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专科研究】王晓云《续命汤与风引汤在脑科的临床应用》(上)
2024
05-31

【专科研究】王晓云《续命汤与风引汤在脑科的临床应用》(上)

《经方》杂志

续命汤与风引汤在脑科的临床应用(上) 

王晓云/海南省中医院神经外科

一、续命汤、风引汤溯源(一)续命汤    续命汤系列方是宋代以前治中风的准绳,在《金匮要略》中看到的是《古今录验》续命汤,是宋代林亿校勘时补录上的。秦汉至唐宋以前,有许多续命汤系列方治疗中风的记载,东汉.华佗的《华佗神医秘传》,东晋陈延之的《小品方》,唐.甄立言的《古今录验方》、孙思邈的巜千金要方》、《千金翼方》、王焘的《外台秘要》等书中,都有小续命汤、大续命汤、《古今录验》续命汤、西州续命汤、续命煮散等治疗中风的记载,《千金要方》和《外台秘要》中以续命汤命名的系列方约有20多个。《金匮要略》中虽只有《古今录验》续命汤治中风的记载,但文献中上看,从秦汉至唐宋以前治疗中风病,大都流行使用续命汤系列方,续命汤系列方是这一时期中医治疗中风病的主要方剂,被医家奉为治中风的准绳。        从文献上看,孙思邈《千金要方.卷八.诸风》中的小续命汤与东汉华佗的《华佗神医秘传.卷四》(以下简称秘传)(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彭静山辑校,1982年5月第一版)中记载的华佗治中风神方、及东晋陈延之《小品方》(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高文柱辑校,1983年8月第一版)中记载的小续命汤,在主治、组方上是一致的。在《秘传.卷四》中记载的华佗治中风口禁神方,与后续的续命汤也有异曲同功之妙。    在《小品方.卷四》中除小续命汤外,治疗中风病的还有羌活汤、张仲景三黄汤两张方,而张仲景三黄汤与《千金》三黄汤在主治、组方上也是一致的。从秦汉、三国两晋时期已经使用续命汤治中风病了,张仲景也使用过《张仲景三黄汤》治疗过中风。《伤寒杂病论》成书于东汉未年,与东晋《小品方》成书年代接近,按理《伤寒杂病论》中也应有续命汤治疗中风病内容的,可能因战乱经书医籍遗失,王叔和整理《伤寒杂病论》时也.没收集到这部分内容,致使《伤寒论》中就没有了续命汤治疗中风的内容了。    至北宋初林亿在翰林院残书中发现《金匮玉函要略》三卷时,林亿将中下卷和妇人病部分重新辑校,并将各家方书散在的记载张仲景治疗杂病的医方,分类附于病证之下,题名为《金匮要略方论》,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金匮要略》。而林亿在《金匮要略》中仅以补上了《古今录验》续命汤、《千金》三黄汤二方治疗中风,并没有把小续命汤、大续命汤、西州续命汤、续命煮散等治疗中风病的多张处方补录入《金匮要略》中,并且是以附方的形式补录的,这难免让后人有《古今录验》续命汤不是仲景方之说!实乃憾事!   (二)、风引汤    风引汤见于《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篇中,该方也是林亿等人以附方的形式补录入的,因此也有人认为该方不是仲景方。孙真人在《千金要方.十四卷》中记载该方:“主大人风引,小儿惊痫瘛疭,日数十发,医所不药者”。亦名紫石煮散。在王焘《外台秘要》、宋代《圣济总录》中均有记载。    风引汤很类似1973年湖南长沙出土的汉代《马王堆医书》中的《五十二病方》中的第一方(周一谋主编《马王堆医书考注》1988年第1版,第49页),该方主治实热性痉挛、瘛疭。从文献上看风引汤可溯源至汉代,推测在汉代张仲景时代也应有风引汤治“惊痫瘛疭”病的,《伤寒杂病论》中也应该有风引汤,只因战乱遗失,在东晋王叔和整理的《伤寒论》中没看到它,我们今天得看见的是林亿等人从唐方中以附方的形式补录上的。二、续命汤、风引汤的构方释义

(一)方剂组成及常用剂量

  • 《古今录验》续命汤:麻黄5-30克、桂枝15-40克、杏仁10-15克、干姜10-20克、甘草10克、人参10-30克、石膏15-60克,当归15克、川芎15克。            

  • 小续命汤:麻黄5-30克、桂枝15-40、杏仁10-15克、生姜10-30克、甘草10-15克、黄芩10克、赤芍15克、川芎15克、人参10-30克、防风15克、防己15克、制附片5-30克。     .

  • 大续命汤:麻黄5-30克,石膏15-60克,桂枝10-40克、干姜克10-15克、川芎15克,当归15克,黄芩10克,杏仁10-15克,荆沥30-60ml(可用竹沥代)。

    续命汤基本上都有一个基本组方药物:麻黄、杏仁、甘草,都有还魂汤的影子,在此基础上加减而构成不同的续命汤。还魂汤是系列续命汤底方。       

  • 风引汤:桂枝15克、干姜6-10克、大黄10-15克、生龙骨30-45克、生牡蛎30-45克、生石膏30-60克、寒水石30克、滑石30克、紫石英30克、赤石脂30克、白石脂30克、甘草10克。        风引汤可看作是桂甘龙牡汤加众多清热重镇潜阳之矿类药、并加大黄、干姜的一个变方。  

  • (二)、原文及解析     

    1、原文         

    1)、《古今录验》续命汤:“治中风痱,身体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处,或拘急不得转侧,麻黄、桂枝、当归、人参、石膏、干姜、甘草各三两,川芎一两,杏仁四十枚。 上九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一升,当小汗,薄覆脊,凭几坐,汗出则愈。不汗更服,无所禁,勿当风。并治但伏不得卧,咳逆上气,面目浮肿。”

    2)、小续命汤:“治猝中风欲死,身体缓急,口目不正,舌强不能语,奄奄忽忽,神情闷乱。诸风服之皆验,不令人虚。 麻黄、防己、人参、黄芩、桂心、甘草、芍药、川芎、杏仁各一两,附子一枚,防风一两半,生姜五两。 上十二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三沸去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三服甚良……恍惚者加茯神、远志。如骨节疼烦,去附子倍芍药。”    .

    3)、大续命场:“治大风经脏,奄忽不能言,四肢垂曳,皮肉痛痒不自知方。独活 麻黄(各三两) 川芎 防风 当归 葛根 生姜 桂心 茯苓 附子 细辛甘草(各一两)。上十二味 。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四升,分五服……干呕者,倍加附子一两。 啘者,加橘皮二两……心下惊悸者,加茯苓一两。若热者,可除生姜加葛根。

    4)、风引汤:“除热瘫痫。大黄、干姜、龙骨各四两,桂枝三两,甘草、牡蛎各二两,寒水石、滑石、赤石脂、白石脂、紫石英、石膏各六两。上十二味,杵,粗筛,以韦囊盛之,取三指撮,井花水三升,煮三沸,温服一升。“治大人风引,少小惊痫瘛疭(chì zòng),日数十发,医所不疗,除热方”。    

    2、解析       

    (1)、《古今录验》续命汤、小续命汤组方大概由以下五类药构成        

    第一类,兴阳祛风寒湿药:麻黄、桂枝、干姜、附子、细辛、白术、防风、防己、独活、葛根。其中麻黄、附子能破癥坚积聚,在续命汤中是主药。         

    第二类,活血化瘀药:黄芩、芍药、川芎、当归。         

    第三类,补精气液药:人参、甘草。     

    第四类,潜阳清热药:石膏、黄芩、芍药。         

    第五类,祛痰化饮药:杏仁、茯苓。    

    (2)、风引汤组方大约有五类药组成    

    第一类:温潜平冲药:桂枝、干姜    

    第二类:清热泻下药:大黄。    

    第三类:定惊痫止痉药:龙骨、牡蛎。    

    第四类:潜阳清热药:石膏、寒水石。    

    第五类:潜阳收敛药:赤石脂、白石脂、滑石。    

    第六类:温潜定悸药:紫石英 。    

    《伤寒杂病论》药证多来源于《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本经》中对续命汤、风引汤药证的表述。      

    麻黄:“主中风……除破癥坚积聚”。能“破癥坚积聚”,鼓动阳气,为治中风要药。     

    桂枝:……利关节,补中益气。《名医别录》:桂通血脉是也。补中益.气、通血脉。       

    干姜:……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

    杏仁:……气温.味甘……主咳逆上气.雷鸣喉痹……寒心奔豚…。     

    附子:“…温中,破癥坚积聚,血瘕寒湿,踒躄拘挛,膝痛不能步行”。附子温阳,祛寒湿,破瘀阻,助麻黄破癥坚积聚,为治中风要药。        

    防风:“主大风,头眩痛,风邪……骨节疼痹”。防风祛风通痹。          

    防己:“主风寒温疟,热气诸痫……利大小便”。治“诸痫’,祛风寒湿。         

    当归:“……妇人漏下绝子,诸恶创疡,金创”。当归活血通脉除寒热。         

    川芎:“……主中风入脑,头痛,寒痹,筋挛,缓急…川芎治膙中风入而通血痹。           

    芍药:……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芍药行血痹瘀滞,利湿兼清热。           

    黄芩:……主诸热黄疸,……逐水下血闭……”。黄芩去瘀热,通瘀血。           

    石膏:……主中风寒热,,惊喘,口干舌焦……除邪鬼。石膏降逆潜阳,除烦热。           

    人参:……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益气生津安神。           

    甘草:……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尰解毒”。能益气生津,强筋骨。     

    龙骨:主……鬼注,精物老魅……症瘕坚结……主小儿大人惊痫瘨疾狂走…诸痉。.     

    牡蛎:主伤寒寒热,惊、恚、怒气,除拘缓……久服强骨节,杀邪鬼。     

    滑石:……主身热泄澼,女子乳难,癃闭。利小便,荡胃中积聚寒热。     紫石英:……主心腹咳逆、邪气,补不足,女子风寒在子宫,绝孕十年无子。     赤石脂:主黄疸,泄利,肠澼脓血,阴蚀,下血赤白……,疽痔恶疮,头疡疥瘙。     大黄:主下瘀血,血闭…破癥瘕积聚,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     寒水石:主身热,腹中积聚,邪气,皮中如火烧,烦满,水饮之。     综上所述:续命汤是祛风寒湿透邪气、兴奋阳气通筋脉、破癥坚积聚通血滞之方,主治中风之身体挛拘偏枯、口目不正失语、遗尿失禁便利不知、冒昧不知痛痒。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的不同表现,结合药证来选用不同的续命汤。        风引汤是重镇熄风止痉,平冲清热定惊之方,“主治大人、小孩惊风、惊厥、癫痫、肌张力高的硬瘫及其它痉挛性疾病。三、治疗病证(一)续命汤方证提要:突发的四肢瘫痪,失语或语言不利,口眼歪斜,吞咽功能减退或障碍,痛触觉减退或消失,肢体挛拘或迟缓无力,头昏沉反应迟钝,身痛、关节痛,或胸闷、咳喘、面目浮肿,舌胖苔白或水滑,脉浮等。适用病证:急性脑梗死、脑出血及后遗症、脑脊髓炎、脑炎、神经根炎、面神经麻痹、格林巴利综合征、烟雾病、渐冻症、脑外伤、脑肿瘤、脑积水及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等疾病。(二)、风引汤方证提要:痉挛性瘫痪,癫痫,抽搐,惊风及肢体痉挛等。适用病证:脑梗死或脑出血、脑膜炎导至的肌张力增高的硬瘫,癫痫,小儿脑瘫,高热惊厥、惊风及惊狂等疾病。四、使用注意事项     .

  • 麻黄使用不要大汗淋滴,而是微微取汗,并避免吹风受寒,这一点在续命汤的原文中均已明确,大家用时特别注意。

  • 对体弱的病人对麻黄只宜小剂量应用,加大人参用量,也可加牡蛎、磁石等潜镇之品,以免发散太过,古今录验续命汤中用石膏也有此意。

  • 大剂量的麻黄煎煮时,先煎麻黄去上沫,药沫子所含的麻黄碱,是造成麻黄心慌、过汗、失眠的主因。临床上用麻黄,一般在15g以上时,要另包,先煎沸10分钟后,去药沫子后,再兑入其它药一起煎煮。

  • 含麻黄的处方,一日两次或一日三次,最后一次服药均在晚上5点以前服,以免影响睡眠。

  • 五、黄竹斋治中风经验简介黄老治疗中风遵循清代尤在泾《金匮翼》治中风八法:一曰开关,二曰固脱,三曰泄大邪,四曰转大气,五曰逐痰涎,六曰除热风,七曰通窍隧,八曰灸腧穴。      1)、口歪眼斜:针地仓、颊车、翳风、风池、睛明、合谷、后溪。用生南星末、生姜调敷患处,日一换。       2)、上肢不遂:针肩髃、肩井、外关、曲池、阳溪为主穴。       3)、下肢不遂:针环跳、风市、阳陵泉、光明、解溪、内庭为主穴。      4)、神识昏迷,不省人事,闭证脉实者:针百会、前顶、后顶、风府、风池、人中、间使为主穴。热甚者,十宣出血。苏合香丸水化灌服。口噤窒息者,通关散吹鼻取嚏。       5)、痰涎盛者:稀涎散水调灌服。      6)、痰甚喉鸣者:涤痰汤送服安宫牛黄丸或牛黄清心丸。       7)、舌苔白厚者:加味平胃汤。       8)、便溺阻隔者:三化汤(小承气+羌活)。       9)、失语痰盛者:牛黄清心丸。      10)、脱证脉虚,二便失禁者:急用炒盐末填神阙,上盖姜灸二七壮,服真武汤。兼神志昏迷者,服局方至宝丹。      11)、偏瘫、血压偏高、脉紧者:服《古今录验》续命汤。血压正常者:服小续命汤。      12)、失语者:服地黄饮子。      13)、脉结代心动悸者:服炙甘草汤。      

    黄老针法,取穴不多,重在手法,手法重而劲是其特点。

    医案一:中风偏瘫    病历号 42644,田某,男,50岁,天津人,机关干部。          

    病史:因左侧半身偏瘫,双目失明一个月,于1959年4月16日人院治疗。         

    患者于1959年3月14日因恶心,呕吐,左半身不遂,言语障碍,口角向右歪斜,大小便失禁11 小时,入某医院治疗一个多月,左上肢偏瘫恢复,但下肢不能下床步行。 入我院时检查:两侧知觉相等,两上肢运动自如,左手握力20公斤,右手握力25公斤,不能行走,左下肢尚可作伸屈活动,口角无歪斜,双目失明,不能辨明昼夜。血压:180/120mmHg, 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脑脊液无色透明,压力不高。眼底检查:双眼视神经乳头水肿,视网膜有少量出血。       

    西医诊断为脑血栓形成,两手脉弦滑,舌净无苔。           

    黄老诊为:中风偏瘫。

    治疗:针刺双侧风池、光明、睛明、童子髎, 左侧肩髃、曲池、环跳、风市、阳陵泉,隔日一次。         内服《古今录验》续命汤,每日一剂,分两次服,共服60剂。局方至宝丹,每服一丸,每日两次,计服84丸。牛黄清心丸,每服一丸,每日两次,共服36丸。          结果:治疗一个月,偏瘫完全恢复正常。治疗两个月,双目复明,一尺内能看清2号铅字,查视力达0. 2, 复查眼底视神经乳头水肿已不明显,视网膜出血现象已无。        医案二:瘖痱偏瘫    病历号29357,荣某,女,北京市海淀区家庭妇女。       病史:于1958年8月24日下午4时,忽中风不语,急诊入院。右半身完全瘫痪,不能活动,半昏迷状态,小便失禁。体温37. 2℃, 血压210/110mmHg。        经西医检查,脑脊液血性,确诊为脑出血。脉紧,舌苔白薄。          黄老诊为:瘖痱偏瘫。           治疗: 针刺风府、风池、哑门、环跳、风市、阳陵泉、绝骨、肩髃、曲池、阳池等穴位。            安宫牛黄丸,每服一丸,日服两次,计服22丸。            服《古今录验》续命汤,每日一剂,分两次服,共服25剂。           结果:共住院25天,偏瘫症状完全恢复正常,血压降至145/80mmHg.于9月20日痊愈出院。             

    医案三:中风半身不遂  病历号780220韩某,男,45岁,保定人,民航局工人。            

    病史:身体肥胖,三年前即患高血压病。于1956年9月7日,因与人争吵生气而晕倒。患者神识昏迷,不能说话,右半身偏瘫。送海淀医院检查,诊断为脑出血,住院治疗未效。于9月26日抬转本院。其症状同前,两手脉紧实。           

    黄老诊为:风痱半身不遂。          

    治疗:针刺风府、风池、肩髃、曲池、合谷、环跳、风市、阳陵泉、光明等穴,隔日一次。           服防风汤(千金防风汤)6剂,大续命汤24剂。      牛黄清心丸,早晚各1丸,共服24丸。          结果:神识逐渐清醒,语言行动恢复正常。于12月21日出院。                  按:黄老治疗中风,常针药并用,针灸治疗在案中固然重要,但药物治疗用续命汤系列方己常法,并适量配用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等醒脑开窍治疗,其治疗经验非常值得我们借鉴。…………明天编发《续命汤与风引汤在脑科的临床应用(下) 》篇END

    专注临床学术教学

    《经方》声明:本刊的读者定位为临床医师,请勿仿方抓药(后果自负),中医需要望闻问切,请查阅“各地经方门诊导航2024版”就近面诊。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