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本期腔调 | 忆忘:金匮玉函与张仲景方论的关系
2024
06-01

本期腔调 | 忆忘:金匮玉函与张仲景方论的关系

原创

忆忘

腔调中医

2024-05-14 10:01
广东

专栏介绍

INTRODUCTION

专栏:《灵素之问》——还原古人观察视角和中医经验理法的演进。

栏主简介:忆忘先生,从事临床工作,研习传统文化和中医经典,索求源流,力图还原古人的观察视角和经验及理法的演进。

残卷《金匮玉函要略方》,据书名该是对“金匮玉函”的节略,其中“杂病”超出了“辨伤寒”九卷的内容,也超出《金匮玉函经》。

宋代突然出现的《金匮玉函经》8卷,不仅宋以前无记录,宋以后也不连续存在,无从判断宋代面貌是否即今本。

比较《金匮玉函经》8卷与《金匮玉函要略方》3卷,显然后者并不是对8卷本的节略,相反,8卷本“节略”了“杂病”部分。因此可以推测另有名为“金匮玉函”的祖本,既涵盖残卷《金匮要略方》3卷本,也超出《金匮玉函经》8卷本。

《太平御览》卷七百二十二:“高湛《养生论》曰:王叔和性沉静,好著述,考核遗文,彩摭群论,撰成《脉经》十卷,编次张仲景方论,编为三十六卷,大行於世。”

有关《张仲景方论》或其他名称如《张仲景药方》等,六朝隋唐均无36卷本的记录。宋以前《张仲景方论》有记录也就是十五卷到十八卷左右,或名《张仲景药方》。王焘《外台秘要》的记录是18卷本,符合陈延之所见,是辨伤寒+杂方二种总卷数近似。

既然36卷本大行于世,葛洪、陈延之却只字不提,意味“大行于世”的事实,不发生在晋代。陈延之对流行本的描述,不支持当时有着36卷本的合辑本。这里存在证据链的断层。

晋代又有一部书名为《金匮玉函经》,刚好三十六卷,东晋学者郭璞著,但是属于堪舆术,孤本流传至今,非医学,现存北大图书馆,不排除后人伪托。

东晋葛洪整编“千卷”医方为百卷,葛洪自序名“玉函”隋志又称“金匮”,所以“金匮玉函”的书名,并不是王叔和的专有。而且大概率,王叔和“金匮玉函经”,是对葛洪百卷“金匮玉函”专门针对张仲景内容的节略,剔除华佗、刘戴秘要等人的方论。

王叔和整理张仲景方论确有其事,但绝非张仲景同时代。而张仲景方书并无散佚的事实,无论是葛洪还是陈延之的陈述,均未曾提及此事,也没有提及王叔和,说明两件事:王叔和的影响出现在陈延之以后的南北朝,张仲景方论不曾“散佚”。

王叔和对“旧本”进行节略和编次、注解有据可查。反而“收集散佚”张仲景方论之说,是毫无依据的编造。例如《金匮玉函经》中林亿点评王叔和论,“旧云以下出叔和”。所谓旧云,乃是旧本,而非张仲景亲自说,说明王叔和与张仲景并没有当面交流的事实。

何况张仲景学生卫泛,有多部作品传世,张仲景方论“散佚”,是不可能的,张仲景方论的流传,最大可能是经过卫泛整理,再经过葛洪、陈延之的编辑,其后王叔和又对之做了较大的动作。

王叔和的首部被记录作品《王叔和论病》出自南北朝,而《脉经》的记录却出自《隋志》。《脉经》的流行也是在孙思邈之后,尤其是北宋校书以后。

所以王叔和绝非晋代人,更因为皇甫甲乙序是伪序。同时代人,决不可能称为“近代”。西晋立国皇甫谧50岁,王叔和真是西晋太医令,称为“近代”岂不荒唐。

南北朝名为“脉经”的书与作者众多,直到孙思邈仍不以叔和脉经为尊,叔和脉经更不是“最早共尊”的脉经。作为脉经,论述脉法与经脉针灸都属于正常,编入张仲景方论条文,实在蹊跷。这大概是新校正前后推崇脉法,并将“叔和论病”编入脉经所致。

《删繁》在南北朝大为流行,并影响众多学者和医经,包括《素问》,包括王叔和《脉经》,包括孙思邈《千金要方》。《脉经》中大量引用《删繁》的内容,例如十一经脉的表里针刺补泻。凡此种种,可以确认王叔和是陈延之之后的南北朝人。

有关张仲景方论,36卷比18卷本的内容多出一倍,“大行于世”后丢失如此之多的内容,可能性并不大。而且《太平御览》引“高湛”所言卷数,并无其他旁证,不排除有讹误。有一种可能,三十六卷,可能是“十六卷”,而这就是新校正金匮要略方论后序中“为伤寒卒病论合十六卷”的由来,即“三十六卷”是“合十六卷”之讹。而“十六卷”的数据,新校正并未明确交代其来源,也无任何其他历史记载。

今本《金匮要略》系对残卷“金匮玉函要略方”删除“上则辨伤寒”的节略,而残卷三卷“要略方”也明示是“略”本,八卷本“金匮玉函经”又无“杂病”内容,故有关张仲景方论名为“金匮玉函”的书有三种,第一出自葛洪,第二出自王叔和,第三,与王叔和相关的金匮玉函经、残卷金匮玉函要略方,有着共同的祖本“金匮玉函”“经”或“方”,与“张仲景方论”十五卷、十八卷,系异名而内容大部分重合的传本。

——2024.5.13

《腔调中医》系列文章及视频来源均为授权原创,相关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如需转载,请标明文章出处,且不可用于商业用途。视频或文章中所涉及所有处方及操作,均作为学术交流探讨与学习参考之用,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学习、使用,本公众号不对任何人进行模仿学习、使用时引发的任何不良后果负责。

,选择留言身份#artContent img #artContent h1#artContent p img#artContent table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