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胰腺癌“祸根”被揪出,比吸烟危害还大?很多老人都爱吃,早了解
2024
06-11

胰腺癌“祸根”被揪出,比吸烟危害还大?很多老人都爱吃,早了解

齐先生今年五十七,一过五十,他就特别在意身体,每天都坚持走路锻炼。不过呢,有件事他一直没能做成,那就是戒烟。他试过好几次,可最后都没能成功,于是也就不再坚持了。

半年前,齐先生猛然间觉着腹部鼓鼓的,开始以为不过是吃东西不对付了,便自个儿买了点胃药应付。可这药吃了好几个月,也不见好转。

最近这段时间,他发现自己的大便也不太对劲,上厕所的次数越来越多,有时候一天得跑三四趟厕所,体重也嗖嗖地往下掉。齐先生觉得这事儿不简单,赶紧去了医院,结果一查,已经是胰腺癌晚期了。

说起腹泻腹痛,大家可能都觉得是小事儿,很多人都不会太在意。可就是因为这些症状太平常了,我们才容易忽略,没想到它们背后可能隐藏着大问题啊。

养趣谈营养趣谈,传递正能量358篇原创内容公众号【关注养趣谈 关爱健康生活】

01

胰腺癌——“癌中之王”

被称为“癌中之王”的胰腺癌,为何一旦发现往往已是中晚期?这其中的奥秘,与胰腺这一特殊器官的特性息息相关。

胰腺,作为我们体内重要的内外分泌器官,它肩负着双重职责。一方面,它通过外分泌功能分泌胰液,助力消化道分解脂肪、蛋白和糖,确保营养物质的充分吸收;另一方面,它通过内分泌功能释放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为我们的血糖稳定保驾护航。

然而,胰腺深藏不露,藏匿在腹部的深处,前有胃肠道和肝脏为其遮挡,这导致了胰腺癌在早期阶段的症状并不明显,很多患者因此错过了最佳的诊疗时机。当胰腺癌被确诊时,往往已是中晚期,手术治疗的机会已经十分渺茫。

临床上,胰腺癌因其高死亡率和治疗难度,被称为“癌王”。许多患者在确诊后,其生存期往往不足一年。为了尽早发现胰腺癌,我们需要依赖专业的筛查手段。特别是当年龄达到45岁之后,胰腺癌的发病率逐渐增高,此时应将胰腺筛查纳入常规体检之中。   

目前,针对胰腺癌最为常用的筛查方法是胰腺专用CT核磁。与普通CT相比,它更为精确,能够捕捉到胰腺内部的细微变化,从而避免漏诊的情况。

此外,胰腺癌也有其特定的“偏爱”人群,如肥胖者、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胰腺炎患者以及有家族病史的人群。这些人群更应该提高警惕,尽早进行筛查,甚至可以考虑将筛查的年龄提前10年。

02

胰腺癌预警信号:四大异常需警惕

腹部不适或腹痛

这是胰腺癌常见的首发症状。你可能会感到上腹部不适、隐痛,这种疼痛多为钝痛或胀痛,容易与其他肝脏或胃肠道疾病混淆。特别是当病灶位于胰液出口时,进食可能会使症状加重。

消瘦与乏力

在胰腺癌初期,约80~90%的患者会出现明显的消瘦和乏力。这是因为肿瘤病灶不断消耗身体的能量和营养,导致你感到疲惫不堪。

消化道异常

要是肿瘤挡住了胆管或胰腺管道的出口,就像水管堵了,胰液和胆汁流不到小肠里,消化就犯难了。再者,胰腺帮忙消化的本事减弱,还可能让人拉肚子不止。

黄疸现象

如果你的胰头部位有病灶,可能会阻塞胆道出口,导致皮肤异常黄染。同时,还可能伴有皮肤瘙痒和陶土样便等症状。这是胰腺癌的一个重要信号,务必引起高度警惕。

03

胰腺癌的“隐形推手”揭秘

网络上流传着一种说法:“油炸食品才是胰腺癌的元凶,其危害甚至超过吸烟。”配图往往是诱人的油条、炸丸子等,理由则是这些食品含有过多的脂肪和热量,长期食用会对胰腺不利。

确实,高脂肪饮食与胰腺癌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但事实上,抽烟依然是胰腺癌的头号风险因素。研究发现,相比不抽烟的人,抽烟者得胰腺癌的几率高1.5倍,并且抽得越多,风险升得越快。   

专家表示,大概每10个肺癌患者里,就有2到3个是因为吸烟。一旦戒烟,得癌的机会能明显减少。还有,老是吸别人的二手烟,自己得癌的可能性也会跟着往上走。

既然高脂肪饮食与胰腺癌风险增加有关,那么完全吃素是否可以预防胰腺癌呢?答案并非如此。长期素食可能导致身体缺乏必要的营养素,如维生素B的缺乏会影响糖和脂肪的代谢,进而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

专家提醒我们,癌症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饮食只是其中的一环。虽然不良饮食与癌症风险增加相关,但不能简单地认为某种特定的饮食习惯就必然导致癌症。这是不科学的。

预防胰腺癌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除了避免高脂肪饮食和戒烟外,还应注意保持膳食的均衡,摄入各种营养素,但不过量。这样才是保持健康的有效方式。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