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提供2024年6月3日cctv10健康之路节目视频全集和要点笔记,节目请到的嘉宾是翟双庆。主题是《调理脏腑有门道》。主要介绍了解脏腑特点教你科学调养脾肾等相关内容。百年养生网提供视频全集的在线观看和主要内容介绍(节目要点笔记)。
翟双庆: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补肾不宜蛮补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的本性偏向于静。补肾要注意适应肾的特性,日常坚持慢慢调补即可,一味地猛补、蛮补反而不利于健康。
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坚持做叩齿、搓耳、踮脚的动作进行补肾。
叩齿
中医认为肾主骨,齿是骨之余,经常进行叩齿可以起到补肾的作用。通过上下牙齿相互打击的方式,产生唾液后进行吞咽,注意力度不要太大。
搓耳
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耳朵上的穴位非常多。经常揉按耳朵对肾脏和其他脏腑都有调养的作用。
踮脚
踮脚的动作可以刺激足后跟,有利于气血和经气的循行。脚后跟轻抬轻放,每天36次即可。
补肾要分阴阳
补肾不能瞎补,肾虚分为肾阴虚、肾阳虚、肾气不固、肾精不足等。
肾阴虚有腰膝酸软、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失眠多梦等症状。如果有肾阴虚的症状,可以服用六味地黄丸。
肾阳虚有腰膝困重疼痛、下肢畏寒、夜尿频多、五更泄泻等症状。如果是肾阳虚的症状,可以服用桂附地黄丸,此方就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入桂枝(或肉桂)和附子,在滋阴的基础上补阳。
补脾要多“动动”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它的功能是将我们吃进去的食物转成营养,运化至全身。脾升胃降的功能正常,才能带动整个五脏的气机转起来。
脾虚的人会表现为腹胀纳少、腹痛喜按、肢体倦怠、少气懒言、畏寒肢冷、大便溏稀。
补脾多运动
中医讲,脾主肌肉,脾主四肢,脾的功能好,肌肉也就强壮,反之多运动,强壮肌肉也能达到补脾的目的。
补脾多动脑
中医讲,脾在志为思,我们想问题、考虑问题,也对脾的运化会有帮助。但不能“过思”,过度思虑、钻牛角尖,会影响脾的正常运转,出现胸满气胀、食欲下降等问题。
补脾之前先除痰
体内有痰湿淤堵,如果你一味补脾,不但补不进去,还会越补越堵,出现脸上长包、口舌生疮、脾气暴躁等问题。
痰湿有两种,一种是有形之痰,比如咳嗽出的黏痰,可以用三仁汤化痰祛湿,达到健脾的作用。
图:三仁汤
另一种是无形之痰,如有腰疼腿疼、感冒缠绵难愈、肢体沉重、有痰咳不出等表现,可以用参苓白术散补脾气、祛痰湿。
- 本文固定链接: http://zydq.1006ss.com/?p=36932
- 转载请注明: y930712 于 中药养生知识-中草药的功效与作用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