保养,说不定哪一天会抛锚;身体平时不保健,说不定哪一天会害病。

男过四十,女过三十八,就要开始注重养生保健了。养生怎么养?怎样才能保住健康,延年益寿?

科学制造的汽车,的确是跑得很快,车跑快了,人的两条腿却退化了。人也没闲着,可节省的时间哪儿去了?

电脑的反应速度越来越快,人一天呆坐在电脑前,能够处理无数的文件,而自己的脑子却越来越糊涂迟钝。

过去的人,吃得不好,干活很多,身心健康,疾病少得。而现代的人吃得很好,运动很少,脑力劳动多,精神压力大,身体越来越差,疾病越来越多。大病、怪病、疑难病,越来越年轻化。

要想身体健康,首先要心灵健康。心里老装着那么多事,下班了,也没干完,睡那了,还想着明天咋干。老是放不下,有压力,睡不实,精神紧张,身体就会不老而病。

在谈到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问题时,首先要反省的是现代人的贪欲。都挤到城里来买房子,房子能不贵吗?都挤在城里买菜吃,菜能不贵吗?都想开好车兜风享受显身价,开支能不大吗?都想出国深造游玩,花费能不多吗?攀比,贪欲,美其名曰追求,追求的越多,累得越狠。

要想身体好,首先要知足,别贪,别攀,别奢,别犟。

有机会到农村去,种上二亩地,有粮、有菜、有水、有太阳,多惬意。

吃,多吃牛羊肉,多喝五谷杂粮稀饭,少喝牛奶等奶制品。吃饭多清淡,少吃辣椒。少烟酒,不熬夜打牌。保持心情舒畅,对人友爱,少发脾气。少坐车,多走路。少些脑力劳动,多些室外锻炼。没病注重保健,有病抓紧治疗。

兹提供以下保健处方,可参考试服。

组方:制首乌8克,黄精8克,熟地黄8克,砂仁8克,山楂8克,党参8克,生白术9克,肉苁蓉8克,川续断16克,杜仲12克,巴戟肉16克,菟丝子16克,补骨脂5克,白芍4克,当归5克,覆盆子8克,金樱子8克,鹿角片4克,山药9克,五味子8克,女贞子8克,山萸肉8克,怀牛膝16克,生姜8克,大枣3枚。

用法:每天1剂,每剂煎3次,每次煎20分钟,共煎药水3斤,分作一天3次温服。上火、大便干者加大黄10克,凉服。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