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养生 > 【读心术】心脏解剖——心包
2024
05-24

【读心术】心脏解剖——心包

       心包为锥体形纤维浆膜囊,包裹心脏和出入心脏的大血管根部,每条血管可分为心包内、外两段。心包的功能包括:①保护心胜;②心包腔滑润保证心脏正常搏动:③使心脏基底部固定。

  //   心包位置和毗邻

       心包占据中纵隔,前壁隔胸膜和肺与胸骨和第2~6肋软骨相对。在两侧纵隔胸膜围成的心包区,心包直接与胸骨体下半部和左侧第4~6肋软骨相邻。在心包上端,前壁与胸腺相贴。

       心包前壁借两条胸骨心包韧带与胸骨相连,该韧带对心包起固定作用。上胸骨心包韧带起自胸骨体上端的后面,向后止于心包前壁。下胸骨心包韧带起自胸骨的剑胸结合处,斜向后上止于心包前壁。

       心包后方有主支气管、食管、胸主动脉、奇静脉、半奇静脉等,两侧为纵隔胸膜,膈神经和心包膈血管下行于心包与纵隔胸膜之间。上方有上腔静脉、升主动脉和肺动脉。心包下壁与膈中心腱及小部分肌部愈着,隔膈与腹部的肝和胃底相邻。心包膈韧带起自膈的胸肋部,止于心包前壁。

  //   心包分部和心包腔

(一)分部

1. 纤维性心包 

       略呈锥体形,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上方与大血管的外膜相续,下方与膈愈着,厚而坚韧,不易伸展。纤维性心包由浅、中、深3层致密的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交织而成。

       在人的纤维性心包,胶原纤维的形状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化,胎儿时胶原纤维较直,出生后呈波纹状,成年时弯曲度最大,老年时又变得较直。弹性纤维的多少也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化,胎儿时很少,新生儿至成年增多,老年时减少。因此,成年人心包的弹性比老年人大。

2. 浆膜性心包 

       由间皮和深面的薄层结缔组织构成。浆膜性心包为密闭的浆膜囊,位于纤维性心包内面,可分为脏、壁两层。脏层覆盖于心和大血管根部的表面,心表面的浆膜性心包即为心外膜;壁层贴衬于纤维性心包内面。

       肺静脉的心包内段长0.4~1.0cm,故在心包腔内结扎较困难。肺动脉干和升主动脉共同被浆膜性心包覆盖,移动性较大。手术分离肺动脉干和升主动脉时,须切开两者之间的浆膜性心包。上、下腔静脉和左、右肺静脉均不同程度地被浆膜性心包固定,故在心包腔内钳夹或结扎血管时应予以注意。

       缩窄性心包炎行心包剥脱术时,一般先从左心室表面开始,以免发生右心充血性心力衰竭。手术中应注意松解房室沟以及上、下腔静脉入口处的纤维环。

(二)心包腔

       浆膜性心包的脏、壁两层在大血管根部返折移行,围成潜在性的心包腔。心包腔内含有少量浆液,起润滑和减少摩擦的作用。

      渗出性心包炎时,心包腔内大量积液,但心包不能伸展而适应心包腔容量的变化,引起心脏受压,心室舒张期充盈受阻和周围静脉压升高,最终导致心排血量降低,血压下降。

       纤维蛋白性心包炎时,浆膜性心包变得粗糙,脏、壁两层在心脏活动时互相摩擦,出现心前区疼痛和心包摩擦音。

       急性心包炎时,心外膜下心肌可有不同程度的炎症变化,炎症也可累及膈、胸膜和纵隔内其他器官和结构。急性心包炎后,随着积液逐渐吸收可出现纤维增生,引起心包增厚和粘连,变为慢性缩窄性心包炎。心脏舒张时不能充分扩展,心室舒张期充盈受限,导致血液循环障碍。

1.心包窦 是浆膜性心包返折处形成的较大间隙。

(1)心包横窦

       位于升主动脉和肺动脉干的后方,上腔静脉和左心房的前方,可通过一手指。

       在心脏直视手术阻断心脏血流时,可在此处用无损伤控制钳夹闭升主动脉和肺动脉的根部。

(2)心包斜窦

       位于左心房后壁与心包后壁之间,左侧有左肺静脉的根部,右侧有右肺静脉和下腔静脉的根部。

       心包斜窦呈向左前下方开口的盲囊,与心包横窦不直接相通。心包斜窦与心包横窦之间有心包横襞相隔。左肺上、下静脉之间,右肺上、下静脉之间和右肺下静脉与下腔静脉之间有心包纵襞。

       心脏直视手术时,可经心包斜窦在右肺下静脉和下腔静脉之间的心包纵襞穿过纱带,以便控制下腔静脉的血流。

(3)心包前下窦

       位于心包前壁与下壁反折处,是心包腔的最低部位,心包积液首先积聚于此。

2.心包隐窝 是浆膜性心包反折形成的较小间隙。心包腔积液时,心包隐窝引流不畅,此处心包易发生粘连。

(1)上腔静脉后隐窝:位于上腔静脉右后方,右肺动脉与右肺上静脉之间,凹向右。

(2)左肺静脉隐窝:位于左心房后方,左肺上、下静脉之间,凹向右上方。

(3)右肺静脉隐窝:位于左心房后方,右肺上、下静脉之间,凹向左上方。

(4)上主动脉隐窝:由心包横窦伸展形成,位于升主动脉右后方,向上至胸骨角高度。

(5)下主动脉隐窝:由心包横窦伸展形成,位于升主动脉下部与右心房之间。

(6)左肺动脉隐窝:位于左肺动脉与左肺上静脉之间,凹向右。

(7)右肺动脉隐窝:位于右肺动脉根部下缘与左心房上缘之间。

  //   心包的异常

       人胚第18~19天,生心区的中胚层出现围心腔。围心腔开始有多个腔隙,以后形成一个腔。随着中枢神经系统的迅速生长和头褶的出现,位于口咽膜头侧的围心腔逐渐转至腹侧,并且围心腔由颈部逐渐移至胸腔。

       第21天,心管及其周围的间充质陷入围心腔(心包腔),心管借心背系膜连于心包膜后壁。心背系膜的中部很快退化消失,形成心包横窦。

      随后,心背系膜完全消失,仅心管头、尾两端附着于心包后壁。经过心管的弯曲和进一步发育,最终心脏的动、静脉端附着于心包后壁,同时出现心包斜窦。

       心包异常主要包括心包缺损、心包囊肿和心包憩室等。

  //   心包腔穿刺术的解剖学基础

       心包腔穿刺术常用于引流心包腔内积液、降低心包腔内压、判定积液的性质、向心包腔注射药物等。

常用途径:

①剑突下途径

       在胸骨剑突下与肋弓下缘之间呈30-45° 进针,指向左肩。

②心尖途径

       在心尖搏动点旁1cm,或心浊音界边缘进针,指向右肩方向。

③胸骨旁途径

       在胸骨左侧第5肋间隙,下一肋上缘进针,离开胸骨旁1cm,防止损伤胸内血管。

       针尖抵抗感突然消失时,示针已穿过心包壁,同时感到心脏搏动。此时应稍退针,以免划伤心脏。

最后编辑:
作者:y930712
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什么都没有留下。