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何庆勇医案(九十一):经方在CCU中的应用:病至危险,非仲景方不能挽回耳
2024
06-02

何庆勇医案(九十一):经方在CCU中的应用:病至危险,非仲景方不能挽回耳

患者刘某,男,62岁。

现病史:患者2个月前突发胸闷、憋气,伴双下肢水肿,动则气喘,前往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门诊及住院治疗,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给予西医常规治疗1周余而未见明显效果。

昨夜(2015年8月19日)凌晨1:30患者突发持续喘憋,不能平卧,给予静脉输液及自行吸氧后症状稍有缓解。

2015年8月20日下午14:00患者喘憋症状仍不能缓解,全身特别是双下肢重度水肿,遂前往我院急诊就诊,急查B超:心脏超声:1.全心增大(左房前后径50mm,左室舒张末内径65mm,射血分数35%);2.主动脉瓣反流(轻度);3.二尖瓣反流(中-重度);4.三尖瓣反流(重度);5.肺动脉高压(轻度);6.心包积液(少-中量);7.左室收缩功能减低;8.左室壁运动幅度弥漫性减弱。腹部超声:淤血肝。胸腔超声:双侧胸腔积液。心电图:窦性心率,R波递增不良,广泛的T波低平。

考虑患者诊断为:1.扩张性心肌病 2.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 心功能Ⅳ级 淤血肝 双侧胸腔积液 心包积液 肺动脉高压。给予病危通知,患者家属表示理解。遂于2015年8月20日下午3:00转入我科CCU(心脏重症监护病房)进一步治疗,西医给予常规治疗。

2015年8月20日下午3:15笔者查房

刻下症见:持续胸闷、喘憋,不能平卧,心中发堵,心下痞坚,行走2-3步则喘憋甚,必须停止休息,干咳无痰,全身又怕冷又怕热,口苦口涩,口中无味,不欲饮食,不能饮凉饮,大便日3-4次,成形,夜尿4次。

查体:面色萎黄,双侧颈静脉怒张,腹胀如鼓,面部及全身水肿,双下肢重度水肿。舌淡暗,苔根部黄厚腻,有液线,脉沉细。

辅助检查:N端前脑钠素(NT-proBNP):21374pg/ml。

方证辨证

余观其形:喘息不得卧,面色晦暗,干咳无痰,下肢浮肿,而颈之青筋暴露。闻其声:其息喘促。问其答曰:胸闷,心下痞坚,如覆一盆,痞满而硬,按之亦坚。腹部胀满,畏寒亦恶热,口苦咽涩,不思饮食,饮冷则胃脘不适,便秘而夜尿频;舌淡暗,苔根部黄厚腻,有液线,脉沉细。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一》有“膈间支饮,其人喘满,心下痞坚,面色黧黑,其脉沉紧,……木防己汤主之” 之文;又视其人所谓“畏寒亦恶热”者,实为寒热往来,而邪在半表半里,《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曰:“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小柴胡汤主之”,患者以“胸闷喘满、心下痞坚、往来寒热,不欲饮食”为主要症状,符合“木防己汤”证及“小柴胡汤”证之表现。

诊断与治疗

治疗:故予“木防己汤合小柴胡汤”,谨遵圣人之原方剂量比例:

防 己18g,生石膏20g,桂 枝12g,党 参24g,柴 胡18g,黄 芩9g,大 枣9g, 蜜甘草9g, 生 姜9g, 清半夏9g。

日1剂,水煎服,分2次早、晚温服,连进3剂。

3日后二诊:观其面,晦暗渐退,气血来朝,而下肢浮肿消失。闻其声,则气息较之前者,匀畅许多。闻其曰:胸中渐宽,喘息渐平,夜间得以平卧,心下痞但觉减轻五分(约50%),饮食渐佳,自述已无往来寒热。余思:其“小柴胡汤证”已止,无是症,则不予之,故而停“小柴胡汤”,唯予“木防己汤(防己18g,生石膏20g,桂枝12g,党参24g)”4剂。

仅入3剂,复视其,不喘,卧起自如,颈上暴露之青筋已消退。闻其曰:心下痞坚之症若失。复查其NT-proBNP:7700 pg/ml。

患者诉曾在宣武医院采用纯西医治疗1周余,未起明显效果,而在我院治疗仅3天即症状大减,6天即诸症消失,满意喜悦之情露于言表!

按语

木防己汤,出自《金匮要略》,今人已几乎不用。余思,其因今之医家,遇喘满不得卧者,皆治以发表、温阳、化饮、补气、利水;大概以“小青龙汤”“越婢加术汤”“五苓散”之类治之。但余以为不妥,何为?曰:不但有喘满之症,且有心下痞坚之症者,与“喘证”不符。故余舍“八纲”而取“方证”,遂以仲景《金匮要略》之“木防己汤”,但其人初诊时有表证未解,邪在半表半里之间,而有往来寒热。故合“小柴胡汤”以除半表半里之邪。视奇效,叹曰:医圣,诚不我欺。共进六剂,奇效斐然。

复观“方证”辨证之法,全在仔细、严谨。患者之诉众多,如何于纷繁复杂中得其主症?一要捕患者所苦之最甚,二看医家于经典之熟记与否,方能于纷纭中得规矩井然,胸中了了。

方证总结

木防己汤的方证是:喘满(喘憋),心下痞坚(板硬满),面色黧黑,浮肿,脉沉紧。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