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黄帝内经》揭示的正确呼吸保健方法,与自然界同频共振
2024
06-11

《黄帝内经》揭示的正确呼吸保健方法,与自然界同频共振

呼吸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遗憾的是很多人都把这项本能丢失了。从上古时期开始每经历一千年,人类文明就要堕落一次。到了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知识和物质都得到的轻而易举,可人类却在远离本真的路上越走越远,连怎么呼吸都不会了。

禅海商道老先生给我们讲过服气,大多数同学们都学过且实践的很好。

服气是道家一种呼吸吐纳的养生功法,本质上也是一种腹式呼吸。观察婴儿都是腹式呼吸,《道德经》讲“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腹式呼吸分为顺腹式呼吸和逆腹式呼吸。吸气时肚子鼓起来,呼气时肚子瘪进去是顺腹式呼吸,逆腹式呼吸相反。

通常我们主要训练顺腹式呼吸,也就是服气,将氧气吸入至小肚子即可。

练功的人总要求气沉丹田,丹田究竟在什么位置呢?

葛洪《抱朴子·内篇》最早明确提出人体有三丹田:上丹田、中丹田和下丹田。

历代各古籍文献对丹田的名称说法不一,我列举几类常见的。

上丹田:印堂、百会、泥丸宫;

中丹田:膻中穴、中焦肚脐上部;

下丹田:关元、气海、命门。

大数人默认的上丹田在两眉间印堂穴、中丹田在两乳间膻中穴,下丹田在脐下三寸关元穴。

服气讲究的气沉丹田是将气吸到下丹田,实际不必拘泥于一定要将气吸到关元处,吸至小肚子即可。

审视自己的呼吸,觉察一下是胸式呼吸还是腹式呼吸?感受吸入的氧气到达身体什么部位。

如果日常是胸式呼吸的话,氧气连中丹田都到不了,最多只到上丹田。

内经讲“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肌肉若一是要你放松没有紧绷感,放松身心放松腹部,就容易气沉丹田形成腹式呼吸。

初学者需要有意识地引导训练,每天练习半小时,久而久之就变胸式呼吸为腹式呼吸。注意要用鼻孔呼吸,呼气时也可以用嘴巴吐气。

光学会腹式呼吸还不够,我们还得掌握呼吸节奏和呼吸时长。

《周易参同契》规定炼外丹有一套运气吐纳的呼吸标准。何时加快呼吸节奏增大呼吸强度,何时减慢呼吸节奏减弱呼吸强度,是根据月亮的朔望缺弦来决定的。这是道家修炼外丹的方法,讲究个“进阳火,退阴符”的火候标准。

道德经讲“绵绵若存,用之不勤”。普通人日常呼吸可小口轻轻吸气进入腹部,好像喝水一样小喝一口多次连续就不会口渴。呼气时利用横膈膜自然向上推动排出二氧化碳,整个过程都要轻柔缓慢不费力。

有人会疑惑,我怎么知道我的呼吸是慢还是快,这就需要时间来衡量了。

按照《《黄帝内经—灵枢五十营》篇,“人气行一周,千八分,日行二十八宿。人经脉上下左右前后二十八脉,周身十六丈二尺,以应二十八宿,漏水下百刻,以分昼夜”。

“故人一呼脉再动,气行三寸;一吸脉亦再动,气行三寸;呼吸定息,气行六寸;十息,气行六尺:二十七息,气行一丈六尺二寸,日行二分;二百七十息,气行十六丈二尺”。

我们来解读下,人气就是经气,经气循二十八脉绕行一周的总长度是十六丈二尺。人靠呼吸推动经气运行,鼻孔呼吸一次叫做一息。一息经气前进六寸,十息前进六尺。

1尺等于10寸,会小学乘除法的都能算出来,270息×6寸÷10尺=162尺,1丈=10尺,换算单位就是16丈2尺,刚好是经气运行一周的距离。同样我们也可以按经气运行距离16丈2尺,推算出需要呼吸270次。

“一万三千五百息,气行五十营于身,水下百刻,日行二十八宿,漏水皆尽,脉终矣。”

水下百刻,是说经气运行五十周花费的总时间。五十周用百刻,那么一周需要两刻时间。一刻,换算成现代时间是14分24秒,两刻用时28分48秒接近半小时。

我们知道了经气运行一周需要270息,用时28分48秒即1728秒,那么每息需要的时间为1728÷270=6秒4。

也就是说呼吸一次用时6秒4,呼吸270次用时半小时,经气运行一周。

这是一种深长慢的呼吸节奏,是符合古人强调的天人合一,与天体运动同步。

日行二十八宿,人体经气运行一周循行二十八脉,这是与天周二十八宿相应,与自然界同频共振。人体经气与自然界阴阳气化是息息相通的,人类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是大宇宙中的一个小宇宙。

现在的人呼吸速度远达不到内经要求时间,可能两三秒呼吸一次,节奏太快常常换气过度。

按照内经养生,要尽量减慢呼吸节奏使之与天地同步。大家在工作之余要试着减慢生活节奏,通过站桩、散步、绘画、冥想等进行调整,至少坚持半小时。

东方医学要求呼吸的原则是深长慢。

西方研究呼吸的专家也主张这种呼吸,因为换气过度容易破坏体内气体平衡,影响血流速度不利于身体机能发挥,还会诱发哮喘、心脏等方面的问题。

中西方在如何正确呼吸这里达成了共识。肺朝百脉,肺部盈亏舒缩引起的胸腔压力周期变化,是推动经气运行的源动力。通过呼吸,使得气血能通达周身灌注到每个毛孔,有同学说呼吸时感觉气到了脚下,这是经气向下流动的缘故,是很好的现象。经气流动,自然而然能疏通经络,这个“通”字妙不可言,给大家留一个思考题,领悟下通的含义。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