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彭重善:肝病筋挛
2024
06-08

彭重善:肝病筋挛

肝病筋挛主要有因霍乱吐泻、误汗、阳虚失血、阴虚所致。

也有忿怒抑郁生热,热盛伤血所致。须按病情治之,必效。切勿惑于市习通套之用,如木瓜、秦艽、伸筋草、舒筋草、威灵仙、松节、地黄、乌药、羌活一派。不按阴阳病情,往往误事,不可不知也。

筋即是筋膜,筋膜散布于全身,肝的经络与上中下三焦的筋膜相合,上中下三焦布满筋膜。人的真气要布满全身,首先真气就散布在筋膜里,筋膜里的真气与肝气相通,即肝气(也就是肝气汇合在筋,充在筋,肝气的盛衰就直接影响筋)。如果肝气衰,筋的生长力也就衰,肝气有寒,筋(膜)也会因冷、寒而收缩,这种收缩就可能引起挛病。如果肝气伤了邪热,筋膜就不润泽,不润泽也会引起筋挛。

肝气衰,即肝阳衰,筋膜就无所养,筋无所养,阳气就不能升到心,心没有肝筋所升之气来滋养,心肾就不能正常相交。心肾不能正常相交,诸病因此而生。这就是肝阳、肝气与筋的关系。《内经》云:肝生筋,筋生心,就是指的这个关系。所以,郑钦安在讲肝病的时候,着重讲了肝病的筋挛。现在肝病那么多,有肝炎、肝肿大等一系列,为什么讲筋挛,这就是原因。

霍乱吐泻:因吐泻太过伤及脾胃,脾胃转输功能失常,宗气的营养就不可能通过脾的运化输送到全身而交通上下,宗气达不到全身,自然也不能到达肝和筋膜,于是肝气不畅,得不到滋养,筋膜也就得不到滋养,筋骨失养,所以发生筋挛,以吴茱萸汤、理中汤加减治疗温中。

误汗:发汗太过,血液骤伤,汗血同源,所以在用汗法的时候要见汗就止,不能过量。过汗伤血,筋膜就会失养,就会筋挛。血属于阴,解决误汗而致筋挛的法就是养阴,用芍药甘草汤。

阳虚失血:阳气衰弱而气不能升,也就不能统血,血亡于外,气衰于内。肝藏血,因为气不能统血,那么藏血的功能就弱了,甚至衰了,筋膜就会因此而失养,所以筋挛。法宜大辛大甘以扶阳,用附子甘草汤、甘草干姜汤,附子干姜汤,此方在太阳证中篇因发汗过多伤了元气,用这个法就能够恢复。就是因为太阳证有时候出汗或发汗过多,伤了元气才用。在这里,郑钦安提出失血也用这个法,为什么?因为血汗同源,汗流多了伤血,阳虚也会失血。所以,郑钦安就提出了这个法。附子扶阳,干姜温脾,阳扶起来,脾又能温暖,脾就能够统血,失去的血就可以得到补充,血液得到补充,肝就有血可藏。肝所藏之血充分了,那么筋膜就能得养,筋膜得养,筋挛自己就好了。甘草干姜汤,此方在太阳证下篇,就两味药,炙甘草,干姜。此方在《伤寒论》中是解决烦躁、大逆的。就指明厥证有热厥和寒厥之分,炙甘草和干姜用来治厥证,不是热厥才能用。郑钦安非常明确地指出来,寒热要分清,正确地辨别寒热,辨别阴阳,才能正确地用药出方。一般说来,寒就是阳虚,热就是阴虚,但是我们判断是阴虚热还有个重要的标准,即所谓真热,它不是一般的表皮热,一摸热热的,而是越摸越热,有炙手的感觉。

阴虚:由外邪侵阳经气化,成为火邪,在三阴三阳经中,若外邪侵入阳明经,就会化燥,侵入少阳胆经会发热。火盛血伤,筋脉失养。(世云火症,便是阴虚的大眼目,无论何经、何脏、何腑有火,俱要养阴,但非真阴虚也。若真阴虚者,其人元气虚极,不能化生阴液,多系久病,方能致此,十中罕有一生。予故曰:真阴虚者少。)病人真阳素旺,当其客邪侵入后,就从阳化,而变成热,少阴本身以热为本,太阳为中气,少阴为标,所以这种人容易发热。热盛就亏血,心为血之府,所以心烦。心烦,肌肤干燥,小便短,喉咙痛,筋膜失养,所以要养阴才能治愈。法宜养阴清火,用鸡子黄连汤,鸡子黄连汤和黄连阿胶汤的区别就是有没有加阿胶。当少阴证(肾)治疗三日以上未愈,心里烦躁,不能卧,就用这个黄连阿胶汤,六味地黄汤、生地四物汤。

辨证认病要准确,一定要辨清是阴证还是阳证,如果是阳证(即阴虚),就要用滋阴的药;如果是阴证(即阳虚),就要用扶阳的药,附片、干姜、甘草等。所以,每一个证,为什么会引起筋挛,用什么方药,一定要明理得法,还要举一反三,这样才能学懂并能治病。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