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痉挛性斜颈:
2024
07-23

痉挛性斜颈:

​痉挛性斜颈病因病机复杂,尚不明确,西医治疗手段具有局限性及不良反应。中医对本病的认识历史悠久,临床辨治体系日趋完善,治疗效果明显。运用脏腑经络辨证、三焦辨证相结合,完整地把握了其发病过程。邪由外侵,经络受之,内传脏腑,历络三焦,上扰心神,中伤阳明,下损肝肾,气血亏虚,贯穿始终。首辨证型,再立治法,以法统方,在“杂合以治”的思想指导下,结合相应推拿手法、导引入静,贯彻“针推通其经,方药调其脏”的治疗理念,每于临床,常获良效。

痉挛性斜颈,又称为颈部肌张力障碍,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局灶型肌张力障碍疾病,由于持续或间歇性的肌肉收缩而引起的不自主颈部运动的疾病。本病诊断主要依赖症状及病史回顾,临床多表现为颈部肌肉不自主收缩,引发头颈运动和姿势异常,发病多与情绪、感染或药物变化有关,再结合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磁共振扫描(MR)排除创伤性脑损伤、椎间盘炎等疾病。本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以局部注射肉毒素为主要治疗手段,或行外科手术。本病严重影响患者形象与日常生活、工作,其心理上承受着极大压力,故常伴焦虑、抑郁等病。

1病因病机

痉挛性斜颈以颈部胸锁乳突肌、斜方肌等肌群不自主收缩而引起的头颈异常姿势或活动为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可伴局部肌肉震颤。据其典型临床症状,本病多辨为中医“痉证”,有些患者伴有头部震颤,亦可效法“颤证”去辨治。

2治法方药

据其病因病机,本病有邪塞经络、阳明热盛、气郁神乱、风痰上扰、阴血亏虚5类证型,随证立法,以法遣方用药。本病病因病机复杂,易相互影响,故临证中患者常兼有多种证型,切不可拘泥其一。

釜底抽薪。以增液承气汤润下通腑,方中大黄、芒硝泻热导滞,玄参、麦冬、生地黄养柔筋,兼以增水行舟,以方药泻“阳明盛”调其本;配以津沽脏腑推拿中拨按带脉之法,以缓“带脉过引”治其标,具体操作为双手拇指伸直,以指端着力于两侧带脉穴,适当向下按压,待受术者有酸胀感,再向一定方向单向拨动,术后刺合谷、天枢泻阳明之热。

入静半分钟为目标,逐渐增加。入静前,可先针刺印堂、神门以助安神。

2.4涤痰息风,通络止痉用定痛丸与安神定志灵平息内风,两方均能平肝息风,开窍安神。偏于肝热生风者,症见口苦,咽干,舌红苔薄黄,以安神定志灵清肝息风,方中石决明、钩藤、连翘、黄芩清热平肝,生地黄、熟地黄、当归养肝体、柴胡、郁金助肝用:偏于内风挟痰者,症见喉中痰阻,脘腹胀满、舌红苔黄腻,当用定痫丸涤痰息风;若患者头颈拘急较重者,加止痉散以息风止痉。痰湿重者,配以针刺丰隆、阴陵泉、阳陵泉。

2.5滋阴养血,填窍息风朱丹溪言痉病:“大率与病相似,比痫为甚为虚,宜带补。以左归丸滋补肾阴,再合芍药甘草汤缓筋脉之急。“颤振者非寒禁鼓栗,乃木火上盛,肾阴不充,下虚上实,实为痰火,虚则肾亏,法则清上滋下。“真阴不足,水不涵木,虚风上扰,。故见颈部颤抖、振摇之状。肾阴不足,兼有风象者,方用大定风珠滋阴息风、阿胶、生地黄、麦冬、白芍滋阴柔肝,五味子、炙甘草酸甘敛阴,龟板、鳖甲潜阳息风,以鸡子黄镇定中焦,实土而定内风,全方共奏滋阴补肾,柔肝息风之治。临床多以针刺三阴交、太溪滋阴益肾,再以行间、太冲平肝息风。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